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likes | 1.27k Views
尿液和体液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胡晓波. 通过本次学习. • 尿液分析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 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 三种类型脑脊髓膜炎的临床意义? • 渗出性胸水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 肝源性腹水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 2. 尿液分析. • Urinalysis 是肾 脏疾病初筛的金标准试. 验。. • 尿液分析基本内容:. 1. 理学检验( ph ysical exam ):. a. 颜色. b. 透明度. c. 比重(比密). 2. 化学检验( ch emical exam )。.
E N D
尿液和体液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胡晓波
通过本次学习 • 尿液分析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 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 三种类型脑脊髓膜炎的临床意义? • 渗出性胸水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 肝源性腹水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2
尿液分析 • Urinalysis是肾脏疾病初筛的金标准试 验。 • 尿液分析基本内容: 1.理学检验(physical exam): a.颜色 b.透明度 c.比重(比密) 2.化学检验(chemical exam)。 3.显微镜检验(microscopic exam)。 �3
(一)理学检验 • 颜色色color – 正常颜色因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所 致,从淡黄色到深黄色。 – 多种原因可致尿液颜色变化。 �4
颜色 • 深黄色: – 浓缩尿、胆红素尿、尿胆原↑、维 生素。 • 红色或粉红色: – 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药物(如非那吡啶、尿路麻醉剂)、 卟啉病。 • 曝光后呈黑色: – 尿中尿黑酸增加所致尿黑酸尿症: 因尿黑酸氧化酶缺乏。 �5
透明度 • 碱性性pH下浑浊尿: – 最常见的是磷酸盐结晶。 • 酸性性pH下浑浊尿: – 最常见的是尿酸盐结晶。 • 其他: – 细菌、白细胞、血红蛋白、肌红蛋 白会改变浑浊度。 �6
比重 • Specific gravity可用于评价尿液浓 缩和稀释情况。 • 测定溶解于尿液中溶质的重量。溶质 包括:尿素、氯化物、硫酸盐和磷酸 盐。 • 试带法比重测定:不受过量葡萄糖或 放射造影剂影响。 • 比重能粗略反映尿渗透量:尿渗透量 测定是最准确反映尿液中溶质的方法。 �7
比重 1.低渗尿:比重重<1.015(约尿渗透量 220mOsm/kg)。 2.浓缩尿:比重重>1.023(约尿渗透量 900mOsm/kg),基本排除肾小管功能 异常。 �8
比重 3.比重固定:比重在在1.008~1.010之间, 提示浓缩和稀释功能完全丧失。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 �镰状细胞病:肾髓质微栓塞破坏了肾 小管功能。 �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如滥用止痛 剂)。 �9
(二)化学检验 试带方法: – 比重 – 酸碱度 – 蛋白质 – 葡萄糖 – 胆红素 – 尿胆原 – 血红蛋白/隐血 – 亚硝酸盐 – 白细胞酯酶 • 白/ – 酮体 �10
化学检验 �11
pH 测定病人饮食和酸碱状态。 a)净素食者呈碱性性pH: �水果中枸橼酸转换成碳酸氢盐。 b)肉食者呈酸性性pH: �因有机酸排泄增加所致。 c)碱性性pH和氨味提示变形杆菌感染: �变形杆菌属能产生尿酶,将尿素转 • 换成氨。 �12
蛋白质 a.蛋白尿((Proteinuria)通常是肾功能 异常的早期症状。 b.试带法只检测白蛋白,而非球蛋白。 �白蛋白的检测限为为30mg/dL,相当于 150mg/24h,是临床蛋白尿的界限值。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可出现轻链,如如Bence-Jones蛋白 尿,通常常SSA法能检出轻链,而试带法不能检出。 �13
