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27k Views
第 8 章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 :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 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植被等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路线 地形图 :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称为 比例尺 。 数字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用分子为 1 的分数形式表示。
E N D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 地形图: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 • 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植被等 •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路线 • 地形图: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 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 •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比例尺 • 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称为比例尺。 • 数字比例尺 • 图示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 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 • 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长度为D,该图的比例尺: • 当图中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米时,该图比例尺为? • 典型的比例尺:1:100万,1:50万,1:2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5万,1:25000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5000,1:2000,1:1000,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
图示比例尺 • 为了用图方便,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图时,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 • 下图是1:2000的图示比例尺 • 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 • 一般长度2cm,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分为十等分
比例尺的精度 • 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1:1000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精度0.1m,故量距精度应为0.1m • 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可量出的实地最短长度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 • 例如:欲使图上可量出的实地最短距离为0.5m,采用比例尺不得小于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 • 一、地形图的图名 • 二、图号 • 三、图廓和接合图表
地形图的图名 • 每幅地形图都应标注图名,通常以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厂矿企业或村庄的名称作为图名。图名一般标注在地形图北图廓外上方中央。如图7-2所示,图名为“白吉树村”。
二、图号 • 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每幅地形图上都编有图号。图号就是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标注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图名的下方,如图7-2所示。
三、图廓和接合图表 • 1.图廓 •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线,有内、外图廓线之分。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用0.1mm细线绘出。在内图廓线内侧,每隔10cm,绘出5mm的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 • 外图廓线为图幅的最外围边线,用0.5mm粗线绘出。内、外图廓线相距12mm,在内外图廓线之间注记坐标格网线坐标值,如图7-2所示。
三、图廓和接合图表 • 2.接合图表 • 为了说明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的关系,便于索取相邻图幅,在图幅左上角列出相邻图幅图名,斜线部分表示本图位置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分幅和编号。 • 经纬线分幅或梯形分幅 • 按经纬线划分,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图 • 坐标格网分幅或矩形分幅 • 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一、梯形分幅 • 基本思想:按经、纬线划分 •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 从经度180°起按经差6°自西向东用1-60表示 • 从赤道起向南、向北分别按纬差4°分成22列,由低纬向高纬用A,B,C……V表示 • 每幅图的编号由所在横列字符与纵行字符组成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 东经116 28 25 • 则纬度序号:10(J),经度序号:50 • 图幅编号:J-50
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 1:50万:1:100万地形图一分为四,用A、B、C、D表示,即经差3°,纬差2° • 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 东经116 28 25 • 图幅编号:J-50-A
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 1:20万 • 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36幅,用[1]……[36]表示,即经差1°,纬差40′
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 北京某地 • 北纬39 54 30 • 东经116 28 25 • 图幅编号 • J-50-[3]
1:10万 • 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144幅,用1,2,……,144表示,即经差30′,纬差20′ • 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 东经116 28 25 • 图幅编号:J-50-5
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地形图 • 1:5万 • 一幅1:10万地形图分为4幅,用A,B,C,D表示,即经差15′,纬差10′ • 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 东经116 28 25 • 图幅编号:J-50-5-B
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地形图 • 1:2.5万 • 一幅1:5万地形图分为4幅,用1,2,3,4表示,经差7′30″,纬差5′ • 图幅编号:在1:5万编号后加上自己的序号 J-50-5-B-4
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地形图 • 1:1万 • 一幅1:10万地形图分为8行、8列共64幅图,用(1),……,(64)表示,经差3′45″,纬差2′30″ • 图幅编号:在1:10万编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J-50-5-(24)
1:5000 • 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1:1万的基础上进行 • 1:5000 • 一幅1:1万地形图分为4幅,用a,b,c,d表示,经差1′52.5″,纬差1′15″ • 图幅编号:在1:1万编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 J-50-5-(24)-b
计算实例 • 已在某地位于东经120 09 15,北纬30 18 10 • 则先计算其中1:100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 横列(由纬度):INT(纬度/4)+1= 8: H • 纵行(由经度):INT(经度/6)+1+30=51 • H-51
二、 矩形分幅(包括正方形分幅) • 1:500,1:1000,1:2000,1:5000 • 以纵横坐标轴的整千米数或整百米数作为分界线 • (一)正方形分幅 • 1:5000图幅:40cm×40cm • 对应实地2km × 2km • 1:500,1:1000,1:2000: 50cm×50cm • 1:5000一分为四:1:2000 • 1:2000一分为四:1:1000 • 1:1000一分为四:1:500
二、 矩形分幅(包括正方形分幅) • 1:5000图幅编号:西南角坐标(x-y,以km为单位) • 1:2000→1:5000编号 + {I,II,III,IV} • 1:1000→1:2000编号 + {I,II,III,IV} • 1:500→1:1000编号 + {I,II,III,IV}
