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32 Views
腫瘤 neoplasms. 季瑋珠 預防醫學研究所. 腫瘤的定義及相關名詞. 腫瘤 贅瘤 癌症 Neoplasm Oncology Tumor Cancer Carcinoma Sarcoma. 腫瘤的細胞與病理特性. 一個細胞的疾病 one cell disease 正常細胞週期 vs. 追求不朽的細胞 良性與惡性的區別 細胞形態 邊緣 形狀 行為 : 蔓延 轉移 血管新生 基因特性 致癌基因 (oncogene) 抑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其他相關之基因. 腫瘤的臨床特性.
E N D
腫瘤neoplasms 季瑋珠 預防醫學研究所
腫瘤的定義及相關名詞 • 腫瘤 贅瘤 癌症 • Neoplasm • Oncology • Tumor • Cancer • Carcinoma • Sarcoma
腫瘤的細胞與病理特性 • 一個細胞的疾病 one cell disease • 正常細胞週期 vs. 追求不朽的細胞 • 良性與惡性的區別 • 細胞形態 • 邊緣 形狀 • 行為: 蔓延 轉移 血管新生 • 基因特性 • 致癌基因 (oncogene) • 抑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 其他相關之基因
腫瘤的臨床特性 • 增生 空間佔據 • 轉移 • 消耗能量 • 破壞正常組織及功能
腫瘤的分類: 部位及性質分類 • 惡性 malignant • 唇 口腔及咽喉 lip, oral cavity, & pharynx • 消化器及腹膜 digestive organs & peritoneum • 呼吸器及胸內器官 respiratory & intrathoracic organs • 骨 結締組織 皮膚及乳房 bone, connective tissue, skin & breast • 泌尿生殖器官 genitourinary organs • 其他及未明示位置 other & unspecified sites
腫瘤的分類: 部位及性質分類 • 良性 benign •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 性態未明 of uncertain behavior of other & unspecified sites & tissues
腫瘤的分類: 形態學M分類 • 依照腫瘤形態區分 62類 • 上皮性贅瘤 epithelial neoplasms • 乳頭狀及鱗狀細胞贅瘤 papillary and squamous cell neoplasms • 基底細胞贅瘤 basal cell neoplasms • 過渡細胞乳頭狀瘤及癌 transitional cell papilloma and carcinomas • 腺瘤及腺癌 adenomas and adenocarcinomas • ... 等等
分級和分期 • 分級 grade • pathology • 惡性的程度 • 分期 stage • clinical • 侵犯的範圍
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癌症登記cancer registry 1997 • 男性: • 肝及肝內膽管 liver an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155): 39.9/100,000 • 肺氣管及支氣管 trachea, bronchus & lung (162): 30.56/100,000 • 結腸 colon 直腸 rectum (153-154): 26.09/100,000 • 口腔 oral cavity (140, 141, 143-146, 148, 149): 18.62/100,000 • 胃 stomach (151): 16.81/100,000 • 攝護腺 prostate (185): 10.70/100,000
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癌症登記cancer registry 1997 • 女性 • 子宮頸 cervix uteri (cervical) (180): 42.84/100,000 含半數原位癌 • 乳房 female breast (174): 30.45/100,000 • 結腸 直腸 (153-154): 21.37/100,000 • 肝及肝內膽管 (155): 14.90/100,000 • 肺氣管及支氣管 (162): 14.17/100,000 • 胃 (151): 10.24/100,000
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癌症登記cancer registry 1998 • 男性: age-adjusted • 肝及肝內膽管 (155): 45.24/100,000 • 肺氣管及支氣管 (162): 32.48/100,000 • 結腸 直腸 (153-154): 29.08/100,000 • 口腔 (140): 20.20/100,000 • 胃 (151): 17.50/100,000 • 攝護腺 (185): 11.92/100,000
