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1.16k Views
职业教育院校建设研讨会交流材料. 2011 年 11 月. 刘玉龙 副院长 副总建筑师 Email: liuyl@thad.com.cn. 目录 一、国内外职教院校规划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二、职教院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职教院校校园规划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的区别 四、职教院校规划的一般原则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六、职教院校的人文环境营造 七、我院规划的几个案例. 一、国内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1 、国外职业学校种类和规模 2、我国职业学校建设现状.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E N D
职业教育院校建设研讨会交流材料 2011年11月 刘玉龙 副院长 副总建筑师 Email: liuyl@thad.com.cn
目录 一、国内外职教院校规划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二、职教院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职教院校校园规划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的区别 四、职教院校规划的一般原则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六、职教院校的人文环境营造 七、我院规划的几个案例
一、国内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1、国外职业学校种类和规模 2、我国职业学校建设现状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1、国外职业学校模式和规模 • 1)模式 • 国外高职教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本形成一种相对成熟 • 的态势。目前,世界上有三大职业教育模式: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和学校加企 • 业的模式。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学校模式 • 以前苏联、前东欧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有发达国家中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为代表。 • 这种模式强调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人本的属性。但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得职业教育脱离职业实践,成为过度知识化的教育。 • 例子:法国公立综合大学中的大学职业教育学院(IUP),IUP开设的专业实用性强,可以说在法国独一无二,每年报名人数众多,入学考试极为严格,IUP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企业模式 • 企业模式以日本为代表。教育和培训都由企业完成。 • 这种教育模式关注“三性”:技能性、针对性、实践性,课程和教学强烈地指向企业的需求。但是,它的功利性倾向过于清晰,学生所学知识能够适应一个企业,却未必能适应这个行业,从而阻碍了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 例子:日本钢铁联盟出资设立神户钢铁短期大学。学校接受产业界的投资后,便按照产业界的要求培养人才。另外,企业还对在校学生提供“奖学金”,以便使这些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去工作。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学校加企业模式 • 学校加企业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 这种模式在功利性的社会或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关注个体的人本需求,从而使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够可持续发展。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遵循“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教学原则”,强调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重视宽基础复合人才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学校加企业模式 • 例子:德国奔驰公司驻柏林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莱茵兰一法尔茨高专科学校;其中,兰道职业培训学院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模较大的职业培训中心之一,既有中职教育,也有高职教育;既是独立的培训机构,又是社区及周围60 余个企业的“双元制”培训基地;既有全日制教育, 也有针对社区临时需要的短期培训。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学校加企业模式 • 例子:德国大众汽车大学,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一期部分设计建造历时3年,于2006年完工。在总平面的设计上,设计者考虑了校园发展的状态,通过对单一体块的变形,建筑也以相似的单元不断进行衍生,校园体现流动和成长,展现时间与机动性。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2)国外职业学校规模 • 以德国为例,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实施,其中高等专科学校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截止到2005年,德国高等专科学校为156所,占德国高校总数的44%,在校生约425,600人,占德国高校在校生的24%。高等专科学校已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和大学一起被人称之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 • 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的重点突出, 专业特色明显。如下图: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2、我国职业教育模式 •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采用的是与法国和意大利相类似的学校模式,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个大类。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以公办为主,多体制办学为辅,较成熟的办学体制包括:国有民办体制;国有企业为主体,开放式、社会化办学体制;多方集资、社会办学,以股份制模式运作的体制;独自创设、完全私立的体制等多种。 •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总平面 •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东区 •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东区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 3、我国职业学校规模 1949-2008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统计(单位:万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呈增长态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有了很明显的提升。2008年在校生人数是2000年的1.7倍。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1999年-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统计(单位:所) 进2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增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现有高职院校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截至2007年4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已达到1109所,招生800万人,占本科院校的66.9%,并仍以每年50所左右的数量持续上升。
二、职教院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办学规模偏小,层次不高 • 2. 定位不准确,办学效益低 • 3. 职业学校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共享不足 • 4. 校园建设无序,缺乏整体规划
二、职教院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办学规模偏小,层次不高(以重庆高等职业院校为例)
二、职教院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定位不准确,办学效益低 专业设置盲目、超前力度小、特色不鲜明 据统计,2005年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快速增长为109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1792所)的61%;在校生713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6%;但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2.1%,低于高校平均就业率72.6%。 • 职业学校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共享不足 • 国内职业学校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学校规模普遍偏小,重复投入多,多数学 • 校办学和实习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一些学校招生规 • 模逐年减少,学校运行全靠财政投入。 • 4. 校园建设无序,缺乏整体规划 • 职业院校原校址大多位于城市中心,缺乏远期规划,学校招生人数扩大后, • 校园教育用地严重短缺,以至于有些学校不得不在校外租用校舍,影响了校 • 园的整体发展。
三、职教院校规划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的区别 • 1. 培养目标的区别 • 2. 学生素质的区别 • 3. 规划布局的区别 • 4. 建筑类型的区别
三、职教院校规划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的区别 • 1. 培养目标的区别
三、职教院校规划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的区别 • 2. 学生素质的区别 • 职业教育:初中毕业生以及一部分高中毕业生 • 普通高校:高中毕业生 • 3. 规划布局的区别 • 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区和教学区并重,学生活动设施在校园整体规划中所占比重较低。 • 普通高校: 以具有标志性的教学建筑形成校园核心区,各种校园功能空间有机结合。
三、职教院校规划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的区别 • 4. 建筑类型的区别 • 职业教育: 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实训楼等建筑类型 • 普通高校: 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建筑类型
