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授課內容:供給 日期: 2012 年 10 月 6 日. 4.1 緒言. 在本章中,首先探討成本與產量的關係,並進一步說明企業如何根據產品價格以調整產品的生產量,以及企業如何評估做出是否該繼續營業的決策。這些有關探討個別廠商供給曲線與供給者剩餘的基本概念,都是很重要的,並可說是個人需求曲線與買方剩餘相對應的另一面。 其次,再把個別賣者擴大到整個市場,據此可以得到整個市場的供給曲線,以及賣方剩餘。 接下來則會介紹供給彈性,以衡量供給量變動對有關因素變動的敏感程度。. 4.2 短期成本.

Download Presentation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MANAGERIAL ECONOMICS 授課內容:供給 日期:2012年10月6日

  2. 4.1緒言 • 在本章中,首先探討成本與產量的關係,並進一步說明企業如何根據產品價格以調整產品的生產量,以及企業如何評估做出是否該繼續營業的決策。這些有關探討個別廠商供給曲線與供給者剩餘的基本概念,都是很重要的,並可說是個人需求曲線與買方剩餘相對應的另一面。 • 其次,再把個別賣者擴大到整個市場,據此可以得到整個市場的供給曲線,以及賣方剩餘。 • 接下來則會介紹供給彈性,以衡量供給量變動對有關因素變動的敏感程度。

  3. 4.2短期成本 • 所謂短期,是指時間短到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目是不能改變的。 • 所謂長期,其意味著一段時間常到廠商可以自由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投入。 • 長期與短期的區分經常要視情況而定,而不能以固定的1、2年或3、5年來區分。

  4.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 廠商在決定最適產量之前,必須先知到每多生產一單位產品所需增加的成本,而決定是否要繼續生產之前,廠商則必須知道歇業可能產生的成本。 •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與固定成本(fixed cost)的區分。 •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是固定的,與數量大小無關,變動成本則是指一項成本大小會隨產量數目多少而變動。

  5. 表4-1 短期下的每月支出 若以C代表總成本,其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加總。 F代表固定成本。V代表變動成本,則C=F+V。

  6. 表4-2:短期下的每月支出

  7. 圖4-1 短期總成本曲線 成本(千元) 知道當產量變動時,哪些成本會變動, 而哪些不會,這對於企業在作擴張或減產決策時,是十分重要的資訊。 總成本 變動成本 8 6 4 2 固定成本 0 2 4 6 8 產量(千個/每週)

  8.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每增加一單位產出所需增加的成本。 •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總成本除以總產量所得到每一單位產出所需成本的平均大小,所以平均成本也稱為單位成本(unit cost)。 • 總成本(C)等於固定成本(F)與變動成本(V)之加總,即C=F+V。 • 假設產量為q,上式的等式兩邊都除以q以後,可得總成本:

  9. 平均固定成本會隨產量增加而下降,平均變動成本則等於變動成本除以產量。平均固定成本會隨產量增加而下降,平均變動成本則等於變動成本除以產量。 • 邊際產量:每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增加的產出。 • 產量較低時,邊際產量較少,而平均變動成本則會很大。但在產量擴大之下,邊際產量較大,則平均變動成本也會比較小。 • 在相對於固定要素投入下,當變動要素投入不斷增加時,其也會出現邊際產量遞減的情況,邊際產量會隨著變動要素投入下的增加而下降。 • 邊際產量遞減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使邊際成本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上升。

  10. 圖4-2 短期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 3.00 成本(千元) 2.50 邊際成本 2.00 平均成本 1.50 平均變動成本 1.00 0.50 0 2 4 6 8 生產量(千個 / 週)

  11. 生產技術: • 生產技術會決定廠商在每一個產量下的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其對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影響可分為二個層面來看: • 第一、當企業調整生產技術時,成本曲線便會改變。 • 第二、不同廠商可能選擇不同的生產技術,因而導致成本曲線和供給曲線不同。

  12. 4.3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在分析企業的利潤時,通常會假設企業的目標在追求最大利潤。 • 因為在此單一假設之下,就足以說明絕大多數企業的行為,並且足以作為分析市場競爭的基礎。

