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连士升先生 ( 1907~1973 )

连士升先生 ( 1907~1973 ). 中国的动荡时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动荡不宁的时代。 1928 年,日本兵在山东杀害中国官员蔡公时,酿成“五三济南惨案”。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城外阴谋制造爆破,发动 “九一八事变”。 1932 年 1 月 28 日,日本海军突袭上海闸北,爆发“一二八淞沪战争”。 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本驻屯军在北平市郊卢沟桥制造事端,引发长达 8 年的“七七事变”中日战争。. 在北平的两个读书人. 在这段动乱的日子里,有两个读书人,正默默地在北平读书、做学问、写文章、强烈抗议日本侵略。

du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连士升先生 ( 1907~1973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连士升先生(1907~1973)

  2. 中国的动荡时代 •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动荡不宁的时代。 • 1928年,日本兵在山东杀害中国官员蔡公时,酿成“五三济南惨案”。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城外阴谋制造爆破,发动 “九一八事变”。 •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突袭上海闸北,爆发“一二八淞沪战争”。 •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驻屯军在北平市郊卢沟桥制造事端,引发长达8年的“七七事变”中日战争。

  3. 在北平的两个读书人 • 在这段动乱的日子里,有两个读书人,正默默地在北平读书、做学问、写文章、强烈抗议日本侵略。 • 他们是:北京大学教授陶希圣 燕京大学学生连士升 • 24岁的燕京大学研究生连士升,与33岁的北大教授陶希圣,在燕京大学结缘,因《食货》而成为好友。 • 他们的生活轨迹,时而交集、时而平行,关切友爱,互通声气,如此忽隐忽现地延绵了80年直到今天。

  4. 24岁的燕京大学研究生连士升,与33岁的北大教授陶希圣,在燕大结缘,因《食货》而成为好友。24岁的燕京大学研究生连士升,与33岁的北大教授陶希圣,在燕大结缘,因《食货》而成为好友。

  5. 社会经济史杂志《食货》半月刊 • 尚书《洪范八政》:“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 ”。历代正史中的《食货志》有着极高的社会经济史料价值。 • 北大教授陶希圣主编的《食货》半月刊,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最著名的社会经济史杂志”。日本经济史学界称这段期间为“陶希圣时代”。 • 《食货》半月刊自1934年12月创刊,到1937年7月停刊的二年半中,前后共出版61期,刊发150多位作者的论文345篇。

  6. 《食货》半月刊,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最著名的社会经济史杂志”《食货》半月刊,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最著名的社会经济史杂志”

  7. 1935年3月,连士升开始为《食货》写稿 他的第一篇文章: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译桑巴德)

  8. 连士升发表于《食货》的文章 • 连士升译:经济理论与经济史(德・桑巴德著) • 连士升译:经济史的纪律(英・克拉判著) • 连士升著:重商制度略说 • 连士升译:论经济史的研究(英・克拉判著) • 连士升译:由村落到都市的发达过程(德・西摩勒尔著) • 连士升译:经济史的重要性(英・约克曼著)

  9. 两年共发表11篇跨20期 • 连士升译:由城市经济到领域经济的发达(德・西摩勒尔著) • 连士升、陶希圣著:斯密亚丹论中国 • 连士升译:论原富(英・费著) • 连士升译:怎样研究社会事实(英・卫布思夫妇著) • 连士升译:工业发达史(美・格拉斯著)(1至9篇)

  10. 陶希圣对青年连士升的评语一 《食货》一卷八期(1935年3月16日)〈编辑的话〉: 连士升先生是燕京大学研究院出来的专攻经济史的笃实的学者。他在北平图书馆阅览室里已经两年,他正在翻译世界经济史几部名著,有工夫还调查北平的庙会等经济现象。经济史名著译毕以后,他将根据他的素养,从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

