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es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目前分五个型: 1. A 型 即甲型肝炎病毒 (HAV); 2. B 型 即乙型肝炎病毒 (HBV); 3. C 型 即丙型肝炎病毒 (HCV); 4. D 型 即丁型肝炎病毒 (HDV); 5. E 型 即戊型肝炎病毒 (HEV) 。. 各型肝炎病毒的比较.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 基因组为线状 +ssRNA 。无包膜。 2. 衣壳由 VP 1 ~VP 4 多种蛋白组成。 3. 一个血清型。

vi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e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目前分五个型: 1. A型 即甲型肝炎病毒(HAV); 2. B型 即乙型肝炎病毒(HBV); 3. C型 即丙型肝炎病毒(HCV); 4. D型 即丁型肝炎病毒(HDV); 5. E型 即戊型肝炎病毒(HEV)。

  2. 各型肝炎病毒的比较

  3.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 基因组为线状+ssRNA。无包膜。 2. 衣壳由 VP1~VP4多种蛋白组成。 3. 一个血清型。 4. 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人胚肺2倍 体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株中增殖。 5. 抵抗力强,对乙醚、酸、热、稳定。

  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染源多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 2. 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形成病毒血症如 肝,引起肝炎,出现黄疸和转氨酶增高。 3. 急性期和恢复期早期产生 IgM抗体,恢 复期后期产生IgG抗体。 4.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5. 三、 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原则 1. 潜伏期和急性早期用电镜检查粪便 HAV颗粒或用放射免疫、酶免疫检 测HAV抗原。 2. 应用cDNA-RNA分子杂交及PCR技术 检测HAV的RNA 。 3. 用减毒活疫苗预防,应急预防用丙种 球蛋白。

  6.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一、 生物学活性 (一) 血清中存在三种病毒颗粒: (1)大球形颗粒:即Dane颗粒,有双层外壳, 外衣壳含HBV表面抗原(HBsAg),内衣 壳为HBV核心 抗原(HBcAg)。 (2)小球形颗粒:是HBV增殖合成过剩的 HBsAg成分。 (3)管形颗粒:为小球形颗粒的串聚物。

  7. (二) 抗原组成 (1)HBsAg为三种颗粒所共有,可分四种亚型 (adr/adw、 ayr/ayw )。是机体受HBV感染 的标志,其中a为共同抗原决定簇。 a抗原决定簇 氨基酸序列 C半胱氨酸 R精氨酸 S丝氨酸 H组氨酸 G苷氨酸 M甲硫氨酸 T苏氨酸 P脯氨酸

  8. HBsAg的a抗原决定簇 a抗原决定簇由HBsAg序列的第124-147位氨基酸组成,亲水性强,其中第124、137及139、147位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构成两个环状结构。 依据抗原性差异,可将HBV分为adr、adw、ayr、ayw4种主要血清型。均有共同的a抗原表位,故制备疫苗时各血清间有交叉保护作用。

  9. HBsAg 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MSP,即LHBs、MHBs、SHBs。 LHBs含完整的PreS1-S2及S蛋白; MHBs含preS2及S蛋白; SHBs则只含有S蛋白。 部分Pre-S1向内与内衣壳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70(HSC70)相结合,将外层衣壳牢固的铆于内核上。

  10. (2)HBcAg为内衣壳,其抗原性强,抗HBcAg IgM 表示HBV在肝内复制。HBcAg的B抗原表位位 于第75-81/72-88位氨基酸上。 (3)HBeAg是可溶性抗原由HBcAg 在肝细胞内经 酶降解形成,有e1、e2、e3 等3个亚型,是 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的 B抗原表位位于第76-89/130-138位氨基酸。 (4)Pre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分PreS1和 PreS2两种抗原,与病毒吸附有关,并且 是HBV复制标志。

  11. HBeAg和HBcAg 1. HBe和HBc蛋白的大部分蛋白质序列皆相 同,细胞对HBeAg处理和HBcAg不,同它 被分泌到血清中,而不是蛋白壳抗原样的 自我组合,而且它会表现出不同的抗原决 定基。 2. HBe和HBc是具有关联性的蛋白,它们由 紧密相关mRNA上不同的起点密码子 (different in-phase startcondons)转译而 来,这使得它们在处理,构造以及细胞和 病毒体内的分布各有不同。