蛋白尿 c.糖尿病肾病的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白蛋白 /24h。 �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 �采用特定的试带和定量免疫反应检 测。 �14
葡萄糖糖glucose a.试带法对葡萄糖特异。 • 血清葡萄糖↑+葡萄糖尿:糖尿病。 • 血清葡萄糖正常+糖尿: 常+ – 正常妊娠 – 良性糖尿 因肾糖阈降低所致(正常为 165~200mg/dL)。 �15
葡萄糖 b.试带法不能检测尿中其他糖(如果糖、 半乳糖)。 �专用试纸:能检测尿中还原性物 质,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乳 糖、戊糖(蔗糖不是还原性糖)。 �作为新生儿筛查试验,排除新生儿 代谢异常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 遗传性果糖不耐症。 �16
酮体体ketones a.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AcAc), β羟丁酸(β-OHB )。 b.试带法只检出丙酮和和AcAc,不能检测 β-OHB。 �17
酮体 • 酮尿: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 饥饿。 – 生酮饮食。 – 妊娠(正常情况)。 – 异丙醇中毒。 酗酒者β羟丁酸合成增加,因因NADH增加,导致乙 醇代谢使 AcAc转化成β-OHB。检测β-OHB需要特 殊试验方法。 18 �
胆红素bilirubin a.胆红素尿一定是病理性的。 b.仅结合胆红素(水溶性)能从尿中滤 出。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不能从 尿中滤出。 c.胆红素尿: �肝炎:如甲型肝炎、乙醇性肝炎。 �阻塞性黄疸:如胆结石、肝内胆管 阻塞。 �19
尿胆原urobilinogen • 正常尿液中含微量尿胆原(正常尿色取 决于尿胆素)。 – 肝炎:尿尿UBG↑,尿胆红素↑。 – 阻塞性黄疸:尿UBG缺乏,尿胆红素↑。 – 血管内溶血:尿尿UBG↑,尿胆红素缺乏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卟啉病:尿尿UBG↑。 �20
血液(隐血) a.试带法不能区别别Hb(红细胞内或游离) 和肌红蛋白。 b.引起试带法血液阳性原因: �血尿尿hematuria:如肾结石(最常 见)、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尿 路结石、膀胱炎、膀胱移行细胞癌、 前列腺增生。 �21
血液(隐血) �血红蛋白尿:如血管内溶血(微血管 病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糖-6-磷酸脱氢 酶缺乏症)。 �肌红蛋白尿:如过量运动所致横纹肌 溶解症、肌肉创伤。 �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加。 �22
Hb尿和Mb尿鉴别 Hb尿 Mb尿 尿液颜色 粉红色、红色、棕色 棕色 尿液分析 试带法隐血 阳性 阳性 血浆外观 溶血外观 <10倍参考上限 正常 >40倍参考上限 肌酸磷酸激酶 血浆化学 肌红蛋白 正常 明显增高 试验 触珠蛋白 减低 正常 �23
亚硝酸盐nitrite • 检测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细菌 (如大肠杆菌)。 a.大多数细菌是硝酸盐还原菌。 b.试验灵敏度为为30%,特异度为为90%。 尿路感染患者排尿频率增加,使细菌没有足 够时间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试验 灵敏度较低。 �24
抗坏血酸干扰作用 VC浓度 作用 血液 胆红素 与试带H2O2反应 与试带重氮盐反应 >9mg/dL >25mg/dL 带H 亚硝酸盐 >25mg/dL 与第1步反应产生的重氮盐反应 葡萄糖 与第1步反应产生的H2O2反应 �25 >50mg/dL 的H
白细胞酯酶 • 检测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酯酶。试验灵 敏度和特异度为为80%。 • 脓尿尿pyuria: – 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 无菌性脓尿(出现中性粒细胞,但标 准尿培养阴性):沙眼衣原体尿道 炎,结核,药物诱导性间质性肾炎。 �26
(三)显微镜检查 • 细胞: – 红细胞(血尿):肾结石、癌症 (膀胱、肾脏)、肾小球肾炎。异 形RBC:提示肾源性血尿。 – 中性粒细胞(脓尿):尿路感染、 无菌性脓尿。 – 卵圆脂肪小体:含脂肪的肾小管细 胞(肾病综合征)。 – 细菌:通常为尿路感染指征。 �27