  13. 生產量的決定: • 企業利潤等於總收益減去總成本,而總收入等於價格乘上銷售量。 • 在每一個產量下總收益曲線與總成本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就代表利潤的大小。 • 若企業要追求最大利潤,企業的產量必須維持在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的產量水準上。 • 所謂的邊際收益,則是指每一增加單位產出時所能多獲得的收益。

  14. 表4-3:短期利潤

  15. 圖4-3 短期利潤 總成本 成本、收益(千元) 變動成本 • 若企業要追求最大利潤,企業的產量必須維持在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的產量水準上。 • 所謂的邊際收益,則是指每一增加單位產出時所能多獲得的收益。 總收益 4.097 2.80 損失=1,297元 生產量(千個/週) 4 0

  16. 圖4-4 短期成本 成本/收益(千元/ 個) 邊際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變動成本 0.70 平均收益=邊際收益    =價格 0.69 5 收支平衡點 產量(千個 /週)

  17. 收支平衡: • 廠商在決定是否繼續生產時,繼續生產與停止生產兩者利潤孰大孰小是考量重點,而其中主要考慮因素又與固定成本的大小有關。 • 假設其所有的固定成本(F)在短期下都是沈沒成本(sunk cost)。 • 所謂沈沒成本是廠商已經(或承諾)支出而無法挽回的成本,相對於沈沒成本是可避免的成本(avoidable cost)。

  18. 廠商在關廠時,其總利潤會等於零收益減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潤為-F。廠商在關廠時,其總利潤會等於零收益減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潤為-F。 • 繼續生產條件為:R-V-F≧-F • 上式可改寫成:R-V≧0 • 只要總收益超過變動成本,廠商就應繼續生產,當廠商的總收益等於變動成本時,廠商即可達到收支平衡(break even)。 • P≧ 即價格必須超過平均變動成本。

  19. 在短期下,企業追求最大利潤時,必須使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且只要價格能超過平均變動成本,企業就不作停產的考量。在短期下,企業追求最大利潤時,必須使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且只要價格能超過平均變動成本,企業就不作停產的考量。 • 何以在面對損失時能堅持,這是因為所謂的損失還包括固定成本在內。 • 個別廠商的供給曲線: • 所謂個別供給曲線是顯示在面對不同價格下,個別廠商所願意出售數量的一條曲線。 • 在價格不斷改變下,在面對每一個價格時的產量連接起來,即可繪出個別廠商的個別供給曲線。

  20. 事實上,個別廠商的供給曲線就等於該廠商邊際成本曲線中超過平均變動成本以上的那一段。事實上,個別廠商的供給曲線就等於該廠商邊際成本曲線中超過平均變動成本以上的那一段。 • 因為邊際成本遞增,所以個別廠商要增加產出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產品價格。 • 要素需求: • 工資率下降會使邊際成本往下移動。無疑地,在產量增加之下,廠商對勞動的需求量也會增加。

  21. 圖4-5要素成本降低 成本/收益(元 / 個) 邊際成本曲線 要素成本降低下的 邊際成本曲線 0.70 邊際收益=價格 0 5 5.6 產量(千個 /週)

  22. 4.4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 • 所謂長期便是只企業可以自由調整所有的要素投入,新對地,企業就有足夠的彈性去選擇最佳的要素組合與生產方。 •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較低,而且降平緩。因為長期下廠商有足夠的彈性來調整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因此其成本必然會比受到限制的短期成本來得低。 最適產量: • 在追求利潤最大下,廠商應選擇其最適產量,使得邊際成本等於價格來解釋,不同的只是在長期下用的是長期邊際成本,而不是短期邊際成本。

  23. 表4-4 長期下的每週支出 長期成本 ※在本例中,長期下即使產量為零,該企業仍然要支出一些費用。

  24. 表4-5 長期成本的分析

  25. 圖4-6 長期產量 成本/收益(元 / 個) 長期邊際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 邊際收益=價格 0.70 收支平衡點 0 3.4 產量(千個 /週)

