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590 Views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units and functions of the kidneys, includ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tubular reabsorption, acid-base balance regulation, and endocrine functions. Learn about various tests for renal function assessment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E N D
肾 功 能 检 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诊断学科
肾脏的生理单位和生理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 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的检查 肾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检查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评价
肾 脏 的 生 理 单 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丛,肾小球囊 肾单位 肾小管: 近曲、远曲小管,髓袢 人每侧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 和肾小管组成。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肾脏的生理功能 • 生成尿液,清除体内废物 • 调节电解质平衡 • 调节酸碱平衡 • 内分泌功能
(一)生成尿液,清除体内废物 1. 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120ml/min) 2. 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水、糖、电解质 3. 肾小管分泌和排泄作用:H+等
(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1. Na+ 、Cl- 、水的重吸收:肾小管 2. Ca2+ 、P的重吸收:肾小管 3. K+的重吸收:近曲吸收(原尿中的钾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远曲排泌
(三)调节酸碱平衡1. HCO3-的主动重吸收:近曲小管( 90% ) 2. H+的排泌:远曲小管、髓袢 3. NH4 +的排泌:髓袢
(四)内分泌功能 1.1,25-二羟骨化醇(活性VitD3) 体内只有肾皮质细胞的微粒体上含1—羟化酶,它能 使维生素D衍化的25羟骨化醇转化为l、25二羟骨化醇,成 为维生素D的真正活性形式,以促进钙磷代谢。 2. 促红细胞生成素 90%来自肾脏,皮质和髓质均可分泌。促进骨髓造血。 3. 肾素 体内90%肾素来源于肾脏,是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 管紧张素。
4.前列腺素 皮质和髓质均合成前列腺素;产生的前列腺素有A2、E2 几种。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促钠的排 泄、对抗ADH、促进水排泄的作用。 5.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 肾脏的激肽释放酶90%来自皮质,作用于激肽原, 而生成激肽,其中的肾脏缓激肽具有对抗血管紧张 素、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钠排泄及降低 血压的作用。 另外,灭活激素(例如:胰岛素)。
肾功能检查的目的 • 明确有无肾功能损伤 • 肾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累及肾小球、肾小管,或两者均累及) • 借以制定治疗方案 • 观察其动态变化,判断预后
血清尿素氮、肌酐, 内生肌酐清除率, GFR, β2-微球蛋白
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测定 (一)原 理 尿素(BU)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 ( 1g: 0.3g),肝合成;分子量60道尔顿,不与蛋白结合。 90% 经肾小球滤过入原尿,40-60%由肾小管、集合管吸收 少量由皮肤和肠道排出
(二)方法 取静脉血检测。 (三)参考值成人:3.2-7.1mmol/L;儿童:1.8-6.5mmol/L (四)临床意义 1. 肾性增高 (1)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结核和肿瘤的晚期等; (2)不敏感,有效肾单位60~70%损伤; (3)与血肌酐同时应用,可判断为肾性与肾前性功能衰竭(肾前性:BUN↑,Scr轻度升高)。
2.肾前性增高 (1)长期大量蛋白质饮食; (2)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度:组织大量坏死、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等; (3)肾血流量降低:脱水、休克、心衰、水肿等; 3.肾后性增高 尿道梗阻、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 4.BUN减少 营养不良、低蛋白饮食、严重肝病等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血清肌酐(secrum creatinine, Scr )测定 (一)原理 20g肌肉每天产生肌酐1mg, 占大部分 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内源性 Scr113D 高蛋白饮食 有较少分泌, 肾小管不重吸收 外源性
(二)方法 无Cr饮食2~3天,取静脉血检查。 (三)参考值 全血肌酐:88~177µmol/L; 血清肌酐:男性53-106 µmol/L 女性44-97 µmol/L (四)临床意义 1. Scr减少见于: 严重肝病。
2. Scr升高见于: (1)同尿素,各种肾脏疾病肾小球功能损伤 (2)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代偿期 133~177 µmol/L 失代偿期 178~445 µmol/L 衰竭期 445~707 µmol/L 尿毒症期 》707 µmol/L (3) 较尿素氮更为准确反应肾功能
(4)肾功恶化与缓解追踪 (5)监测药物对肾损害与调整剂量 (6)提供透析与移植依据
