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843 Views
第 7 章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 内容. 概述 补体的激活 补体活化的调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受体 补体系统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1 .定义( IS): 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可被激活物激活、产生生物活性片段,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免疫病理作用的生物分子体系。 2. 补体由三部分组成 : 经典途径: C1 ~ C9. 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 :P 、 D 、 B 因子; MBL 途径: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 丝氨酸蛋白酶 共用成分: C3 、 C5 ~ C9 。
E N D
内容 • 概述 • 补体的激活 • 补体活化的调节 •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补体受体 • 补体系统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1.定义(IS): 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可被激活物激活、产生生物活性片段,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免疫病理作用的生物分子体系。 2.补体由三部分组成: • 经典途径:C1~C9. 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P、D、B因子; MBL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丝氨酸蛋白酶 共用成分:C3、C5~C9。 • 参与调节的成分(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 补体受体:CR1~5、C3aR、C2aR、C4aR、C4、C2)。
3.理化特征: • 本质为糖蛋白,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 • 性质极不稳定,易灭活(56C,30min)。 • C1分子量最大,血清中C3含量最高, D因子含量最低。 • 豚鼠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
4.几种重要补体固有成分的 结构和功能 • C1 • C3 • C9
C1q C1r (1) C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N端 C1s C1由 一个C1q、两个C1r 和两个C1s分子的共同组成C1q(C1r-C1s)2 C端 C1分子的结构 • C1q分子由6个花蕾状亚单位组成。C端球状结构是与Ig结合部位. • C1r起连接C1q和C1s的作用 • C1s分子是酶原,可被C1r激活成具有酯酶活性的C1s. • 活化的C1(C1s)作用于C4和C2,引起酶促连锁反应。
C3分子的结构、裂解片段和功能 • C3是由一条120 kDa的 α链和一条70 kDa的 链共价组成的异二聚体型 球蛋白双链分子。 • 在C3转化酶作用下裂解出的小片段C3a释放至液相成为过敏毒素 • 大片段C3b与细胞膜表面的C3转化酶稳定结合成C5转化酶。 • C3b也可以N端直接结合免疫复合物,C端同CRI结合,介导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
C3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C3b C3a C3c C3d • 补体结合至靶细胞 • 或免疫复合物上 S S S S C3转化酶 I因子 C3bR
C9分子 • C9为单链结构, N端以亲水性氨基酸为主,C端均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 • 被活化后形成管状结构的多聚体,由10个以上的单体分子组成,可通过其疏水性的C末端插入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
C3b C3b C3b C3b B B Bb B C3转化酶 D因子 B因子及功能 • 参与旁路途径中的重要分子,对激活物表面的C3b有较高的亲和力; • 在Mg2+存在下可形成C3bB复合物,可被活化D因子酶解成另一种C3转化酶。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主要特点: • 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 •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 三条途径: 经典途径:Ag-Ab 复合物——C1q启动; C1~C9激活的途径; MBL途径:由MBL——细菌,激活MBL途径 (C3~C9) 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从 C3开始激活的途径(C3~C9)。
一、经典激活途径 (一)激活物质; Ag-Ab(IgG1、IgG2、 IgG3、IgM); (二)激活顺序: C1q、C1r、C1s、C4、C2、C3、C5-9; (三)激活过程: 1.识别阶段:C1识别Ag-Ab复合物中抗体的 补体结合位点; 2.活化阶段: C3 、C5转化酶形成; 3.膜攻击阶段:形成攻膜复合体。 ()
1、识别阶段—C1结合Ag-Ab复合物,并被活化 • C1结合的抗体:IgM的CH3区、IgG1-3的CH2区; • 一个C1分子:需同时结合2个以上Ig的Fc段结合;与1个IgM分子。 •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2、活化阶段—C3、C5转化酶的形成 • C1 • C4、C2 C4b2b(C3转化酶) • C3 C4b2b3b • (C5转化酶 )
3、攻膜阶段—形成攻膜复合体(MACs,membrane attack complexes) • C1 • C4、C2———C4b2b (C3转化酶) • C4a/C2a • C3———C4b2b3b( C5转化酶 ) • C3a • C5 ———— C5b • C5a • C6 C7 C8 C9 ——C56789 • (攻膜复合体)
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 在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溶细胞效应的复合物---由C5b、C6、C7、C8、C9组成,即C56789。
二、旁路途径(或替代途径) 1.激活物质: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集素的 IgA和IgG4等. 2.激活顺序:C3、C5-9 3.激活过程: C3b和C3转化酶的形成; C5转化酶的形成;补体激活的放大 •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替代途径 • 正常状态B,Mg2+ Ba • C3 C3b C3bB C3bBb • I因子 灭活 H、I因子 灭活 • 激活状态 • C3 C3b C3bB C3bBb C3bC3bBb3b 激活物质 攻膜复合体 • Ba C3转化酶 B,Mg2+ C5转化酶
