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4章 森林调查 (forest inventory)

第4章 森林调查 (forest inventory). 第一节 概述 一 森林调查 (forest inventory) 的概念 森林调查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林业用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验历史、经验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二 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 2、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3、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 三、森林资源调查分类.

yvonne-lot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4章 森林调查 (forest inventor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森林调查(forest inventory) 第一节 概述 一 森林调查(forest inventory)的概念 森林调查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林业用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验历史、经验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2. 二 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 1、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 • 2、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 3、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

  3. 三、森林资源调查分类

  4. 第二节 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 概念: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 • 调查方法: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的抽样调查方法。 • 调查对象: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必要可增设临时样地。 • 调查周期:10年或5年调查一次,我国为5年一次。

  5. 二、目的和任务 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一类调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制订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的重要依据。 一类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有5项: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对资源进行统计,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各省及全国的资源清查成果,当年调查,当代完成。

  6. 三调查范围及样地的布设 1 调查范围 一类调查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是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布置下统一进行的,在调查时一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抽样调查的总体,如果有的省内森林分布、地形等条件差异比较大,可在省内设立副总体。

  7. 2 样地的布设 我国一类调查的固定样地共有20多万个,固定样地应该设立永久性标志(如金属、水泥、木桩等)。 (1)样地设置:按系统抽样进行,布设在1:5万的地形图的公里网交叉点上; (2)样地间距:根据需要而定,如2km×2km、3km×4km、8km×8km等; (3)样地面积、形状:应有利于布设、复位、测定、管理、提供工效和保证精度。样地面积不能太小,应在0.06hm2以上。面积小,变动系数则大,要提高精度,增加样地数量; (4)样地编号:以总体为单位,在图象材料上由西向东,自上而下编写,长期不变;

  8. 五 调查方法 1、保证有关材料的稳定性:如材积表、技术表准样地面积和形状、调查因子代码等都要相对稳定,以免由此出现误差。同时有了森林资源的可比性。 2、固定样地的调查因子不可随意变动:共有35项基本调查因子,不能改变记录代码、顺序、不允许简化内容。如果增加调查内容应放在第35项调查因子之后。 3、样地每木检尺:乔木起测直径5㎝,灌木不检尺。检尺用钢围尺,读数记录为0.1㎝。固定样地内样本应编号,并在以后的复查中保持不变,如果样本被采伐或自然死亡,编号数不再使用。进界木、漏测木补编号在最大编号之后。

  9. 4、树高:在样地内选择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高为对象,测定一株样本的树高、年龄和胸径。4、树高:在样地内选择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高为对象,测定一株样本的树高、年龄和胸径。 5、植被调查:以样地为单位,调查整个样地的植被状况。 6、更新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在样地内设样方实际调查,然后推算样地的更新状况。 7、经济植物调查: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对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调查记录名称、密度和用途。

  10. 六 技术标准 是调查内容的相关标准,不能随意改变。 具体标准依据1994年发布的《国家森林资 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 七 森林资源汇总统计 1、统计表:共有27个统计表(书81)。 2、统计表说明书:对上述27个表格的 文字说明。

  11. 八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提交的报告 1、连续清查的技术方案; 2、工作总结; 3、技术总结; 4、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5、样地原始记录及检查验收报告; 6、有关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消长动态 的分析与评估报告。

  12. 九 检查验收 是一类调查的管理工作,也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保证工作质量。

  13. 第三节 森林经理调查 (一)概念 ——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森林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 一般10年进行一次,称为一个经理期。

  14. (二)任务和目的 (1)任务 在调查区域内,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

  15. (2)目的 a、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b、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 c、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 d、为调查地区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6. (三)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 1、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 济条件调查以及过去和现在森林经营情况。 2、小班调查(sub-compartment cruise)包括小班地况、林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的选择及小班调查的具体步骤及资源档案的建立,各种图、表、卡的编制等; 3、专业调查(speciality survey)包括为完成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总任务或某一特定任务,所需进行的专项调查。 4、多资源调查(multi-resources inventories)包括经济植物资源、野生动物和放牧资源、风景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调查。

  17. 二、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 包括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 1 组织准备:申请、并领取计划任务书后,人力配备、分配任务、组织动员等工作; 2 技术准备:收集各种材料、制定技术方案、调查人员培训、练习各种表格的应用及仪器操作技能等; 3 物质准备:财务、装备、物资供应、运输线路等;

  18. 三、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一)自然条件调查 • 1、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位置、植物区系、地理上以及经济上的位置、林区的地势(山脉走同、海拔高、坡度等) 。 • 2、地质条件:土壤类型、结构、比例、分布。 • 3、水资源条件:河流位置、流量、利用状况等。 • 4、气候、气象条件:对森林资源产生主要影响的各气象因子。

