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74 Views
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新建年处理 20 万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环评单位: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2 年 8 月 1 日. 目 录. 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所执行的相关标准 工程内容及工程分析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 产业政策及区域规划相符性 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 环境质量现状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风险评价结论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一、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新建年处理 20 万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项目 建设单位: 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E N D
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处理20万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处理20万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环评单位: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8月1日
目 录 • 项目基本概况 • 项目所执行的相关标准 • 工程内容及工程分析 •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 • 产业政策及区域规划相符性 • 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 • 环境质量现状 •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风险评价结论 •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一、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新建年处理20万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项目 建设单位: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陈恒顺 行业类别: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 项目性质:扩建 建设地点:镇江市·镇江新区·国际化工园区·粮山路以东、孩溪路南 投资总额:62618.8万元 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公司一期项目已征得用地340亩,含本项目工程用地140亩。本项目建筑面积约24321m2 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本项目新增定员180人,其中车间工作人员164人,管理人员16人。目前全厂共有员工100人,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合计员工280人。生产线年运行360天,生产线员工实行每天3班,每班8小时工作制。 。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1,项目大气环境评级范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1-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风险保护目标一览表见表1-1,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见图1-3,项目厂界周边环境概况见图1-4,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见图1-5。
表1-1: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风险保护目标一览表表1-1: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风险保护目标一览表
二、项目所执行的相关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1中二级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2)地表水:长江镇江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北山河、新竹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 (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 (4)土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二级标准 (5)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排放标准 。 (3)声环境:《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三、工程内容及工程分析 1、产品方案及工程组成: 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形成15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规模,目前正常运营。本项目达产可使恒顺达公司新增20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能力。本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见表3-1,项目实施后,恒顺达公司全厂产品方案见表3-2。项目工程组成件表3-3 表3-1:本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表
表3-2:本项目实施后,公司全厂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表表3-2:本项目实施后,公司全厂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表
2、厂区平面布置: 本项目工程用地140亩,该用地已由公司一期工程征得(共征得340亩)。 本项目总体布局划分为原成品罐区、生产车间、研发室、配电室及公用工程、辅助设备和服务性设施。 ⑴生产功能区:本项目布置于厂区东南面,按车间功能有序排列,总建筑面积为9636m3。 ⑵公用设施功能区:储罐区利用一期工程备用储罐4万m3,并新建甲醇储罐4000m3。 ⑶办公研发功能区:布置于厂区北大门的进口处。五层为主,局部三层。包含研发、生产技术、质检、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
3、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 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见图3-1。 工艺流程描述: 本项目关键工艺技术采用的是SRCA生产工艺。本项目所用废弃动植物油脂均为经油脂提供商预处理加工后的以甘油三酸酯和脂肪酸为主的标准原料油,不使用未经预处理之废弃动植物油,项目内部不设废弃油脂的预处理工段单元。 SRCA生物柴油工艺实现了油脂酯化和转酯化反应的同时进行,工艺新颖,有创新性。其主要工艺特点是: ①以废弃油脂和工业甲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装置建成后,生产出满足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国家标准(GB/T 28028-2007)的生物柴油产品。 ②反应产物经甲醇回收、甘油甲酯分层、甲酯真空闪蒸及甲酯稳定处理等步骤得到生物柴油产品。
原料油 甲醇、氢氧化钠 甲醇回用 酯交换 G导热油炉燃料燃烧废气 G醇回收尾气 醇回收 水封罐 生物燃料油 (项目副产) 导热油炉 沉淀分离 G抽真空尾气 甲酯相 甘油相 甲醇 混合物 分离过滤 甘油混合物 脱甲醇处理 塔釜物料 水 水洗废水 水洗 工艺水 提浓 工艺水 水封罐 精馏 残液 (即副产生物燃料油) 三效蒸发 生物柴油 (产品) 前馏分 冷凝 甘油(副产) W冷凝废水 图3-1: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框图
4、污染源分析 ⑴废气: ①有组织废气污染源: 本项目废气污染物按其产生源可分为工艺废气(酯化及醇回收工段不凝之尾气、以及甲酯物料精馏工段抽真空不凝尾气)、公辅设施废气(导热油炉燃料燃烧废气)。 其中,工艺废气最终通入导热油炉燃烧室燃烧处理,与导热油炉燃料油燃烧废气一并经20m排气筒排放(共2套导热油炉系统,2根排气筒)。即最终,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污染源仅为2处,即2套导热油炉燃烧室之燃烧废气。 本项目配置2台同型号导热油炉,采用项目副产生物燃料油作为燃料,同时将工艺过程中之有机废气物通入其燃烧室一并燃烧,最终废气经各导热油炉配套20m排气筒排放(共2根排气筒)。 ②无组织废气源: 主要为:储罐区无组织呼吸废气、厂区臭气。 项目各有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4、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5
表3-4:项目有组织废气源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表3-4:项目有组织废气源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表3-5:项目无组织废气污染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⑵废水: 本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性废水(精馏工段冷凝废水、生产设备清洗废水)和新增职工生活污水。 相比于一期工程而言,经工艺改进后,水洗工艺废水经甘油提纯工艺回用于甲酯水洗用水,不再作废水排放。 项目运营期间,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3-6 ⑶噪声: 公司主要噪声源为各类离心机、泵体、冷却塔和空压机等。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3-7 ⑷固废: 本项目各固废产生情况及拟采取的处置措施见表3-8
