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02 Views
课堂上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 朝阳教研中心 何郁 2011 年 11 月. 课堂上不关注学生活动的种种表现. 表现一:表面上参与了学习,实际上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 比如:有位老师讲授 《 金色花 》 ,安排了诵读环节:齐读 —— 指名读 —— (提问:应该怎样读) —— 分段读 —— 齐读 —— 下一个环节(文意分析) 问题分析:对诵读教学的认识存有误区,诵读能力训练未能落实。. 表现二:教学目标不明,导致学生的“学”混乱不堪。
E N D
课堂上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 朝阳教研中心 何郁 2011年11月
课堂上不关注学生活动的种种表现 • 表现一:表面上参与了学习,实际上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 • 比如:有位老师讲授《金色花》,安排了诵读环节:齐读——指名读——(提问:应该怎样读)——分段读——齐读——下一个环节(文意分析) • 问题分析:对诵读教学的认识存有误区,诵读能力训练未能落实。
表现二:教学目标不明,导致学生的“学”混乱不堪。表现二:教学目标不明,导致学生的“学”混乱不堪。 • 比如:有位老师讲作文“墙角的花”。基本流程是:看图说玫瑰花——看图说月亮——看图说水龙头——看图说悬崖上的树——老师讲解“物”“物象”“意象”——出示冰心的“墙角的花”(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学生分组讨论“情趣”“理趣”——再看图(蜡烛)(立交桥)(握手)——讨论“情趣”“理趣”——引出作文题“假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下课 • 问题分析:这节课想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培养什么能力?
表现三:回避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硬着头皮完成“教”的任务。表现三:回避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硬着头皮完成“教”的任务。 • 比如:有位老师作试卷讲评(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 • 杜甫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②简要赏析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诗。(6分)
②评分细则(6分)(说明诗句含义2分;说明手法1分,拟人或细节描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说明情感1分)②评分细则(6分)(说明诗句含义2分;说明手法1分,拟人或细节描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说明情感1分) • 答案示例之一: •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降临,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响。诗人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巧妙配合,相得益彰,不仅表明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而且表明春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之二: •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降临,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响。颔联的细节描写精妙绝伦。一个“潜”字,描摹春雨的来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颇具情趣,一个“润”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品质,两句诗既绘形,又言情,十分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这位老师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 说明班级人均得分(人均不到3分)——讲解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展示成都草堂——诵读(背诵)——强调“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关键词句、读题干)——引入名家鉴赏文段——学生分组讨论颔联——学生说自己的答案——展示答案示例——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 问题分析:备课不可谓不充分,但,就是不落实学生为什么失分,如何避免失分!
教学中讲与学的关系 • 讲是学的基础,学是讲的目的,讲要为学服务。 • 讲的基础要牢固,服务要到位,要充分发挥讲(引导)的作用;学的目的要明确,要争取效益的最大化。 • 因此,在教学上,就需要在“学”字上下功夫。
对“讲”的要求 • 所讲——讲授的内容,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 • 所教——传授的方法,学生一学就会,就能用。
首先,在备课环节上把好关! • 《鸿门宴》 •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 理解表面化,语文特点不鲜明。
深钻教材:善于发现语文教学内容 • 《鸿门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 史学价值:认识秦末历史,了解楚汉相争,理解秦汉易代。 • 文学价值: • 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 •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 合情合理的细节描写; • 准确传神的用词造句。
其次,在设计教学时把好关! • 教学目标要明确 • 教学重点要突出 • 教学难点的突破要有预设 •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恰当 •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要思考学生一堂课下来能得到什么) • 举例说明这个问题:有位老师讲授老舍的“想北平” • 预习——学生发现问题——老师展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老师讲解问题……