RBC(血尿) a.大于2个RBC/HPF才有意义。 于2 �28
RBC(血尿) b. 上尿路病变(肾脏、输尿管)所致血尿: – 肾结石:最常见原因,,40%病例。 – 肾小球肾炎、髓质海绵肾、 肾乳头 坏死::20%病例。 – 肾细胞癌:血尿是常见的首发表现。 – 镰状细胞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镰 形化引起低氧分压,导致微栓塞(镜 下血尿)和潜在肾乳头坏死。 �29
RBC c.下尿路病变(膀胱、尿道、前列腺) 所致血尿: – 感染:最常见。 – 膀胱移行细胞癌:肉眼血尿最常 见,不伴感染。 – 良性前列腺增生:镜下血尿最常见。 �30
RBC d.药物相关血尿: – 抗凝剂(华法林、肝素):最常见。 – 环磷酰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膀 胱移行细胞癌危险因素。 – 药物诱导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甲氧西林→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肾乳头 林+ 坏死。 �31
RBC e.异形形RBC: – RBC表面有突起。 异形形RBC提示肾小球来源性血尿(如肾小球 肾炎)。沉渣相差显微镜有助于鉴别异形 RBC。 32 �
中性粒细胞 a.尿中正常常WBC数量量<2个WBC/HPF。 b.引起脓尿原因: – 尿路感染:最常见。 – 无菌性脓尿。 – 尿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尿):急性药物诱导性小管间质性 肾炎的标志。 �33
卵圆脂肪小体 a.上皮细胞或巨噬细胞胞质内含有脂肪: �提示肾病综合征。 b.因含胆固醇,偏光镜检查显示示Maltese 十字。 c.常伴有脂肪管型。 �34
卵圆脂肪小体 �35
显微镜检查 • 管型::cast – 蛋白质基质((Tamm-Horsfall蛋白) 内含细胞、碎片或蛋白质泄露到肾 小管,在小管内形成管型,呈圆柱 形结构。 �36
显微镜检查 • 管型分类: – 透明管型; – RBC管型; – WBC管型; – 肾小管细胞管型; – 脂肪管型; – 蜡样管型; – 宽管型。 �37
透明管型 a.最常见。 b.无细胞影样管型: 无折光性,外观 光滑。 c.缺乏蛋白尿无临 床意义。 �38
RBC管型 a.提示肾病型肾小 球肾炎: �如链球菌感染 性肾小球肾炎。 b.常伴异形形RBC。 �39
WBC管型 a.管型含两叶、三叶 中性粒细胞。 b.原因: �急性肾盂肾炎: 最常见。 �急性药物诱导性 小管间质性肾炎。 �40
肾小管细胞管型 a.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 �缺血性或肾毒性。 b.通常色素因血红蛋白出现所致。 �41
管型变性过程 a.变性过程: �WBC管型或肾小管细胞管型→粗颗粒 管型→细颗粒管型→蜡样管型(宽 管型)。 • 约3个月形成蜡样管型(宽管型): �折光性、无细胞管型。 �提示慢性肾衰竭。 �42
脂肪管型 a.提示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伴低白蛋白血症,肝胆 固醇合成增加。 b.胆固醇通过损伤肾小管进入尿液。 �44
显微镜检查 • 结晶: – 草酸钙结晶:净素饮食、乙二醇中 毒、草酸钙结石。 – 尿酸:痛风或化疗后细胞大量破坏 所致高尿酸血症。 – 三联磷酸盐:提示脲酶细菌所致尿 路感染(如变形杆菌属)。 – 胱氨酸:胱氨酸尿常见六角形结晶。 �45
草酸钙结晶 a.偶见于酸性性pH尿液中。 b.类似具有X形方块。 c.临床意义: �肾结石。 �Crohn病:炎症性粘膜重吸收草酸增 加。 �乙二醇中毒:乙二醇转由乙醇脱氢酶 有X 形成草酸。 �46
尿酸结晶 a.偶见于酸性性pH尿液中。 b.临床意义: �痛风。 �痛风性肾病 。 化疗期间肿瘤细胞释放嘌呤增加,转化成 尿酸盐结晶,引起尿路梗阻和急性肾衰竭。 �47
三联磷酸盐结晶 a.偶见于碱性性pH尿液 中。 b.偶见于产脲酶细菌 (如变形杆菌属)。 �常伴磷酸铵镁结 石(鹿角状结 石 )。 �48
胱氨酸结晶 a.六角形结晶。 b.提示胱氨酸结晶: �新生儿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性疾病 所致代谢异常。 c.常伴胱氨酸结石。 �49
粪便检验 • 粪便隐血试验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FOBT 1.有用筛查试验 – 鉴别上和下胃肠道出血。 2.化学法/免疫法 法/ – 化学法不能鉴别别Hb和Mb: �肌红蛋白也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