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24 Views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解读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主要内容. 一、研究制定 《 规划纲要 》 的背景 二、研究制定 《 规划纲要 》 的意义 三、 《 规划纲要 》 的形成 四、 《 规划纲要 》 的主要内容 五、 《 规划纲要 》 的亮点 六、 《 规划纲要 》 的特点 七、 《 规划纲要 》 值得关注的几个重点 八、 《 规划纲要 》 的重要意义.
E N D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主要内容 • 一、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背景 • 二、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意义 • 三、《规划纲要》的形成 • 四、《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 五、《规划纲要》的亮点 • 六、《规划纲要》的特点 • 七、《规划纲要》值得关注的几个重点 • 八、《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
“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世,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这些都说明科学的计划和规划对个人、教育、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规划促发展,以规划谋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科学规划、长远规划,科学规划、长远规划又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世,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这些都说明科学的计划和规划对个人、教育、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规划促发展,以规划谋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科学规划、长远规划,科学规划、长远规划又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反复广泛征求意见,2010年5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这是一个集国家、民族、个人利益于一身,集可读性、思想性、政策性于一体,凝结着众多人的企盼希冀与思想智慧的规划精品,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解读和思考,不仅有必要,而且意义深远。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反复广泛征求意见,2010年5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这是一个集国家、民族、个人利益于一身,集可读性、思想性、政策性于一体,凝结着众多人的企盼希冀与思想智慧的规划精品,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解读和思考,不仅有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一、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背景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三个关于教育的历史性文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文件分别代表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不同历史阶段。 ▲1.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2.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3.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 、 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意义 • 意义一: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 意义二: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迫切需要 • 意义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 意义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 意义五: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 意义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
● 《中国妇女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7%的初中生和2.9%的高中生能主动提问,且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大部分仅限于“什么没弄懂”的层面上。 • ●2005年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发明专利授权在15个以上/100万人口的排名:美国以314件发明专利授权排在第1位,日本以261件排第2位,韩国以74件排第12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台湾以240件排第3位,而中国仅以0.15件排第62位。
● 不仅我国的关键技术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学者的原创性成果质量也令人担忧。十年间,SCI的22个学科被引用200次以上的论文共6097篇,其中美国4000篇,中国只有20篇。而在这20篇中间,香港15篇,中国大陆只有5篇。 • ● 世界经济论坛《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芬兰、日本、德国、荷兰和英国等分别占据了当年竞争力排名的第1至第10位,中国排在第54位,比印度还落后11位。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国家战略是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为国家明天培育人才的教师,又有什么使命和责任呢?
三、《规划纲要》的形成 • 调研阶段: 2008年8月29日到2009年2月 起草阶段: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 • 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0年2月28日到3月28日 • 审议完善阶段: 2010 年4月15日到6月21日
三、《规划纲要》的形成 • 1.酝酿:2007年到2008年;运筹帷幄,周密部署 • 2.启动 :2008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的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刘延东国务委员为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等14个部门为成员的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承担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具体工作。 3.调研:2008年9月开始调研,教育部规划司韩进司长任组长。广集众智、凝聚共识(1.11-2.6温总理) • 4.推动调研2008年10月起草文本,反复论证修改 • 5.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1月7日到2月底 • 6.从调研到起草:2009年2月 • 7.教育部年度重点任务:2010年1月 • 8.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2010年2月 • 9.国务院审议 :2010年5月 • 10.党中央审议:2010年6月 • 11.第四次全教会审议:2010年7月 •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2010年7月29日 • 2010年7月18日规划纲要正式颁布
没有一流的技工 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特色,辐射教育改革实验校优质资源;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形式 中央要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2.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3.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 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 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
规划纲要分为: 序言; 四个部分(二十二章七十条); 实施三大块; 四、《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目录 •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 第三章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 第六章职业教育第七章高等教育 第八章继续教育 • 第九章民族教育 第十章特殊教育 •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 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 •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 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 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 • 实施
五、《规划纲要》的亮点 ◆ 亮点之一: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 亮点之二: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 亮点之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 亮点之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亮点之五: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 ◆ 亮点之六: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亮点之七:高校分类入学考试 ◆亮点之八: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亮点之九: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 称),激发教师积极性 ◆亮点之十: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
六、《规划纲要》的特点 特点之一:规划时间长特点之二:《规划纲要》质量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要满足时代的需求。特点之三: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七条)特点之四:新的教育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七、《规划纲要》值得关注的几个重点 • (一)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2.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3.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4.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5.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二)战略主题1. 坚持德育为先。2. 坚持能力为重。 3.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三)主要任务 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五 、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四)重大措施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四)重大措施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五)保障任务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四、是推进依法治教。 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 10个重大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 民族教育发展工程 • 特殊教育发展工程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 • 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 •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10个改革试点 •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 •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 •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 •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 •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 • 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 •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七)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八)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 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八、《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 1. 这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尊重教育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的主线 2. 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动纲领——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题
3. 这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行动纲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4. 这是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行动纲领——突出改革创新是教育规划纲要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5. 这是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南
6.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教育的宏伟战略构想——“两基本、一进入”是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7. 教育规划纲要构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展现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前景 8. 教育规划纲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
九、结束语 神州展宏图,万物尽朝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使命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施工。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继往开来、戮力同心、不懈奋斗。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翻开了新世纪的新篇章,我们相信,伴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中国教育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一次扬帆启航,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