  19. (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 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远景规划; • 林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任务; • 当地林业及基础产业状况及相互关系; • 森林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 当地工业对木材及林副产品的需求量; • 林产品销路; • 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 交通情况; • 人口密度及劳动力情况; • 林权情况和存在问题等等;

  20. (三)过去经营情况的调查 (1)过去森林资源经营情况的调查:包括,资源的变化、采伐、更新、抚育、保护、改造及林区多资源利用情况等; (2)林业企业当前经营情况的调查:包括,企业机构、企业体制、经营项目、盈利状况、生产效率等;

  21. 四、小班调查 (一) 小班调查内容 (1)地况调查:地况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分类。地况分类及土地类型的划分标准见书P88、P89。 (2)小班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指在调查时对各个小班应进行调查记录的因子(见书P90)。

  22. (二)小班调查方法 (1)样地调查法:在调查区域范围内,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小班调查。在选定的样地内实测各林分调查因子,并按照数理统计的方法,估算总体的相应值后,计算抽样误差、精度等因子。样地的数量根据可靠性、观测值变动系数、误差要求等因子确定。 (2)标准地调查法:在调查地域范围内,用标准地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值的方法。 (3)目测法: (4)角规调查法:

  23. (5)回归估计法: • A.选择最新的、大比例尺(1:2.5万以上)的航 • 空相片。 • B.小班判读,在航片上勾绘出林中地类和小班边 • 界。 • C.小班的转绘与求积:在航片上区划的小班转绘 • 到地形图上,在地形图上求小班的面积。 • D.判读各小班蓄积量:根据小班判读因子(优势 • 树种龄组、郁闭度、地位级、平均高等),从 • 相应的航空蓄积量表或数量化材积表中确定各 • 小班的判读蓄积量。

  24. E.确定实测小班的数量: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实测。E.确定实测小班的数量: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实测。 F.实测小班的调查:凡抽中的小班,应进行全林实测。但在现实中,工作量太大,难以实现。常用强精度抽样的方法估计小班的蓄积量。在抽中的小班中,除蓄积量实测外,对其他林分调查因子可采用实测、目测或部分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 G.建立回归方程

  25. (三)总体蓄积量的抽样控制 • 1、总体的设置:国有林业局、林场、重点林业县、林业股份公司等都可设立总体,在二类调查中,不论总体大小,都必须保证在总体范围内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间的一致性,以确保精度。 • 2、精度要求:小班蓄积量合计应与总体抽样调查蓄积量对比。如果累计偏差在小于±1倍,认为符合精度要求;如果累积偏差在±1倍—±2倍时,应检查引起误差的原因并进行修正,直到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凡累积偏差大于±2倍允许误差时,应重新进行调查。

  26. 五 专业调查 常用的专业调查: (1)生长量调查 (2)消耗量调查 (3)森林保护调查 (4)立地条件调查 (5)出材量调查 (6)苗圃调查 (7)抚育间伐调查

  27. 专业调查的方式: 在上述专业调查项目中,多数项目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解析木、样方和标准木的方式,有的项目调查用其中一种,有的需要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28. 六 多资源调查 • (1)景观资源调查 • (2)经济植物资源调查 • (3)水资源调查 • (4)放牧资源调查 • (5)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29. 七 森林经理调查的成果 1、表格 (1)森林调查簿(stands description form) a 封面是林班内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的汇总及林班情况; b 封里是记录各小班的调查因子状况、林分生长和经营措施意见情况,封里的形式有小班调查卡片或计算机编码记录; c 封底是林班内各小班经营变化情况的记录; (2)森林资源统计表(见附表1—13)

  30. 2、图面材料 (1)基本图(base map) 基本图是计算林地面积、编绘其他专用图的基础图面资料。基本图实际上是调查地区的区划图,以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而成,图上能反应边界、道路、居民点、河流、山脉、林班界、林场界、林班与小班的边界、编号等信息。基本图是黑白图。

  31. 1、基本图

  32. (2)林相图(stock map) 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绘制而成,绘到小班,是彩图,颜色的深浅来表示不同龄组林分。林相图是根据小班调查材料,以林场为单位绘制的常用图。林相图中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表示,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和郁闭度。但通常为了方便,分母以树种、龄组、郁闭度表示。

  33. 1—Ⅵ 落—成—中 2、林相图

  34. (3)、森林分布图(forest map) 反映林业局(县)森林分布状况的图面材料。以林相图为基础绘制,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单位的森林分布状况。

  35. 3、森林分布图

  36. (4)、专题图 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图面材料。如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野生动物分布图等。

  37. 3、文字说明 主要有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调查报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