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课堂上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 朝阳教研中心 何郁 2011 年 11 月

课堂上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 朝阳教研中心 何郁 2011 年 11 月. 课堂上不关注学生活动的种种表现. 表现一:表面上参与了学习,实际上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 比如:有位老师讲授 《 金色花 》 ,安排了诵读环节:齐读 —— 指名读 —— (提问:应该怎样读) —— 分段读 —— 齐读 —— 下一个环节(文意分析) 问题分析:对诵读教学的认识存有误区,诵读能力训练未能落实。. 表现二:教学目标不明,导致学生的“学”混乱不堪。

ma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堂上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 朝阳教研中心 何郁 2011 年 11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上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 朝阳教研中心 何郁 2011年11月

  2. 课堂上不关注学生活动的种种表现 • 表现一:表面上参与了学习,实际上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 • 比如:有位老师讲授《金色花》,安排了诵读环节:齐读——指名读——(提问:应该怎样读)——分段读——齐读——下一个环节(文意分析) • 问题分析:对诵读教学的认识存有误区,诵读能力训练未能落实。

  3. 表现二:教学目标不明,导致学生的“学”混乱不堪。表现二:教学目标不明,导致学生的“学”混乱不堪。 • 比如:有位老师讲作文“墙角的花”。基本流程是:看图说玫瑰花——看图说月亮——看图说水龙头——看图说悬崖上的树——老师讲解“物”“物象”“意象”——出示冰心的“墙角的花”(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学生分组讨论“情趣”“理趣”——再看图(蜡烛)(立交桥)(握手)——讨论“情趣”“理趣”——引出作文题“假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下课 • 问题分析:这节课想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培养什么能力?

  4. 表现三:回避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硬着头皮完成“教”的任务。表现三:回避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硬着头皮完成“教”的任务。 • 比如:有位老师作试卷讲评(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 • 杜甫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②简要赏析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诗。(6分)

  5. ②评分细则(6分)(说明诗句含义2分;说明手法1分,拟人或细节描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说明情感1分)②评分细则(6分)(说明诗句含义2分;说明手法1分,拟人或细节描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说明情感1分) • 答案示例之一: •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降临,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响。诗人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巧妙配合,相得益彰,不仅表明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而且表明春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6. 答案示例之二: •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降临,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响。颔联的细节描写精妙绝伦。一个“潜”字,描摹春雨的来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颇具情趣,一个“润”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品质,两句诗既绘形,又言情,十分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7. 这位老师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 说明班级人均得分(人均不到3分)——讲解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展示成都草堂——诵读(背诵)——强调“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关键词句、读题干)——引入名家鉴赏文段——学生分组讨论颔联——学生说自己的答案——展示答案示例——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 问题分析:备课不可谓不充分,但,就是不落实学生为什么失分,如何避免失分!

  8. 教学中讲与学的关系 • 讲是学的基础,学是讲的目的,讲要为学服务。 • 讲的基础要牢固,服务要到位,要充分发挥讲(引导)的作用;学的目的要明确,要争取效益的最大化。 • 因此,在教学上,就需要在“学”字上下功夫。

  9. 对“讲”的要求 • 所讲——讲授的内容,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 • 所教——传授的方法,学生一学就会,就能用。

  10. 首先,在备课环节上把好关! • 《鸿门宴》 •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 理解表面化,语文特点不鲜明。

  11. 深钻教材:善于发现语文教学内容 • 《鸿门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 史学价值:认识秦末历史,了解楚汉相争,理解秦汉易代。 • 文学价值: • 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 •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 合情合理的细节描写; • 准确传神的用词造句。

  12. 其次,在设计教学时把好关! • 教学目标要明确 • 教学重点要突出 • 教学难点的突破要有预设 •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恰当 •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要思考学生一堂课下来能得到什么) • 举例说明这个问题:有位老师讲授老舍的“想北平” • 预习——学生发现问题——老师展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老师讲解问题……

  13. 怎样才算“学”得好 • 基本判断标准:“传道授业解惑” • 解除了疑惑,训练了思路,学习了方法,培养了能力,提高了认识。 • 比如诗歌鉴赏中,有一道赏析题和一道延伸题,学生往往不太容易区分。 • 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 (1)在同一个考查点上,出一个赏析题,出一个延伸题,引导学生辨析两种题型的区别。 • (2)引导学生研究参考答案和自己的答案,明确两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 (3)重点是落实延伸题的答题思路。

  14. 诗歌阅读延伸题: •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不少于200字)(10分) • 诗句鉴赏题: •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或者:词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15. 示例1 • 本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又将匹马登程的词人形象,勾勒了一个悲壮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此时孤独飘泊的愁思,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 赏析题答题思路: • 运用—手法,写了—内容,有—表达效果表达了—感情。

