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81 Views
NT-proBNP 生物学基础 和化验室指标的应用. 潘柏申教授. 内容概要. NT-proBNP 生物学基础 利钠肽家族 脑钠肽 BNP 的生理功能 脑钠肽 BNP 的分泌和释放 BNP 和 NT-proBNP 的清除 NT-proBNP 化验室指标的应用 影响 NT-proBNP 的检验前因素 影响 NT-proBNP 的检验因素 影响 NT-proBNP 的分析因素. 利钠肽家族( 6 种心血管型肽 ). ANP (心房利钠肽, 28 肽)
E N D
NT-proBNP生物学基础 和化验室指标的应用 潘柏申教授
内容概要 • NT-proBNP生物学基础 • 利钠肽家族 • 脑钠肽BNP的生理功能 • 脑钠肽BNP的分泌和释放 • BNP和NT-proBNP的清除 • NT-proBNP化验室指标的应用 • 影响NT-proBNP的检验前因素 • 影响NT-proBNP的检验因素 • 影响NT-proBNP的分析因素
利钠肽家族(6种心血管型肽 ) • ANP(心房利钠肽,28肽) ——ANP存在于成人的心房,胚胎和新生儿的心室组织和肥大的心室。在慢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心房压增加时,心房对其延展作出反应而分泌ANP。 • BNP ( B型利钠肽,32肽) ——主要存在于心脏中;心房、更主要的心室肌细胞是BNP的主要来源。最近发现心脏成纤维细胞等也可以产生BNP。 • CNP ( C型利钠肽,22或53肽) ——CNP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组织合成。不同于ANP和BNP,心脏组织中几乎没有CNP。 • Urodilatin(U型利钠肽,32肽) ——由肾脏以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具有利钠利尿作用。 • DNP • VNP
利钠肽家族(3种NP受体 ) • NP受体A:作为鸟苷酰环化酶配对受体起生物学效应 • NP受体B :作为鸟苷酰环化酶配对受体起生物学效应 • NP受体C :作为短的细胞质主受体起清除肽分子和可能的调节细胞增生作用
利钠肽家族在种群中的分布非常保守 • 硬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内分泌和旁分泌都能在心和脑中被发现 • 哺乳动物(人类,猫,牛,狗,家鼠,大鼠,羊和猪) :内分泌和旁分泌都能在心和脑中被发现 • 软骨鱼(软骨鱼纲) :只发现了CNP • 一些硬骨鱼 : ANP,CNP,VNP • 鲨鱼和盲鳗:CNP
NPs功能的进化 哺乳动物 鱼类 调节渗透压 容量调节 水钠排泄的减容激素 排钠激素
人类BNP的基因表达 • BNP基因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与ANP基因(居于BNP上游约约8千个碱基)呈前后串联关系 • 5’端上游非翻译区序列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 BNP基因的外显子1编码了5’端非翻译区和部分pre-proBNP(26个-氨基酸信号肽和最初的18个BNP前体氨基酸)。 • 外显子2编码了氨基酸45-129 • 外显子3编码了5’末端氨基酸(130-134氨基酸)和3”侧端富含ATTTA非稳定基序的非翻译区
利钠肽的加工和分泌(5A figure 1) J Am Coll Cardiol2007;49:1193–1202
B型利钠肽(BNP)基因的重要调节因子(5A table1) AP-1=活化蛋白-1;cAMP=环磷腺苷;CaMKⅡ=钙/钙调节蛋白依赖蛋白激酶-Ⅱ;GSK3β=糖原合成酶激酶-3β;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CAT=肌-CAT结合点;MKK6=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6;NF-AT=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KC=蛋白激酶C;SSREs=剪切压力反应元素;TRE=TPA-反应元素 Hypertension 1996;27:715–722. Peptides 2005;26:944 –956.
