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16k Views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osis.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徐芳英 医学院科研楼 B305 xfy@zju.edu.cn. 传染病概论. 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 ):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 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 ):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传染源:细菌、病毒等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
E N D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osis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徐芳英 医学院科研楼B305 xfy@zju.edu.cn
传染病概论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 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传染源:细菌、病毒等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基本病理变化:炎症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概论
传染病概论 • 感染(infection):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各种因素所致的防御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就会致病 • 病原体、感染谱 隐性感染:无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有临床表现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初次感染某病原体 重复感染(repeated infection):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 混合感染(mixed infection):同时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感染其它病原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原发感染后的其它病原体感染 www.themegallery.com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种类繁多 破坏宿主的皮肤屏障: 潮湿的皮肤黏膜易于病原体入侵 破坏宿主的呼吸道黏膜屏障 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可降低黏液黏滞性 肠致病性细菌: 肠毒素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综合征 外毒素导致水样腹泻 志贺氏菌等可直接侵入并损伤肠黏膜导致腹泻 伤寒杆菌侵入淋巴组织而入血引起全身感染 免疫缺陷诱发肠道真菌感染 肠道蠕虫依靠包囊抵抗胃酸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在体内播散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感染 血源性播散引起的继发灶分布广泛 主要病变常发生在远离侵入口处的组织或脏器 胎盘-胎儿途径是重要的播散方式 病原体从宿主体内释出方式多样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与病原体的毒力、数量、侵入部位和宿主反应性有关 损伤宿主细胞的机制: 接触或进入细胞内,直接引起死亡 释放内、外毒素,释放酶,损伤血管 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诱发变态反应 免疫逃逸: 保留不易接近性 裂解抗体、抵抗补体介导的溶解作用或在吞噬细胞内存活 抗原变异和释放 引起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抑制
Contents 1 3 6 4 2 5 Tuberculosis Bacillary Dysentery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moebiasis Typhoid Fever Schistosomiasis www.themegallery.com
第一节 结核病 •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肺结核最多见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 www.themegallery.com
第一节 结核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原菌 革兰阳性的专性需氧杆菌:人型、牛型 无内、外毒素,无侵袭性 致病力:逃脱被杀伤的能力、诱发迟发性变态反应 脂质成分 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 抑制白细胞游走 蜡质D:诱发迟发性超敏反应 保护细菌 磷脂:刺激单核细胞增生、促进巨噬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 参与干酪样坏死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抑制巨噬细胞吞噬杀伤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0 www.themegallery.com
取决于感染的菌量及其毒力的大小、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取决于感染的菌量及其毒力的大小、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 特异性细胞免疫: 感染后30-50天 皮肤结核菌素实验阳性 L型变异菌株:丧失某些特异成分,难以激活机体免疫反应 超敏反应: 结核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 二、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病变早期、免疫力低下、细菌数量多/毒力强、变态反应强 浆液性炎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及脑膜等处 www.themegallery.com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菌量少,毒力低,抵抗力强时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菌量少,毒力低,抵抗力强时 结核结节(tubercle),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 granuloma) 干酪样坏死 朗格汉斯巨细胞 (Langhans giant cell) 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 成纤维细胞 单个结核结节:直径约0.1mm,3-4个融合后结节境界分明、粟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 www.themegallery.com
3、以变质为主的病变:抵抗力低下、变态反应强、菌量多,毒力强时3、以变质为主的病变:抵抗力低下、变态反应强、菌量多,毒力强时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坏死组织因含较多脂质呈淡黄色 均匀细腻,状似奶酪 坏死灶中心低氧、低pH和高脂肪酸环境,在坏死中央难检及病菌 坏死灶内大量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坏死物不易发生自溶、排出,不易吸收 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释放大量溶解酶,可使其发生软化和液化 www.themegallery.com
渗出 结核病 变质 增生 基本病变可相互转化 www.themegallery.com
结局 1、转向愈合 (1)吸收、消散:渗出性病变 (2)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干酪样坏死灶 2、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出现渗出性病变、干酪样坏死 (2)溶解播散:经自然管道、血道、淋巴道播散 www.themegallery.com
肺结核 www.themegallery.com
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病(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多见于儿童 1、病理变化 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原发病灶/Gohn灶: 右肺多见,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结核性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炎 原发病灶 眼观:圆形、1cm左右、色灰黄 镜下:初始为渗出,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周围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 症状体征多不明显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www.themegallery.com
2、结局 (1)痊愈 (2)恶化 1)支气管播散:少见。小叶性干酪样肺炎、原发性空洞 2)淋巴道播散:气管分叉处、气管旁、纵隔及锁骨上下淋巴结结核 腋下、腹股沟、腹膜后等广泛淋巴结结核 3)血道播散: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短时间内侵入肺静脉分支引起 多见于肺、肝、脾、脑膜等处 www.themegallery.com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眼观:均匀密布粟米大小 灰白色、境界清楚 圆形小结节 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结核性败血症 各器官内无数小坏死灶,内含多量细菌,灶周几乎无细胞反应、无特征性结核肉芽肿形成,又称无反应性结核病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 较长时间内间歇性少量进入血流 急性病程迁延所致 病变的性质和病灶大小不一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常是全身性的一部分,偶尔单独发生 眼观:两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暗红 均匀密布灰白或灰黄色粟米大小结节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肺外某器官的结核病灶间歇入血而致 病程较长,病变新旧不一、大小不等、以增生改变为主 www.themegallery.com
