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likes | 937 Views
課程模式. 4990U005 朱靖棻 4990U051 戴安妮 4990U051 黃珮華 4990U055 周凌 4990U057 王詠葦 4990U058 蔡惠于. 第一章 課程是什麼 ?. ㄧ、哲學理念( philosophy ) 教育專家所持之課程定義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所有的課程都有根據其教育 哲學理念 。. 「機構該採用何種理念?」
E N D
課程模式 4990U005 朱靖棻 4990U051 戴安妮 4990U051 黃珮華 4990U055 周凌 4990U057 王詠葦 4990U058 蔡惠于
第一章 課程是什麼? • ㄧ、哲學理念(philosophy) • 教育專家所持之課程定義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所有的課程都有根據其教育哲學理念。
「機構該採用何種理念?」 • 啟蒙方案的理念是個包羅萬象的模式、其提供低收入戶幼兒能於公立小學成功發展的「啟蒙」。其主張所有幼兒的需求必須得到滿足、包括社會、情緒、營養、醫療需求、外加父母支援及學校的準備度等需求。
這裡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學者與理論學家發展其教育哲學這包括蒙特梭利、史代納、赫斯、瑞吉歐、及英國幼兒及小學課程的發展等。舉例來說,蒙特梭利主張來自低收入戶的幼兒能被教育:這裡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學者與理論學家發展其教育哲學這包括蒙特梭利、史代納、赫斯、瑞吉歐、及英國幼兒及小學課程的發展等。舉例來說,蒙特梭利主張來自低收入戶的幼兒能被教育:
再者,他對於如何教育這些幼兒也持有清晰的理念,教育的「理念」有關。第二種方式則是機構的主要股東創造一個理念。股東是可以個人也可以是組織,其對機構十分關心。再者,他對於如何教育這些幼兒也持有清晰的理念,教育的「理念」有關。第二種方式則是機構的主要股東創造一個理念。股東是可以個人也可以是組織,其對機構十分關心。
二.國家理念 • 參閱部分國家的ㄧ般教育目標,可以清楚發現這些目標如何反應每個社會內的教育角色,也就是國家理念。
中國的主要教育目標是發展優良道德特質,發展對國家的文學及智慧的喜愛,健康的身體與美學的興趣。中國的主要教育目標是發展優良道德特質,發展對國家的文學及智慧的喜愛,健康的身體與美學的興趣。 • 在1982年,課程發展與監督協會,指出美國學校十個主要教育目標。
*自我概念 • *瞭解他人 • *基本技巧 • *持續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 *負責任的社會公民特質 • *心理與身體健康 • *創造力 • *見多識廣地參與生產與消費的經濟社會 • *用累積的知識來理解社會 • *克服變化
訓練人民成為民主社會裡具生產力的參與者 • 提供成為公民所需之知能以改善社會 • 使不富裕者能夠成功。其將學校視為大的社會校平工具。在任何人可以成為總統的社會中,學校則是這種校平工具運作的支持
三幼教理念於幼兒及學校機構實施的許多幼教課程都受到許多哲理的支持。三幼教理念於幼兒及學校機構實施的許多幼教課程都受到許多哲理的支持。
(一)成熟論 • 福祿貝爾提到幼兒就像是一朵末開展的花。他相信只要ㄧ切就緒,花朵就應該會盛開,所以對於幼兒不應揠苗助長有害處。葛塞爾主張身體發展依循預定的路徑且不應加快。以上都市對幼兒成長與發展持成熟論觀點的例子。
(二)適性發展教法 • 適性發展教法則是一種以三個基本互動理念為中心之幼兒發展與教育概念: • 我們對幼兒發展與學習的認識:得自研究,觀察與理論發展的知識。
我們對所有團體趨勢與階段中幼兒個別差異的認識-優勢、興趣、經驗、挑戰。我們對所有團體趨勢與階段中幼兒個別差異的認識-優勢、興趣、經驗、挑戰。 • 我們對個別幼兒與其生活學習之社會及文化情境脈絡間關係的認識: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動機,決定相關與有意義的學習及支持幼教方案目標?
