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90 Views
E-mail: lyzhen@126.com 18611397040. 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及其与体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性. 卢元镇. 导言. 被誉为“无以伦比的” ( 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 ) 北京奥运会已经渐行渐远。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遗产呢?在未来的民族记忆中将保留下什么呢?. 导言. 除了 51 枚金牌, 100 枚奖牌的划时代纪录; 除了鸟巢、水立方等一批艳惊世界的地标性建筑; 除了让全世界回味无穷的开幕式、闭幕式; 除了志愿者一张张标准化的笑脸; 除了这些文化技术层面的东西,
E N D
E-mail: lyzhen@126.com 18611397040
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及其与体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性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及其与体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性 卢元镇
导言 • 被誉为“无以伦比的” (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北京奥运会已经渐行渐远。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遗产呢?在未来的民族记忆中将保留下什么呢?
导言 • 除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划时代纪录; • 除了鸟巢、水立方等一批艳惊世界的地标性建筑; • 除了让全世界回味无穷的开幕式、闭幕式; • 除了志愿者一张张标准化的笑脸; • 除了这些文化技术层面的东西, • 我们在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借鉴和珍藏了些什么呢?
导言 • 作为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奥林匹克教育曾在北京奥运会前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几成气候。但两年多过去,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远离社会的视线。当今浮躁的中国,社会热点转移的速度很快,而优秀文化积淀的深度很浅,更为可怕的是,急功近利的力度很猛,世俗文化的侵蚀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导言 • 早在2001中国申奥成功的时候,我就发出过这样的议论:当我们与奥林匹克高度融合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在奥林匹克运动层面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奥运会的层面上,否则我们将拾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导言 •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环节,如果我们把它当作“目的”,追求金牌总数的一时“辉煌”,那么我们只是在替“她人做嫁衣裳”,布置了一个“表壮不如里壮”的橱窗而已。
导言 • 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奥林匹克教育,并提出体育素质教育的问题,希望将其嵌入确立中国公民社会的进程,审视它应该、并可以给我们增添的那些精神力量。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一)从中国的社会转型说起 •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与社会转型的进程并行不悖的。中国的社会转型,其经济学含义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转化,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要实现这一转化必须以从僵硬的计划经济向灵活的市场经济的转化为前提; • 其政治学的含义是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过渡到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曾经历了多年的浴血奋战,而今天则以构建小康、和谐社会为标志;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其文化学含义是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向全球化了的现代文化蜕变,这一蜕变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对普世价值观的接受; • 其管理学的含义是从政府社会向民众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包括了政府职能的削减,同时也包括了社会成员自治能力的加强; • 其社会学的含义则是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演变,这一演变要实现人性的彻底更新。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总而言之,中国的这一社会转型期承担的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在多层面进行的,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定是漫长的,温家宝总理称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一支浩浩荡荡的共和国大军,这个军团的旗帜上写着“公民”二字。然而,今天这支队伍的基本构成是无数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同于“公民”的,他们之中还不乏顺民和刁民。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顺民,因缺乏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奴颜媚骨、人云亦云而丧失起码的创造力; • 刁民,拜倒在无政府主义膝下,崇尚凶暴,恃强凌弱,巧取豪夺而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顺民和刁民是中国传统负面人格的两极典型。顺民柔化了中国文化,使之患上了文化软骨病,刁民则恣意践踏中国文化,使之患上了文化癫狂症。他们组成精神的联盟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之落后于世界。他们还是中国黑社会的温床,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一股股恶势力。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在历史上,儒家文化及其它的操作制度——科举,以培养封建奴才为教育目的,把一代代儒生塑型为低眉顺眼、百依百顺的顺民。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而在中国文化专制主义时代,不断的封建轮回怪圈,一次次的“造反”、“起义”,使流氓、无赖、痞子群体如鱼得水,造就了一批批目无法纪,刁顽蛮横,鱼肉百姓的刁民。