  12. HBeAg和HBcAg 3.HBeAg特性显示除了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与HBcAg相似外,在HBcAg的羧基端149位颉氨酸(Val)前再添上一段“帽状”短肽,使HBeAg游离于血清中。 4.HBcAg由C基因第2个AUG编码,其外被HBsAg所覆盖,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5.HBeAg由C区的第1个基因(preC)编码,转译出的preC多肽经过加工,切断N端19个氨基酸及C端34个氨基酸后成为可分泌的e抗原。

  13. (三) HBV的基因 (1)DNA为双股环状, 其中长股为负股。 (2)具有特殊的DNA 聚合酶,能以RNA 为模板转录DNA的 反转录酶的功能, 又能合成DNA。 (3)病毒的多种抗原 蛋白共用一个基因 序列骨架,但有不 同启动子转录。

  14. (3)有S、C、P和X等4个开放读码框架。 S区包括S基因、PreS1、S2基因编码HBsAg、PreS1、S2Ag。 C区基因编码HBcAg。 P区基因编码DNA聚合酶等。 X基因编码X蛋白。

  15. (四) HBV 的 复 制 过 程: ①通过PreS1和2蛋白吸附于肝细胞,脱壳释放出DNA; ②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生成双股环状DNA分子; ③核内DNA转录形成三种mRNA; ④mRNA在胞浆内翻译成衣壳蛋白; ⑤在反转 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 ⑥由DNA聚合酶合成正链DNA; ⑦在高尔基体获得包膜装配并成熟释放。

  16. (五) 培养与抵抗力 (1) 培养 尚不能在细胞中分离及培养。黑猩猩 是敏感动物。 (2) 抵抗力 抵抗力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 醚、氯仿、酚等均 有抵抗力。经 100℃10min可使HBV失去感染性,但 仍保持HBsAg的抗原活性。

  1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经粪-口传播可能 性极小,主要途径是: • 血液、血制品传播 • 母婴传播 • 医源性传播 • 接触传播,包括性传播等非胃肠道感染。

  18. 2.致病机理 • 病毒致免疫应答低下,可形成免疫耐受; (2)病毒发生变异,如PreC基因变异,不能形成HBeAg,而出现免疫逃逸; •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受染肝细胞出现HBV抗原,引起免疫病理反应; (4)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能诱生大量TNF,导致重症肝炎,且多出现肝外的病变; (5)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受染肝细胞自身抗原性改变,能诱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损伤。

  19. 3.免疫防御 • 体液免疫: 产生中和抗体抗-HBs, 可以中和体液中的HBV;抗-PreS2, 可以阻止病毒吸附于肝细胞;抗- HBe可协同补体破坏受染肝细胞。 (2)细胞免疫: CTL对HBV感染的肝细胞 接杀伤作用

  20.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列检查结果

  21. 三、防治原则 1.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消 毒防止血液传播 2.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基因重组HBsAg)是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3.紧急预防用含高效价抗-HBs的免疫球蛋 白(HBIg); 4.IFN对慢性肝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22. HBV性质的小结 1.具有胞膜的病毒,含有部分双股环状DNA基因。 2.病毒含反转录酶借环状的RNA中间型复制。 3.病毒的多种蛋白质(HBsAg、HBeAg、HBcAg等)共用一个基因序列骨架,但有不同启动子 (AUG)转录。 4.病毒有相当特异的肝组织的亲嗜性。 5.HBV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并释放大量缺少DNA的HBsAg粒子。 6.HBV的DNA基因能嵌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23.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1.生物学性状:核酸为+ssRNA,有脂蛋白包膜。 有9个基因区,分Ⅰ-Ⅵ型6个基因型,我国流行 为Ⅱ型。 2.抵抗力:对氯仿、乙醚敏感。 3.致病性:通过血制品、注射、性交和母婴传播。 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多为无黄疸型,发病时90% 的患者已演变为慢性肝炎,20%可发展为肝硬化, 并可导致肝癌。 4.感染后免疫力不牢固。

  24.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 virus HDV 1. 生物学性状:单一RNA基因组。须在HBV等辅助下增殖获得包膜。一个血清型,是缺陷病毒。

  25. 2. 致病性:HDV直接损伤肝细胞。 感染有两种形式 (1)与HBV共同感染; (2)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的 基础上重叠感染。 3. 感染后产生抗HDV IgM。抗HDV不能清 除病毒。

  26. 第五节 戊型 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 1. 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无包膜。两个血清型。 2.经粪-口、密切接触 、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孕妇感染时常发生流产,病死率为10%-20%。 3.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可检出抗-HEV 的 IgA、IgM、IgG等。 4.取粪便标本用免疫电镜查病毒颗粒,用ELISA 等方法查抗-HEV的抗体,可辅助诊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