  26. 表4-6長期利潤

  27. 收支平衡 令(R-C)代表繼續生產下的最大利潤,則廠商繼續營業的條件為:R-C ≧0 • 也可寫成:R ≧C • 長期下只要總收益超過總成本,則廠商應繼續生產。 • 若將上式兩邊同除以產量,可得到P ≧ • 如果產品價格超過平均成本,則廠商就應繼續生產營業。

  28. 個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 • 在長期下,只要價格超過平均成本,廠商就會有意願繼續從事生產活動。所以,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等於其長期邊際成本曲線超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以上的那一段。

  29. 4.5市場供給 • 在不同價格下,整個市場的供給數量則會等於個別廠商供給量的加總。 短期下的市場供給 • 基於個別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由其邊際成本曲線中超過平均變動成本以上的部分所組成,因此市場供給曲線會由平均變動成本最低的廠商先開始。 • 當要素價格發生動時,也會使整個社會的供給曲線產生位移。一般而言,要素價格上升會使供給曲線往左移動,而要素價格下跌則使供給曲線往右移動。

  30. 圖 4.8:市場供給 價格(元\個) 木柵農場 價格(元\個) 士林農場 價格(元\個) 全體廠商 0.8 0.7 0.8 0.7 0.8 0.7 0 5 5.5 0 8 9.5 0 13 15 產量(千個/週) 產量(千個/週) 產量(千個/週)

  31. 供給的數學分析 • 假設有一條市場的供給曲線如下: S=P-0.5Z-3 • 其中S是每年的供給量,P為產品價格,Z是要素投入價格。 • 如果設定Z=2,S=P-4 是一條直線。

  32. 假設現在Z由2上升到3,則此時供給曲線可表示為假設現在Z由2上升到3,則此時供給曲線可表示為 S=P-1.5-3=P-4.5 • 要素價格Z變動的效果與產品價格P變動的效果不同,前者會使整條供給曲線產生移動,後者則使供給量在同一條供給曲線上移動。

  33. 圖4.9 直線型的市場供給曲線 Z=3的供給曲線 10 9 Z=2的供給曲線 價格(元\個) 4.5 4 0 5 5.5 6 數量(個)

  34. 長期下的市場供給 • 廠商在市場上可自由進出的狀況,可說是長、短期最主要的一個區別。 • 在長期下當產品價格發生變動時,產量的調整來自兩方面:第一,所有現存的廠商會沿著供給曲線變動產量;第二,有些廠商會進入或退出市場。 • 在同樣的價格上漲下,長期供給曲線的斜率要較短期供給曲線平緩。 • 對於任何的價格變動,長期下的市場供給曲線的斜率都會比短期下來得平緩。也就是說,長期下的供給彈性會大於短期下的彈性。

  35. 圖4.10:短期供給與長期供給 價格(元\個) 短期供給 長期供給 0.80 0.70 0.65 0 10 12 13 15 20 產量(千個/週)

  36. 長期供給的特性 • 第一:長、短期供給彈性都為正的,但前者較大;第二,長期下,舊廠可以退出且新廠可以加入;第三,長期下,可以利用複製與原來廠商規模相同的方式,來達到增加產出的目的。 • 還有一個理由可說明為什麼長期供給曲線會有正斜率。

  37. 新進入市場的廠商可能無法獲得與原有廠商完全相似的生產資源,其成本可能會高於原廠商的生產成本。新進入市場的廠商可能無法獲得與原有廠商完全相似的生產資源,其成本可能會高於原廠商的生產成本。 • 當工資或其他要素的價格變動時,整條供給曲線也會產生移動。

  38. 4.6生產者剩餘 • 邊際成本是農場所能接受的最低價格 • 賣方剩餘(seller’s surplus)是指在某個產量下,賣方真正的收益與賣方願意出售該數量的最低收益之間的差異。 • 某一產量下的賣方剩餘會等於賣方的總收益(R)減去總變動成本(V),即R-V;賣方的利潤則等於總收益減去總變動成本,再減去固定成本(F),即R-V-F。因此,在短期下,賣方剩餘等於利潤加上固定成本。 • 短期賣方剩餘等於總收益減去總變動成本。 • 長期賣方剩餘等於總收益減去總成本。

