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899 Views
從 PIRLS 和 PISA 談社會科之命題. 陳明蕾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Outline. 國際閱讀評量的題型 閱讀理解教學的意義 實例操作. 國際大型評量 :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 ( P rogramme for I nternational S tudent A ssessment , PISA ) 試題的設計著重在應用及情境擬態,並不圈限於課程內容,受測學生須先把資訊理解並將統整、評鑑、省思能力靈活運用,自行建構問題情境的答案。而評量的焦點是在於年輕人能否使用習得知識技能,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而非僅是學校課程的精熟程度。.
E N D
從PIRLS和PISA談社會科之命題 陳明蕾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Outline • 國際閱讀評量的題型 • 閱讀理解教學的意義 • 實例操作
國際大型評量:PISA •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 • 試題的設計著重在應用及情境擬態,並不圈限於課程內容,受測學生須先把資訊理解並將統整、評鑑、省思能力靈活運用,自行建構問題情境的答案。而評量的焦點是在於年輕人能否使用習得知識技能,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而非僅是學校課程的精熟程度。
國際大型閱讀評量:PIRLS • 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LRS) • 閱讀素養: • 學生能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能力 • 能從各式各樣的文章中建構出意義的能力 • 能從閱讀中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 能參與閱讀社群的活動 • 參由閱讀獲得樂趣
命題的特色 • 命題方向: • 根據文本提問 • 命題層次: • 非「克漏字」式的提問 • 需要讀者統整並詮釋文本資訊
評量的目的與功用?? • 必然不是要檢核 • 學生能否複製課文 • 學生能否背誦隨時要更新的訊息 • 因為,學生其實可以學得更好… • 從課文中學會知識以解決新問題 • 從課文中學會推論並形成論點的能力
FACT • 閱讀結束後的作業(或所謂的評量產,會影響學生閱讀過程中,閱讀策略的使用: • 要求直接提取訊息的作業較多時… • 要求統整不同訊息的作業較多時…
閱讀理解歷程 • 「直接歷程」 • 讀者可以在書面/字面上找到答案,包括「直接提取」和「直接推論」 • 「直接理解」是以文本為基礎的歷程 • 「詮釋歷程」 • 讀者需詮釋訊息、歸納出重要的觀點及以批判的方式檢視文章的特性(例如,內容、情緒、架構等),包括「詮釋整合」和「比較評估文章內容、表達方式及寫作特色」。 • 「詮釋理解」則需要更多的推論
社會課本與閱讀能力 • 整體而言,相較於國語課本,社會課本提供了更多樣的書面訊息(包括主標、次標;主題句與內容說明;圖片、及圖表),學生能否有效的使用已有的閱讀能力(包括字詞的解碼、句子意義的建構、從不同的材料訊息建構意義),進而學得新的社會科學知識,應是小學高年級階段重要的學習目標。
複雜的說明文結構 • 主題描述 • 如台灣的地形說明 • 對照、比較 • 例如,比較高山族和平埔族社會組織及文化的異同。 • 因果(問題解決) • 例如,土石流為什麼會成為台灣環境的災害 • 序列、連續 • 例如,台灣的史前文化到歷史時代
理解社會課本: • 學生需要有文字解碼與理解句意、段落大意的能力, • 也要有能判讀文章主題句的能力、分析副標題與單元主旨間關係的能力。 • 而且,也應該能從課本的文字敘述或是圖片訊息,舉例說明每個副標題的內容。 • 需貫通全篇各段落中以及彼此間的概念,才能找出統整之關係。
Preliminary results • Types • Tokens
Preliminary results • Richness: Type/Tokens • Frequency
FACT • 閱讀結束後的作業(或所謂的評量產,會影響學生閱讀過程中,閱讀策略的使用: • 要求直接提取訊息的作業較多時… • 要求統整不同訊息的作業較多時…
教學生”理解”社會課本 • 生詞要教 • 主要的文章結構也應該要教 • 高階的閱讀理解策略更需要教
提昇理解層次的可能方法 • 重複閱讀 • 寫摘要 • 反覆思考(交互教學法) • 教師提問
反向思考… • 評量(參考書)所反應的能力不完全等於理解力 • 閱讀理解:不是做電腦能做的事 • 一字不漏的背誦 • 記片斷的訊息
提問 高層次 理解
提問前的預備動作 • 文章結構分析 • 類似概念構圖 • 重點是找出概念間的關係 • 並以此概念間的關係做為命題的方向(或原則)
好問題該怎麼問? • 增加答案的向度 • 答對時可以追問,還有沒有其他答案 (可能的原因或解釋) • 以文章形式為問題
好問題可以這麼問 • 一個角度兩個支持:寫出兩個理由、兩個故事提示、兩個教訓、舉出兩個例子、兩個證明、兩種不同感受。 • 依據課文的描述,舉出兩種平坦的地形(平原、盆地)。 • 山地地形有哪兩種特色?(起伏較大、且海拔超過一千公尺寸。
好問題可以這麼問(續) • 兩個角度:說出一項好處和一項壞處、兩種「不同」感受、可能是枯木也可能不是枯木、你想去和不想去的理由。 • 找出西南季風對台灣氣候兩種不同的影響:(夏天的時候為西南部帶來豐沛的雨量、讓東部地區出現焚風)
好問題可以這麼問(續) • 利用所讀的內容回答:解釋、從文章資料…、用故事裡發生的事情回答。 • 根據課文的內容,描述淡水地區的冬天和高雄地區的冬天最可能的差異情形(前者陰雨綿綿、後者陽光普照顧。 • 形式: • 作者所提供的圖表如何幫助你更加明白…。
台灣的地形 海岸地形 特殊地形 主要地形 岩石海岸 沙 岸 珊瑚礁海岸 火山地形 峽谷地形 山地 丘陵和台地 平原和盆地 說明文的型式:主題句帶出平行的主要概念 • 單元一開頭提到:「台灣地區包括……,地形十分多樣,除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盆地等主要的地形,還有火山地形、峽谷地形和各種不同的海岸地形,交織成美麗的地貌」。
高山 盆地 1000公尺 丘陵 台地 盆地 100公尺 平原 盆地 圖文整合的說明文 • 每一個地形的定義,除了有文字的說明,也輔有圖片,在圖片下方的文字裏,也提供了該類地形定義的條件。
提問一:詞彙/概念的理解 • 問:根據課文第20頁右方所呈現的「觀點小視窗」,說明珊瑚礁最少包含那兩類生物? • 答:珊瑚和貝類。 • 有些詞,課文是以圖示再加上文字說明的方式呈現,例如,丘陵和台地。 • 問:根據課文第19頁的圖片,舉出兩個高度位在海拔100到1000公尺的地形。 • 答:丘陵和台地。 • 問:根掾課文第18和19頁的圖片,說明山地和台地兩個主要的差別。 • 答:高度不同、地勢地伏不同。
提問二:藉由課文標題(或文字線索)了解知識概念間之關係提問二:藉由課文標題(或文字線索)了解知識概念間之關係 • 問:在「主要地形」這一段,作者用另一種顏色的字體標出了另三種標題(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和盆地)。請問這四個概念的關係應該是下面的哪一個? • 是平行的四個概念,主要地形、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和盆地 • 是上下位的概念,主要地形下面可以有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和盆地這三個次類別。 • 答:是「b」
提問三:統整課文文字與圖片訊息 • 問:請根據課文第18頁與19頁的文字和圖片所提供的訊息,將下面的表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