370 likes | 834 Views
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1883-1969. 一、早期活动. 关于建筑工业化: 格罗皮乌斯于 1883 年 5 月 18 日出生于柏林,在柏林及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建筑, 1909 年前后,他与勒 · 柯布西耶、密斯 · 凡 · 德 · 罗一起在贝伦斯( Peter Behrens )建筑事务所工作。
E N D
一、早期活动 关于建筑工业化: 格罗皮乌斯于1883年5月18日出生于柏林,在柏林及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建筑,1909年前后,他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一起在贝伦斯(Peter Behrens)建筑事务所工作。 因为贝伦斯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设计顾问,同德工业界有密切联系。所以格罗皮乌斯等人对现代工业对建筑的要求有比较直接的了解。他说:“贝伦斯第一个引导我系统地合乎逻辑地综合处理建筑问题……我变得坚信这样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一、早期活动 关于建筑工业化: 1911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合作设计法古斯鞋楦厂; 1914年又合作设计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
二、包豪斯 包豪斯学校: 1919年在威玛(Wiemar)由比利时建筑师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推荐,把一所工艺学校与一所艺术学校合并为一所包豪斯(Bauhaus)学校,并任命格罗皮乌斯为校长,来培养新型设计人材。他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工业界,否则建筑师就不能实现新的理想”。包豪斯学校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一面学习理论,一面在车间中学习手工艺,三年及格后取得匠师资格,一部人可以再进入研究部学习建筑。 1925年迁德骚(Dessau),并新建包豪斯校舍。1928年由瑞士建筑师梅耶(Hanres Meyer)继任校长,1933年由密斯·凡·德·罗接任校长,1932年10月迁柏林。1933年4月国社党上台而关闭,但它的教学法一直影响到全世界。
二、包豪斯 包豪斯校舍: The Bauhaus Building, Dessau, 1926年 面积10,000m2,分三部分: 1、车间 2、学生宿舍楼 3、教学楼
二、包豪斯 包豪斯校舍:
二、包豪斯 包豪斯校舍: 设计特点: ①实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打破了学院派先决定建筑外型的惯例; ②采用不规则的构图手法,过去很少用于公共建筑; ③按照现代建筑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的效果。
二、包豪斯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2)将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 (4)既能动手,又有理论素养; (5)教育与社会生产挂钩,使师生的工艺设计常交给厂商投入生产。实际的工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加上同工业生产的联系产生新的风格。
二、包豪斯 包豪斯学派: 包豪斯学派(School of Bauhaus)的特点: ①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②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 ③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三、在美国的实践活动 线索 1934年到英国,与马克斯威尔合作,1936年设计安平顿学院; 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系主任,教授; 1949年成立协和建筑师事务所; 1949年设计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三、在美国的实践活动 设计作品 安平顿学院;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四、建筑理论 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 ①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②强调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建筑的影响。 ③坚决主张革新,不能复古,建筑必须前进,新的生命来自社会和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巨大变革。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变革。 ④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与技术的进步而改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 ⑤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艺术的作品永远同时又是一个技术上的成功”。
SEMINAR 1、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 2、包豪斯学校校舍设计特点,并绘包豪斯学校校舍的轴测图。 Any Questions?