  16. 示例2 •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是写作者在天地之间,独自一人长啸一声之后,振作起来,重新驾马乘风离去。这两句诗让我读出了一个在百般愁苦、借酒浇愁之后,能重新振作起来,不怕失败的词人形象。我很欣赏这个形象。作者思乡心切却无语寄归鸿,眼看金兵占领广大中原地区,自己只能遗恨夕阳中。两位仙翁已故,俯仰之间英雄业绩化为陈迹,作者为之叹息。然而作者能够从无限联想中走出来,重新乘马归去,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苦难,一定要振作起来。因此我很欣赏这个有勇气不怕失败的词人。(注意“评价”一词) • 阅读延伸题答题思路: • 联系文本—明确观点—举例分析—结论收束

  17. 两种题型比较列表

  18. 注意在复习课中落实一个“学”字 • 1.讲得多”,不如“练得精”;语文既不是越讲越好,也不是越练越好。讲要透,练要准。一定要注意:在练习中点拨,避免以讲代练! • 2.方法和知识管用就行,答题规范和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明确,答题能力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练成。要经常回炉复习。

  19. 要看准复习课中“学”的问题 • 1.推不动——背默不跟着走,布置的作业不能顺利完成,课外不学语文。 • 2.读不懂——诗词看不懂基本意思,现代文读不懂重点词句,读不懂文本内涵。 • 3.写不出——概括题漏掉重要信息,赏析题思路混乱,答不完整,延伸题观点例子两张皮,作文缺少鲜活的内容,审题立意容易走偏。

  20. 正确路径:推敲几节成功的课 • 怎样讲语基。比如一节字形课。 • 这节课的基本程序是: • 研究高考题目,明确命题特点。特点如下: • 一、不考错字,考别字 • 二、不考生僻字,考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 三、关注生活,体现实用 • 四、常在音同、形似、义近处设误

  21. 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讨论命题材料。 • 试命题。 • 交流评价。 • 规定时间,做题训练。 • 我对这节课的基本评价: • 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计教学,教学过程简单、明晰、有效。

  22. 扣题是学生写作文的一个难点 • 点拨指导的功夫一定要下在“七寸处” • 引则活,箍则死!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有人赞同,有人认为也不尽然,因为有些事情可以改变,能够改变,而有些事情无力改变,或者不应该改变…… • 请以“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这道题该如何审题立意?

  23. 标题:一切终将改变(从题目来看,这个学生的审题没有问题)标题:一切终将改变(从题目来看,这个学生的审题没有问题) 立意:有坚毅的信念,一切终将改变(立意也没有问题) 文章中心: 看似难以改变的事物最终却改变了,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一切都可以改变!

  24. 开头段 世间万物都是会变化的,蚕会破茧变成美丽的蝴蝶,铁杵经过打磨,会变成针,树苗经历风雨的洗涤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拥有一颗坚定的信念,那么结果就会发生改变,会变得十分美好。 有问题吗?

  25. 问题在哪儿?(是写改变还是写一切终将改变)问题在哪儿?(是写改变还是写一切终将改变) 应该是: 丑陋的蚕茧怎么可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吗?铁杵怎么会磨成针吗?多么难以置信的变化,但是……

  26. 修改后: 丑陋的蚕可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吗?粗笨的铁杵可以变成绣花针吗?水滴可以打穿坚硬的石头吗?风雨蹂躏下的小树苗可以变成参天大树吗?多么难以置信啊,可是神奇的大自然告诉我们,这些改变确实存在!人的生活亦是如此。一切看似万难摆脱的苦难和困境终将发生改变,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一切终将改变。 再思考,光是信念就可以吗?……思路就是这样打开的……

  27. 最后说说温度问题 • 冰冷——课堂教学的致命伤 • 语言文字是冰冷的吗? • 数字、公式是冰冷的吗? • 学习与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 学习,读书,不仅是学文化,学知识,练技能,更主要的是: • 涵咏情操,丰富心灵,健康生活,升华生命! • 请注意:题目里面也有生活,也有感情!

  28. 一个建议: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 建立几个基本的教学原则: • 老师能做的,学生也能做的,坚决让学生做! • 学生能做,但有一定苦难的,老师指导着做,帮着做! • 学生做不了的,或者花大力气才能做好的,老师才可以讲解、指导,或带着学生做,点拨指导引领的功夫就体现在这!

  29. 谢谢! • 联系方式 • 手机:13366572988 • 邮箱:heyucool@163.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