  11. 陶希圣对青年连士升的评语二 《食货》二卷十二期(同年11月16日) 〈编辑的话〉: 连士升先生埋头于各种经济史方法论的研究与经济史名著的翻译,工夫的深苦是通常以一知半解自封自足的人想象不到的。不久他将有长文介绍经济史名家名著给我们。

  12. 陶希圣与恒生、晋生摄于故宫太和殿(1937年春)陶希圣与恒生、晋生摄于故宫太和殿(1937年春) 阿

  13. 日军挑衅爆发战争 • 1930年,连士升经国学大师顾颉刚介绍,进入北平国家图书馆为研究生,在特别研究室中读书写作。 • 1931年,与燕大同学郑侃慈结为夫妇,为京沪知名报章杂志撰写论文。 • 1934年,大女儿侨思出世。 • 1935年,开始投稿《食货》半月刊。 •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

  14. 战争爆发南下香港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战事爆发,10日,父亲只身赶往庐山参加蒋委员长主持的“庐山谈话会”。 • 28日,日军进入北平城。8月10日,母亲带着我们四个孩子乘火车到天津,换搭海轮到烟台,再辗转经南京、武汉、重庆,最后到成都住下。 • 8月23日,连士升带着侃慈和三岁的侨思经天津搭船去了香港。 • 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地山介绍连士升进入《港报》工作,不久报馆因财务亏损而倒闭。

  15. 侃慈不幸去世 • 连士升把妻小搬到澳门亲戚家暂住,以专心完成在北平未翻译完的哈佛大学格拉斯教授的《工业史》。 • 1938年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工业史》。 • 5月,侃慈带侨思回港。8月,侃慈患心脏病,群医诊治无效,不幸去世。 • 1939年,接受岭南大学的聘书,在文学院任教。

  16. 轰动中外的“高陶事件” • 1939年8月,陶希圣从香港去到上海,参加国民政府副总裁汪精卫领导的“中日和平谈判”。 • 11月,母亲带儿女往上海设法营救父亲。 • 12月30日,汪日密约签字,父亲与汪精卫的另一亲信高宗武拒绝签字。 • 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脱离汪集团,潜往香港。我姐弟3人反成为汪伪的人质。 • 22日,香港《大公报》把密约全文公诸于世,是谓“高陶事件”。

  17. 加入《国际通讯社》 • 陶希圣1939年到香港,1940年在重庆国民政府资助之下,创办《国际通讯》周刊。 • 连士升加入《国际通讯社》任编译。 • 《国际通讯社》的编译者,有连士升、戴杜衡、林一新、李毓田、唐锡如,洪力生、黄蔷薇……诸先生。 • 每期所载的论著都出自各人手笔,译稿则取材自几十种英、美、日、俄等国出版的书报刊物。

  18. 《国际通讯社》座落于九龙柯士甸道148-150号,楼房至今仍在,二楼右边半圆部分为通讯社办公室,左边为住家。《国际通讯社》座落于九龙柯士甸道148-150号,楼房至今仍在,二楼右边半圆部分为通讯社办公室,左边为住家。

  19. 连士升、罗梅结婚 • 1940年,连士升与罗梅在香港告罗士打酒店举行婚礼。 • 陶希圣担任男方主婚人,罗牧为女方主婚人,文学家许地山(落花生)为证婚人。 • 一九四一年,获聘为香港大学校外考试委员。 • 同年,长子亮思诞生。 1941年香港:连士升、罗梅与大女儿侨思、儿子亮思。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8日上午,日本空军开始轰炸港九,陆军从深圳边境向九龙新界发动攻击。 • 11日,英军自九龙撤退至港岛,在日军尚未开进之前,治安濒临真空。 • 此时盗匪四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九龙霎时变成无法无天的恐怖世界。

  21. 日军侵占九龙香港 • 12日,日军进入九龙,架起炮台轰向港岛,英军猛烈还击,遍地硝烟。 • 19日,日军登陆港岛,英军奋力抵抗,死伤惨重。 • 25日,英军投降,港督杨慕琦束手成为俘虏。 • 日军占领港九后,开始报复虐杀反抗分子及屠杀俘虏士兵。