一、背景资料 简介: 现代建筑大师。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未受过正规的建筑训练、幼从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 21岁时设计了第一件作品,以其娴熟的处理手法引起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贝伦斯的注目,而于1908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任职。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3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 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二、建筑主张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 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二、建筑主张 密斯·范·德·罗的建筑主张: ①1919-1921年,提出两个玻璃摩天楼的示意图,通体上下全用玻璃外墙,高大的建筑象是透明的晶体。他说:“巨大的钢架看来十分壮观动人”。
二、建筑主张 密斯·范·德·罗的建筑主张: ②同传统建筑决裂,他积极探求新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他说:“必须了解所有的建筑都和时代紧密联系”。“在我们的建筑中试用以往时代的形式是无出路的”,“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③重视建筑结构和建造方法的革新”。“我们今天的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建筑方法的工业化是当前建筑师和营造商的关键问题,一旦成功,社会、经济、技术甚至艺术的问题都会容易解决”。“形式不是我们的目的,它只是结果”。
二、建筑主张 密斯·范·德·罗的建筑主张: ④ 结构逻辑性,即结构的合理运用及其忠实表现。他认为结构体系是建筑的基本要素, “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 ⑤创作方法上他坚持“条理性” 并把它提到社会观的高度上来看。 ⑥建筑功能问题。他主张功能服从于空间。 ⑦ 1928的提出了著名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建筑处理原则。 少就是多有两方面: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与玻璃的方盒子。
三、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a World Fair German Pavilion 1929年 该馆是表现了密斯非凡的天才,表达了“少就是多”的典型实例。
三、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a World Fair German Pavilion 1929年 建筑物长约50m,宽约25m,被安置在贴有石灰华大理石的基座上,使人联想起辛克尔的新古典主义。包括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由八根十字形断面镀铬钢柱支撑。 这个展览馆除建筑本身和几张桌椅外,没有其他陈列品,实际上是一座供人参观的亭榭,它本身就是唯一的展览品。
三、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密斯指定用罗马的石灰华、铁尼安大理石的墙,灰色透明的玻璃墙中间有一片条纹的玛瑙石的独立墙与八根镀克罗米的钢柱——可使用的最名贵的材料。水池镶有黑色玻璃,屋顶下为玻璃与大理石墙面构成一系列的优美空间,彼此互相联通。 中间摆放着由密斯精心设计的典雅优美的桌椅,有些玻璃是灰色透明的,可以减少眩光。主厅中间有两片背对背的蚀刻玻璃隔墙,中间装有光源,成为发光的墙板。
三、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绿色大理石墙面,围成一个庭院,有镶嵌玻璃的反射水池,水池中放着雕刻家乔治科尔皮雕的兰姆布鲁克雕像,这是密斯去巴塞罗那前几天在Kolbe工作室亲自去取后送去的。
三、代表作品 布尔诺,吐根哈特住宅 Tygondnat House, Brno, 1930年 是为捷克银行家设计的豪华住宅。起居部分是一片宽大而开敞的空间,用钢柱支撑楼层的楼板及平台,空间内用象微性的帷幕式的独立柜分隔为起居室、餐室、书房、备餐间等几个空间,外墙是可以活动的大玻璃,内部是完全自由流动空间。
三、代表作品 范斯沃斯住宅 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linos,1945-1950 一座钢和玻璃的小住宅,用8根工字钢柱夹持着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顶板,四面是大玻璃,中央有一小块封闭的空间,里面藏着厕所、浴室和机械设备。此外无固定的分隔,主人睡觉、起居、做饭都在四周敞通的空间里。
三、代表作品 范斯沃斯住宅 密斯对这座建筑的构造细部作了精心的推敲,是精致考究的亮晶晶的玻璃盒子。可是作单身女医生的住宅就不方便了。
三、代表作品 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 1937年到美国任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不久,为伊利诺工学院的校园扩建制定了规划设计,110英亩的长方形地段有十多幢低层建筑,多数采用平面格网,钢结构框架直接暴露在外。
三、代表作品 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克朗楼) Building of Architecture, i. e. Crown Hall, Chicago 克朗楼长67m,宽36.6m,地面层高6m,四榀大钢梁支承,钢梁突出屋面。
三、代表作品 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克朗楼) 学生设计室、管理室、图书、展览都在全是玻璃的大空间内,仅在个别地方用不到天花的隔断墙,略加遮档。车间、储藏、厕所在半地下室。同一个很大的空间来容纳多种不同活动,这是密斯常用的手法,他认为阳光与空间比视线、隔绝更为重要。
三、代表作品 西格拉姆大厦 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1954-1958 与菲立浦·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密斯从1919年提出玻璃摩天大楼示意图,到现在才实现。豪华的办公楼,高38层,158m,前面一片带水池的小花园,首层外墙向里缩进,形成三面柱廊。屋顶为设备层,外形简单,是用紫铜片贴面和琥珀色的玻璃表面,显得格外高雅,以极简洁的手段,获得为人所惊叹的形式。
三、代表作品 柏林,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Berlin, 1962-1968 是密斯一生最后一个作品。 有类似古典主义的端庄感的造型。屋顶用井字梁支撑在放在四边的柱子上。柱子与梁枋接头处完全按力学分析而被精简到只有一个小圆钢球上,可见技术精美到极点。
三、代表作品 柏林,国家美术馆
SEMINAR 1、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 2、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建筑设计特点。 3、密斯在建筑设计中对技术功能和造型艺术的关系的把握。 Any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