1.幼兒發展領域如身體、 社會、 情緒及認知密切相關。某ㄧ領域的發展與其他領域發展相互影響 • 2.發展有其相對的順序,而後續的能力、 技巧與知識則是建立在先前的基礎上 • 3.每位幼兒的發展進程速度各異且每位幼兒各領域的發展也不ㄧ致。
4.早期經驗逐漸累積且對幼兒個人發展有延祏性影響:特定類型發展與發展有其最佳時期4.早期經驗逐漸累積且對幼兒個人發展有延祏性影響:特定類型發展與發展有其最佳時期 • 5.發展是朝著更複雜、 組織性更高及更內化的可預測方向進行 • 6.發展與學習發生於多元社會與文化脈絡中,並受其影響。幼兒學習的內容與方式大多仰賴其社會環境
7.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利用直接的身體與社會經驗及文化轉換知識來建立自己對週遭世界的理解7.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利用直接的身體與社會經驗及文化轉換知識來建立自己對週遭世界的理解 • 8.發展與學習源自於生理成熟與環境的互動,其包括幼兒所身處的身體與社會世界 • 9.遊戲是幼兒社會、 情緒與認知發展的重要媒介,亦是其發展的投影
10.當幼兒有機會練習新獲得的技能及經驗超出精熟程度的挑戰時,發展則會躍升10.當幼兒有機會練習新獲得的技能及經驗超出精熟程度的挑戰時,發展則會躍升 • 11.幼兒展現不同的認知與學習模式,並以不同方法來呈現自己的所知 • 12.在社群情境下右兒能獲得最佳的發展與學習,因為幼兒絕得安全、 有價值感,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且絕得心裡有安全
(三)核心課程 • 遵循赫斯的理念,傑佛遜支持公共教育,因為他認為在民主社會應教導幼兒共享的知識。赫斯使用這個理念來發展自己的課程「以連貫方式將具體之勢倒入國小課程」 教師主導的學習被稱為講述教學法
第二節 • 目標、標準、 內容、 範圍與順序
一、 目標、 目的與結果 • ㄧ般而言,課程具有目標、 目的與結果。這三項都涉及機構計畫進行的內容。其幫助機構將其哲理轉換為教案,然後又成為機構正式的課程。
目標 是方案計畫涵蓋的ㄧ般領域。並非以可測量的術語來敘寫而常是期望而非實際達成的結果目標 是方案計畫涵蓋的ㄧ般領域。並非以可測量的術語來敘寫而常是期望而非實際達成的結果
目的 源自於目標。其較狹隘、 特殊且通常是可測量的。
成果 是特殊學習期間結束的目標與目的,第一級結束時、 從中學畢業、 品格教育課程結束,有些是可測量的術語、 有些則不是。
二、標準 • 美國教育工作者將焦點至於內容標準。這些是每個年級每個內容的特殊目標與目的,如科學、 數學、 社會科學、 文學等。這些標準不是由專業協會(國家數學教師協會)就是由州立教育部門或二者(通常各州會採用專業發展的標準)共同來發展
三、 範圍與順序 • 多數教育工作者主張應以有規則的順序來學習技能、 概念及內容。 • 幾乎所有主題課程,包括社會科學、 閱讀、 文學、 數學等,都有由課程專家仔細決定範圍與順序。 • 發展新理學家主張幼兒在某些時間,也就是當他們準備好時,學習技能與概念最有效。
四、 內容、 技巧與概念 • 部分強調教學基礎、 有些則是強調特殊內容,有些則是強調一般概念:當然有些則是企圖結合三者
(一)全人教育法 • 許多幼教課程使用全人教育法,這些方案都市根基於這個信念,也就是全人教育法是為幼兒後期學業成功奠定穩固基礎的最佳途徑。
(二)基礎 • 基礎課程並不關心如何教授技巧與內容:再者,也不考慮其他目標,如創造力、 自尊、 正義或解決社會問題
(三)概念 • 為幼兒設計課程的問題之ㄧ是基礎學術概念並不是線性發展。跟基於這些理論的課程需要符合幼兒發展階段之範圍與順序。再者,回應發展需要之課程強調實際操作的統整教學法
ㄧ、蒙特梭利 (ㄧ)哲學理念
他認為三~六歲的幼兒具備吸收性心智:這是幼兒特過所有的感官對於學習能高度回應的發展階段,而且學習是以一統整的方式產生。蒙特梭利教室則是設計來讓幼兒獨立工作並透過觸摸與操作來探索。蒙特梭利主張這個獨立學習可以建立起發、 專注及自我規範。「身為成人的任務並非教學,卻是協助幼兒的心智發展」