  22. 陶连两家逃出香港 • 陶连两家困居九龙、香港,生活在恐惧之中。 • 1942年2月,陶家分两路逃难。 • 父亲随潮州难民队,经陆路往韶关,转桂林。 • 我们随母亲搭日本疏散船“白银丸”往广州湾,经广西郁林转往桂林。 • 连家从港岛渡海赶来,未能登上“白银丸”,只好另搭难民船往澳门,经广州湾转安南。

  23. 港九沦陷后陶家逃难的通行证 从广州湾往桂林 从桂林往重庆 香港沦陷后,陶家辗转逃到桂林,连家几经艰辛逃往安南。

  24. 在越南隐居 • 在广州湾为躲避日军追缉,连士升一家逃到安南。 • 他们到湄公河三角洲茶荣省,开始长达四年的隐居生活。 • 连士升当上一间华侨小学的校长,课余翻译克拉判的一百五十万字巨著《近代英国经济史》。 • 二女儿仁思(1942),三女儿藩思(1944),及四女儿文思(1948)陆续出世。

  25. 日本无条件投降 •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西贡《远东日报》聘连士升为主,往英、美、法、荷、加访问报导见闻。 • 1946年1月,取道曼谷返国,顺便游历东南亚。 • 2月抵达重庆,投宿胜利大厦,第二天便搬到亲友家里去住。 • 曾经居住上清寺陶希圣家,白天访友,晚上灯下写作。 • 在南京当了半年公务员,觉得没有前途,决定离开。

  26. 任职新加坡《南洋商报》 • 1947年,任新加坡《中兴日报》特派员,派往中国采访,在国内又获南京《中央日报》聘为特派员。 • 1948年,进南洋第一大报,新加坡《南洋商报》任记者。全家来新加坡定居。 • 同年,赴欧洲采访,写成《祖国纪行》及《欧洲纪行》之《塞纳河两岸》、《地中海之滨》、《大西洋一角》及《印度洋舟中》五大著作,由南洋商报出版。

  27. 积极参与新加坡文化活动 • 1950年,出任南洋学会理事。幺女萧思出世。 • 1952年,受委为南洋大学及新加坡大学董事。 • 1954年,任南洋学会会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 1953年新加坡:左起前排:萧思、文思、仁思;中排:藩思、罗梅、亮思;后排:侨思、连士升。

  28. 元首颁赠功勋章 • 1956年,被推选为新加坡写作人协会发起人兼顾问。 • 1959年,受命为新加坡政府公共委员会委员。 • 1963年,荣获新加坡元首颁赠功勋章。 1963年:新加坡元首颁赠功勋章。

  29. 任《南洋商报》总编辑 • 1963年,出版《海滨寄简》1至4册:《物华集》、《天宝集》、《人杰集》、《地灵集》。 • 1965年初,陶希圣访问新马,与阔别二十年的连士升欢晤话旧。 • 出版《泰戈尔传》 、《尼赫鲁传》 、《甘地传》。 • 1967年,出版最后一部著作:《西方英雄谱》。 1963年新加坡:连士升夫妇。

  30. 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 1969年,任南洋商报总编辑。 • 1971年,因病辞去所有职务。 • 1972年,出版《海滨寄简》第5、6册《落霞集》及《孤鹜集》。 • 同年,连先生伉俪访问马来西亚怡保,与恒生夫妇晤谈话旧。 • 1973年,赴北京探视大女儿侨思,回新加坡后竟一病不起,不幸于7月9日与世长辞。 • 1975、2007年,连家子女出版《海滨寄简》的第7、8册《秋水集》、《长天集》。

  31. 连士升的“北京味” • 连士升从经济学家转变为记者,又成为著作丰富的文学家。 • 他初到新加坡马来亚时,带着中国北方学者特有的气质,言谈举止显得渊博自信。 • 从描写北平风貌的文章,如〈北京图书馆〉、〈北京的公园〉、〈北京的饭馆〉等,可以窥见他的乡土视角,嗅出他浓厚的“北京味”。 1953年:透着“京派文人”气息的连士升。

