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949 Views
BSA Friday Meeting – Nov 9, 2007. 玄奘西行記趣 Tracing XuanZang’s Journal to the West. 討論綱要. 歷史背景 个人成長 障礙重重 取经道路 西行路线 游历印度 回歸大唐 啟發后世. 歷史背景之一 佛教簡表 * 紀年說法不一. 前 2 年 (西汉哀帝元年)大月氏来华使者伊存口授 《 浮屠经 》 。 约 65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明帝刘庄夜夢金人,遣使求法。 67 年 竺法兰、迦叶摩腾到洛阳,是为佛教正式传入汉地之始。 68 年 在洛阳建成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E N D
BSA Friday Meeting – Nov 9, 2007 玄奘西行記趣Tracing XuanZang’s Journal to the West
討論綱要 • 歷史背景 • 个人成長 • 障礙重重 • 取经道路 • 西行路线 • 游历印度 • 回歸大唐 • 啟發后世
歷史背景之一佛教簡表 * 紀年說法不一 • 前2年(西汉哀帝元年)大月氏来华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 • 约65(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明帝刘庄夜夢金人,遣使求法。 • 67年 竺法兰、迦叶摩腾到洛阳,是为佛教正式传入汉地之始。 • 68年 在洛阳建成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 250年(三国)昙柯迦罗于白马寺设戒台传戒。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在那烂陀寺建立。 • 260年(三国魏元帝景元元年)僧人朱士行西行五万余里到达于阗,为中国僧人西行求法之始。 • 前623年:释迦牟尼诞生 • 前588年:释迦牟尼悟道 • 前543年:释迦牟尼涅槃 • 约前543年—前43年:佛陀涅槃后第一个五百年时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教尚未形成主流。 • 前3世纪 :阿育王皈依弘法, 佛教成为印度国教 • 约前185年: 中印度法难 • 约前100年:佛陀《本生经》成书。古印度著名石窟阿旃陀石窟开凿 • 前1世纪:印度建卡尔梨石窟。 • 公元16年—515年:佛陀涅槃后第二个五百年内,大乘佛教弘传至全印度,小乘佛教转而为附庸。
歷史背景之二洛陽白馬寺 • 中国第一座古刹(释源、祖庭) • “永平求法” • 汉明帝夜梦金人,第一次西天取经,接迦什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 • 始建與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 第一部中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 第一座古塔:齐云塔(前身为释迦如来舍利塔) • 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场:齐云塔院 • 第一位汉人和尚:朱士行 • 公元257出家,260西行《后汉书*西域传》 • 受戒于昙柯迦罗( 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 ) • 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
歷史背景之三 中外佛學文化交流 中印中日 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鉴真东渡(传法) ↓陆路 ↓海路 天竺 ← 唐朝 → 日本 ↖ ↙ 遣唐使来华(学习)
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 • 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
玄奘年表之一 :早年求索 • 600年(隋开皇二十年)一歲 • 誕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陈河村),姓陈名祎,排行第四。 • 609年(隋炀帝大业十年)十歲 • 父亡,隨兄入凈土寺》。 • 612年(大业八年)十三岁 • 洛陽剃度出家,法名玄奘。 • 618年(唐武德元年) 十九岁 • 与兄避乱入蜀,广従诸师听受《摄论》、《阿毗昙》、《迦延》、《婆沙》等。 • 620年(武德三年) 二十一岁 • 受具足戒,坐夏学律。
玄奘年表之二:載譽游學 • 623年(武德六年) 二十四岁 离蜀游学,初至荆州 • 624年(武德七年) 二十五岁 沿江而下,历经扬州、吴会,转而北上赵州。 • 625年(武德八年) 二十六岁 礼道深为师,従受《成实论》。继至相州,従慧休受学《杂心》、《摄论》。 • 626年(武德九年) 二十七岁 西至长安,従道岳受《俱舍》,従法常受《摄论》。与擅长《俱舍》且善辩之僧辩、专长《涅脖》之玄会往复辩难,皆指陈祛滞,由是学徒改观,誉满京城
玄奘年表之三:偷渡西行 •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由長安出發隻身前往天竺。 《瑜伽師地論》
西行小故事 • 大智大勇服逆徒 瓜州石磐陀五峰送马 • 不卑不亢龟兹辨经 木叉麴多 • 淵博大度义服外道 三藏法師:经藏、律藏、论藏
玄奘年表之四:艱難坎坷 • 627年(贞观元年) 二十八岁 西行求法,自长安,经河西,出玉门关,越大沙漠,九死一生,抵达伊吾。 • 628年(贞观二年) 二十九岁 至高昌,受到高昌王麹文泰礼遇,并得其资助护送,经诸国至西突厥素叶城。又得叶护可汗遣使护送,经窣利诸国,出铁门关,又经者见货逻及其以南诸国,达北印度境。 • 629年(贞观三年) 三十岁 游历印度北部诸国,遍礼圣迹,广学诸派经论。
玄奘年表之五:參學印度 • 631年(贞观五年) 三十二岁 至那烂陀寺,礼戒贤为师,被列为该寺十大德之一。 • 632年(贞观六年) 三十三岁 従戒贤受《瑜伽师地论》,经十五个月。自后四年,在寺钻研瑜伽唯识之学,兼习大小乘各派经论及婆罗门外道之学,梵译《大乘起信论》流通。 • 633年(唐太宗贞观七年) 玄奘抵天竺王舍城。 • 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三十七岁 出游参学,经中印、东印、南印、西印诸国,瞻礼圣迹,遍习有部、正量部诸派经论,历时四年。