三、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1.激活剂MBL(mannan-binding lectin) MBL 2.MBL复合物MASP-1(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1) MASP-2
关于:急性期蛋白(APP) 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 • 是一组异质的血浆蛋白; • 在对抗微生物感染,减少因感染、创伤、恶性肿瘤和某些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上起重要作用。
急性期蛋白的产生和种类 1.产生 病原微生物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a,IL- 1,IL-6) 肝脏 急性期蛋白。 2.种类 (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2)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 MBP) (3)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A, SAA) (4)补体成分:C2. C3. C4. C5. C9等等。
急性期蛋白的功能——促补体系统活化和免疫调理作用急性期蛋白的功能——促补体系统活化和免疫调理作用 1.CRP与膜磷脂(微生物表面)结合 粘附于吞噬细胞 促吞噬(调理作用); 2.MBP与甘露糖苷(微生物表面)结合 粘附于吞噬细胞 促吞噬(调理作用); 3.CRP 活化补体旁路系统 C3b 结合于微生物 C3b受体(吞噬细胞表面) 促吞噬(调理作用)
148aa 21aa 60aa 21aa 60aa 148aa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 经典途径 C1qrs C1qrs C4+C2 C4b2b C4b2b3b MBL途径 MBL MASP-1 病原体 MASP-2 甘露醇残基 MBL:MASP-1:MASP-2 C6 C7 C8 C9 C3 C3b C5 C5b C5b-9 旁路途径 B因子 C3 C3b C3bBb C3bBb3b D因子
三种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激活物质 Ag-Ab复合物 MBP,CRP LPS, 凝集素,抗体 参与的 C1~C9 C2~C9 C3,C5~C9,B因子, 补体部分 D因子, P因子 激活蛋白酶 C1s MASP D因子 所需离子 Ca2+, Mg2+ Ca2+ , Mg2+ Mg2+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Bb3b 作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应答阶段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一)自身衰变的调节 C4b、C3b、C5b 、C3转化酶、C5转化酶很易衰变失活.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1、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 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H因子、I因子. 2、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 3、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两个方面: 1.溶细胞效应----补体在靶细胞表面激活,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2.裂解片段的多种生物学效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溶解靶细胞—非特异的、特异的;可单独、也可协同抗体 发挥作用 (经典途径;MBL途径;替代途径) 2.调理作用:C3b、C4b(对外源性细胞性抗原,抗感染) 3.免疫粘附:C3b、C4b(对内源性抗原,免疫自稳) 4.中和及溶解病毒(Virus+C1/C2; V+Ab+CS). 5.炎性介质作用: • 激肽样作用:C2a • 过敏毒素样作用:C3a、C5a • 趋化作用:C3a、C5a、C567
3.免疫黏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C4bC2b3b
第五节 补体受体 • 补体受体(CR):表达于细胞表面能与某些补体成分/ 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 —CR1、CR2、CR3、CR4、CR5。 • CR1(CD35): 与C3b/C4b结合,调理吞噬 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抑制补体激活 • CR2(CD21): • 与C3d结合 • 免疫调节作用: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抗体产生。 • EB病毒的受体
1. CR1(CD35) 1.CR1:是C3b或C3b/C4b的受体。 2.分布于:NP、Mo、MΦ;RBC;B细胞。 3.配体:C3b、C4b 4.生物学功能: 1)抑制补体激活,协助I因子裂解C3b和C4b 2)调理作用 3)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 4)免疫调节
2.CR2 (CD21),单链 --C3d受体(结合C3、C3dg、EBV) 1)配体:iC3b和C3dg 2)主要分布: 成熟B、DC;某些Mo、K、T也表达少量CR2。 3)生物学功能: 1)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和抗体的产生. 2)结合免疫复合物,促进吞噬作用. (CR2缺陷小鼠B细胞数量减少)。 3)是EB病毒受体,介导EBV感染。
第六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 一、补体系统的先天性缺陷 •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C1INH缺陷)使C2a、C3a和C5a产生增多,(尤其C2a)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皮肤和粘膜水肿。 • 二、高补体血症 • 急性感染引起的炎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甲状腺炎、糖尿病和阻塞性黄疸等疾病亦可使补体总量升高。
三、低补体血症 • ①补体成分的大量消耗:可发生在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 • ②补体的大量丢失,多见于外伤、手术和大失血的病人。补体成分随血清蛋白的扩大量丧失而丢失,发生低补体血症。 • ③补体合成不足:主要见于肝病人,例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