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癌症登記cancer registry 1998 • 女性 age-adjusted • 子宮頸 (180): 49.32/100,000 含半數原位癌 • 乳房 (174): 31.48/100,000 • 結腸 直腸 (153-154): 23.83/100,000 • 肝及肝內膽管 (155): 16.33/100,000 • 肺氣管及支氣管 (162): 15.48/100,000 • 胃 (151): 9.67/100,000
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死因統計2000 • 男性 • 155 肝癌 40.21/100,000 • 162 肺癌 38.69/100,000 • 153,154 結腸直腸癌 17.27/100,000 • 151 胃癌 14.06/100,000 • 140...口腔癌 12.11/100,000 • 150 食道癌 7.20/100,000
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 死因統計2000 • 女性 • 162 肺癌 17.25/100,000 • 155 肝癌 13.26/100,000 • 153,154 結腸直腸癌13.06/100,000 • 174 女性乳癌 10.61/100,000 • 179,180 子宮頸癌 8.96/100,000 • 151 胃癌 7.18/100,000
兒童癌症 • ICCC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hildhood Cancer, 1996) • 18類 • 病理和成人不同/原因不明/年齡集中/療效好/ • 第一位: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 • 其他常見者: brain tumor, lymphoma, 各種blastoma等 • 健保手冊篩檢 retinoblastoma, Wilms’ tumor
常見的良性腫瘤 • 子宮平滑肌瘤 uterine leiomyoma • 皮下脂肪瘤 lipoma 纖維瘤 fibroma • 乳房纖維腺瘤 fibroadenoma • 纖維囊腫 fibrocystic disease • 大腸腺瘤 adenoma 息肉 polyp • 聽神經瘤 acoustic neuroma • 腦下垂體微腺瘤 pituitary (micro)adenoma
腫瘤的治療 • 手術切除 surgical treatment (removal) • 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 • 放射治療 radi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 賀爾蒙治療 hormone therapy • 藥物或手術切除性腺 • 其他治療 如免疫療法 骨髓移植等 • 實證醫學臨床試驗結果為基準
手術治療 • 應用: 可切除之優先選擇 配合其他療法 • 原則: 切除腫瘤但保留正常組織及功能 • 良性腫瘤觀察或直接切除 • 原位癌或初期侵襲癌: 保留式切除 • 較晚期之惡性腫瘤: 擴張式切除 根除術 • 已轉移之惡性腫瘤: 姑息式切除 • 副作用: 正常組織功能之破壞 • 例: 乳癌
化學治療 • 應用: 對化學藥物反應良好者 或為其他方法輔助治療 • 原則: 消滅腫瘤細胞但儘量減少對正常細胞的破壞 • 分類: • cytotoxic agents • alkylating agents • anti-tumor antibiotics
化學治療 • anti-metabolites • mitotic inhibitors, enzymes 等等 • 免疫療法藥物 • 賀爾蒙藥物 • 副作用: 增生快速細胞之破壞 特殊毒性 • 噁心 嘔吐 脫髮 白血球下降 神經毒性等 • (可能之致癌性) • 要輔以止吐劑並預防或治療感染 • 例: 血液及淋巴腫瘤 腺癌類
放射治療 • 應用: 對放射線反應良好者 或為輔助治療 姑息治療 • 原則: 消滅腫瘤但不破壞周圍組織 • 副作用: 周圍組織的纖維化 慢性發炎 • (可能之致癌性) • 例: 鼻咽癌 子宮頸癌 乳癌
賀爾蒙治療 • 應用: 對賀爾蒙反應良好者 多為生殖系統之癌症 多為輔助療法 • 原則: 抑制腫瘤但不破壞性徵及功能 • 副作用: 性腺受到抑制 可能之致癌性 • 例: 乳癌 前列腺癌
新展望 • 自體幹細胞移植 • 骨髓 • 末稍血液 • 其他幹細胞移植 • 基因治療
治療的安排 • 團隊進行 • 成本效益風險兼顧 • 長期整體規劃 • 療效包含生活品質
治療效果 • 較佳者: • 子宮頸癌 • 鼻咽癌 • 乳癌 大腸癌 等等 • 較差者: • 肺癌 口腔癌 胃癌 等 • 血液及淋巴癌: 視分類而定
