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k likes | 1.31k Views
克强经济学与 2014 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钱春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 Tel : 021-28288181 ; 18602160168 Email : chqian@celap.Org.cn. 一、引言: 2013 年,克强干了什么?. 困难比预料的多 结果比预想的好. ---- 摘自 2014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GDP. 8.1%. 7.9%. 7.8%. 7.7%. 7.6%. 7.7%. 7.4%. 7.5%. 时间. 2012.01. 02. 03. 04. 2013 . 01.
E N D
克强经济学与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钱春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 Tel:021-28288181;18602160168 Email:chqian@celap.Org.cn
一、引言:2013年,克强干了什么? 困难比预料的多 结果比预想的好 ----摘自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GDP 8.1% 7.9% 7.8% 7.7% 7.6% 7.7% 7.4% 7.5% 时间 2012.01 02 03 04 2013.01 02 03 04 国家统计局强调:增长速度的适度下滑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调控的结果 相关主流媒体及领导强调: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 2013年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四季度增长7.7% 。
GDP 8.1% 7.9% 7.8% 7.7% 7.6% 7.7% 7.4% 7.5% 时间 2012.01 02 03 04 2013.01 02 03 04 困难比预料的多 2013年3月15日,李克强出任总理当天,出现这样一篇报道:当多数国人对这位中国经济巨轮的新任掌舵人充满期待之时,熟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专家学者,却对未来的航程不无忧虑……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乏力,而中国正面临学界所称的‘中等收入陷阱’。 GDP1-2季度持续下降,经济增速跌至两年来最低点。 3月15日,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突然透露,1-2月中央财政收入增幅已锐减至1.6%,3-4月份出现负增长。
新闻媒体: 美国财经媒体: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恶化吗 研究机构: 中国将经历“超级熊市”,随时会有“硬着陆”的风险。 压力之下: 部分政府官员、相关学者、专家建议推出新版刺激计划。于是浙江、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纷纷公布庞大的投资项目计划。 中央政府怎办?是顺应呼声,推出刺激计划?还是按兵不动,另辟新路?
2013年5月 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文章: 题目:《中国不会再推新版“四万亿”》,副标题是“刺激政策难以治本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2013年6月8日天津考察。李克强强调,做好当前工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并提出应对当前形势的五项具体措施:深化改革、压缩行政开支、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抑制消化过剩产能,以及进一步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
然而事事难料,2013年6月19日------25日。中国金融市场爆发“钱荒”,给2013年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6月19日,“钱荒”来临,央行见死不救 6月20日,市场“震撼”,央行釜底抽薪 6月21日,“钱荒”效应,金融机构抛售资产 6月24日,股市暴跌,拆借利率开始下降 6月25日,央行出手,稳定市场 6月20日出现一个网帖: 兴业:高价收7天、14天、1个月人民币资金,价格好得吓死人; 民生:无节操无底线收资金,有钱的主使劲砸过来; 光大:高价狂收7、14、21天资金。 李克强态度: 6月19日,召开国务院会议:第三次提出盘活货币存量 6月20日,对市场表态:“顶住压力,坚决不增发货币”,“保持定力,决不放水”
渣打银行感慨: 我们曾经怀疑李总理是否会推动改革,但现在看来,我们低估了他的决心,为了推行政策,他愿意冒更大的经济下行风险。” 2013年6月30日,外资机构巴莱克资本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克强经济学,三点内容: 一、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二、去杠杆化,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三、推行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 重提自由市场:无大规模刺激计划 (2) 强化实体经济:去杠杆化降低风险 (3)促进经济转型: 结构改革提高质量 新华社6月5日连发三篇社论:《“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微刺激”凸显“妙调控”》、《“微刺激”助益“稳增长”》,明确指出巴克莱“克强经济学”的概念“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
那么在“钱荒”发生期间及“钱荒”之后,李克强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面到底做了哪些工作?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金融支持结构调整的十项意见 2013年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节能环保产业与信息产业发展问题。 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小微企业减税,贸易便利化,中西部铁路建设 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六个方面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研究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克强经济学”迅速走红,但市场存在困惑:政府所能容忍的底线是多少?需要不需要精确控制?“克强经济学”迅速走红,但市场存在困惑:政府所能容忍的底线是多少?需要不需要精确控制? 2013年7月16日,李克强在广西南宁考察,并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合理区间论”获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积极回应,其意义给予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政府什么时候管,什么时候不管。 美国《华尔街日报》:李克强为经济增速划下了一条线,给中国和全球股市提振了信心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这是中国领导层向市场和公众发出的“明确、坚决的信息”。 德意志银行:“上下限管理”和“合理区间”的说法,对提振市场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对“合理区间”予以界定:“我们要引导市场预期,确定合理区间,下限是经济增速不低于7.5%左右,上限是CPI不超过3.5%左右……在这个区间内,尽可能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并提出自己的宏观调控理念:保持定力,深处着力,精确发力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对“合理区间”予以界定:“我们要引导市场预期,确定合理区间,下限是经济增速不低于7.5%左右,上限是CPI不超过3.5%左右……在这个区间内,尽可能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并提出自己的宏观调控理念:保持定力,深处着力,精确发力 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总理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4月11日 讲话实录