玄奘年表之五:著書立說 • 639年(贞观十三年) 四十岁 返那烂陀寺,往仗林山礼胜军为师,受学《唯识抉择论》等。 • 640年(贞观十四年) 四十一岁 著《会宗论》,融会性、相二宗,为当地佛学名流所称道。 著《制恶见论》反驳小乘。著《三身论》使鸠摩罗王皈依。 • 641年(贞观十五年) 四十二岁 戒日王召集曲女城辩论大会,因宣读《制恶见论》,十八日无人能破,大乘众尊之为“大乘天”,小乘众誉之为“解脱天”。戒日王举行无遮大会,随喜,并辞行归国。 • 唐太宗答应吐蕃松赞干布的请求,从宗室中选文成公主与之联姻。文成公主带入佛经、佛像等。 • 尼泊尔墀尊公主也约于此时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把尼泊尔佛像带入西藏。
纳烂陀寺Nalanda Temple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纳烂陀寺Nalanda Temple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
玄奘年表之六:奉經歸唐 • 644年(贞观十八年) 四十五岁 经行三年,还达于阗,上奏归国事。 太宗下敕迎劳。 • 645年(贞观十九年) 四十六岁 携经像还至长安,往洛阳谒见唐太宗。携回佛经657部,居长安弘福寺,创译《大菩萨藏经》等。 • 646年(贞观二十年) 四十七岁 始译《瑜伽师地论》,撰述《大唐西域记》,并诸新译经论进上请序。 • 西藏大昭寺破土兴建。 •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 四十八岁 奉命梵译老子《道德经》西传。
玄奘年表之七:太宗請上 • 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四十九岁 唐太宗下令建北恩寺,以礼请玄奘居之。 太宗至玉华宫召玄奘法师入宫,随驾至玉华宫译经,为所译《瑜伽师地论》请序,太宗乃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并允玄奘入请,席天下僧尼18000余人。 还居北阙弘法院译经,年底入居大慈恩寺,充上座 • 西藏大昭寺落成(一说为653年)。 • 松赞干布颁布16条人道伦理法。其中首条是敬信三宝(佛、法、僧);第二条为修行正法。 •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五十歲四、五月间随驾终南山翠微宫译经,太宗崩,还慈恩寺专事翻译。
玄奘年表之八:譯經不輟 • 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 玄奘译《本事经》等。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中印度僧人无极高携经籍入华,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并于慧日寺译《陀罗尼集经》。 长安慈恩寺主持玄奘修建大雁塔,以贮从古印度带归之佛经。 • 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中印度僧人那提三藏携1500余部佛典至长安,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 玄奘译出《因明论》。 •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 唐高宗李治应玄奘之请,撰《慈恩寺碑》,玄奘率佛徒列队30里,以古印度佛教仪仗相迎御碑。 武后生皇子(中宗),依玄奘请赐号佛光王。玄奘于慈恩寺为之剃发受戒。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 大雁塔 • 小雁塔
玄奘年表之九:法執唯識 • 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 五十八岁 随驾洛阳,因在积翠宫、日丽殿译经。间至故里探亲,修葺父母坟茔。 • 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 六十岁 玄奘法师译出法相宗(唯识宗)要典《成唯识论》,沈玄明为之作序。《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至此译成,凡200卷。 天竺入唐僧人智通译出密教经典《观音咒经》等。 • 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 六十一岁 玄奘法师于玉华宫中译出《大般若经》。唐朝僧人道昭入日本传法相宗(第一传)。 • 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 六十五岁 圆寂,葬白鹿原,后迁葬樊川北原。
兴教寺 • 玄奘舍利塔
玄奘大事记一 • 600年(隋开皇二十年)玄奘誕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陈河村),姓陈名祎,排行第四。 • 614年(隋炀帝大业十年)玄奘出家。 •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 • 633年(唐太宗贞观七年)玄奘抵天竺王舍城。 • 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玄奘在天竺见戒日王。 • 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玄奘于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那烂陀寺著《会宗论》,融会性、相二宗,为当地佛学名流所称道。 • 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古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设大法会,请玄奘法师说法。 • 644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玄奘法师自天竺回国,至于阗上表,太宗下敕迎劳。 • 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玄奘返回长安,携回佛经657部,安置于弘福寺,撰《西域记》,讲唯识之学,创“唯识宗”。