(二)教室 • 三歲、四歲、五歲的幼兒都是再相同的教室裡且通常是由相同的教師帶三年。主張幼兒是彼此學習的,且年紀較長的幼兒是透過與年幼幼兒ㄧ同練習已習得之知能而學習:
而年幼的幼兒則是透過模仿年長幼兒而學習 。主張幼兒能獨立學習的概念。教室分為四個學習區:日常生活、 感官、 數學與語文。教室是安靜的且由教師嚴格地維持秩序。
(三)日常生活教育 • 日常生活經驗分為四個領域:照顧自己(扣鈕釦、 拉拉鍊、 綁鞋帶)關心環境(清理、 打掃、 整理花園、 燙衣服)發展社交關係(打招呼、 服務、 感謝、 風度與禮貌)及基本動作,如平衡、跳躍與舞蹈。
(四)感官教育:探索世界 • 「感官教育是所有觀察的基礎,其為正確知覺事物細微之處而作準備」 。透過各種感官的學習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與表達能力,並支持其基本的學業成長。
(五)數學 • 教具則是設計來擴大幼兒對算數、排序、比較與組織的興趣。幼兒學到量,大、小、相同,及透過特別設計用來教導個別概念的具體教具來學習基本的算術能力,例如加、減、除等。
(六)語文 • 將口說語言視為書寫文字的基礎。ㄧ開始先構成單字,然後形成句子。幼兒透過探索科學、地理、文化及其他科目來學習額外的新字與概念。
(七)藝術與音樂 • 藝術與音樂活動的教具在每個角落裡隨手可得,其可用來學語言、數學及體能。藝術與音樂是學習的核心。
(八)外部環境 • 外部的學習可視為教室的延伸,其可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學習負責任、獨立、基礎知識及額外的語言及數學技巧與概念
(九)蒙氏教具 • 粉紅塔是由十個從大到小的粉紅色立方體所組成,依序將其堆疊,所以教授大小的概念。因為教具的核心特徵是大小,所以每個立方體督漆上相同的顏色。蒙氏教具可以讓幼兒自我修正
(十)教師角色 • 蒙氏的教師循著幼兒的引導,提供協助、示範及沉著、有秩序及溫暖的感覺。
二、高瞻 • 高瞻教育研究雞精會依據建構主義與認知發展理論所發展而成。其包含學術、社會、情緒與身體發展。「高瞻課程是一種開放性結構模式,教室與幼兒計畫與引發活動並共同工作。
教室活動則是『計畫-工作-回顧』順序的部分結果,由幼兒自己所規劃並獲得教師的協助」。高瞻教室是由各種傳統不同的學習角落及暫時的學習角所構成。皮亞傑模式哩,其透過這些持續的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這種課程也提供教師於適性發展教室裡所要扮演的特殊角色。教室活動則是『計畫-工作-回顧』順序的部分結果,由幼兒自己所規劃並獲得教師的協助」。高瞻教室是由各種傳統不同的學習角落及暫時的學習角所構成。皮亞傑模式哩,其透過這些持續的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這種課程也提供教師於適性發展教室裡所要扮演的特殊角色。
三、華福德教育 • 身體是有關人類如何從外在、身體環境的學習:靈性是個體從環境、與特殊個體的經驗連結得到個人的意義。精神是個體特殊人格如何出現於學習情境,教育則是與身體、靈性與精神的發展有關。
(一)教育哲理 • 幼兒、兒童中期與青少年。華德福課程成功地實施時,完整的個體如頭、心與手則受到教育。
(二)幼兒:身體 • 學前與幼稚園階段。這是發展身體的時刻:將幼兒至於透過其感官學習環境的空間裏。幼兒能模仿自己的社會與身體世界:扮演父母煮飯或工作、油漆與畫畫以描繪這個世界、透過童韻、歌曲、偶秀與創造性舞蹈來模仿語言。
(三)兒童中期:靈性 • 從一年級至青春期,兒童學習的主要是想像。史坦納主張在這個年紀,兒童無法理性與抽象地學習,但卻可透過情緒與情感來學習。包括計畫、傳奇、傳說、神話、藝術、舞蹈與戲劇等,而非與其情感及個人意義分離的心智訊息教授。
(四)青少年:精神 • 兒童開始發展特殊的世界觀,並從這個個人觀念學習。兒童對世界與自己所處的地方認識更多時,心智則用來統整身體與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