2014年1月22日达沃斯世经论坛冬季年会特别致辞,正式提出“克强经济学”的内涵:2014年1月22日达沃斯世经论坛冬季年会特别致辞,正式提出“克强经济学”的内涵: (1)增活力 (2)稳预期 (3)促转型 里根经济学: 三减一稳,减税、减权、减政府开支,稳货币存量,提高利 率,减少通货膨胀 安倍经济学: 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结构改革
结果比预想的好: GDP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CPI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财政收入增长10.1%。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 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说:“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如果取得成功,经济增长势头有望进一步加强。” 德国《世界报》将这一成果称之为“出人意料的良好经济数据”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此前“唱衰中国”的论调纯属假警报 美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创造“金砖四国”概念)称:“我坚信中国10年平均增速7.5%的抱负很可能实现。”
2014年,李克强的目标是什么?能实现吗?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框架: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GDP、GNP GDP概念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因此我们在追求GDP时,就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 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消费带来的GDP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又称需求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即分别计算出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生产法,又称供给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即分别计算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第一个角度:从总需求视角来预测 第二个角度:从月度领先数据来预测 第三个角度:从供给角度来预测
总体判断:2014年下半年总需求仍然较弱,受此影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第三季度会出现内生性回落 。第四季度的GDP在政策刺激作用下,可能微弱回升,但力度不大全年保持在7.5%左右有一定的难度。
外来消费 居民消费 最终消费 集团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实物消费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服务性消费 虚拟消费 政府消费 投资性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经常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核算框架
下半年消费:在反腐力度加强,收入增长压力加剧和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下半年消费难以有明显的好转。 2014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 2014年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 2014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2% 2014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9%
基础建设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制造业投资 投资需求 其他投资 存货增加额 投资需求 投资需求核算框架
投资需求(上半年固定资产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投资需求(上半年固定资产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下半年投资:下半年基础设施将会有一定的回升态势,全社会投资增速有赖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但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依旧下滑明显,有可能对冲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增加效应。 2014年1~4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8% 2014年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0% 2014年1~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1% 2014年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0% 2014年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5%
进口需求 外贸需求 出口需求 进出口需求 进出口需求核算框架
进出口需求(上半年进出口回升态势较为明显)进出口需求(上半年进出口回升态势较为明显) 2014年1-6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情况
下半年进出口方面:可能会出现进一步回升,然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仍以经济复苏为基调,因此也会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海关统计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6.4%。其中,出口1.31万亿元,增长14.1%;进口1.02万亿元,下降2.1%。 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先进经济体当前面临的尾部风险已经减弱,美国将保持长期复苏态势,欧元区未来将呈现短期复苏态势,长期能否继续复苏仍有待观察。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持续下滑的风险已经增大,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瓶颈,深化改革成为新兴经济体前进的唯一动力。
