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科學寫作 science writing

科學寫作 science writing. 文獻初探 2007.4.11 生物專研 報告者:林洋如. 當寫作用來 達成溝通的目的、 整合新資訊 及先備知識 的時候, 對於學習新資訊是有力的啟發。 (Newell, 1984). 資料來源. 在國家圖書館中,以「科學寫作」為關鍵字的 31 篇碩博士論文 具有電子論文的 4 篇論文為優先. 有電子全文的 4 篇論文.

tev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學寫作 science writing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學寫作 science writing 文獻初探 2007.4.11生物專研 報告者:林洋如

  2. 當寫作用來 達成溝通的目的、 整合新資訊 及先備知識 的時候, 對於學習新資訊是有力的啟發。 (Newell, 1984)

  3. 資料來源 • 在國家圖書館中,以「科學寫作」為關鍵字的31篇碩博士論文 • 具有電子論文的4篇論文為優先

  4. 有電子全文的 4篇論文 • 楊家慶,2005。使用評定量表於科學寫作作品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 梁郁汝,2003。國小自然科教室實施科學寫作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黃子晏,2004。以科學寫作探究國中學生有關光的迷思概念。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王信智,2000。應用資訊檢索技術於科學寫作作品評量之探究。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定義 科學寫作的認知歷程 科學寫作的類型 教學中使用科學寫作的優點 對科學寫作的評論 如何增進科學寫作的成功 科學寫作的評量 科學寫作的策略 對31篇論文的整理 未來研究方向 大綱

  6. 科學寫作 science writing • 定義 • 在不強調語詞修飾的情況下,使寫作者能更專注於科學概念的表達,將自身對於先前知識的瞭解、既有知識的澄清及某事件的解釋三者之間作連結(Britton et al, 1975) • 突破傳統只著重詞彙、文法及修時的刻板印象,將寫作活動融入科學教室, •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語對科學概念表達心得與想法,達成溝通、組織與改變科學概念的目的 (陳慧娟,1998)

  7. 科學寫作的認知歷程 • 寫作歷程模式 (Flower & Hayes,1980) • 認知模式 (Glynn & Muth,1994) • 知識轉換模式 (Keys,1999) • 科學學習之寫作元素模式(Prain & Hund,1995)

  8. 科學寫作的類型 一、只包含正式嚴謹的寫作 二、不強調語詞修飾與專業術語的使用

  9. 科學寫作的類型 一、只包含正式嚴謹的寫作 • 認為科學寫作專指正式的寫作,語言使用必須遵守該學科的規範和特有的慣例,寫作風格需要相當精確、扼要和技術性(Soter,1987) 依內容正式(專業)程度,分為 • 個人論說文或科技寫作(Foster, 1984) 。 • 研究報告和科學期刊的文章(Lecin & Geldman – Caspar,1996)

  10. 科學寫作的類型 二、不強調語詞修飾與專業術語的使用 依寫作目的 • Britton (1970)分為3型 • Keys (1999)分為5型(修改自Britton, 1970)

  11. 科學寫作的類型 二、不強調語詞修飾與專業術語的使用 • Britton(1970)依寫作目的分為 • 報導性寫作,目的在與讀者溝通、告知與教導讀者 • (報告、計畫、備忘錄、論文測驗) • 表達性寫作,目的在探究個人想法 • (筆記、工作日誌、集體討論、問題、假設、摘要、學術期刊作品) • 詩意性寫作,目的在反應個人經驗與情感 • (故事、詩、廣告、卡通、歌詞、傳記)

  12. 科學寫作的類型二、不強調語詞修飾與專業術語的使用科學寫作的類型二、不強調語詞修飾與專業術語的使用 • Keys (1999)分為五種類型(修改自Britton,1970) • 實驗性科學寫作:學習者動手操作實驗,並根據實驗結果或真實資料的呈現,以科學的觀點透過寫作,以合理解釋或推論 • 解釋性科學寫作:學習者藉由已學得的科學文字描繪出事件特性,依照邏輯順序組織概念並思索如何連結科學概念來做解釋 • 報告性科學寫作:蒐集各種資源資訊並整合二手資料,利用豐富的描述方式。回應真實問題,以組織資訊為目的 • 傳記性科學寫作:以人物、科學史、科學家傳記為主題,寫作者運用想像力已引起學習者的興趣,並以十分嚴謹的方式描述科學概念的寫作方式 • 說明性科學寫作:針對一特定觀點的主題,學生可藉由一手或二手資料,透過資料內容,說明本身所持之論點

