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806 Views
18. 痛苦指數 II :通貨膨脹. 18.1 通貨膨脹的意義與衡量. 一、通貨膨脹或物價膨脹 (Inflation) Inflation 常被譯為 「通貨膨脹」 「通貨」的英文是 「 currency 」 ,指貨幣,而非物價 通貨膨脹的字面意義指的是 貨幣快速增加 ,而非「物價」快速增加,雖然通貨的快速增加可能是使物價上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並非「唯一」原因,因此將 Inflation 譯成「通貨膨脹」,反映通貨與物價互相糾葛。 物價狂奔的速度超過紙幣的購買力價值,為了購買物品,政府只好再發行通貨,使物價更為上升,如此惡性循環, 物價的快速上升及被譯成「通貨膨脹」 。.
E N D
18 痛苦指數II:通貨膨脹
18.1 通貨膨脹的意義與衡量 一、通貨膨脹或物價膨脹(Inflation) • Inflation常被譯為「通貨膨脹」 • 「通貨」的英文是「currency」,指貨幣,而非物價 • 通貨膨脹的字面意義指的是貨幣快速增加,而非「物價」快速增加,雖然通貨的快速增加可能是使物價上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並非「唯一」原因,因此將Inflation譯成「通貨膨脹」,反映通貨與物價互相糾葛。 • 物價狂奔的速度超過紙幣的購買力價值,為了購買物品,政府只好再發行通貨,使物價更為上升,如此惡性循環,物價的快速上升及被譯成「通貨膨脹」。
二、物價膨脹的意義 物價膨脹: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上漲現象 1.一般物價水準上漲,而非個別物品價格的上漲。 「一般物價水準」的指標有三個: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 (2)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簡稱WPI) (3)國民生產毛額平減指數(GNP deflator)
(1)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衡量消費者所消費物品與勞務零售價格的加權平均變數,一般所稱的物價膨脹率,即指的CPI的年增率。
(2)躉售物價指數(WPI) 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變動位數,反映生產原料價格的變動。
(3)國民生產毛額平減指數(GNP deflator) 根據國民生產毛額的結構予以加權的物價指數,此種指數較能反映本國所生產商品與勞務之加權平均價格水準的變動。 GNP平減指數 (GNP deflator) =(名目GNP/實質GNP )X100
2.物價上漲要有相當的幅度 (1) 物價要以「相當的幅度」持續上漲,才稱為物價膨脹。但所謂相當幅度究竟是?沒有絕對的水準,考慮不同時間及不同國家的情形來決定。 (2) 美國,物價若上漲超過百分之四,即被認為是物價膨脹的狀態;墨西哥,物價上升的幅度若在百分之二十以內,不一定是物價膨脹。 3.物價上揚必須持續性 如果物價從今年開始,連續五年都上漲6%,則五年之後物價水準上升了 。 連續性的上漲,故為物價膨脹的現像。 「一次即止」(once-and-for-all)式的物價上漲,不能稱為物價膨脹。
問題討論 無鉛汽油去年六月平均一公升25元,今年六月平均一公升35元,請計算通貨膨脹率? A:[35-25)/25]*100%=40%
三、核心物價 核心物價: 將與貨幣無關的項目自CPI中剔除,將CPI中以下項目刪除。 (1) 食物類的新鮮魚肉、蔬菜、水果 (2) 居物類的燃氣、電費 (3) 交通類的油料費
四、通貨緊縮 (1)「一般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稱為「通貨緊縮(deflation)」 (2)物價下跌真有這麼嚴重嗎? 一旦跌價範圍普及所有產品,多數廠商在獲利縮減下便會裁員減薪,人人自危、所得縮減、前途茫茫的環境下,緊縮消費,使得一國經濟又陷入新一波的物價續跌→企業裁員→薪資縮減→股市下滑的循環中。 (3)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緊縮,發生在1929至1933年的美國,連續五年的物價下跌非但未帶給美國高成長,反而使美國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恐慌。