值得篩檢的癌症 • 子宮頸癌 • 乳癌 • 大腸癌 • 其他
癌症、感染症與心理疾病篩檢 季瑋珠
癌症 •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的建議 • 值得篩檢的疾病: • 乳癌、大腸(結腸和直腸)癌、子宮頸癌。 • 不值得(無證據)篩檢的疾病: • 前列腺癌、肺癌、皮膚癌、睪丸癌、卵巢癌、胰臟癌、口腔癌、膀胱癌、甲狀腺癌。
乳癌 • 六項隨機分派的對照試驗證實: • 週期性臨床乳房檢查或乳房攝影可降低50歲至69歲婦女20-30%乳癌死亡率 • 敏感度75-88%,特異度83%-98.5%。 • 此範圍以外婦女的篩檢成效尚待評估。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建議 • 50-69歲婦女每1-2年均建議接受乳房攝影或乳房攝影加上每年臨床乳房檢查(A類建議)。乳房攝影影一定品管標準。 • 並無證據支持或反對50-69歲婦女每年接受臨床乳房檢查,或40-49歲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或臨床乳房檢查(C類建議)。 • 70-74歲婦女支持和反對證據均有,75歲以上婦女無證據。乳房自我檢查亦無證據支持或反對(C類建議)。 • 台灣目前只有乳房自檢教育及高危險群篩檢,且過份倚重超音波。
大腸(結腸和直腸)癌 •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延長存活時間 • 糞便潛血檢查(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 • 敏感度26-92%,特異度90-99% • 可以減少33%累積死亡率。 • 乙狀節腸鏡(sigmoidoscopy)可以早期發現並除掉息肉,減少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糞便潛血檢查 • 最常用guaiac test (guaiac impregnated cards),利用氧化還原反應。 • 有偽陽性: 食物中含有過氧化物peroxidase, 或胃腸刺激藥物如消炎藥物阿斯匹靈等,非腫瘤出血如痔瘡、消化性潰瘍、憩室等) • 也會出現偽陰性,如血液混合不均、維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物、檢體放太久等。 • 乾片加水、定量血色素HemoQuant、免疫檢定法等。 • 基隆市用免疫法篩檢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建議 • 所有50歲以上成人均建議接受大腸(結腸和直腸)癌篩檢。 • 有效篩檢方法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和乙狀節腸鏡,無證據顯示單獨或合併較好。 • 有證據顯示糞便潛血檢查每年一次,乙狀節腸鏡有建議3-5年一次,也有報告指出可具10年保護力。 • 糞便潛血檢查進行前應充分告知受檢者益處、害處、偽陽性可能,以及不正常反應的後續檢查,並且依照規定採檢。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建議 • 乙狀節腸鏡應由受過訓練之檢查者進行檢查,60公分的軟鏡效果較佳。 • 無證據支持或反對例行肛門指檢、鋇劑、或大腸鏡檢查(C類建議)。反對意見包括不準確、有更好方法、危險性等。 • 高危險群可以提早篩檢。包括有家族史、家族性息肉、過去有潰瘍性結腸炎、高危險腺樣息肉等。移轉介專家。 • 台灣目前尚無大規模篩檢。部分地區如基隆市有糞便潛血篩檢。
子宮頸癌 • 子宮頸抹片 • 敏感度不一,特異度90%以上 • 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早期病變可以預防或延後發展成侵襲癌。 • 過去相關性研究發現可降低20-60%子宮頸癌死亡率。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建議 • 所有有性生活且有子宮頸的婦女都建議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A類建議)。 • 不清楚何時開始者以18歲為開始年齡。 • 每年檢查不一定比三年一次好。子宮頸抹片應至少每三年做一次(B類建議),另依個別危險性調整,高危險群為性生活開始早、多重性伴侶、低社經地位。HIV感染者篩檢週期另定。 • 年齡上限無證據,65歲且過去結果正常可不再做(C類建議)。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建議 • 子宮頸切除者,除非是因子宮頸癌或前期病變,可不做。高危險者應接受性生活諮詢。 • 其他方法如子宮頸刷支持反對證據均有,子宮頸攝影和陰道鏡,則尚無證據支持或反對(C類建議)。 • 台灣目前是每年一次,連續三年陰性者三年一次,健保給付。 • 各地區努力拼業績 • 衛生署和健保局更關心品質 • 篩檢週期太密 有必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