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k likes | 2.13k View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念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 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 (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 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 ,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ischemic heart disease )。 . 二、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冠心病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年龄:多发生在 40 岁以后;
E N 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一、概念 •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 • 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 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 • (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 • 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ischemic heart disease)。
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 冠心病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 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后; • 男性多于女性; • 脑力劳动者多。 • 发病率:① 我国近年呈上升趋势,占心 • 脏病死亡数的10%-20%。 • ② 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 • 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0%。
三、分 型 • (一)无症状型冠心病 • (亦称隐匿性冠心病Latent CHD) • 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 • 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 病理学检查: • 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
(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anginapectorisCHD)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 性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 态改变或有纤维化改变。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D ) • 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 • 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 (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 • 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 • 肌纤维化所致。临床表现与原发 • 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五)猝死型冠心病(Sudden death CHD) • 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 • 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 • 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 所致。 • 注:上述五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
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 • 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 • 和血栓形成引起的冠状动脉不完全或 • 完全阻塞所致。其临床表现可为不稳 • 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 • 猝死
四、病 因 • 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 • 其次:冠状动脉痉挛(功能性改变) • 少见:冠状动脉的其他病变: • 如梅毒、炎症、栓塞、结缔组 • 织病、创伤、先天畸形等。
一、概 念 •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 所引起的阵发性胸痛的一个临床 • 综合征。
二、病 因 • 1.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2. 其他: • ⑴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 ⑵ 梅毒性主动脉炎 • ⑶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 ⑷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 ⑸ 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
3、常见诱因:本病多见于男性。 年龄>40岁。 常见诱因为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
三、发病机制 • 予以心脏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疼痛。
心肌张力↑ 心肌收缩力↑ 心率↑ 心肌氧耗量↑ (心肌需血量↑) • 当有下列情况时出现症状: • 1.劳累、激动 • 左心衰竭 时→心脏负荷↑↑→ 心绞痛 2.冠状动脉痉挛 休克、心动过速 心肌血液供给不足(供求矛盾) 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 3.严重贫血→血液携氧量不足→心绞痛
一旦诱因除去,心肌氧的供求重 • 新达致平衡则心绞痛可得以缓解。 • 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 • 缺血缺氧→心肌代谢产物(致痛 • 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 • 入纤维末梢→经1-5胸椎交感神经和相 • 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 • 觉。
四、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 (一)病理解剖 • 冠脉造影显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 1. 有1、2或3支动脉直径减少>70% • 的病变者各有25%;5%-10%有左 • 冠状A主干狭窄。
2. 余15%无明显冠状A狭窄,提示心 肌缺血。 缺氧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 状循环的小A病变,血红蛋白和氧解 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心肌代 谢异常等所致。
(二)病理生理 • 1.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Bp升高、心率增快、肺A和肺cap压升高→心脏和肺顺应性↓。 • 2.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LVEDP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变化。左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现象。
五、临 床 表 现 • ㈠ 症状(symptoms) 主要是发作性胸痛 • 1.部位(position) • 主要在胸骨体上段、中段,可波及心前 • 区, 手掌大小范围。界线不清。常放 • 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或小指。 • 2.性质(quality) •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偶伴 • 濒死 的恐惧感。休息症状缓解
3.诱因(induced factors) 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发于劳累或激动的当时。早晨好发。 4.持续时间(duration) 一般疼痛出现后3-5min以内逐渐消失(<30min)。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可在2-3min内使之缓解。停止原来诱因即可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㈡ 体征 sign •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 心绞痛发作时: • ⑴ HR↑、Bp↑。表情焦虑,皮肤冷 • 或出汗; • ⑵ S1↓ • ⑶ 有时可听到S4或S3奔马律; • ⑷ 偶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 S2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laboratory finding and special examination