四、职教院校规划的一般原则 • 1、科学先进 • 2、功能高效 • 3、产学结合 • 4、宜居人本 • 5、经济集约 • 6、地域文化 • 7、持续发展
四、职教院校规划的一般原则 • 1、科学先进 • 尊重校园规划的科学理论,尊重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尊重地形地貌特征,用先进的规划方法打造新的职教园区。 • 2、功能高效 • 遵循中心——轴线——组团的规划结构,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校园中院系独立分散的规划模式,将功能接近的建筑集中布置,规划布局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合理高效。 • 3、产学结合 • 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结合教学模式使得职教园区规划有别于普通高校。
四、职教院校规划的一般原则 • 4、宜居人本 • 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也有精神和气质。校园空间环境作为“泛教室”对学生的熏陶是教育的延伸。校园作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宜居性不可忽视。 • 5、经济集约 • 职教园区总体规划要充分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省地,规划结构“紧凑、集中、高效”,既适应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又为社会节约资源的目的。
四、职教院校规划的一般原则 • 6、地域文化 • 从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出发,在校园规划方面体现出对二者的回应,以突出职教园区独特的标志性和特色性。 • 7、持续发展 • 校园规划需服从学校事业规划。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学校事业规划会不断调整和发展,因此,校园规划应是动态的,校园结构体系应可持续发展,便于在今后分期建设过程中,随学校事业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理念和趋势 • 1、着眼区域,多方合作搭建共育人才的开放平台 • 2、立足职教,校园规划模式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 • 3、强调特色,打造体现职教风格的校园文化环境 • 4、资源整合,提倡效率优先的共享与专有相结合 • 5、生态节能,探索适合职教模式的持续发展道路 • 6、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人文精神统一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1、着眼区域,多方合作搭建共育人才的开放平台 • 职教学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等社会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职业园区要面向社会开放。从规划选址阶段就应该考虑到职教园区和周边工业园、物流园以及其他城市社区的关系,让学校融入城市。学校与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资源为城市社区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五、职教园区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1、着眼区域,多方合作搭建共育人才的开放平台 • 职教学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等社会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职业园区要面向社会开放。从规划选址阶段就应该考虑到职教园区和周边工业园、物流园以及其他城市社区的关系,让学校融入城市。学校与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资源为城市社区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2、立足职教,校园规划模式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 • 职业院校具有与普通院校相似的基础教学、体育、生活、对外合作等功能模块,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职教园区中实训基地的重要地位。实训基地做为“教学——实践”校园模式中的核心环节,与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应有相对密切的关系,便于学生使用。同时实训基地也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需要对外联系便捷。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3、强调特色,打造体现职教风格的校园文化环境 • 职业院校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特点 ,因此理应体现出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特色。特色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建筑形象、内部功能、景观环境、校园文化等多方面来体现学科特点。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职业院校应该是体现职业特色的学校,而不是带有教学特色的工厂。
4、资源整合,提倡效率优先的共享与专有相结合4、资源整合,提倡效率优先的共享与专有相结合 • 职教园区应提倡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资源共享应以效率优先为前提。因此在规划布点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把具有相似空间或设备需求的院校集中设置,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集中建设,集中管理,有利于各学校在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考虑各种资源向社会服务,获得更大的效益。 • 在共享的同时需要考虑使用距离、使用时间、使用人数等诸多问题,避免以共享之名却造成效率的低下和更大的浪费。对于特殊学校的独有空间或设备,仍需专门设置,独立管理。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5、生态节能,探索适合职教模式的持续发展道路 • 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已成为国际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建筑的发展应更多的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舒适、节能、环保等问题。 • 虽然增加了初始投资,但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来看,比现有普通建筑更具备综合经济优势。 • 同时生态节能手段还应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科和职业,不求大求全,而应体现特色。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 • 绿色原则 • 绿色舒适性 • 整体生态观 • 3R原则Reduce, Reuse, Recycle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北京 • (太阳能利用)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青岛天人集团办公楼,青岛 • (综合生态技术)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瑞斯康达总部大楼,北京(垂直景观)
五、职教院校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 6、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人文精神统一 •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文化氛围,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 • 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校园文化元素应当通过规划有所体现,使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良好人文情操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六、职教园区的特色人文环境营造 1、职业教育不应忽视基本人文精神的培养 2、校园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场所 3、创造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典型建筑 4、校园人文环境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得以强化
六、职教院校的人文环境营造 • 1、职业教育不应忽视基本人文精神的培养 •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组成部分,不能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对学生基本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长远看来,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颇多助益。 • 2、校园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场所 •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虽然短暂,但许多高职院校的建校历史却很长,相当一部分学校创建于建国初期甚至于解放前。许多职业学院的文化是与地域精神、时代精神同步的。在现代职教校园区设计中,校园文化以校园的建筑、景观等要素为主要载体得以传承,形成学校环境的整体氛围。在校园环境的大课堂中,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六、职教院校的人文环境营造 • 3、创造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典型建筑 • 建筑风格突出体现校园文化。校园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典型建筑来传递,类似建筑有的图书馆、礼堂、学生交流中心等校园文化建筑。在职教园区的校园规划中,可以通过院落式、围合式的建筑形式,将此类建筑规划在组团中相对重要的区域,例如校园景观轴线节点上,突出人文精神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职教院校的人文环境营造 • 4、校园人文环境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得以强化 • 校园人文环境依托于校园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展开。职教园区的规划需要顺应场地内原有地貌、植被、水体、土壤等物质与生态要素, 使其成为校园空间的景观亮点。使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研修的环境,体现校园环境的“人文关怀”。
七、我院规划的几个案例 • 1、云南昭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2、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3、江西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 4、襄桓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