增加血容量 水的排泄 钠的排泄 + 血浆渗透压 - 心肌扩张 - 肾小球滤过率 + 后叶加压素 (抗利尿激素) ANP / BNP + - 外周血管阻力 - + + + 肾素 血管紧张素 II 醛固酮 - - 钠的流失 利钠肽的生物功能(1)
利钠肽的生物作用(2) • 对心血管的作用 • 促进血管内液体转移至血管外,静脉扩张; • 增加尿钠排泄和降低心脏前负荷; • 抑制脑和外周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自主神经释放儿茶酚胺,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交感输出信号,防止血压升高; • 降低迷走神经输入阈值,促进副交感兴奋性,抑制通常伴随前负荷下降而出现的心动过速反射和血管收缩 ;
ANP NT-proANP BNP NT-proBNP 心室肥大 脑钠肽的合成与释放 正常心脏 心衰 ANP NT-proANP BNP NT-proBNP
Pre-Pro-BNP1-134(前脑利钠肽) 26-氨基信号序列 Pro-BNP1-108(脑利钠肽原) NT-proBNP1-76 BNP77-108 • 室壁张力增加 t1/2 = 18 分钟 t1/2 = 60-120 分钟 脑钠肽的演变
B型利钠肽和NT-proBNP的清除 • BNP的清除 BNP通过受体介导与NP受体C结合被清除 BNP能通过血流中中性肽链内切酶的活性所清除 BNP能被包括肾脏在内的高血流量器官通过被动排泄(或局部区域内由中性内切酶降解)所清除 • NT-proBNP的清除 缺乏主动清除机制 在高血流量的器官床内被清除(肌肉,肝脏,肾脏等) • 机制研究显示肾脏对NT-proBNP和BNP的清除能力相等
NPs生物学的小结 • NP系统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并有着复杂的基因调节机制。 • proBNP1-108和NT-proBNP1-76没有或几乎没有生物学活性,BNP3-32的生物学活性较BNP1-32弱。 • BNP通过多种机制被清除,包括受体清除,中性内切酶降解和由多种器官被动清除。有多种器官可能以被动方式清除NT-proBNP。 • 机制研究显示肾脏对NT-proBNP和BNP的清除能力相等
NT-proBNP化验室指标的应用 • 影响NT-proBNP的检验前因素 • 影响NT-proBNP的检验因素 • 影响NT-proBNP的分析因素
影响BNP和NT-proBNP的检验前因素 • NT-proBNP的检测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标本中进行 ,包括EDTA化血浆、血清和肝素化血浆 。但EDTA化血浆中测得的NT-proBNP较在血清或肝素化血浆中低(根据方法的不同可能低10%-13% ) • BNP检测只能用硅化玻璃管采样,NT-proBNP分析的血样可以抽进玻璃或塑料管中而不会改变其稳定性 • 检测前的非规律运动对BNP和NT-proBNP的影响尚未有报导 • 姿势对于NT-proBNP值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 没有发现NT-proBNP有持续的昼夜节律变化。但在心衰患者中有报道发现BNP的一个较小但重要的昼夜节律变化。 • 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血清或血浆NT-proBNP的浓度都较稳定,如室温下保存7天,4 ℃保存10天 ,-20 ℃或更低温度下保存若干个月。BNP在室温条件下甚至在冷冻情况下都不稳定
室温下在EDTA化血浆中NT-proBNP的短期和长期稳定性优于BNP(11A figure1) Clin Chim Acta 2003;338:107–115.
2-80C在EDTA化血浆中NT-proBNP的短期和长期稳定性优于BNP (11A figure1) Clin Chim Acta 2003;338:107–115.
-200C在EDTA化血浆中NT-proBNP的短期和长期稳定性优于BNP (11A figure1) Clin Chim Acta 2003;338:107–115.
现有NT-proBNP检测的方法间的最大偏倚只有20%,偏倚主要是由于不同检验者采用的不同方法 ,较容易校正(13A figure2A) Clin Chem Lab Med 2005;43:1263–1273.
BNP检测方法均基于不同的认证标准,使用针对原始BNP分子不同部分的抗体,且定标器也不同,同一样本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BNP结果的差异可能>40%。 (13A figure2B) Am J Clin Pathol 2005;123:439–445
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正常人群NT-proBNP数值的因素(14A figure1) Clin Biochem 2004;37:210–216 Eur Heart J2005;26:2269 –2276.
BNP和NT-proBNP的生物学变异 • 对连续检测中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意义进行解释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生物学变异 • 一组得到良好控制的HF患者中, NT-proBNP 的1周参考变异值为23% • 一组得到良好控制的HF患者中, BNP 的1周参考变异值为43% • NT-proBNP浓度的最低生物学变异出现在NT-proBNP>1300ng/L时。
NT-proBNP化验室指标应用的小结 • NT-proBNP在临床实验室检测非常方便,在各种温度下都稳定,并可使用多种标本种类。 • 如果检测NT-proBNP的不同方法采用同等的抗体和定标器,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好,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差异降至最小。 • NT-proBNP即时床边诊断仪器已上市;这些仪器与自动化NT-proBNP检测法的结果值能达到一致。 • NT-proBNP的参考值在女性中较高,然而在两种性别中其均随年龄而升高,在患者中评估NT-proBNP水平时只应考虑年龄这一因素,而不是性别。 • 在评估NT-proBNP值变化的显著性时,还应考虑其生物学变异。在分析稳定型心衰患者时,其生物学变异为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