但从另外一角度来看,在上半年固定资产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仍支撑了7.4%的同比增长速度,说明当前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变化。但从另外一角度来看,在上半年固定资产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仍支撑了7.4%的同比增长速度,说明当前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变化。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第二产业增加值7.3%,第三产业增加值7.8% 。反应非制造业的PMI始终在高位徘徊,说明非制造业保持了较为良好的运行态势。
总体判断:从月度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底部微弱回升得益于微刺激,然而下半年各类领先数据显示回升势头并未呈现全局性和内生性的变化。
制造业采购人经理指数 2014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其中生产指数为53.2%。新订单指数为52.5%。从业人员指数为48.2%。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6%。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9%,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为今年以来的次高点,是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中型企业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后,本月降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又重回收缩区间。
全社会用电量 国家能源局8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增速比6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1至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1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13.7%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7.2% 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4.6% 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5.3% 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5.9%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3.0% 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1.5%
全社会融资规模 2014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其中,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
7月份金融数据异常解释: 1、从人民币贷款季节性因素来看,6月冲高,7月回调也属正常。而从内需来看,一直呈偏弱态势,贷款经6月满足之后,7月份信贷增长缺乏后劲,短期下降也属正常。 2、监管部门加强表外业务管理,表外融资明显减少,其中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压力增大,信贷投放趋于谨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以存定贷考核机制制约了贷款发放。 3、在7月份贷款数据当中,虽然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低于预期,但从结构来看,对企业短期贷款大幅下滑2356亿元是短期原因,但对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803亿元,对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082亿元。短期流动性需求由于6月大增,7月大幅下降也属合理。
4、然而7月份数据也透露出经济当中存在一系列隐藏的问题:4、然而7月份数据也透露出经济当中存在一系列隐藏的问题: (1)6月份之所以短期流动性大增,可能是把钱用来偿还各种表外已到期贷款,以避免违约事件发生,发生金融风险。然而展期债务,会造成一系列中长期问题。 (2)从资金需求端来看,除金融机构惜贷之外,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也是一重要原因,中国经济很有可能陷入紧缩状态。 (3)如此低的新增贷款和融资规模,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一般而言,配合经济增长,需要5-6个月的信贷配合,当前2个月的信贷增长无法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4)从货币供应量看,7月份M2虽然下降1.2个百分点,但同比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3.5%,还属合理。然而M1同比增长只有6.7%,说明企业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从供给角度来看: (1)中国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具有长期趋势,其原因在于支撑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三大红利即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以及土地等要素红利已经基本消失。 (2)中国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已与全世界同步,说明过去20年支撑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的技术革命红利正在逐步消失,而新一轮技术创新尚未带来,因此中国也已进入技术发展的平缓期、制度重构期和结构调整期。 (3)金融资源错配,劳动力成本提升、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约束使得当前的实体经济呈现趋势性放缓,而这种放缓在最近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结论:2014年下半年总需求仍然较弱,受此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虽然上半年呈微升态势,但下半年视经济政策而定,第三季度会出现内生性回落 。第四季度的GDP在政策刺激作用下,可能微弱回升,但力度不大,经济回升势头并未呈现全局性和内生性的变化,全年保持在7.5%左右有一定的难度。
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如何认识CPI:CPI>5%,恶性通货膨胀;5%>CPI>3%,温和通货膨胀;3%>CPI,自然通货膨胀。如何认识CPI:CPI>5%,恶性通货膨胀;5%>CPI>3%,温和通货膨胀;3%>CPI,自然通货膨胀。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包含内容?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31.79%)、烟酒及用品(3.49%)、衣着(8.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5.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64%)、交通和通信(9.9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居住(17.22%)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其中食品(31.79%)又包括: 粮食(33.23%)、肉类(25.5%)、蔬菜(11.53%)、水产品(9.51%)、水果(6.91%)、糖(4.3%)、油脂(2.55%)、鸡蛋(1.34%) 其中居住(17.22%)又包括: 建筑及装修材料、房租、房屋维修费、物业费,自有住房贷款利息、水电燃气以及与居住相关的服务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