第三节 地物符号 •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类别、形状、大小及位置的符号称为地物符号。各符号旁的数字表示该符号的尺寸,以mm为单位。根据地物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以下几种: • 一、比例符号 • 二、非比例符号 • 三、半比例符号 • 四、地物注记
一、比例符号 •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这种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房屋、湖泊、农田、森林等。
二、非比例符号 • 有些地物,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只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类别,不能用来确定物体的尺寸。在表7-3中,27至40号均为非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 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地物实际中心位置随地物的不同而异,在测图和用图时注意以下几点: • (1)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如圆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代表实地地物中心位置,如水准点、三角点、钻孔等。 • (2)宽底符号,如烟囱、水塔等,以符号底部中心点作为地物的中心位置。 • (3)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如独立树、风车、路标等,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代表地物中心位置。 • (4)几种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符号,如气象站、消火栓等,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代表地物中心位置。 • (5)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如亭、窑洞等,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代表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三、半比例符号 •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按规定尺寸绘出,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用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都是一些带状地物,如管线、公路、铁路、围墙、通讯线路等。 • 这种符号的中心线,一般表示其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地物中心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 上述三种符号在使用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地物,在大比例尺图上采用比例符号,而在中小比例尺上可能采用非比例的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四、地物注记 •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城镇、工厂、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尺寸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及森林、果树的类别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地貌符号——等高线 • 地貌是指大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 • 在测量工作中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可以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还可以表示地面的坡度、地面点的高程
等高线 • 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成的连续闭合曲线。 •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同 •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 除悬崖、绝壁处,等高线不能重合或相交 •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 • 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 •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来表示。 • 由于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有关 • 等高线平距越大,坡度怎样?
等高线 • 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越详细;等高距越大,显示地貌越简略。 • 当等高距过小时,图中等高线过于密集,会影响图面的清晰程度。因此,等高距的大小应根据比例尺与测区地形情况确定。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 山丘和洼地 • 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 • 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的,为山丘 • 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小于外圈的,为洼地 • 如没有高程注记,则根据示坡线判断 •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见书上图7-10
山脊和山谷 •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 • 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 • 山脊等高线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7-11) •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位于两个山脊之间 • 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 • 山谷等高线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鞍部 •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 • 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 • 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组大的闭合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陡崖和悬崖 • 陡崖是坡度70以上的陡峭崖壁,分为土崖和石崖,图7-14为石崖 •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等高线出现相交,俯视时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1000 1500 2500 2500 2400 2300 q d c 2200 g f A 2100 p a b 2000 2000 1400 1100 1200 1300 1000 1500 a) 图9-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二、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 1、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 • 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10cm×10cm的坐标格网,并在图廓的西、南边上注有纵、横坐标值,如图9-2a所示。
1000 1500 2500 2500 2400 2300 q d c 2200 g f A 2100 p a b 2000 2000 1400 1100 1200 1300 1000 1500 a) 图9-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1、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 • 欲求图上A点的坐标,首先要根据A点在图上的位置,确定A点所在的坐标方格abcd,过A点作平行于x轴和y轴的两条直线pq、fg与坐标方格相交于pqfg四点,再按地形图比例尺量出af=60.7m,ap =48.6m,则A点的坐标为
1、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 • 如果精度要求较高,则应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此时还应量出ab和ad的长度。设图上坐标方格边长的理论值为l(l=100mm),则A点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即
1000 1500 2500 2500 2400 2300 B 2200 A 2100 2000 2000 1400 1100 1200 1300 1000 1500 b) 图9-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二、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欲求AB的距离,可按式(9-1)先求出图上A、B两点坐标(xA,yA)和(xB,yB),然后按下式计算AB的水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