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李慎之先生曾痛苦地指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成就不大,以致被称为‘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没有能培养出不但能自尊而且能自律、不但能自强而且能自胜的独立自由的个人,没有能培养出既能伸张自己的权利、也能担当自己的责任的独立自由的个人”。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现代公民,是指那些既有理性思维、独立判断能力,又有学识素养;既能有尊严地生活,又能有责任感地服务于社会;既有开放的视野,又有文化历史的眼光;既有不卑不亢的节操,又有平和稳重的心态。他们既不同于古代罗马的“市民”,也不同于世俗社会的“平民”,现代公民一定是国家教育的目标,也只能是公民教育的结果。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二)建立中国公民社会的难度 • 1.中国教育制度不能承担培养公民的责任 • 中国语言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季羡林是这样评价中国教育的: “当前的教育体制如同一双鞋子,只按一般脚掌的尺寸来做,不去量体裁衣。至于个别大脚,要么痛苦地蜷缩,要么勇敢地前伸,直到将鞋子穿破”。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虽然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现代教育体制仍未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进而找到因材施教的良方。在强调多元发展的今天,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与突出的个性依然水火难容。这种体制虽然发现了创造力,却缺少培养和解放创造力的主观能动性”。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60多年来,中国教育饱受折腾,损失十分惨重。中国教育历经的几次灾难性破坏,从1952年的效仿苏联,实行院系合并,到1958年的教育革命;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停课闹革命,到当今建立重点校、示范校、新课程标准改革和大学合并、本科的教学评估等一系列新政都饱受社会诟病。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中国的教育陷入日益异化的困境,在教育行政化、产业化、竞技化、特权化、考试妖魔化、学校衙门化、学术谎言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在现实中,一种有严重缺陷的教育制度——全国统一招生的高考制度,把亿万青少年儿童塞进了一架残酷的灵魂绞肉机,把本来千差万别的个性修剪得千人一面,成为木然的“分数奴隶”,呆板的“考试机器”。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这项制度推行30年来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由于遭遇到全国总体人口过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家庭人口过少,对教育优质资源占有的欲望过于强烈的社会矛盾,学校教育不得不在选拔精英与普及大众之间徘徊,在知识取人和素质教育之间犹豫。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又由于至今仍然不能找到另外一种更好的制度来取代它,便不得不带着沉重的枷锁舞蹈,而这具枷锁下最适宜生存的便是顺民。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2.不讲诚信的商业社会成为产生刁民的温床 •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利益驱动和贫富差距的加大,由于法制体系和道德体系的建立健全不能相应跟上,社会缺乏诚信的现象普遍存在和蔓延,民间欺诈升级为公司欺诈、行业欺诈,甚至欺诈本身形成了行业。科技越发达,欺诈手段越“高明”,金融欺诈、电信欺诈、房地产欺诈、婚介欺诈……让人防不胜防。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这些欺诈往往混含暴力,而这些暴力肆无忌惮,不仅欺行霸市,而且非常缺乏人性,如虐奴式的黑砖窑、黑煤窑,以及贩卖人口、军火和毒品。当欺诈成为暴利行业后,新一代的刁民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当今还有一批最富有的刁民,就是那些为富不仁的房地产商,以及那些向慈善事业、向灾区灾民诈捐的伪君子。当人们对这些花样翻新的欺诈无可奈何的时候,社会的公信力日趋下降,善良的人们只好甘当忍气吞声的顺民。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3. 扭曲社会的价值观造成了扭曲的人格 • 在政府社会时代,各种资源掌控在政府手里,当市场需要这些紧缺的资源时,“权钱交易”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人们的价值观也随着这种关系的蔓延发生了变化,权力和金钱,升官与发财成为毫不掩饰的追求,用金钱换取权力,用权力攫取财富、女色,甚至学术地位,成为不可抗拒的“潜规则”。于是,社会出现了两类人物典型,一类是沉浸在花天酒地的“款爷”和由他们供养起来的贪官,一类则是酸楚、凄惶又无奈、自夸的“小小老百姓”。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当今中国社会弥漫着这样一些与公民社会格格不入的心态:充满感情泡沫的浮躁;缺乏思想内涵的喧嚣;对人的忽悠和对己的炒作;誇耀财富的炫富和炫耀武力的暴戾;以及麻木不仁的冷漠和为富不仁的装穷。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建设公民社会的严重性,因为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我们也意识到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因为失去它,我们的改革开放将功亏一篑,但公民教育毕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从戊戌变法朦胧地意识,到辛亥革命的训政宪政,从新中国前30年的可有可无,到后30年的时有时无,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今天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地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刻。