  32. 连士升文章的特点 • 连士升用笔温和敦厚,感情丰富,喜欢意境美的描述,善于比喻而富启发性。 • 他偏爱纯艺术的文学,展现古典色彩,时而流露着系念故国乡土的情怀。 • 他饱读西洋名著,国际视野广阔,学养多元知识渊博。 • 他气质开阔包容,尊重并吸收南洋本土文化的特质,写出反映南洋人情、风俗及趣味的文字。 海景酒店:连士升最喜欢在这里看书写作。

  33. “南洋鲁迅”的美誉 • 连士升虽被赋予“南洋鲁迅”的美誉,其文字却绝不似鲁迅那么尖刻与充满愤怒。 • 他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和《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游记、书评和论文,共出版23部书,包括印度三杰的传记,对南洋华文学界贡献良多。 连士升《海滨寄简》手稿。

  34. 关心青年,是青年楷模 • 在1950至1970年代,连士升不但是新马文坛上声誉卓著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报人。 • 他关心青年,循循善诱,激励上进,对青年品性的陶冶,影响极为深远,因此在南洋被尊为青年楷模。

  35. 连士升先生的著作 • 游记:《祖国纪行》、《塞纳河两岸》、《地中海之滨》、《大西洋一角》、《印度洋舟中》。 • 散文:《南行集》、《名山胜水》、《春树集》、《给新青年》、《闲人杂记》、《回首四十年》。 • 传记:《泰戈尔传》、《尼赫鲁传》、《甘地传》、《西方英雄谱》。 • 信札:《海滨寄简》之: (1)《物华集》、(2)《天宝集》、(3)《人杰集》、(4)《地灵集》、(5)《落霞集》、(6)《孤骛集》、(7)《秋水集》、(8)《长天集》。

  36. 《海滨寄简》的命名出典 《海滨寄简》八集的书名,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句: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7. 《长天集》新书发表 《海滨寄简》的第7、8册《秋水集》及《长天集》,由连士升的子女分别于1975年及2007年出版。 2007年9月15日,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主办“连士升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同时举行《长天集》的新书发表仪式。

  38. 出版于1963年的散文集

  39. 连士升青少年文学基金会

  40. 台湾出版的《新加坡共和国华文文学选集》 主编:柏杨 出版:时报文化事业出版公司 年代:1982年6月 连士升文选: ◆巴刹与南洋社会 ◆青年共同的信仰 ◆梦里难忘的母语 ◆南洋文化的远景 ◆文艺应反映现实 ◆我理想中的记者 ◆巴尔扎克 ◆雨果 ◆左拉 ◆韩槐准著:南洋遗留的古中 国外销瓷陶

  41. 陶连两家狮城欢聚 • 2008年10月26日,陶恒生收到连侨思在网上的留言,两家取得联系。 • 2009年11月4日,陶恒生、刘德顺从旧金山飞来新加坡与连家相聚。 • 2010年1月30日,陶恒生夫妇再来新加坡参加连夫人88米寿的盛宴。 • 2月3日,访问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怡和轩及陈嘉庚基金会先贤馆。

  42. 2009年11月连陶两家在新加坡欢聚

  43. 天赐纯嘏 如南山寿:连夫人88米寿之庆 恭祝连夫人永远健康快乐!

  44. 孔子学院与先贤馆 新加坡先贤馆。 左起: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怡和轩副主席王如明、陶恒生、怡和轩主席林清如、先贤馆副馆长韩山元、助理馆长邹璐。 ↓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左起:院长许福吉博士、陶恒生、怡和轩副主席王如明。 ↑

  45. 谢谢! Music: Romanc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 2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Performed: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ir Eugene Goossens Violin: David Oistrach Photos: Lien and Tao families Compiled : Tao Heng She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