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2006 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形式与政策讲座. 2006 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政治与管理系. 目录. 一、前言 二、 2006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状况 三、 2006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四、下半年经济形势 五、对策与建议. 一、前言. 中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奇迹般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公元 1 世纪,中国的汉朝和罗马帝国同一发展水平 .1820 中国的 GDP 占世界的 32.4% 。 在宋代达到顶峰,停止不前

alvin-sol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6 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形式与政策讲座 200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政治与管理系

  2. 目录 • 一、前言 • 二、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状况 • 三、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四、下半年经济形势 • 五、对策与建议

  3. 一、前言

  4.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奇迹般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奇迹般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 公元1世纪,中国的汉朝和罗马帝国同一发展水平.1820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2.4%。 • 在宋代达到顶峰,停止不前 • 1890中国GDP占世界的13.2%,1952占世界的5%。欧洲从1820年的26.6%到1890的40.3%。 • 2005年中国的GDP22257亿美圆,排世界第4位。

  5. 今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强调,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四句话,这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其中,科学发展是立足点,改革创新是着力点,和谐惠民是落脚点。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力量凝聚到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同舟共济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今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强调,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四句话,这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其中,科学发展是立足点,改革创新是着力点,和谐惠民是落脚点。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力量凝聚到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同舟共济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6. 二、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状况 • 1.经济高增长 • 经济增长率达到10.9%. • 从结构看,三大产业都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增长5.1%,比去年同期略快;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也是近几年的历史最高值;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增速依然较快。二、三产业的增速差继续扩大,由2005年底的1.8%扩大到3.8%。

  7. GDP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物的价值总和。GDP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物的价值总和。

  8. 2.价格指数止跌回升,通胀压力尚不明显 •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 八大类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呈五涨一平两跌:食品价格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其它类商品价格略有下降。 • 受工业和投资需求强劲增长的影响,生产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有较大上涨。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6月份,两大指数分别上涨了3.5%和6.6%,均比5月份快出1.1个百分点

  9. 3.工农业生产继续向好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完成增加值39680亿元, 同比增长17.7%。 • 从结构看,重工业增长18.5%,轻工业增长15.8%。重、轻工业的增速差由2005年底的1.8%扩大到2.7%,反映出我国重化工业进程仍在加速。 • 农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夏粮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 总产量达到1138亿公斤, 增产74亿公斤, 增长7.0%。粮食的持续增产, 不仅为居民消费与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也成为物价低位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10. 4.人均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扩大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0.2%, 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 实际增长11.9%, 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 在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 市场上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同步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 同比增长13.3%,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2.4%, 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11. 2003年—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2003年—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12. 5.进出口增速合理调整 • 进出口贸易总额7957亿美元, 同比增长23.4%, 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614亿美元。 • 上半年我国进口3671亿美元, 增长21.3%, 增幅加快7.3个百分点。6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9411亿美元, 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 • 上半年我国出口4286亿美元, 增长25.2%, 增幅回落7.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的回落, 一方面与人民币升值有关, 另一方面与我们对消耗大量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出口商品的出口结构进行调整有关。

  13. 5.进出口增速合理调整 • 1-6月,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略有下降: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750家,同比下降6.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4.28亿美元,同比下降0.47%。 • 利用外资增速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导致国内流出的“假外资”减少。 • 上半年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等地对华投资占到了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5.2%。但这些地方的外资实际上是“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是假外资。

  14. 在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价跌破1:8的心里关口,6月末收于7.9956。在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价跌破1:8的心里关口,6月末收于7.9956。

  15. 三、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三、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 1、外贸顺差过大 • 体制性原因:由于政府价格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的缺失,我国出口商品中很少体现了环境、安全、社会保障等社会成本,出口成本低于合理水平,这也是导致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 • 周期性因素:外需较快增长和国内产能过剩 • 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走出去年飓风导致的经济下滑,增速高达5.6%,是两年半以来最强劲的增长速度;日本和欧盟经济也加快增长。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无疑是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另外,近两年国内产能增加很快,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为产品寻求海外市场,扩大出口。

  16. 1、外贸顺差过大 影响: 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而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形成掣肘。 会增加贸易摩擦,并带来一些政治问题。 更要关注的是,巨额外贸顺差里面可能隐藏着伪装成贸易的资本流入,进而使GDP虚增。

  17. 2、货币供给增长较快 • 央行确定的2006 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 万亿元。 • 实施情况: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2.76个百分点,超过目标2.4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3.9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6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同比增长12.57%;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99个百分点。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半年的信贷增幅就超过了全年目标的85%。

  18. 解释: • 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社会中货币的总存量。 • 通常西方国家使用的货币供给量的定义有: • 1. M0 =现金 • 2. M1= M0+活期存款 • 3. M2= M1 +小额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储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 4. M3= M2 +长期大额储蓄(10万元以上)+准货币或货币近似物 • 经济分析中的货币供给量一般指M1有时使用M2或更广义的货币供给。所以,一个社会的货币供给就是指通货、活期存款以及政府、厂商和居民在商业银行的其它存款之和。 • 货币供给量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自变量,曲线是一条没有弹性的直线。

  19. 2、货币供给增长较快 • 措施:今年年初就加大了央行票据发行量;年4月28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五一长假前夕与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银监会五部委联合发文,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7月5日起又将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即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虽然6月份M2、M1和贷款增速都比上个月有所回落,但是紧缩效果并不明显。

  20. ·2006年8月15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2006年7月5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2004年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执行现行准备金率。 • ·2003年9月21日:6%调至7%。 • ·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 • ·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 • ·1988年: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 • ·1987年: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 • ·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