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Ccr) (一)原理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容积血浆中的内生Cr全部清除出去。 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液体量。 严格控制饮食2~3天并避免剧烈运动的情况下,Ccr相当于GFR 。
(二)方法 为排除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试验前应禁食 肉类3天并避免剧烈运动。在第4天早晨8时将尿 排干净,然后收集8时起到第5天早晨8时、共24 小时的尿液,并加入甲苯4~5ml防腐。在第4天 任何时间内取血3ml(抗凝),与24小时尿液同 时送检。测定血浆及尿中肌酐浓度,并结合尿量, 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X X Ccr计算公式如下: Ccr(ml/min)= 尿肌酐浓度(mg/dl或umol/L) 24小时尿量(ml) 1.73(m2) 血肌酐浓度(mg/dl或umol/L) 24×60(min) S(m2) 其中1.73为70kg标准体重成人的体表面积; S为受试者体表面积,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S=身高(cm)x0.0061+体重(kg)x0.0128-0.1529 (三)参考值 成人:80~120 ml/min/1.73m2 ; 儿童:40~65 ml/min/1.73m2 。
(四)临床意义 1. 较早判断肾小球的损害: 80%正常值 时,肌酐、尿素仍正常; 2. 判断肾小球损害的程度: >90 ml/min 正常 60~89 ml/min 轻度损害 30~59ml/min 中度损害 15~29 ml/min 重度损害 < 15 ml/min 终末期
3. 指导治疗 10 ml/min 袢利尿剂无效,应行人工透析 4.观察肾移植成功与否: 成功者Ccr逐渐回升;反之则不回升或下降。 5. 药物肾毒性观察及调整用药剂量的指标: 许多药物如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中易产生 肾损害,进而引起血药浓度增高,损害肝脏等器官,故在用药过程中通 过观察Ccr了解有无肾损害,并在Ccr下降时调整药量。 6. 生理性下降 健康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肾实质体积缩小,肾血流量也减少,故Ccr 值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 一般40岁以后,每十年Ccr下降约7~8 ml/min 。
血尿酸 (uric acid,UA)测定 (一)原理 体内核酸分解 75%经肾小球滤过排出;98%肾小管重吸收; 内源性 UA 外源性:动物肝、肾、胰和贝类 外源性 其它经肝胆排出; (二)方法取静脉血检测。
(三)参考值 (磷钨酸盐法) 男性 268~488 mol/L,女性178~387mol/L (四)临床意义 1. 血尿酸浓度升高 (1)肾性增高: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见 于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 (2)尿酸生成异常增多。 如痛风,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3)妊高征。
2.血尿酸浓度降低 (1)各种原因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范科 尼综合征); (2)肝功能严重损伤; (3)其他:如长期禁食和糖尿病,常造成血中 酮体升高并由尿液中排出,竞争性地抑制肾 小管对血液中尿酸的排泄。
β2 -微球蛋白(β2-MG) 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 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万D, 广泛存在于血浆、尿、脑脊液、唾液及初乳中。 正常情况下,可自由通过肾小球,99.9%在近 端肾小管吸收。
参考值 正常人血中β2-M为0.8~2.4mg/L,平均约 1.5mg/L。 临床意义 1.肾小球病变: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血中 β2- MG浓度升高,且与年龄、性别、肌肉组织的多少无关,因此血β2微球蛋白的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功能减退的指标之一; 2.近端肾小管受损:尿中β2- MG升高; 3.有炎症或肿瘤时,血、尿β2-MG亦可明显升高。
尿浓缩稀释试验(昼夜尿比重试验) (一)原理 肾脏浓缩稀释远曲小管、集合管浓缩比重 大于1.020 ; (二)方法(莫氏试验) 试验日正常进食,每餐含水量不宜超过500~600ml,此外不再饮任何液体。晨8时排尿弃去,于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20时,共留尿6次为昼尿;自20时以后到次晨8时,全部尿液为夜尿。分别测定7个尿液标本的尿量和比重。 (三)参考值 24h 尿总量1000~2000ml, 夜尿量750ml; 昼尿量:夜尿量为3~4:1; 尿最高比重在1.020以上,高低之比0.009。
(四)临床意义 1.肾源性疾病 (1)肾小球疾病 • 急性肾小球肾炎:尿少, 尿比重增高。 •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累及肾小管,尿量增加, 尿比重降低,晚期尿比重固定。 (2)肾小管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病变以间质炎症为主者,损伤 肾小管,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 2.其它:凡损伤肾小管功能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病),均可出现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
尿渗量(UOsm)测定又称:尿渗透压 Uosm系指尿内全部溶质微粒总数而言,可反映溶质和水的 相对排泄速度。 尿渗量是尿液浓缩程度的观察指标,常与血浆渗量共同使 用。籍以评价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反映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尿比重易受溶质性质及其分子量大小的影响,如蛋白、糖类 存在均可使尿比重增加; 尿渗量则仅与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而与其大小无关,故 较尿比重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管的功能状况。
