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109 Views
Stay updated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IoT technology from China's research centers in Wuxi. Topics include NFC in Italy, IoT software parks, and more.
E N D
物联网实时资讯 Internet Of Things real-time information 2012年9月 第一期 江苏 无锡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教育培训中心
目录 焦点 意大利 NFC 艺术品身份证 无锡 四十五亿 物联网软件园 国家云计算白下模式正式立项南昌移动 掌上智能交通 江苏中小学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实时资讯 Internet Of Things real-time information 2012年9月总第七期 中科院 微电子所 “面向IMT-Advanced 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研发”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指导单位: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 教育培训中心 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区菱湖大道200号传感网国际创新园C座 邮编:214135 电话:0510-85383338-8867 邮箱:Edu@ciotc.org 教培中心 2012级物联网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学典礼暨新生选课指导会顺利召开 观点 李毅中:我国物联网研究 具备国际水准 李伯虎: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焦 点 The focus of news 意大利NFC 艺术品身份证 来源:RFIDBLOG 意大利艺术馆Linea Murano Art采用NFC标签,确保所展览艺术品的真实性。买家和客人都可以获得关于艺术家和其作品的信息,保证所有作品都是原作。该新系统包括NFC标签、一部三星Galaxy Mini NFC智能手机、一个可插入个人电脑的NFC读取器和RFID Soluzioni公司的软件。而该艺术馆的服务器则用来储存每件艺术品的数据。该系统于2012年6月28日首次面试。现在,该艺术馆的每件艺术品上都附上了标签,这些标签的唯一ID码被输入在艺术馆服务器的软件上,包括艺术品的数据和图片。 无锡 四十五亿 物联网软件园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无锡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近日消息,由中国“第一软件园”北京中关村与“感知中国”中心无锡共同投资45亿元打造的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一期工程预计年内竣工。项目“复制”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运营模式,计划培育物联网时代的第二个中关村。自09年国家提出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以来,物联网产业成为无锡支柱新兴产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截止去年,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内物联网核心企业达361家,相关产值达796亿,并带动了集成电路、软件研发等产业的爆发。 长春 十二五 无线宽带全省覆盖 来源:城市晚报 11日,全国副省级城市信息化工作第十七次联席会议在长春市召开。来自15个副省级城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40余位代表,就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长春市副市长侯建民出席会议。据了解,目前长春市光纤网络已经覆盖所有主干网络,传输光缆长度为65000多公里。拥有宽带端口近140万线,农村地区行政村宽带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网络吞吐量约为100Gbps。在“十二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再投资80亿元,重点推进基础网络建设,使长春市五环内建成区660.19平方公里的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满足市 民随时随地高带宽的无线接入。 安徽建筑工地物联网考勤系统 来源:中国建设报 根据国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要求,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落实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带班制度及各项管理制度,与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IFA”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出勤加工时双重考核,加强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在岗考勤管理,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推进建筑市场 诚信体系建设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 移动支付 主流手段 来源:中国商报 来自德勤《2012至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因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吸引了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企业纷纷布局。预计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的产业热点,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不久前,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确定手机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 沃尔玛 自助买单 来源:RFIDBLOG 沃尔玛正在进行一个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iPhone系统的测试,让用户可以用iPhone手机扫描商品,并在自助收银台付款,减少了结账等候时间、降低商家成本支出。如果这个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进行的“扫描结账”测试成功的话,人们购物付款的方式就有可能 改变——更快更人性化。 物联网知识产权 贷款 来源:长沙晚报 日前交行湖南省分行北大桥支行对长沙某物联网企业发放了展业通信用贷款。这是交行继年初为该企业发放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后的新一笔信用贷款。该公司目前获得10项国家专利及6项软件著作权,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也是该公司获得贷款的信用 凭证之一。
焦 点 The focus of news 苏州 虚拟养老院 全国推广 来源:和讯科技 日前,央视二套对苏州沧浪智慧养老院新型养老模式“虚拟养老院”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后,沧浪区副区长李洁、区民政局局长曹源等近日再次走进央视。苏州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也再次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据悉,全国老龄办将在国内推广这一养老模式。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已成功实现了多层次的服务。第一层次服务:生活照料、人文关怀、物业维修等服务,目前他们已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进行整合优化。第二层次服务:商务服务,粮油配送、爱心配餐等项目已进入尝试和市场可行性调研。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开展第三层次服务:健康服务,即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增加健康管理项目,构建对接智慧养老的服务平台。 江苏中小学 《物联网技术》 来源:现代快报 日前,由无锡市组织编写的中小学《物联网技术》教材,已经通过江苏省教研室的初审,从今年秋季起,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将逐步在全省开展教材试用和教学试点。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本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小学物联网知识 普及教材。 中国物联网标识体系 9项 国家标准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承担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标识技术项目组,在研究我国物联网编码标识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首批急需制定的9项国家标准。据介绍,物联网统一标识是物联网建设的基石。我国物联网编码标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编码标识不统一,方案不兼容,无法实现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的物联网应用。