继发性肺结核病(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细菌来源:内源性再感染/外源性结核杆菌再次感染 www.themegallery.com
1、局灶性肺结核 非活动性,右肺多见,常位于肺尖部 眼观:一个/数个,直径0.5-1cm 境界清楚的结节 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X线:肺尖部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阴影
2、浸润性肺结核 最常见,活动性,右肺多见,常位于肺尖或肺尖下部 镜下:以渗出为主,肺泡腔内充满浆液、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中央常见干酪样坏死 X线:肺部锁骨下区出现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锁骨下浸润) 症状:低热、疲乏、盗汗、咳嗽、咯血 结局:愈合 浸润进展 急性空洞、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成人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 眼观:一个/多个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厚壁纤维性空洞,多位于肺上叶 镜下:内层 干酪样坏死 中层:结核性肉芽组织 外层:增生的纤维组织 开放性肺结核 转归:开放性愈合、胸壁粘连、肺广泛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4、干酪样肺炎(caseous pneumonia) 见于免疫力差、对结核杆菌高度敏感的人,大叶性/小叶性 眼观:肿大变实,切面干酪样,常见多个薄壁空洞 镜检:肺泡腔内可见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伴大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广泛红染无结构的干酪样坏死。 “百日痨”、“奔马痨”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5、结核球(tuberculoma) 又称结核瘤,常位于肺上叶,多为单个 眼观:孤立、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球形、直径约2-5cm 切面灰白,质软,同心圆状,可见点状钙化 镜下:干酪样坏死为主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6、结核性胸膜炎 (1)湿性结核性胸膜炎:又称渗出性 经淋巴道播散至胸膜,或胸膜的变态反应 浆液纤维蛋白性炎 症状:胸痛、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 (2)干性结核性胸膜炎:又称增生性 直接蔓延的结果,多为局限性 以增生改变为主,浆液渗出较少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肺外结核 • 肺以外各器官所发生的结核病 多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所致 1、肠结核 好发于回盲部 肠原发综合征:肠黏膜原发灶 淋巴管结核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1)溃疡型 较多见 眼观:溃疡多呈环状,与长轴垂直 较浅,边缘参差不齐,底部不平 镜下:表面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并发症:肠腔狭窄 www.themegallery.com
2、增生型 少见,以增生病变为主 眼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可有浅在溃疡及息肉形成 镜下:肠壁内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 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慢性不完全低位肠梗阻 与肠癌鉴别 www.themegallery.com
2、结核性脑膜炎 多见于小儿,渗出性病变为主,以脑底部最明显 眼观:蛛网膜下腔内多量灰黄色胶胨样渗出物积聚,偶见灰白色结节 镜检:渗出物主要为浆液、纤维蛋白、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可有干酪 样坏死,偶见典型结核结节形成 症状:结核中毒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 体征:脑膜刺激症 www.themegallery.com
3、肾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所致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为单侧 由皮质向肾盂蔓延 可继发感染输尿管和膀胱 输尿管黏膜发生溃疡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 膀胱三角最先受累,形成溃疡,后纤维化 临床表现:血尿、脓尿、膀胱刺激征 www.themegallery.com
4、骨与关节结核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骨结核多见于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髓 关节结核多见于髋、膝、踝、肘等关节 (1)骨结核 干酪样坏死型:结核性脓肿(冷脓肿)----无红、热、痛 增生型:结核性肉芽组织 脊椎结核是骨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引起驼背、远隔部位“冷脓肿”,截瘫 www.themegallery.com
(2)关节结核 关节滑膜: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 关节腔: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 软组织:炎性水肿 可致关节强直 www.themegallery.com
伤寒(Typhoid Fever) 一、概述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 急性增生性炎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皮肤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因:伤寒杆菌 内毒素 Widal reaction:血清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效价来辅助临床诊断 2.传染源:伤寒患者及带菌者 3.传染途径:消化道
伤寒杆菌 败血症,各器官病变 4.发病机理 进入小肠 回肠末段淋巴组织增生 肠壁淋巴组织 肠系膜淋巴结,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在其中繁殖 胆囊内繁殖的细菌再次入肠 入血引起菌血症 原已致敏的淋巴组织发生过敏反应,发现坏死等病变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细菌并繁殖(潜伏期) 伤寒杆菌及其毒素再次入血 败血症,各器官病变
(三)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 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症 伤寒细胞: 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淋巴细胞、红细胞和细胞碎片 伤寒肉芽肿: 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 www.themegallery.com
1、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最为明显1、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最为明显 (1)髓样肿胀期:第1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向粘膜表面隆起,色灰红、质软、形如大脑沟回 www.themegallery.com
(2)坏死期: 第2周,髓样肿胀处的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第3周,坏死粘膜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呈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3)溃疡期:第3周,坏死粘膜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呈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www.themegallery.com
(4)愈合期:第4周,肉芽组织填平溃疡,上皮再生覆盖而愈合(4)愈合期:第4周,肉芽组织填平溃疡,上皮再生覆盖而愈合 临床表现: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右下腹压痛 www.themegallery.com
2、其他器官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形成,可见灶性坏死,体积增大。骨髓菌培养阳性率可达90% (2)胆囊:伤寒杆菌可在胆汁中大量繁殖,但胆囊无明显病变,患者成为带菌者 (3)心肌:肌纤维水肿,中毒性心肌炎 (4)肾脏: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5)皮肤玫瑰疹 (6)膈肌、腹直肌、股内收肌凝固性坏死(蜡样坏死) www.themegallery.com
3、并发症 可有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 主要死因: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多见,多见于结肠,以假膜为特征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原:痢疾杆菌,致病作用:侵袭力、内毒素 2、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3、传染途径:消化道 www.themegallery.com
4、发病机理: 细菌 肠粘膜 内毒素 肠道病变 全身中毒症状 www.themegallery.com
二、类型及病变 主要累及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 溃疡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地图状,较浅溃疡 www.themegallery.com
(2)临床病理联系 1)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2)粘液脓血便 3)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4)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血白细胞增多 www.theme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