問題討論 以下哪些情況可以稱之為物價膨脹? A.蘋果今年一斤漲了三塊錢 B.這幾年法國的名牌衣服越來越貴,都比五年前貴一倍了 C.蛋價每年調幅為2%,已經持續調升六七年了 D.前三年感覺每年東西都貴了1%左右,但是今年卻沒有變貴 A:C
18.2 物價膨脹的型態 一、依物價膨脹的程度來分 • 一般性的物價膨脹或稱之為「溫和物價膨脹」(creeping inflation) • 極端地「惡性物價膨脹」(hyper inflation)
溫和通貨膨脹稱為「爬升式物價膨脹」或「潛進性物價膨脹」,係物價水準長期間以溫和速度上漲的現象。溫和通貨膨脹稱為「爬升式物價膨脹」或「潛進性物價膨脹」,係物價水準長期間以溫和速度上漲的現象。 圖18.1當總需求從圖中的AD1增加AD2至時,雖使得物價水準從溫和P1上漲至P2,但此物價上漲給企業更多誘因去生產,使產出從Y1增加至Y2,故此時物價膨脹可以說是有助於社會走向經濟成長及充分就業。
惡性通貨膨脹 惡性通貨膨脹又稱為「奔馳物價膨脹」(galloping inflation)或「超級物價膨脹」,係物價水準以極高速度持續地上漲的現象。 (1)物價與貨幣流通速度相互追逐上升,形成惡性循環(vicious cycle) (2)物價與工資相互追逐上升,形成「物價螺旋上揚」(inflation spiral) 解決惡性物價膨脹的對策? 「幣制改革」(monetary reform),即以新貨幣單位代替舊貨幣單位,甚至以貴金屬與貨幣單位加以聯繫,藉此重建人民對貨幣的信心而恢復貨幣秩序。
國家發生超級通貨膨脹,原因是央行亂印鈔票,故要恢復民眾對貨幣的信心,即以控制貨幣供給為主:國家發生超級通貨膨脹,原因是央行亂印鈔票,故要恢復民眾對貨幣的信心,即以控制貨幣供給為主: (1)採用貨幣法則(Monetary Rule):宣佈貨幣中間目標區。 理想的貨幣供給成長率=物價上漲率(約2%)+ GDP成長率,則貨幣供給率必須依公式進行,貨幣的供給有制約力量,央行就不會亂印鈔票,並嚴格遵守它。 (2)釘住物價法則,改釘住物價水準為中間目標,例如:,物價一旦超過2%,就緊縮。 (3)總裁下台法,如紐西蘭央行的作法:只要物價超過2 %,央行總裁就下台。 (4)回到金本位。由於央行印鈔票的數量應根據它擁有的黃金數量,故固定的黃金產量會有固定的貨幣供給。
物價膨脹的原因 1.需求拉動的物價膨脹(demand-pull inflation) (1)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發生需求過多所導致,例如,當消費增加,使AD右移,則物價會上漲,但物價上漲幅度是由當時經濟所在環境決定。 (2)圖18.2當經濟比充分就業還小很多,例如在Y1,X時需求上升由AD1到AD2,此時所得會上升多,物價上升少。但經濟接近充分就業,則需求再增加,只使物價上漲,所得幾乎不動。
問題討論 下列何種因素才是造成需求拉動的物價膨脹? A.貨幣供給量大量增加 B.工會要求提高工資 C.石油價格的上漲 D.業主將利潤水準提高 A:A
2.成本推動的物價膨脹(Cost-Push Inflation) (1) 稱為供給物價膨脹(supply inflation),指的是「成本增加」,此時工人透過工會,要求過高的工資;廠商利用獨占或寡占的力量,要求過高的利潤;或者石油原料價格上漲等成本面的影響均是使總供給曲線往左上移動。 (2)如圖18.3所示。圖中,供給曲線由SRAS1移到SRAS2,使物價上升,所得下跌,由A到B。 (3)成本推動的物價膨脹造成經濟衰退及物價上揚,又稱之為「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即經濟成長減少,但物價持續性大幅上漲,此時貨幣政策會面臨「兩難」: a.物價上升,故央行應緊縮 b.所得減少,故央行應寬鬆
問題討論 下列何者會導致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 Cost Push Inflation )? A.工人工資的增加。 B.消費者所得的增加。 C.國內廠商預期利潤的增加。 D.以上皆是。 A:A
問題討論 臺灣地區98%以上的石油來源為從外國進口,若國際油價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水準普遍上漲,此現象屬於何種物價膨脹? A.需求拉動 B.貨幣供給增加 C.結構性 D.成本推動 A:D
通貨膨脹造成之後果 • 菜單成本(Menu Cost) • 皮鞋成本(Shoe Leather Cost) • 財富重分配效果(Wealth Redistribution Effect) • 資源配置不當的效果(Resource Misallocation)
