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44 Views
Nano Science Lab 2009. 探測奈米的世界 STM 掃描穿隧 顯微鏡 ( 通識版本 ). outline. 什麼是奈米 掃描穿隧顯微鏡的發展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STM 原理: 穿隧效應 取像模式 STM 裝置: 主要部分 探針製備 STM 應用 參考資料. 什麼是奈米. 奈米 (nanometer) 是一個長度的單位。 1 奈米 = 十億分之 1 米 (10 -9 meter) ,約為分子或 DNA 的大小,或是頭髮寬度的十萬分之一。
E N D
Nano Science Lab 2009 探測奈米的世界STM掃描穿隧顯微鏡 (通識版本)
outline • 什麼是奈米 • 掃描穿隧顯微鏡的發展 •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 STM原理: • 穿隧效應 • 取像模式 • STM裝置: • 主要部分 • 探針製備 • STM應用 • 參考資料
什麼是奈米 • 奈米 (nanometer)是一個長度的單位。1奈米 = 十億分之1米(10-9meter),約為分子或DNA的大小,或是頭髮寬度的十萬分之一。 • 奈米結構的大小約為1 ~ 100奈米,即介於分子和次微米之間。在如此小的尺度下,古典理論已不敷使用,量子效應(quantum effect)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再加上表面積所佔的比例大增,物質會呈現迴異於巨觀尺度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 • 以黃金為例,當它被製成金奈米粒子(nanoparticle)時,顏色不再是金黃色而呈紅色,說明了光學性質因尺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又如石墨因質地柔軟而被用來製作鉛筆筆芯,但同樣由碳元素構成、結構相似的碳奈米管,強度竟然遠高於不銹鋼,又具有良好的彈性。 Ref :奈米科學網http://nano.nchc.org.tw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 蓮花效應-出淤泥而不染 • 蓮葉表面上有納米尺度的蠟質凸塊,能防止污垢和水沾上,因此具有自潔的功能。 Ref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 壁虎腳趾 • 動物學家利用電子顯微經觀察壁虎的腳趾皮膚,發現最尖端是由400~1000根狀的匙突(spatula)所組成的,長度大約200奈米至500奈米。 Ref :Philos Transact A Math Phys Eng Sci. 2008 May 13;366(1870):1575-90.
掃描穿隧顯微鏡的發展 • 掃描穿隧顯微術是利用 "穿隧效應" 的原理,當探針與樣品間距離很小時,在兩者之間加上微小電壓,則電子就會在樣品與探針間形成穿隧電流。 • 光學顯微鏡於1830年代後期被發展出來增進人類微觀視野,使人類“看”到了致病的細菌、微生物和微米級的微小物體,傳統的光學顯微鏡所能提供的最佳解析度,大約等於其使用光源的波長(~1m),這樣的解析度已不符目前的需求。 • 1926年左右,粒子波學說經實驗證實後,電子束便取代了可見光源;1940年代發展出來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將解析度提高至約20埃(1Å=10-10m,原子直徑約為2-3 Å),使人類能看到病毒等亞微米的物體而成為現代科技中一項重要技術。
掃描穿隧顯微術起源於1980年代初期此技術有效並穩定地 • 操控金屬探針,且利用量子力學的電子穿隧原理,藉探針 • 在距樣品表面僅約幾個原子大小的範圍內來回掃描,讓原 • 子的排列具體地呈現,有助於我們從基本層面來瞭解許多 • 物理及化學現象。 1981年比尼格Gerd Binnig和羅勒Heinrich Rohrer發明了 掃描隧道顯微鏡。在1986年,發明者即因此獲頒諾貝爾物理獎
基本原理 • 掃描穿隧顯微術是利用 "穿隧效應" 的原理,當探針與樣品間距離很小時,在兩者之間加上微小電壓,則電子就會在樣品與探針間形成穿隧電流。 • 在古典力學中,一個處於位能較低的電子,不可能穿越能量障礙到達另一邊,除非給予的能量超過位能障,然而在量子力學的觀點來看,電子卻有可能越過能障到達另一邊,主要原因是電子同時具有粒子和波的行為如下圖。
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 位能障 Ref : After B.Bleaney.Contemp.Phy.25(1984)320
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 • 穿隧校應:量子世界中,粒子是有機率穿遇過能量比本身能量高的能障,而到位能障的另一邊。 • 探針與導電樣品之間會形成位能障(potential barrier),穿隧效應發生的地方就在探針與樣品之間。 • 穿越位障的機率大小是和針尖及樣品表面間距離,成指數平方反比的關係。 • 單位時間內穿隧過位障的電量稱為穿隧電流。 • 藉由穿隧電流和針尖樣品間距離關係來取像。
取像方法 探針 掃描方向 樣品 探針 掃描路徑 樣品 • 定電流取像法(constant current mode) • 是以設定的穿隧電流(~0.1nA)為回饋訊號。 • 回饋訊號:定電流後,經由差分放大器的參考值,來另壓電材料伸縮。 • 是用壓電材料的z軸伸縮高度來成像。 • 可接受表面高低起伏大。
探針 掃描方向 樣品 • 定高度取像法(constant hight mode) • 是直接以穿隧電流值來成像。 • 掃瞄速度較快,但表面起伏不能太大,不然會損害針。
超高真空掃描探針顯微鏡JSPM-4500A Ref :蘇志川, 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2007
探針製備 使用直徑0.3mm的鎢線,利用磨砂紙除去鎢線外圍的氧化層,並使用丙酮→甲醇→DI water震洗,再利用電化學蝕刻的方法製備。
電化學蝕刻法的化學反應式: • 陽極:W + 8OH-→4H2O + WO42-+ 6e- • 陰極:6H2O + 6e- → 3H2 + 6OH- • 總反應:W + 2H2O +2OH-→3H2 + WO42-
STM應用 • 表面動態學的研究 • 表面動態是磊晶成長、很多表面化學反應、及其它複雜現象中的一基本機制。 • 表面電子特性研究 • 觀測表面電子組態狀態。 • 原子操縱術 • 最主要的應用是奈米級或原子級結構的製造。
參考文獻 奈米科學網http://nano.nchc.org.tw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Philos Transact A Math Phys Eng Sci. 2008 May 13;366(1870):1575-90. After B.Bleaney.Contemp.Phy.25(1984)320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http://www.phys.sinica.edu.tw/~nano/stm.htm “真空技術與應用”,2001年7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 蘇志川, “銀原子在矽(111)-7×7表面的動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