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96 Views
当前和 “ 十二五 ” 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 东 琪 2010.9.10 郑州. 中国经济将陷入崩溃?还是在小周期下降后 进入新一轮中波上升,延续长期繁荣?. 中国经济自今年一季度达 12% 后,进入 “ 小周期 ( 短波 ) 下降 ” ,完成不同于 “ 二次衰退 ” 的 “二次探底 ” 。之后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实现 改革以来第四次中波繁荣,不会出现类似日本的 “失去 10 年”的情景!. 第一部分. 中国经济增长的 短期、中期、长期趋势. 1、 短期趋势 : 中国经济目前处在 “二次探底 ” 过程后半段.
E N D
当前和“十二五”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研究院 陈 东 琪 2010.9.10 郑州
中国经济将陷入崩溃?还是在小周期下降后进入新一轮中波上升,延续长期繁荣?中国经济将陷入崩溃?还是在小周期下降后进入新一轮中波上升,延续长期繁荣? 中国经济自今年一季度达12%后,进入“小周期 (短波)下降”,完成不同于“二次衰退”的 “二次探底”。之后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实现 改革以来第四次中波繁荣,不会出现类似日本的 “失去10年”的情景!
第一部分 中国经济增长的 短期、中期、长期趋势
1、短期趋势: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二次探底”过程后半段1、短期趋势: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二次探底”过程后半段 —经济在中波上升初期不会直线上升,而会出现以季度、 月度值衡量的小周期下降,出现“二次探底”; —“二次探底”不同于“二次衰退”:第二个底高于第 一个底;为上升做准备,而不是延续前期衰退趋势; —本轮“二次探底”仍在延续之中,结束取决于政策。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于今年7月完成“二次探底”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于今年7月完成“二次探底”
国际CRB去年6月完成“二次探底”今年保持上行趋势国际CRB去年6月完成“二次探底”今年保持上行趋势 指数+300
政策导向性指标M2去年11月见顶后已经下降8个月,目前逼近政策目标政策导向性指标M2去年11月见顶后已经下降8个月,目前逼近政策目标 货币是需求拉动型通胀直接因素。前期,我国货币供应超常规宽松,M2增速连续十几个月逐月加速上行,去年11月达到高点29.7%之后逐渐下降,今年7月降到17.6%,基础货币供应紧缩延续时间正在缩短。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见“M”顶 且连续4个月下降后出现触底迹象 数值+30
投资增长仍在减速,但下降速率变小 数值+20
消费在高位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数值+10
工业增长延续“二次探底”,但减速趋缓 预计全年增长15%左右,高于去年的11%
总量经济“二次探底”预计明年一季度结束明年二季度回到中期上升通道总量经济“二次探底”预计明年一季度结束明年二季度回到中期上升通道
超常加速增长后完成一次“小周期下降”有利于提高经济中波上升的持续性超常加速增长后完成一次“小周期下降”有利于提高经济中波上升的持续性 (1)有利于延长中波上升时间; (2)小波动代替大波动,有利于降低调整成本; (3)宏观动态稳定,有利于改善微观效益; (4)控制短期“过热”,有利于调结构、控通胀; (6)控制短期过快增长,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设施投资计划”和“第二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设施投资计划”和“第二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将使美国经济“二次探底”后从明年转入中期上升
2.中期趋势: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2.中期趋势: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 预计可以避免”第三次大萧条“(克氏)
2 4 3 1 1 中国GDP增长年值进入改革以来第四中波 “第三次世界经济大萧条”不会出现
第四中波上升的主要动力和因素 居民消费升级 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 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城市化和工业化深化 民间资本投资
目前处在大、小周期“交叉”中 用年值衡量的大周期,包含几个用季值、月值衡量的小周期, 某一阶段大小周期出现同步或交叉 07.II-09.I大小周期同步向下 09.II到10.I大小周期同步向上 10.II-11.I大小周期将交叉
3、长期趋势:中国经济将在“十二五”时期延续第四次长波繁荣3、长期趋势:中国经济将在“十二五”时期延续第四次长波繁荣 中国自改革以来、以制度创新为特征 的长周期(长波,50年左右一次), 已经走过了32年,目前还没有结束迹 象,还在进一步延续过程之中。
A.制度创新深化延续长波繁荣 (1)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 (2)打破垄断(新36条) (3)政府直接控制减少
B.“跨越式发展”(后发效应)延续 (1)城市化(城市化率,城市圈建设) (2)工业化(传统,新型)深化 (3)信息化深度化、广度化 (4)后工业化(服务化)
第二部分 中国通货膨胀的周期趋势
中国CPI长期动态:从历史看未来 上世纪70、80年代,短缺经济时代,CPI年均上涨率为7.8%和7.7% 本世纪00年代,CPI年均上涨1.83% 未来10年CPI可能在3-5%上下
