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78 Views
专题四 .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1840-1949). 第 1 讲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1840-1949). 考向一.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考查对 19 世纪中期中西文明差异的认识;通过不平等条约,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危害的认识;通过一些现象,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理解。. (1) 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 (2) 掌握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3) 联系世界近代史,理清鸦片战争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E N D
专题四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1讲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949)
考向一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考查对19世纪中期中西文明差异的认识;通过不平等条约,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危害的认识;通过一些现象,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理解。
(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 (2)掌握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3)联系世界近代史,理清鸦片战争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提示】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扩大:①从原因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侵略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从影响和后果上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提示】(不赞成。林则徐禁烟是一个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利益采取的正当行动,是反侵略、爱国的行动。工业革命后,急欲打开中国市场的英国碰到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于是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旨在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战争也会爆发。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解析】巴麦尊讲话的落脚点在最后两句话“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可见是为了市场和贸易。答案 C。
考向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商品的冲击,中国传统农业的“纺”、“织”分离,在沿海的一些地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通过文字、表格或新情景,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提示】(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强烈冲击作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表现:传统手工业(主要指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衰落,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特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特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影响: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影响: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从何时开始的?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如何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 【提示】明清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再加上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虽然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但一定规模的国内市场还是形成了。这说明,在鸦片战争前,我国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解体。所以,不能以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的。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加速和加深了。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如机器缫丝业是民族资本主义早期的近代企业之一,它的出现,显然是由生丝大量出口所推动的。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如机器缫丝业是民族资本主义早期的近代企业之一,它的出现,显然是由生丝大量出口所推动的。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纱布输出,同时,外资在华纱厂纷纷设立,华商纱厂也有发展。因此,中国农民家庭手工业遭到比较严重的排挤和破坏。首先是机纱排挤土纱;其次是机布排挤土布。
一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其实,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因为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国内市场的扩大。本时期,农产品商品化已不完全是由外贸起决定作用了。如茶就是以内销为主,同时,城市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商品粮和农产工业原料的需求。自然经济中的自给性程度进一步降低。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它的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破产的过程。答案C。
考向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鸦片战争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对后世影响深远;《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012年高考,可能通过材料考查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思想领域变化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人物,考查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和中国社会的反应。
魏源编的《海国图志》、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其目的、内容及地位有何不同? 【提示】魏源《海国图志》:(1)目的:“制夷”即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清朝的统治。(2)内容:①系统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②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③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
(3)地位: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②它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3)地位: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②它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洪仁玕《资政新篇》:(1)目的:学习西方,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政治上强调“设法用人”; 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制造、开采、冶炼业,发展金融、邮政事业;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社会改革上,严禁鸦片,取缔迷信,禁止溺婴和蓄奴,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反对闭关态度,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触犯太平天国的国法,不得干涉天国内政。
(3)地位:《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仅代表少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规划,因此未提及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同时,这个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出的建设方案,却丝毫未涉及抗击外国侵略的问题,这是《资政新篇》的两个主要缺点。(3)地位:《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仅代表少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规划,因此未提及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同时,这个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出的建设方案,却丝毫未涉及抗击外国侵略的问题,这是《资政新篇》的两个主要缺点。
怎样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提示】(1)进步性: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变革封建制度。
(2011·北京)“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
高 频 考点 【例1】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 D。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D。
【方法技巧点拨】突破命题者的“障眼法” 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太懂,只要抓住题眼结合教材知识就能轻松做答。
易混易错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易混易错分析:混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破坏、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辨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4)开创了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先例。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例2】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指出下列对圆明园大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例2】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指出下列对圆明园大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建于清朝初期 ②毁于西方列强侵略 ③反映了清朝由盛转衰的趋势 ④体现西学东渐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C。由说明文字得出①错、②④对;③不能从图片中得出,答案C。
【方法技巧点拨】怎样做好选择题 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2)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既需要用正向思维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又需要用逆向思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图 解 历史 【考点】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例3】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解析】 D。从表格中可以看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越来越多,这说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答案D。
【方法技巧点拨】怎样做情境选择题 首先要从虚拟情境中准确提炼出有效信息,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并把这些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理解。然后以题目设问为解题线索对四个备选项进行辨析,剔除违背历史事实或不符合题意的错误选项,找出符合并能合理解释历史情境的正确选项。
热点导练 【背景材料】 2011年6月3日上午,由福建省禁毒委员会、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州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全国禁毒教育(福州)基地授牌仪式暨林则徐纪念馆新馆开馆典礼”在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隆重举行。今年6月3日是左海(福州别称)伟人林则徐虎门销烟170周年纪念日。各界群众8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先贤,弘扬光大他为国为民、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反毒禁毒、捍卫国家利益的爱国情怀。
【例4】新编历史剧《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剧本中有下面四个场景,其中违背史实的是【例4】新编历史剧《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剧本中有下面四个场景,其中违背史实的是 A.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主持禁烟 B.林则徐亲自编写出了《各国律例》 C.林则徐派人翻译澳门的外国报刊掌握敌情 D.林则徐把《四洲志》送给好友魏源
【解析】 B。本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能力。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故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