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61 Views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目前分五个型: 1. A 型 即甲型肝炎病毒 (HAV); 2. B 型 即乙型肝炎病毒 (HBV); 3. C 型 即丙型肝炎病毒 (HCV); 4. D 型 即丁型肝炎病毒 (HDV); 5. E 型 即戊型肝炎病毒 (HEV) 。. 各型肝炎病毒的比较.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 基因组为线状 +ssRNA 。无包膜。 2. 衣壳由 VP 1 ~VP 4 多种蛋白组成。 3. 一个血清型。
E N D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目前分五个型: 1. A型 即甲型肝炎病毒(HAV); 2. B型 即乙型肝炎病毒(HBV); 3. C型 即丙型肝炎病毒(HCV); 4. D型 即丁型肝炎病毒(HDV); 5. E型 即戊型肝炎病毒(HEV)。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 基因组为线状+ssRNA。无包膜。 2. 衣壳由 VP1~VP4多种蛋白组成。 3. 一个血清型。 4. 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人胚肺2倍 体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株中增殖。 5. 抵抗力强,对乙醚、酸、热、稳定。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传染源多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 2. 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形成病毒血症如 肝,引起肝炎,出现黄疸和转氨酶增高。 3. 急性期和恢复期早期产生 IgM抗体,恢 复期后期产生IgG抗体。 4.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 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原则 1. 潜伏期和急性早期用电镜检查粪便 HAV颗粒或用放射免疫、酶免疫检 测HAV抗原。 2. 应用cDNA-RNA分子杂交及PCR技术 检测HAV的RNA 。 3. 用减毒活疫苗预防,应急预防用丙种 球蛋白。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一、 生物学活性 (一) 血清中存在三种病毒颗粒: (1)大球形颗粒:即Dane颗粒,有双层外壳, 外衣壳含HBV表面抗原(HBsAg),内衣 壳为HBV核心 抗原(HBcAg)。 (2)小球形颗粒:是HBV增殖合成过剩的 HBsAg成分。 (3)管形颗粒:为小球形颗粒的串聚物。
(二) 抗原组成 (1)HBsAg为三种颗粒所共有,可分四种亚型 (adr/adw、 ayr/ayw )。是机体受HBV感染 的标志,其中a为共同抗原决定簇。 a抗原决定簇 氨基酸序列 C半胱氨酸 R精氨酸 S丝氨酸 H组氨酸 G苷氨酸 M甲硫氨酸 T苏氨酸 P脯氨酸
HBsAg的a抗原决定簇 a抗原决定簇由HBsAg序列的第124-147位氨基酸组成,亲水性强,其中第124、137及139、147位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构成两个环状结构。 依据抗原性差异,可将HBV分为adr、adw、ayr、ayw4种主要血清型。均有共同的a抗原表位,故制备疫苗时各血清间有交叉保护作用。
HBsAg 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MSP,即LHBs、MHBs、SHBs。 LHBs含完整的PreS1-S2及S蛋白; MHBs含preS2及S蛋白; SHBs则只含有S蛋白。 部分Pre-S1向内与内衣壳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70(HSC70)相结合,将外层衣壳牢固的铆于内核上。
(2)HBcAg为内衣壳,其抗原性强,抗HBcAg IgM 表示HBV在肝内复制。HBcAg的B抗原表位位 于第75-81/72-88位氨基酸上。 (3)HBeAg是可溶性抗原由HBcAg 在肝细胞内经 酶降解形成,有e1、e2、e3 等3个亚型,是 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的 B抗原表位位于第76-89/130-138位氨基酸。 (4)Pre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分PreS1和 PreS2两种抗原,与病毒吸附有关,并且 是HBV复制标志。
HBeAg和HBcAg 1. HBe和HBc蛋白的大部分蛋白质序列皆相 同,细胞对HBeAg处理和HBcAg不,同它 被分泌到血清中,而不是蛋白壳抗原样的 自我组合,而且它会表现出不同的抗原决 定基。 2. HBe和HBc是具有关联性的蛋白,它们由 紧密相关mRNA上不同的起点密码子 (different in-phase startcondons)转译而 来,这使得它们在处理,构造以及细胞和 病毒体内的分布各有不同。
HBeAg和HBcAg 3.HBeAg特性显示除了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与HBcAg相似外,在HBcAg的羧基端149位颉氨酸(Val)前再添上一段“帽状”短肽,使HBeAg游离于血清中。 4.HBcAg由C基因第2个AUG编码,其外被HBsAg所覆盖,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5.HBeAg由C区的第1个基因(preC)编码,转译出的preC多肽经过加工,切断N端19个氨基酸及C端34个氨基酸后成为可分泌的e抗原。