  13. 教學中使用科學寫作的優點 對學生 • 改變學生概念 (Peasley,Rosean & Roth,1992; Haury,1993;梁郁汝,2003) • 增加學生高層次思考 (Shelly,1998;Tucknott1998; Langer, 1986;梁郁汝,2003) • 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 (Yore, 1996; Yore et al., 1999; Newell, 1984;梁郁汝,2003) • 評量檢視學生思考過程以及對概念的瞭解 (Carter, Ogle & Royer, 1993; Kulm,1994; Keys, 2000; 許原嘉,2002;蕭登峰,2003 ;吳水煌,2003 ;梁啟峰,2003;黃子晏,2004) • 組織科學相關資訊 (Breger, 1995; Ediger, 1998;胡瑞萍、林陳涌,2002)

  14. 請紀錄你練習徒手切片所發現的各種小技巧或心得請紀錄你練習徒手切片所發現的各種小技巧或心得 • 一開始我們直接拿到的蘿蔔切開作實驗,但後來發現,蘿蔔有大有小,很難拿緊,切割時常會使葉片位移,才發現如果將蘿蔔外型作切割會更方便。 • 在切割不同葉種時,也會因為葉片的硬度而有所差別,越是柔軟的葉片越需要固定的器具,像是蘿蔔。再切割完後觀察時常會發現葉肉細胞多重疊而難以觀察,也代表切割的不夠細,但目前還沒抓到訣竅。116801,王俞之

  15. 請紀錄你練習徒手切片所發現的各種小技巧或心得請紀錄你練習徒手切片所發現的各種小技巧或心得 • 徒手切片真的需要練習,不要切太快或太慢,因切太快會不準,太慢手會抖。還有在切片時要有一個角度,右手才能以最順暢姿勢拿刀片。116728,駱易佑

  16. 請紀錄你練習徒手切片所發現的各種小技巧或心得請紀錄你練習徒手切片所發現的各種小技巧或心得 • 在切的時後我發現完全是靠感覺, • 切起葉片的橫切面時,如果感覺有切到東西のfeeling,那代表你失敗了, • 成功の話,應該是切起來感覺只是滑過去&掉了一層東西出來而已。 • 很奇妙的描述 • 雖然說作實驗不應該憑感覺,可是那天真的是那樣。116805吳宗轅 • 做未知(包含沒經驗)的實驗,當然是憑感覺啦!

  17. 請設計一實驗以探討有絲分裂中各時期所佔的時間請設計一實驗以探討有絲分裂中各時期所佔的時間 • 方法1.將本次實驗所製成的樣本放置於攝影機下,用碼錶或其他計時工具來觀察各時期中所佔的時間(不過不確定HCl會不會影響植物活性或致死) • 方法2.製作多個(15-20)樣本,分別先後間隔一定時間(30秒~1分鐘,不定,需試),放入3%HCl溶液加熱,之後方法就如同本實驗。(此方法可避免方法1括弧中所述) • 方法3.使各個細胞同時間開始分裂(可使用秋水仙素、生長素來達成此目的),接著每隔一定的時間殺死細胞(時間的長短須經由多次嘗試才可找出),然後將以死的細胞加以染色,最後則計算標片中各階段的細胞,以及總共有多少細胞,前者除以後者。(116803,何為峻)

  18. 請設計一實驗以探討有絲分裂中各時期所佔的時間請設計一實驗以探討有絲分裂中各時期所佔的時間 • 因細胞分裂是很多細胞同時進行,又因染色後就死亡 我的想法:要是給洋蔥根尖多一些時間分裂,那就有以下推測 • 同時有許多細胞分裂 • 各期時間有些許不同 • 不可能美各細胞都同時開始分裂 我想的是 • 如果有一期要花許多時間,那就應有許多細胞都位於此時期,相反地,如果有一時期只要一下就結束,那染色時應該很少細胞在在此期的狀態,看各期的細胞數應該會和時間成比例116713,施雲翰 • 同時間開始分裂 • 每隔單位時間殺死細胞 • 將殺死的細胞染色 • 計算各階段死亡細胞的比例 • 整理的: • 爲了實驗準確,需做大量的觀察,利用「秋水仙素」讓所有細胞同時間開始分裂。 • 每隔一段時間觀察一次,並使其中一部分染色死亡再觀察,直到觀察到有細胞濃縮,此段過程為「前期」, • 用此種方法繼續紀錄下間期、前期、中期、後期、末期所需的時間。116708,李嘉桓

  19. 教學中使用科學寫作的優點 對教師 • 測驗學生是否瞭解科學改念的方式 (Stepanek, Denise & Sherman, 1997) • 提供學生個別資訊給教師 (Lecine & Geldman- Caspar, 1996; 楊家慶,2005) • 作為教學決策的參考 (Lecine & Geldman- Caspar, 1996)

  20. 科學寫作的評量 可從主題想法、組織性表達性來評量(Roid, 1994; Taylor, 1998) • 主題 • 切入主題、帶入相關概念、提供完整的資訊以說明主題 • 想法 • 正確地使用科學概念,對理論的解釋需符合邏輯,對概念作深入的探討。 • 組織性 • 在主題與各概念兼有明確的層次觀念,並有完整的銜接。 • 表達性 • 簡潔、明瞭、使人看得懂 • 看不懂的內容代表文章的專業,其實是錯誤的觀念(Foster, 1984)