国内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应用中,采用各自系统的编码方案,当需要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跨地域的互联互通时,就会遇到编码标识不统一这一瓶颈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深入,跨系统、跨平台、跨地域之间的信息交互、异构系统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会逐步增多,建立统一物联网编码标识体系已成为 共识。 宁波 两岸首个 智慧学校 来源:中国通信网 9月8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12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简称智博会)上,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携手台湾中华电信发布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目前,由两岸合作共同打造的首个智慧学校——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已经完成智慧化改造,并在新学期投入使用。通过网络,两岸学生可以共同学习书法、聆听国学,在未来教室里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据了解,宁波是工信部、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两个“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中国移动被指定为大陆唯一的参与运营商。 南昌移动 掌上智能交通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日前,中国移动江西公司南昌分公司的“智能交通掌上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掌上智能交通”)项目,被纳入“数字南昌”第二阶段(2012年-2015年)信息化项目库。南昌移动也成为江西首家提出掌上交通整体架构的电信运营商。南昌移动2011年7月推出“无线城市”之“掌上公交”,市民只需用手机登录无线城市,就可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路线、站点、准确的公车到站信息,目前访问量已达上百万人次。一年多来,南昌移动大力推动“掌上智能交通”的实现。目前,“无线城市”已实现掌上公交、出租车归属查询、长途客运订票、火车信息查询、航班到港信息、加油站、服务区查 询、车辆违章查询与缴费等功能。 国家云计算白下模式正式立项 来源:搜狐网 9月10日,国家云计算"白下模式"软课题正式立项。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激动地表示:“南京白下发展云计算的思路,非常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方向。” “白下模式”,是在去年国家设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中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基础上,今年6 月首次以城区命名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模式。
图 片 Pictures From CAS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面向IMT-Advanced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研发” 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牵头,微电子所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二室)宽带通信实验室(BCS)团队、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数模混合电路研发部、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LTE研发部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面向IMT-Advanced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研发”课题,于近日 通过科技部重大专项办组织的课题验收。 该课题目标为“突破无线移动宽带传输系统中的基站用宽带、大动态范围、高精度、低功耗AD/DA设计与实现技术,以及可编程高速接口模块、高速信号处理技术及电路设计技术;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所需要的低成本、低功耗、高速、高精度模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流片与测试技术”。微电子所副所长周 玉梅任课题总体负责人,微电子所BCS主任吴斌任总体技术负责人及微电子所子课题负责人。 此次课题验收是在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的组织下,由侯自强、王京、侯春雨、唐雄燕等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想集团、中科院声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业内涉及“产、学、研”领域单位的知名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验收组进行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图 课题验收会会场 图 项课题验收会会场 近日,经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研 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科院直属、具有教育事业法人地位并独立运行的高等学校。成立迄今,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下,该校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已为国家培养了4.7万名博士、5.3万名 硕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名称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中 “研究生院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的规定不符,从而使该校在日常管理运行以及毕业生就业时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带来是否按照 高等学校进行政策定位等疑问。 事实上,国际上已有许多专门从事研究生培养的知名大学,例如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日本先端研究生大学、韩国科技联合大学;在我国,也有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 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权等基本属性不作改变,现有的法人地位、行政隶属关系、人员编制等方面的 体制机制不作改变。(来源http://news.gucas.ac.cn /Home/Detail/5a193282-e01f-4159-8214-5153206 43d8d) 该课题完成了200MHz/12bit ADC芯片研制,其最高转换率达到270MHz;完成了200MHz/16bit DAC芯片研制,其最高采样率提高到800MHz;完成了上述ADC和DAC在上海贝尔基站子系统产品的实测验证,系统各项指标均满足基站设备要求;完成了基带数模混合SOC,物理层峰值吞吐率超100Mbps,各项测试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了8路视频传输 的闭环性能测试。 评审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肯定了“面向IMT-Advanced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研发”课题组在数字基带和数模混合电路研发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其在高性能数字基带领域提供了知识产权的积累,为后续通信芯片的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为突破美国等国家的高技术封锁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手段。同时,评审专家组对课题任务落实充分、技术落实到位、AD/DA验证方案可信、财务实施执行合规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致同意该课题验收通过。(来源http://www.ime .ac.cn/xwzt/kyzt/201209/t20120903_3637641.html)