玄奘大事记二 • 646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玄奘将所译佛经五部及所撰《西域记》呈唐太宗。唐太宗为玄奘的弘佛精神所感动,亲作答书,重道轻佛之心有所改变。 西藏大昭寺破土兴建。 • 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唐太宗下令建北恩寺,以礼请玄奘居之。太宗至玉华宫召玄奘法师入宫,奘为所译《瑜伽师地论》请序,太宗乃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并允玄奘入请,席天下僧尼18000余人。 •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唐太宗卒。临终前一日,召玄奘入宫居住,为之讲《瑜伽》、《金刚般若》,并以相见恨晚、“不得广兴佛事”为憾。 • 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 玄奘译《本事经》等。 • 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中印度僧人无极高携经籍入华,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并于慧日寺译《陀罗尼集经》。 长安慈恩寺主持玄奘修建大雁塔,以贮从古印度带归之佛经。
玄奘大事记三 • 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中印度僧人那提三藏携1500余部佛典至长安,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玄奘译出《因明论》。 •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 唐高宗李治应玄奘之请,撰《慈恩寺碑》,玄奘率佛徒列队30里,以古印度佛教仪仗相迎御碑。武后生皇子(中宗),依玄奘请赐号佛光王。玄奘于慈恩寺为之剃发受戒。 • 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 • 玄奘法师译出法相宗(唯识宗)要典《成唯识论》,沈玄明为之作序。《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至此译成,凡200卷。 天竺入唐僧人智通译出密教经典《观音咒经》等。 • 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 玄奘法师于玉华宫中译出《大般若经》。 唐朝僧人道昭入日本传法相宗(第一传)。 • 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 玄奘法师卒。生前弘法《成唯识论》之说,论证破除“我执”、“法执”以“成佛”,被尊为“唯识宗”初祖。
部分參考文獻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http://www.qzct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90 • 新浪網_讀書頻道_玄奘西游記(錢文忠著)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xzxiyouji/ • 玄奘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742.htm • 玄奘_百度貼吧http://post.baidu.com/f?kw=%D0%FE%DE%CA • 玄奘_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4%E5%A5%98
YouTube 玄奘西游記(錢文忠) • 玄奘西游记01_玄奘身世-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2_皈依佛门-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3_求学之路-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4_潜往边关-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5_偷渡国境-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6_边关被擒-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7_险象环生-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8_身临绝境-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09_被困高昌-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10_异国传奇-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11_龟兹辩经-钱文忠 • 玄奘西游记12_西域奇遇-钱文忠
手繪紀錄片《大唐西游记》 Youtube Trailerhttp://www.youtube.com/watch?v=Jz5G9gIpMKM 大唐西游记(1):历史上真实的神话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ofaxian/2007/03/tansuofaxian_300_20070307_1.wmv大唐西游记(2):暮鼓晨钟唐玄奘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ofaxian/2007/03/tansuofaxian_300_20070308_1.wmv大唐西游记(3):落魄玄奘 乱云潜渡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ofaxian/2007/03/tansuofaxian_300_20070309_1.wmv大唐西游记(4):大漠古道苦行僧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ofaxian/2007/03/tansuofaxian_300_20070311_1.wmv大唐西游记(5):菩提佛影在梵间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ofaxian/2007/03/tansuofaxian_300_20070311_2.wmv 故事介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9525d010008mh.html
其他 • 玄奘之路_ CCTV大型文化考察活動 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C16052/01/index.shtml •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高清纪录片《玄奘》今年年底即将开播 • 贞观之治_玄奘http://www.youtube.com/watch?v=oxWunXSYR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