表3-7:项目主要噪声源汇总 表3-8:项目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汇总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见表3-9。本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0。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见表3-9。本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0。 表3-9: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汇总一览表
表3-10: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染物排放量汇总一览表表3-10: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染物排放量汇总一览表 注明:表中,废水污染物相关数据,括号内为各污染物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最终排入环境量,括号外为各污染物的接管量
四、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 ⑴大气环境: 项目运营期间,酯化及醇回收工段废气、精馏真空废气经水封防回火处理后,融入2台导热油炉燃烧室燃烧处理,尾气经导热油炉配套20m排气筒排放,导热油炉使用项目自产之生物燃料油作为燃料。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均符合相关排放标准。根据模式预测结果,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级别,不会对区域人居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本评价根据本项目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由罐区设定100m卫生防护距离,该防护距离内不得建设任何包括居住、文教及卫生等人居生活设施。项目周边1000m范围内均无居民区等上述保护目标,满足该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要求。 ⑵水环境: 项目运营期间,厂区废污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生产性废水。生活污水、生产性废水经厂区废水处理站综合处理后,一并经区域下水管网入镇江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⑶声环境: 本项目实施后,主要噪声源为生产车间各类生产设备,经采取各类降噪、消声、隔声措施之后,根据模式计算,本项目实施后,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相应标准。即本项目的实施不改变区域声环境功能,不对人居声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⑷固废: 本项目实施后,各类固废均可得到合理处置或综合利用,最终零排放,不对区域水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五、产业政策及区域规划相符性 产业政策: 经对照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属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 区域规划相符性: 本项目厂址位于镇江市东部镇江新区,该区域是镇江市东部重要的工业区,是镇江市总体规划中的基础产业带,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及《镇江市沿江产业带发展规划》之规划发展要求。 对照《关于对镇江经济开发区丁卯片区和大港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管[2008]68号)对于入园区企业相关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镇江新区及其国际化工园区产业定位。 本项目符合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及园区产业定位和相关环保管理要求 。
六、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 本项目选用国内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单位产值物耗、能耗及污染物产排等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企业先进生产水平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本项目工艺中充分采用节能和节水措施,产生的废物均可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符合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七、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等相应评价标准之要求,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符合功能区规划要求。 (2)地表水: 北山河、新竹河水质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长江镇江段水质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即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各功能规划要求。 (3)声环境: 公司周界外各监测点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之3类标准要求,即区域声环境现状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 (4)地下水: 项目厂址附近的地下水水质pH、氯化物、硫酸盐、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六价铬等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类标准要求,总硬度基本达到II类标准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地区域地下水质良好,适合于各种用途。 (5)土壤: 本项目建设地附近区域土壤各污染物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说明该地区土壤质量良好。
八、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⑴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建议值为: ①废水:本项目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总量纳入镇江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总量指标内统一控制,在该污水处理厂排放总量内平衡解决,仅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接管量进行考核。 本项目废水接管总量为:废水量9174m3/a、COD 4.587t/a、SS 3.670t/a、动植物油 0.459t/a、石油类 0.183t/a、氨氮0.275t/a、总磷0.073t/a; 废水及其污染物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外排环境总量为:废水量9174m3/a、COD 0.734t/a、SS 0.642t/a、动植物油 0.009t/a、石油类 0.046t/a、氨氮0.138t/a、总磷0.005t/a。 ②废气:本项目新增废气污染物排放为:烟(粉)尘0.78t/a、二氧化硫0.52t/a、甲醇0.002t/a、非甲烷总烃0.006t/a。二氧化硫属国家及地方控制的总量控制因子,由镇江市环保局核拨,在镇江新区化工园区范围内平衡解决,其余污染因子上报镇江市环保局备案,不作总量控制要求。 ③工业固体废弃物:均可在区域内合理处置,“零排放”原则实施控制。 ⑵本项目实施后,恒顺达公司全厂污染物总量排放指标如下: ①废水:本项目建成后,恒顺达公司全厂废水接管指标为:废水量283674m3/a、COD 141.837t/a、SS 113.47t/a、动植物油 27.909t/a、石油类 8.423t/a、氨氮9.885t/a、总磷2.273t/a。全厂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最终排入环境量为:废水量283674m3/a、COD 14.464t/a、SS 3.392t/a、动植物油 0.279t/a、石油类 0.316t/a、氨氮1.508t/a、总磷0.145t/a。 ②废气: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为:烟(粉)尘1.53t/a、二氧化硫4.27t/a、甲醇2.802t/a、非甲烷总烃0.206t/a。 ③工业固体废弃物:均可在区域内合理处置,“零排放”原则实施控制。
九、风险评价 本项目的主要潜在环境影响事故为甲醇储罐破裂造成的物料泄漏事故。 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在采取各项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后,本评价认为项目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十、公众参与调查 建设单位在确定了本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于2012年5、6月分别进行了两次公示及问卷调查。公示期间,没有收到反对意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受调查公众普遍对本项目的实施表示同意, 并希望企业认真做好相应环境保护工作 。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管理要求;选址合理可行;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采用的各项环保设施合理、可靠、有效,能保证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或综合处置利用;污染物排放总量可在区域内平衡;各类污染物正常排放对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社会公众均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无人反对。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选址及建设营运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