参考值: 尿渗量:600-1000mOsm/kg·H20,24h内变化范围:40-1400mOsm/kg·H20 血浆渗量为300mOsm/kg·H20,正常人的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值为(3-4.5):1。 尿渗量在300mOsm/kg·H20时称为等渗尿,高于血浆渗量表示尿液已经被浓缩,此时可称为高渗尿;低于血浆渗量表示尿液已被稀释,此时的尿液称为低渗尿。
临床意义 1.在禁止饮水12小时后,尿渗量应该大于800mOsm/kg·H20,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值应该大于3:1。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发生障碍时其比值可能降低到1:1,或更低。 2.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炎合并肾小管病变时尿渗量可以降低。
酚红排泌试验(PSP) (一)原理 酚红(PSP)是一种无毒染料。注入体内后大 部分与血浆蛋白质结合,主要由近曲小管主动排泌, 故尿中的排出量可作为近曲小管排泌功能的判断指 标。
20%为肝胆排出 94%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泌 酚红(PSP) 静脉注射 80%由肾排出 游离酚红从肾小球滤过 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 部分游离
(二)方法 静脉注射PSP,检测15、30、60 和120min尿中PSP的量。更重要是15min排泌量(25%),敏感性高;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 (三)参考值 正常人15分钟排泌量为25%~51%(平均35%); 120分钟排泌总量为55%~84%(平均70%)。 儿童的排泌量较成人高,老年人则偏低。 (四)临床意义
1. 肾脏疾病 (1)急性肾炎:多正常; (2)慢性肾脏病(CKD):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动脉硬化等。多降低;提示肾功能损害50%。 2. 肾外因素 (1)肾血流量降低:心力衰竭、脱水等导致。 (2)药物竞争性抑制:青霉素、保泰松、阿司匹林等。 3. PSP 排泌增高 (1)阻塞性肝胆疾病 (2)严重低蛋白血(3)甲状腺功能亢进
血浆CO2结合力(CO2CP)测定 (一)原理 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机制主要包括血液缓冲系统、肺呼吸、肾脏排泄和重吸收以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等。 CO2CP代表血浆中结合状态的CO2的含量,间接反映血中NaHCO3的浓度。 HCO3-/H2CO3的比值:20:1。 (二)方法 取静脉血,密封送检。 (三)参考值 22~31 mmol/L(50~70vol%)
(四)临床意义 1.CO2CP降低: (1)代谢性酸中毒。 肾功能不全; 严重腹泻、肠瘘引起HCO3-直接丢失; 乳酸、酮症、水杨酸等酸中毒时使HCO3-缓冲丢失等。 其与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轻度酸中毒22~18 mmol/L 中度酸中毒18~13.47mmol/L 重度酸中毒 4.49~13.47mmol/L 极重度酸中毒 4.49 mmol/L
(2)呼吸性碱中毒: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过度。 2. CO2CP增高: (1)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 塞、 胸廓和肺部病变等引起的肺泡通气 减弱。 (2)代谢性碱中毒: 各种原因导致剧烈呕吐引起的H+丢失过多; HCO3-过量负荷; 缺钾(糖皮质激素、利尿剂)。
肾血流量测定 肾血流量(RBF)测定 单位时间内流经双肾的血量。 方法 目前多才用对氨马尿酸盐(PAH)进行测定。 其对人体无害,20%由肾小球滤过,80%由肾小 管分泌,不再被肾小管重吸收。 供应肾的血液量应包括供应肾的泌尿部分和非 泌尿部分(如肾被膜、肾盂等),而上述测得的 肾血浆流量仅代表供应泌尿部分的数值,因此应 称为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有效血流量。
约占心输出量的20~25%; • 肾内各部分的血流量是不均匀的,供给皮质的血流量最多,占肾总血流量的90%以上; • 肾皮质的血流较快,髓质的血流缓慢。
参考值 RPF:600~800 ml/min RBF:1200~1400 ml/min 临床意义 1.降低: (1)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晚期时,由于肾血管受损, 肾血流量可减低。 (2)高血压症的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肾动脉硬化,有效血 管减少,均可引起肾血流减少。 (3)休克、心力衰竭时,RPF可一过性明显减低。 (4)肾动脉粥样硬化 2.正常或增高: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由于肾充血,肾血流量仍可正常甚至超过正常。(2)肾盂肾炎早期RPF可正常,如伴发热可增高。(3)发热或应用扩张肾动脉药。
肾小球滤过分数(FF) F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FF=GFR/RPF 参考值:18~22% 即肾血浆流量中平均有20%经肾小球滤过,其 余的80%则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临床意义 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变化。 1.增加: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 2.减少:急、慢性肾炎。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评价 1.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BUN、Cr、Ccr; β2-MG。 2.反映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可测定β2-MG、尿糖、尿溶菌酶等。 3.反映近端肾小管的排泌功能:酚红排泌试验。 4.反映远端肾小管的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量测定。 5.反映远端肾小管的酸碱调节功能:CO2CP。必要时结合动脉血气分析。 6.欲了解肾血循环,可选用RPF、FF等,必要时核素肾图、肾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