教培中心 NEWS From EDU-CIOTC 2012级物联网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学典礼暨新生选课指导会顺利召开 2012年9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级物联网方向全日制硕士新生开学典礼在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顺利举行。开学典礼仪式上,学生们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对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尽快建立起与导师间的沟通渠道,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还同步举办了新生选课指导会。 选课指导会由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廖巨华主任主持,历时3个小时。指导会上,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郎宝君、智能视觉物联网研发中心主任李子青、系统封装实验室主任于大全、中科院声学所张宇副研究员、数据交易与服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曙东、物联网安全研发中心周新运博士、智能集成传感器工程中心明安杰副研究员、中科智联科技研发中心冯鹏博士、中科沃普瑞郝明丽副研究员等向学生们分别介绍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和各实验室(分中心)的情况,并就各位导师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应 如何选课作了详细说明。 图 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廖巨华 介绍研究生培养情况 图 学生们认真听取导师们的介绍 指导会上,导师们风趣的言谈、形象的解说屡次引得掌声迭起,而其更多的知识分享和经验传承则让参会的学生们受益匪浅。在最后的咨询环节,学生们与参会导师们就专业学习和项目实践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中,导师与学生在知识探索方面多次的火花碰撞,说明本次会议推行的必要性和及时性,进而更快地激发学生对实践研究的积极性和向往性,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和选择自身的培养方向。
观 点 Views of experts 李毅中:我国物联网研究 具备国际水准 “世界各国均在加大物联网研发力度,中国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地位?”被媒体团团围住的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信心十足, “我国的物联网有一定的基础,在国际水平的线上,我们并不落后。” 物联网是全球公认的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又一次新信息化浪潮。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组组长刘海涛研究员援引了国外一家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 刘海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国际同步,并已在诸多行业得到初步应用,而利用物联网技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防入侵系统正在工程实施中。 经介绍,目前,中国的物联网在一些行业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包括电力、智能交通、医疗卫生、家庭安防、重点区域防入侵、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上海市公共安全传感网平台成功应用于上海、宁波、嘉兴段的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并在上合组织六国峰会、特奥会国家元首的保卫中得到应用;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李毅中还透露,当前各地对于物联网都非常重视,工信部和江苏省无锡市正在组建国家级物联网研发中心。(来源:中青在线) 李伯虎: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7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宁波)智博会“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提出,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探索建设过程中要 注重系统工程、以人为本等5项原则。 李伯虎认为,所谓智慧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创新为驱动,以人为本,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城市管理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对城市的基础支撑、资源环境、社会民生、产业经济、市政管理领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处理,从而 创造出的一个和谐、安全、高效、幸福、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在具体 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意如下5个原则: 第一,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 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 第二,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 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 第三,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 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第四,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 社会管理。 第五,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从而 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充分应用。(来源:新华网)
CIT--CHINA 机构概况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设“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批复设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010年10月8日,经中科院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成立非独立法人机构-------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列入“创新2020”战略高技术研 发基地和中心的建设。 宗旨与使命:依托中国科学院学科综合优势和地方产业技术优势,全方位开放合作,汇集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建立从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建设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骨干、引领、示范、带动作 用,成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和“感知中国”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力量和强大支撑。 目标与任务:从国家战略层面上针对我国物联网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汇集科技成果进行集成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孵化;开展应用示范和标准推广,推动产业发展;开展战略研究,为“感知中国”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组织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训中心、集成创新 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并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物联网创新价值链建设的核心力量。 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 作为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以及无锡市政府的共建单位,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传承中科院育人为本的精神,在无锡成立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教育培训中心),旨在充分发挥中科院在人才、项目及品牌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在无锡创建中国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培养物联网产业所需的中、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抢占无锡乃至全 国物联网教育培训的先机。 教育培训中心采用机关编制以及半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高端人才教育方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设立工程硕士无锡培养点,联合进行物联网工程硕士(全日制和在职两类)的培养。同时,为满足行业对中低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学院教师和即将毕业的学生,联合企业进行物联网方面的实习及实训。此外,教育培训中心还将不定期 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技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教育培训中心将利用中科院物联网关键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研发力量,为物联网产业链上各 个环节的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力争成为物联网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 标准课程 行业推广 技能认证 短期讲座、定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