  21. 對科學寫作的評論 • 大部分的寫作流於知識敘說,並不是為了發展新知識 (Beyer & Brostoff, 1979; Calkins, 1986; Rosaen, 1989; 1991) • 教師可能注重寫作技巧比內容還得多 (Applebee, 1981) • 評量困難 • 計量費時(Calkins, 1986; Rosaen, 1990) • 計分困難(Dunbar, Koretz & Hoover, 1991)

  22. 王信智(2000)以資訊檢索和相似矩陣的方法,應於科學寫作作品評量,發現在科學內容和分段組織性的評分上,和教師的評分達到顯著相關。王信智(2000)以資訊檢索和相似矩陣的方法,應於科學寫作作品評量,發現在科學內容和分段組織性的評分上,和教師的評分達到顯著相關。 • 楊家慶(2005)發現配合教學計畫,使用評定量表參照作品特徵檢核標準評量科學寫作作品,是可行的一種方式。

  23. 如何增進科學寫作的成功 • 讓學生清楚瞭解寫作的目的(Clark & Florio,1982) 利用相關知識、合併新資訊、闡述和擴展知識 • 寫作集中在概念的整合與瞭解,允許學生有創造空間(Yore et al., 1999) • 提供寫作的標準,提醒學生應該注意的地方(Ediger, 1998) • 設立合理的標準,不要太難或太容易達成(Ediger, 1998) • 著重在想法的成顯,不要太專注於拼字、標點、文法等寫作技術(Ediger, 1998) • 強調將想法表達清楚,而不是內容的多寡(Ediger, 1998)

  24. 科學寫作的策略 一、自由寫作(Elbow, 1973) 二、自我引導式的寫作策略(Graves, 1983) 三、問題引導式寫作策略(Graves, 1983) 四、長篇幅的寫作策略(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 五、啟發式科學寫作教學方法(Keys, 1999)

  25. 科學寫作的策略 一、自由寫作 (Elbow, 1973) • 類似於團體討論。在全班或小組討論時,儘可能產生多種想法,必免在初始的草案中作編輯。只有在正式寫作文章時,才對以產生的想法作編輯 • 效果 • 能提升學生想法的產生,有效幫助學生使用他們有限容量的工作記憶,減少對於產生完美句子架構的恐懼(Glynn et al., 1982)

  26. 科學寫作的策略 二、自我引導式的寫作策略(Graves, 1983) • 寫出幾個寫作題綱 • 決定寫作的次序 • 把情感融入寫作裡 • 寫出已知的事物 • 決定為何不寫哪些事物

  27. 科學寫作的策略 三、問題引導式寫作策略 (Graves, 1983) • 特點:寫作前,教師與學生做簡短的討論 • 初始問題:你的實驗報告目的是什麼? • 焦點問題:你的實驗報告中,對讀者有何助益? • 發展問題:在我們討論後,你的實驗報告作了哪些改變? • 架構問題:你的報告中應該包含有哪些新資訊呢? • 反思問題:你的報告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呢?

  28. 科學寫作的策略 四、長篇幅的寫作策略 (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 • 特點:利用想法的提示,訓練學生能 有方向性地表達 • 新想法:這個結果的起因和實際的利益是什麼? • 改進:我解釋後會增加什麼利益?怎樣操作會較簡明? • 精緻:如何說明,可舉哪些例子? • 目的:我的目的是什麼?這篇文章描述的主題是什麼? • 聯想:聯想到哪些事物或相關屬性?如何連結他們的關係?

  29. 科學寫作的策略 五、啟發式科學寫作教學方法(Keys, 1999) 教師的教學模式 • 教師引出學生的先備知識 • 利用團體討論,產生與主題有關的問題 • 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 協商1,學生個別寫作 • 協商2,學生與小組分享、比較想法與資料 • 協商3,與其他循得的資料(教科書、網路、詢問教師)做比較 • 協商4,個人反思,並對其他讀者作傳達寫作 • 綜合討論與教學後的反思

  30. 科學寫作的策略 五、啟發式科學寫作教學方法(Keys, 1999) 學生在協商步驟可應用啟發式科學寫作模式 • 初始的想法:我的問題是什麼? • 假設:我要怎樣做? • 觀察:我看到什麼? • 推論:我能做什麼推論呢? • 證明:我如何知道?為何能形成這些推論? • 閱讀比較:我的想法如何與科學想法作比較、對照? • 反思:我的想法有了什麼改變?

  31. 對31篇論文的整理 • 論文發表年度 • 研究對象 • 研究主題 • 研究所屬的學科領域

  32. 論文發表年度

  33. 研究對象

  34. 研究主題

  35. 研究所屬的學科領域

  36. 學科領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