(三) HBV的基因 (1)DNA为双股环状, 其中长股为负股。 (2)具有特殊的DNA 聚合酶,能以RNA 为模板转录DNA的 反转录酶的功能, 又能合成DNA。 (3)病毒的多种抗原 蛋白共用一个基因 序列骨架,但有不 同启动子转录。
(3)有S、C、P和X等4个开放读码框架。 S区包括S基因、PreS1、S2基因编码HBsAg、PreS1、S2Ag。 C区基因编码HBcAg。 P区基因编码DNA聚合酶等。 X基因编码X蛋白。
(四) HBV 的 复 制 过 程: ①通过PreS1和2蛋白吸附于肝细胞,脱壳释放出DNA; ②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生成双股环状DNA分子; ③核内DNA转录形成三种mRNA; ④mRNA在胞浆内翻译成衣壳蛋白; ⑤在反转 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 ⑥由DNA聚合酶合成正链DNA; ⑦在高尔基体获得包膜装配并成熟释放。
(五) 培养与抵抗力 (1) 培养 尚不能在细胞中分离及培养。黑猩猩 是敏感动物。 (2) 抵抗力 抵抗力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 醚、氯仿、酚等均 有抵抗力。经 100℃10min可使HBV失去感染性,但 仍保持HBsAg的抗原活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经粪-口传播可能 性极小,主要途径是: • 血液、血制品传播 • 母婴传播 • 医源性传播 • 接触传播,包括性传播等非胃肠道感染。
2.致病机理 • 病毒致免疫应答低下,可形成免疫耐受; (2)病毒发生变异,如PreC基因变异,不能形成HBeAg,而出现免疫逃逸; •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受染肝细胞出现HBV抗原,引起免疫病理反应; (4)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能诱生大量TNF,导致重症肝炎,且多出现肝外的病变; (5)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受染肝细胞自身抗原性改变,能诱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损伤。
3.免疫防御 • 体液免疫: 产生中和抗体抗-HBs, 可以中和体液中的HBV;抗-PreS2, 可以阻止病毒吸附于肝细胞;抗- HBe可协同补体破坏受染肝细胞。 (2)细胞免疫: CTL对HBV感染的肝细胞 接杀伤作用
三、防治原则 1.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消 毒防止血液传播 2.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基因重组HBsAg)是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3.紧急预防用含高效价抗-HBs的免疫球蛋 白(HBIg); 4.IFN对慢性肝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HBV性质的小结 1.具有胞膜的病毒,含有部分双股环状DNA基因。 2.病毒含反转录酶借环状的RNA中间型复制。 3.病毒的多种蛋白质(HBsAg、HBeAg、HBcAg等)共用一个基因序列骨架,但有不同启动子 (AUG)转录。 4.病毒有相当特异的肝组织的亲嗜性。 5.HBV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并释放大量缺少DNA的HBsAg粒子。 6.HBV的DNA基因能嵌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1.生物学性状:核酸为+ssRNA,有脂蛋白包膜。 有9个基因区,分Ⅰ-Ⅵ型6个基因型,我国流行 为Ⅱ型。 2.抵抗力:对氯仿、乙醚敏感。 3.致病性:通过血制品、注射、性交和母婴传播。 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多为无黄疸型,发病时90% 的患者已演变为慢性肝炎,20%可发展为肝硬化, 并可导致肝癌。 4.感染后免疫力不牢固。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HDV 1. 生物学性状:单一RNA基因组。须在HBV等辅助下增殖获得包膜。一个血清型,是缺陷病毒。
2. 致病性:HDV直接损伤肝细胞。 感染有两种形式 (1)与HBV共同感染; (2)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的 基础上重叠感染。 3. 感染后产生抗HDV IgM。抗HDV不能清 除病毒。
第五节 戊型 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 1. 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无包膜。两个血清型。 2.经粪-口、密切接触 、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孕妇感染时常发生流产,病死率为10%-20%。 3.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可检出抗-HEV 的 IgA、IgM、IgG等。 4.取粪便标本用免疫电镜查病毒颗粒,用ELISA 等方法查抗-HEV的抗体,可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