农副产品结构性供求矛盾 影响物价走势 年份 粮食产量变化 CPI变化 (万吨) (%) 1984-1985 40731-37911 2.7-9.3 1987-1988 40298-39408 7.3-18.8 1993-1994 45649-44510 14.7-24.1 2007-2008 50169-52871 4.8-5.9 历史上看,通胀周期与农业周期高度相关,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减产必然推高通胀。去年,豆类、棉花、糖料、羊绒等减产,推动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结构性过快上涨,但去年粮、肉、水产等增产,又使今年CPI没有出现大涨,如果今年夏、秋粮减产,明年及以后年份CPI上涨压力将比目前要大。
成本推动型通胀将在本轮上升期持续存在 1.上游产品成本提高,包括国内资源和环境税费增加,国际市场铁矿石等原材料涨价; 2.劳动力价格提高,包括工资和福利水平提高; 3.外贸对象国提高关税(美国提高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关税,巴西和印度等资源出口国家提高铁矿石出口关税等)增加中国进出口的成本。
经济长期增长减速制约长期通胀上行 (1)大基数效应,增长同样一个百分点的内涵扩大 (2)资源瓶颈,资源价格过快上涨提高增长成本 (3)环境压力,企业的外部性成本增加 (4)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人口红利规模缩小 (5)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外需扩展空间缩小 1978-2009:GDP年增9.97%+ CPI年涨5.6% 2011-2020:GDP年增9%左右 + CPI年涨3-5%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使长期物价出现结构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使长期物价出现结构性变化 1、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逐步转向技术进步依赖 2、产业结构从工业为主逐步转为服务业为主 2006 2007 2008 2009 工业 42.2 41.6 41.5 40.1 服务业 40.941.9 41.8 42.6 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质量提高,增加有效供给 4、消费需求结构转型升级,对食品依赖度降低
“二次汇改”目的不是升值,而是转制 对通胀影响小于0507-0907 “二次汇改”与一次汇改区别: 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重点从提水平到转机制 与非美元汇率确定逐步与美元脱钩 汇价确定进一步增强市场供求决定作用
世界粮食周期下行 “二次探底”后经济上行 引发新一轮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欧美资产价格周期性回升 世界资源价格再次上涨 货币扩张政策效应 世界通胀上升对中国影响
第三部分 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近期和明年走向
世界货币政策退出: 从“外围国”到“核心国” 到6月10日,提高利率的“外围国”国家:以色列1次,从0.5到0.75;澳大利亚6次,从3到4.5;挪威2次,从1.25到1.75;越南1次,从7到8;印度2次;加拿大1次提高0.25;巴西2次,从8.75到10.25%;新西兰1次。
货币政策: 基本取向和措施操作 为了对冲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持续性,货币信贷短期措施操作,可以从0908-1008的“紧操作”逐渐转为“稳操作”,保持流动性均衡增长,防止“小周期下降”演变为“大周期下降”,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信贷增长向“政策调控箱”回归 短期信贷具备从“紧操作”转向“稳操作”条件 信贷增速见顶回落早于M2回落一个月,去年10月达最高34.2%后呈逐月下降趋势,今年7月已经降到18.4%,已降到“调控箱”(14-23%)以内。
M2:回到“政策箱”(12-20%)内 具备均衡供应条件 去年11月到今年7月,广义货币M2增速从29.7%降到17.6%,8个月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月均减速1.5个百分点,下行力度很强,达到政策目标17%后可保持均衡增长。
加息时间窗仍可推迟几月 A.加息的主要理由:CPI小周期上行 负利率幅度变化 2月 -0.45 3月 -0.15 4月 -0.55 5月 -0.85 6月 -0.65 7月 -1.05 B.不加息的主要理由:GDP小周期下行 金融和房地产紧缩使国内需求收缩 欧债危机和欧美加息时间窗延迟
启动新一轮利率周期还未到时机 在美国货币政策超常宽松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仍可采用“数量操作”,等时机成熟时再启动利率周期。
财政政策: 基本取向和措施操作 中国目前财政的综合赤字率低,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有能力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公共开支增长,采取进一步的结构性减税(对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隔热所得税)措施,促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结构性政策:城乡、产业、区域和收入分配 城乡一体化政策 工业化政策:传统和新兴 区域:四大板快和重点区域 缩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