  21. 2、货币供给增长较快 • 原因: • 外贸顺差过大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 商业银行信贷偏好增强有关 • 货币政策本身的两面性有关 • 4月28日的加息措施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借款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息差收入,使得银行更加愿意放贷。而一些国有企业、上游的投资项目以及市政建设项目等对于利率的敏感性一般不如银行,因此,升息对于借款意愿的抑止小于对贷款意愿的刺激,紧缩效果当然就较小。

  22. 3、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 •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加快4.2个百分点

  23. 增长是否过快: •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增长速度是否远高于均值,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引起总供求关系的紧张。

  24. 由于2003-200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平均增速为30.65%,上半年31.3%的增速并不是特别高。而且,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在铁路、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地方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都在启动,投资规模必然较大。由于2003-200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平均增速为30.65%,上半年31.3%的增速并不是特别高。而且,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在铁路、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地方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都在启动,投资规模必然较大。 • 从投资结构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公共卫生、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资。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6.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下降了0.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在逐步优化。 • 从物价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来看,当前的投资增长也没有引起总供求关系的紧张。因此,虽然上半年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还是基本合理的。不过,需要关注的是,今年2月份以来,城镇固定资产增速分别为26.6%、29.8%、29.6%、30.3%和31.3%,呈现出了逐月走高的态势,有必要加以控制。

  25. 投资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三: • 首先与第一个问题有关,因为投资增长主要是由贸易部门(制造业)带动的。 • 其次,与第二个问题有关,低利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诱导了投资贷款,前5个月国内投资贷款增长了24.1%。 • 最后,与地方政府有关,上半年地方项目占到了全部投资项目的89.6%。而且,地方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放大了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对投资的诱导作用。

  26. 4、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 背景 • 2005年,全国、尤其是上海等地的房价快速上涨,引发了居民的严重不满。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八条”和“七部委文件”,将控制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一些地方也采取了相应的房价控制措施。但调控结果与控制房价的目标背道而驰,不仅全国房价总体继续上涨,北京等地的房价在2006年一季度甚至大幅飙升。于是,2006年5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六条”,随后央行等九部委根据“国六条”精神联合公布了15项紧缩政策。

  27.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3%,北京10.9%,厦门10%,成都8.9%,呼和浩特8.4%和广州8.3%等;下降的城市只有2个,分别是:上海2.3%,丹东0.1%。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3%,北京10.9%,厦门10%,成都8.9%,呼和浩特8.4%和广州8.3%等;下降的城市只有2个,分别是:上海2.3%,丹东0.1%。

  28. 国务院发布“国六条”具体内容 • (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五)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六)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9.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调控效果开始有所显现。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7695亿元,增长24.2%,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回落3.3个百分点从上半年的数据看,调控效果开始有所显现。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7695亿元,增长24.2%,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回落3.3个百分点

  30. 5、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 出口——投资循环中断的风险加大。 • 国内经济结构失衡 • 经济发展战略扭曲

  31. 四、下半年经济发展环境 • 外部环境 • 2005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再次加速。2006年IMF最近将全球GDP增速调高至4.9%,调高了0.6个百分点,表明未来经济增长将好于此前的预期。 • 但由于住房市场的逐渐降温、利率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预计美国经济增长从第二季度起将会放缓。美联储6月14日发表的经济形势报告预计,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仅为第一季度的一半,大致为2.5%到3%。 • 随着全球通货膨胀形势骤然紧张,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了货币紧缩步伐。除美日欧央行加息外,韩国、印度、丹麦、南非和土耳其也选择了升息。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可能将从强劲增长转为温和增长。

  32. 五、对策与建议 • 第一,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 第二,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 第三,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四,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 • 第五,要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六,要切实抓好自主创新。 • 第七,要进一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33. 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从严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认真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措施。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从严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认真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措施。 第一,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34. 扩大内需的重点,一是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二是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扩大内需的重点,一是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二是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 中国经济退“热”还需由内而外

  35. 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发了三个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了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使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得到发展,农民在增收减负中得到实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是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发了三个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了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使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得到发展,农民在增收减负中得到实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是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 建设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 而且是改革问题

  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农业、解决农村和解决农民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包括20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农业、解决农村和解决农民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包括20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7.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

  38.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切实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切实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第五,要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9. 自主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促进民族振兴的动力,是支撑国家奋起的筋骨。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同建设创新文化是内在统一的。自主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促进民族振兴的动力,是支撑国家奋起的筋骨。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同建设创新文化是内在统一的。 第六,要切实抓好自主创新。

  40. 第七,要进一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第七,要进一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 要针对重特大事故频发、危及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还要从今年全国各地灾情比较严重的实际出发,认真抓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41. 今年我国气候异常,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入夏以来,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袭击,从第一号强台风“珍珠”5月18日在广东沿海登陆起,平均不足9天就有1个台风袭击我国大陆,其中,福建已先后遭受7次台风和较大洪涝灾害,湖南、广东、浙江、江西、广西都先后遭受了3次以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今年我国气候异常,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入夏以来,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袭击,从第一号强台风“珍珠”5月18日在广东沿海登陆起,平均不足9天就有1个台风袭击我国大陆,其中,福建已先后遭受7次台风和较大洪涝灾害,湖南、广东、浙江、江西、广西都先后遭受了3次以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42. 全国还有一些地区还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特别是西南的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干旱,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截至8月28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209人死亡,577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318.1万人,倒塌房屋156.1万间,沉没船只2000多艘,直接经济损失1842.2亿元。全国还有一些地区还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特别是西南的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干旱,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截至8月28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209人死亡,577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318.1万人,倒塌房屋156.1万间,沉没船只2000多艘,直接经济损失1842.2亿元。

  43. 未来与展望 •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展望> • 2015年中国GDP将达到美国水平,占世界20% • 中国将成为21世纪早期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 中国将成为一个由鼎盛到衰弱,再由衰弱到鼎盛的主要文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