㈠ 心脏X线检查 无异常或可见心影增大,肺 淤血征等。
㈡ 心电图(ECG) 发现心脏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 用的方法 • 1. 静息时心电图(rest ECG) • ⑴ 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 • ⑵ 可有陈旧性心梗改变。非特异性 • ST段,T波异常。 • ⑶ 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 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等。
2.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绝大患者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 的ST段移位。 ⑴ 心内膜下心肌易缺血,故常见ST段 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mv。发作 缓解后恢复。 ⑵ 有时可见T波倒置(冠状T), 特异性不如ST段改变。 ⑶ 变异型心绞痛时:有关导联ST段抬高。
3. 心电图负荷试验 • (ECG stress test ,运动负荷试验) • ⑴ 原理:运动可增加心脏负荷以激 • 发心肌缺血。 • ⑵ 运动方式:主要为平板运动试验、 • 踏车运动试验。
⑶ 国内常用的是以达到年龄预计可达 到最大心率(极量)或85~90%的 最大心率( 亚极量)为负荷目标。 ⑷ 记录ECG:运动中持续监测心电改 变。运动中止后即刻、2′、 4′、 6′、8′均做ECG。
⑸ 阳性标准: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 低≥0.1mv(J点后60~80ms) 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⑹ 注意事项: ① 运动前、中、后间断测Bp ② 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步态不稳定、 室速(包括短阵室速)、Bp↓立 即停止运动。 ③ 心梗急性期,不稳定性心绞痛, 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急 性疾病者禁作。
4.动态心电图(Holter) • 连续记录24小时ECG。 • 可发现ECG 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 • 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适用于静息ECT正常不能做运动试验者。尤其是老年人。
㈢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 1. 201T1-心肌显像、兼作负荷试验。 • 201T1-(铊)可被正常心肌摄取。 • 心肌缺血区,心肌梗死后瘢痕部显示核素分布稀疏即灌注缺损。 • 2. 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99Tc心血池。 • 意义: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功能)、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㈣ 冠状动脉造影 • (Coronary Angiography CA) • 1.方法: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A、 • 肱A或挠A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 • 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 • 造影剂。X线摄影。
2. 意义:这种选择性冠状A造影可使 左、右冠状A及其主要分支 得到清晰显影。可明确病变 的部位、范围、程度、痉挛、 侧支循环。 一般管腔直径减少70~75%以 上影响供血;50~70%也有一 定意义。同时作左心室造影, 观察室壁运动,以分析左室舒 缩功能。
3. CA主要指征: ⑴ 内科治疗中心绞痛仍较重者, 明确病变情况以考虑介入性 治疗或旁路移植手术。 ⑵ 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4. CA未见异常而疑有冠状A痉挛者, 可谨慎行麦角新碱试验。
㈤ 其他检查 • 1. 二维超声心功图(UCG):可探测缺 • 血区心室壁的动作异常。 • 2.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 • 粥样硬化病变。 • 3. 血管镜检查:已用于冠状A病变的诊 • 断。 • 4. 化验:有助于A粥样硬化诱因的检查。 • TC↑、TG↑、HDL-ch↓、LDL↑、 • BG↑、Febrinogen↑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 ㈠ 诊断:Diagnosis • 1. 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 • 后缓解 • 2. 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 • 其他原因 • 3. 发作时ECG:缺血性ST段改变(以R波 • 为主导 联)ST段↓、T波平坦或倒置。 • 变异性心绞痛则ST↑。 发作过后数分钟 • 内逐渐恢复。
4. 不发作时,心电图无改变时,可作 ECG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如ECG出现阳性改变亦可确诊。 5.不明确可考虑行核素扫描检查和冠 脉造影检查。 6.考虑施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者则 必须行选择性CA。
㈡ 心绞痛分型诊断(classification) • 1.劳累性心绞痛: • (Angina pectoris of effort) • 特点:疼痛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 • 增加心肌需氧量的因素而引起, • 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 • 消失。
⑴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最常见。发作在1-3月内,其发作 的性质、部位、次数(频率)、诱 因、程度、持续时间(3~5min) 无明显改变。
⑵初发型心绞痛 (initial onset angina pectoris) 病程在一个月内。 ① 过去无心绞痛或心梗,初次 发生劳累性心绞痛不到1个月。 ② 稳定型心绞痛已数月不发生疼痛, 再次发生不到1个月
⑶ 恶化型心绞痛 (accelerated angina pectoris) 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者,在3个月 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限、 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加重。
2. 自发性心绞痛 • (rested angina pectoris) • 特点:疼痛常在安静时发作,与体力或 • 脑力 活动引起的心肌需氧量增加 • 无关,与冠状A血流贮备量减少有 • 关。疼痛程度较重,时限较长。 • 不易为含用硝酸甘油缓解。
⑴卧位型心绞痛(angina decubitus) 平卧体息或睡眠时发生,多在 夜间,偶在午睡时发作,不易为 硝酸甘油缓解。
⑵变异型心绞痛 (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pectoris) 发作时心电图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与 之相对应导联ST段压低。 原因: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
⑶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亦称中间综合征。 疼痛在体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 达30min到1h以上,类似心梗,但无心梗 的客观征据。常为心梗的前奏
⑷梗死后心绞痛 (post infarction angina pectoris)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个月内又 出现的心绞痛。随时有再发梗死 的可能。
3. 混合性心绞痛Mixed AP • 特点:患者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生心 • 绞痛亦可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 • 加时发生心绞痛。 • 原因:冠状A狭窄使冠状A血流贮备量 • 减少,而这一血流贮备量下降又 • 不固定,经常波动性发生进一步 • 减少所致。
不稳定型心绞痛: • 包括除稳定型心绞痛外的上述 • 所有类型的心绞痛。还包括冠状动 • 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 • 术后心绞痛。认为是稳定型AP与心 • 梗之间的中间状态。 • 其中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 • 性心绞痛又称之为“梗死前心绞痛” 。
㈢ 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分为4级: •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强 或时间长 • 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中等量劳 • 力时发生心绞痛。 •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 • 时发生心绞痛。 • Ⅳ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 • 可生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