怎样才算“学”得好 • 基本判断标准:“传道授业解惑” • 解除了疑惑,训练了思路,学习了方法,培养了能力,提高了认识。 • 比如诗歌鉴赏中,有一道赏析题和一道延伸题,学生往往不太容易区分。 • 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 (1)在同一个考查点上,出一个赏析题,出一个延伸题,引导学生辨析两种题型的区别。 • (2)引导学生研究参考答案和自己的答案,明确两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 (3)重点是落实延伸题的答题思路。
诗歌阅读延伸题: •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不少于200字)(10分) • 诗句鉴赏题: •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或者:词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示例1 • 本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又将匹马登程的词人形象,勾勒了一个悲壮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此时孤独飘泊的愁思,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 赏析题答题思路: • 运用—手法,写了—内容,有—表达效果表达了—感情。
示例2 •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是写作者在天地之间,独自一人长啸一声之后,振作起来,重新驾马乘风离去。这两句诗让我读出了一个在百般愁苦、借酒浇愁之后,能重新振作起来,不怕失败的词人形象。我很欣赏这个形象。作者思乡心切却无语寄归鸿,眼看金兵占领广大中原地区,自己只能遗恨夕阳中。两位仙翁已故,俯仰之间英雄业绩化为陈迹,作者为之叹息。然而作者能够从无限联想中走出来,重新乘马归去,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苦难,一定要振作起来。因此我很欣赏这个有勇气不怕失败的词人。(注意“评价”一词) • 阅读延伸题答题思路: • 联系文本—明确观点—举例分析—结论收束
注意在复习课中落实一个“学”字 • 1.讲得多”,不如“练得精”;语文既不是越讲越好,也不是越练越好。讲要透,练要准。一定要注意:在练习中点拨,避免以讲代练! • 2.方法和知识管用就行,答题规范和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明确,答题能力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练成。要经常回炉复习。
要看准复习课中“学”的问题 • 1.推不动——背默不跟着走,布置的作业不能顺利完成,课外不学语文。 • 2.读不懂——诗词看不懂基本意思,现代文读不懂重点词句,读不懂文本内涵。 • 3.写不出——概括题漏掉重要信息,赏析题思路混乱,答不完整,延伸题观点例子两张皮,作文缺少鲜活的内容,审题立意容易走偏。
正确路径:推敲几节成功的课 • 怎样讲语基。比如一节字形课。 • 这节课的基本程序是: • 研究高考题目,明确命题特点。特点如下: • 一、不考错字,考别字 • 二、不考生僻字,考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 三、关注生活,体现实用 • 四、常在音同、形似、义近处设误
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讨论命题材料。 • 试命题。 • 交流评价。 • 规定时间,做题训练。 • 我对这节课的基本评价: • 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计教学,教学过程简单、明晰、有效。
扣题是学生写作文的一个难点 • 点拨指导的功夫一定要下在“七寸处” • 引则活,箍则死!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有人赞同,有人认为也不尽然,因为有些事情可以改变,能够改变,而有些事情无力改变,或者不应该改变…… • 请以“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这道题该如何审题立意?
标题:一切终将改变(从题目来看,这个学生的审题没有问题)标题:一切终将改变(从题目来看,这个学生的审题没有问题) 立意:有坚毅的信念,一切终将改变(立意也没有问题) 文章中心: 看似难以改变的事物最终却改变了,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一切都可以改变!
开头段 世间万物都是会变化的,蚕会破茧变成美丽的蝴蝶,铁杵经过打磨,会变成针,树苗经历风雨的洗涤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拥有一颗坚定的信念,那么结果就会发生改变,会变得十分美好。 有问题吗?
问题在哪儿?(是写改变还是写一切终将改变)问题在哪儿?(是写改变还是写一切终将改变) 应该是: 丑陋的蚕茧怎么可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吗?铁杵怎么会磨成针吗?多么难以置信的变化,但是……
修改后: 丑陋的蚕可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吗?粗笨的铁杵可以变成绣花针吗?水滴可以打穿坚硬的石头吗?风雨蹂躏下的小树苗可以变成参天大树吗?多么难以置信啊,可是神奇的大自然告诉我们,这些改变确实存在!人的生活亦是如此。一切看似万难摆脱的苦难和困境终将发生改变,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一切终将改变。 再思考,光是信念就可以吗?……思路就是这样打开的……
最后说说温度问题 • 冰冷——课堂教学的致命伤 • 语言文字是冰冷的吗? • 数字、公式是冰冷的吗? • 学习与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 学习,读书,不仅是学文化,学知识,练技能,更主要的是: • 涵咏情操,丰富心灵,健康生活,升华生命! • 请注意:题目里面也有生活,也有感情!
一个建议: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 建立几个基本的教学原则: • 老师能做的,学生也能做的,坚决让学生做! • 学生能做,但有一定苦难的,老师指导着做,帮着做! • 学生做不了的,或者花大力气才能做好的,老师才可以讲解、指导,或带着学生做,点拨指导引领的功夫就体现在这!
谢谢! • 联系方式 • 手机:13366572988 • 邮箱:heyucoo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