一、公民教育的紧迫性 • 我们应当动员和采取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体育素质教育)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带有明显外来文化色彩、冲击性质极强的奥林匹克教育。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体育素质”的概念,因为我们常常以纯生物学的观念看待体育,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完善身体素质来概括体育的功能。而“体育素质”是一种高于身体素质的、较为全面系统认识体育的价值与功能的概念。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在现代体育中,人们接受良好的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休闲观、娱乐观、社团观,将其纳入人生观;人们将体育参与作为社会参与的一种形式,为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好准备;人们努力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知识,将其看作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必备技能和传承下来的体育文化知识;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人们自觉接受游戏规则、体育规则的约束,将其作为进入公平社会的一种准则;人们将十分珍视给自己带来的健康、休闲与快乐的体育运动,并保护与不断扩大这种公民权利。以上或许可以看作是不同于身体素质的体育素质。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一)奥林匹克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公民 •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于雏形的公民社会,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则勃兴、发展于逐步走向健全、成熟的公民社会。奥林匹克自身无意标榜和宣扬她的公民价值,因为对她而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立身之本,若没有公民意识、公民素质和公民行为,奥林匹克几乎一天也不能生存。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今天,当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发生碰撞,进行比较时,“公民”二字的差距凸现出来。乘北京奥运会长风进入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为实施公民教育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场合,如果北京奥运会能在中国公民教育的问题上有所推动,或许比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所释放出的社会能量要大得多,有益得多。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思想及其宗旨和格言等,他们都属于一个统一的范畴,包含在《奥林匹克宪章》中,都体现出了民主社会、公民社会共通的价值体系。因此与中国所向往的公民社会是一致的。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确立可以借助体育素质教育的功力 • 近百年的战乱,几十年的政治动荡,把中国人的信仰击碎了,道德败坏了,社会关系恶化了,文明礼仪都顾不得了,市场活动把人性中的卑劣部分被无节制地激发出来。在重铸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北京奥运会虽不能迅速扭转大局,但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前后,各个举办城市都要开展一场公民文化的普及运动:上街不要赤膊、乘公车要排队、穿马路要看红绿灯、球迷不准骂脏话、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些要求是一个公民社会的最低标准,但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从头做起。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二、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 各行各业编写散发的《行业规范读本》、《现代礼仪》等手册,规定每月11日作为排队日,22日为让座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标语,虽说是点点滴滴,但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开启了公民社会的先河。广州亚运会后,一项对市民的调查表明,超过70%的被访者认为亚运会对市民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公民意识,指的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它反映在人们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范畴。它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民主、独立人格、公共精神与道德、自主意识、理性责任等等。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公民意识不是一种肤浅的社会意识,它应该是,也必须是在长期的、优质的政治环境中积淀出的文化品质,只有积淀出来的文化品质才能在社会人的心理上打上“公民”的烙印。下面就体育素质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关系分述如下: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一)体育素质教育强化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 • 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奥林匹克强调的“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的观念已经成为亿万公民的行动口号,他们不仅参与到体育竞争当中来,也参与进各种志愿者的活动当中。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现代体育也是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的最佳场合。体育社团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其发展体育事业的价值,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体育社团相对于政治性、经济性、宗教性社团,较少社会背景,较少动用社会资源,成员的覆盖面较宽,因此有较大的社会容量,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参与的较好形式。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在许多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利用体育社团进行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某些社会伦理道德的培养。在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主导意识的社会里,体育社团成为规范青少年儿童行为,发展群体观念,抑制过分个人欲望的重要手段。
三、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 • (二)奥林匹克平添了公民的责任感 • 责任,是在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下,个人或人群对他人或事务形成的一种必然性的社会关系,这种必然性以法律、道德、良知、承诺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