18.3 負斜率的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 1.失業率和名目工資改變率是負(相反)的關係,稱之為「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 失業率越高,工資的增加率越低。換言之,那就是失業減少與工資增加之間的抵換(Tradeoff)。 2.由於工資上升常是推動物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人們漸漸把菲利浦曲線中的「名目工資增加率」,改為「物價增加率」,則菲利浦曲線所描述的關係變為「通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負向關係。
通貨膨脹率(%) ‧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圖18.4 負斜率的菲利浦曲線 ‧ ‧ ‧ ‧ ‧ ‧ ‧ ‧ ‧ ‧ 012345 失業率(%)
3.負斜率菲利浦曲線成立的原因: (1) Ld=f (W / P)、Ls=f (W /Pe ),而在凱因斯的世界中,物價持續下跌,故工人預期物價上漲率 = 0,則Ls=f (W )。 (2)當政府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使物價上漲,但工人不知物價已上漲,故不會多要求高名目工資。 (3)名目工資W不但未變,且使實質工資W / P下跌,廠商會多僱用工人,失業減少。 (4)此時(i)物價上漲與(ii)失業減少的組合形成負斜率的菲利浦曲線。 (5)負斜率的菲利浦曲線模型有兩層意義:第一,失業率與工資有抵換(trade-off)關係。第二,政府可追求一個它喜歡的目標,而暫時忽略另一個。
垂直的菲利浦曲線 垂直的菲利浦曲線則表示失業與物價上漲率沒有抵換關係,例如圖18.5中,物價上升,但失業沒有減少,所以政府沒有辦法用犧牲物價的方式以減少失業(或刺激成長)。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通貨膨脹率(%) ‧ ‧ ‧ ‧ ‧ ‧ ‧ ‧ ‧ ‧ 012345 失業率(%)
P LRPC SRPC3(Pe=8%) SRPC2(Pe=4%) SRPC1(Pe=0%) L 圖18.6 含預期的菲利浦曲線 為何會有垂直的菲利浦曲線呢? 停滯性通膨時,經濟學者發現菲利浦曲線當中是缺少了某一樣東西,那東西就是「預期通膨(Expected Inflation)」。於是出現考慮「預期通膨的菲利浦曲線」(Expectation-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1.第一階段菲利浦曲線:當工人沒有預期物價上漲率,SRPC1(短期菲利浦曲線)為負斜率,原因在於當實際物價上漲率上升到4%時,但工人尚未體會到。1.第一階段菲利浦曲線:當工人沒有預期物價上漲率,SRPC1(短期菲利浦曲線)為負斜率,原因在於當實際物價上漲率上升到4%時,但工人尚未體會到。 2.第二階段:沒多久,工人也發現物價上漲,他不但要求加薪,且上一次當,學一次乖,且預期物價上漲率為4%,且要求加薪到他的實質工資不變,故這是外生產生線的移動使菲利浦曲線上移到SRPC2。這已接近是長期,表示預期物價上漲與實際物價的差距在縮小。 3.第三階段:如果仍要有抵換關係,政府要下更重的藥,將貨幣供給提高更多,使真實物價上漲率到8%,但工人以為只有4%,故在SRPC2線上又產生負斜率的抵換。 4.第四階段:…… 5.第五階段:…… 故將均衡點連在一起成為直線LRPC。
在總體經濟學,研究菲利浦曲線是負斜率或垂直的關鍵在對物價上漲率的預期:在總體經濟學,研究菲利浦曲線是負斜率或垂直的關鍵在對物價上漲率的預期: (1)貨幣學派傅利德曼:工人的物價預期有1~3期的落後,故物價與失業短期有抵換,長期沒有,他稱這是適應性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由於長期沒抵換,他大力抨擊凱因斯學派認為可依靠刺激通膨而減少失業的作法。 (2)理性預期的盧斯卡:預期沒有落後,長短期均沒有抵換。只有在非預期的擴張政策才有效。 (3)凱因斯學派:短期仍有抵換,但凱因斯不考慮長期,認為「長期我們都死了」。簡而言之,「預期通膨的菲利浦曲線」的出現,使菲利浦曲線有「長期」與「短期」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