  39. 圖4-11 個別廠商的賣方剩餘 邊際成本 成本、收益(元 /個) 個別廠商的賣方剩餘 c b 0.70 邊際收益=價格 d 0.43 a 0 1 5 產量(千個 /週)

  40. 利潤與價格的相對變化 • 產品價格變動對賣方的利潤會產生兩種影響:首先,會使賣方原來產量的收益變化;其次,則會使賣方調整其產出。 • 當價格上升14%時,利潤增加比例會超過14%。

  41. 購買策略 • 賣方剩餘的一個可以應用的地方,就是購買策略。 • 一般而言,買方可以利用賣方剩餘的概念來降低購買時的成本,也可以利用整批交易的方式來剝削賣方剩餘,而支付僅足以誘使賣方生產的最低支出。

  42. 全體市場的賣方剩餘 • 全體市場的賣方剩餘則為個別廠商賣方剩餘的加總,其金額等於在某一產量要誘使市場生產該廠量的最低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差異。 • 如果市場供給曲線出現正斜率的原因來自於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則此時市場賣方剩餘會流到這些要素的供給者手中;而如果市場供給曲線出現正斜率的原因在於生產者擁有異質的生產要素,則市場賣方剩餘會流向擁有較具優勢的廠商手中。

  43. 圖4.12 全體市場的賣方剩餘 價格(元\個) 市場供給曲線 價格 0.70 全體市場的賣方剩餘 0 13 產量(千個/週)

  44. 4.7勞動供給 • 原則上,個人的勞動供給與企業對商品的供給是相同的。 勞動的邊際成本 • 每個人都必須把這些時間區分成勞動與休閒,由於休閒屬於一種消費財,因此,其具有邊際利益遞減現象。 • 如果一個人花較多的時間於勞動上,則其可供休閒的時間就相對的減少。 • 勞動的邊際成本在勞動量為零時是很低的,然後隨著勞動時間增加而上升。

  45. 圖4.13:勞動的邊際成本 休閒的邊際效益 (勞動的邊際成本) 邊際利益、成本(元\小時) 100 0 120 168 休閒(小時/週) 勞動(小時/週)

  46. 勞動供給 • 選擇工資率等於勞動邊際成本的條件下,使其淨利益最大。 • 整個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則在市場上所有個人勞動供給曲線都呈現後,加總可得。

  47. 勞動供給曲線的斜率 • 對任何一個勞動供給量而言,當工資上升時個人的所得也隨之增加,而所得上升會使人們休閒的邊際利益提高,也因此導致工作的邊際成本上升。 • 在此種所得效果(income effect)下,工資增加有可能減少人們的勞動供給量,使供給曲線出現負斜率。 • 工資上升對人們工作的淨效果,端視邊際成本上升效果和所得效果何種影響較大,此種淨效果的大小會決定個人的勞動供給曲線是正斜率或負斜率。

  48. 4.8 供給彈性 • 供給彈性可以衡量供給對產品或要素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也可以針對產品價格或任何一種要素價格來計算,同時也可依個人供給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來分別計算。

  49. 價格彈性 • 供給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用來衡量產品價格變動對供給量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大小,有時又簡稱為供給彈性。 • 依定義,供給的價格彈性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當價格上升1%時,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供給量變動比例 供給量變動百分比 或 價格變動比例 價格變動比例

  50. 蛋價每個0.70元時,木柵農場的最適產量為5000個;當價格上升到0.80元時,產量會增加到5800個。蛋價每個0.70元時,木柵農場的最適產量為5000個;當價格上升到0.80元時,產量會增加到5800個。 • 供給量變動量為5800-5000=800個,而平均供給量為(5800+5000)/2=5400個。所以供給量變動比例為800/5400=15%。 • 價格變動量為0.80-0.70=0.10元,平均價格則為(0.70+0.80)/2=0.75元。 • 價格變動比例為0.10/0.75=13%。短期供給下的價格彈性等於0.15/0.13=1.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