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27 Views
2006-201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 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 指导分委员会. 报告提要. 一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沿革 二 国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 三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五 结论. 一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沿革. 1.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 2. 环境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规模. 3. 4.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贡献. 1.1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的环境与安全类,专业代码 081001 。.
E N D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 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 指导分委员会
报告提要 一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沿革 二 国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 三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五 结论
一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沿革 1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 2 环境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规模 3 4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贡献
1.1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的环境与安全类,专业代码081001。 • 环境工程专业社会功能是通过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 环境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部分)”、“农业环境保护(部分)”等。 • 在研究生教育中,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对应的学科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的“环境工程”二级学科。
1.1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环境工程教育影响深远 欧洲许多国家都以美国环境工程师学会于1998年提出的环境工程教 育的定义作为开展环境工程教育的指导原则。 该定义为:“应用工程原理进行环境管理,以保护人类健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并改善与人类生活质量相关 的环境。” 环境工程专业涉及到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具有显著的交叉特征。 理学学科基础: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材料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地质学、管理学、法学。 工学学科基础: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
1.2 环境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起步阶段 建设阶段 发展阶段 稳定阶段 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末 2005年以来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4年
起步阶段 • 环境教育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而起步的。环境工程的概念始于20世纪中期,最初仅涵盖环境卫生(即现在的环卫工作)。 • 1970年以前,只有环卫工程师,通过建造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 1970年,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在美国确立。 • 我国 • 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1973年国务院158号文件中要求“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 • 1977 年,我国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的比例为0.18%。
建设阶段 • 80年代环境工程专业获得长足发展,真正形成规模。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 •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环卫工程师改名为环境工程师。
发展阶段 即过度发展阶段,处于高校大力扩招的90 年代后期。 90 年代后期至2004 年高校大力扩招,到2004 年,全国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的比例也由增加到37.9 %。 发展阶段,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学校过多,但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素质和能力下降。
稳定阶段 • 2005年以来,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入稳定增长期。 •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1997-2001年的招生年均增幅30.78%,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扩招速度 • 现代环境工程专业在经历近40多年的发展后,趋于完善和成熟。
1.3 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规模 • 在最初只有7所院校的基础上,到2004年膨胀到247所,目前稳定在251所 • 年招生人数已达到2万人左右,其中1997-2001年均招生增长30.78%,远远高于全国扩招平均数。 国内社会经济需求 国外发展的影响 共同促进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
1.4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贡献 • 对我国理工渗透、理工交叉的学科建设特征的贡献 • 国内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与高效地利用 • 环保行业高级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的研究对象已从环境治理拓展为环境和谐 • 确定“注册环评以及环保工程师”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能认证 • 环境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且环境工程领域是40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领域之一 • 最近3年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先后有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2009年)、昆明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通过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
1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2 国外环保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3 国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 环境工程专业的现状与趋势
2.1 国内环保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今后我国将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
2.3 国外环保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 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通才”型和“专才”型两大类 • “通才型”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 “专才型”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大多数欧洲国家和俄国等采取这一模式。 • 国外环境专人人才培养的特点 英国 北美 日本 • 注重能力培养 • 职业体系健全 • 人才需求旺盛 • 就业前景看好 • 交叉特点突出 • 培养定位明确 • 重视实践教育 • 强调综合能力 • 专业认证严格 • 因应时代发展 • 学科发展迅速 • 办学特色鲜明 • 交叉特点突出 • 资源环境结合 • 专业设置多元
2.3.1“通才型”培养模式 • 要求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强的组织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合作精神。 • 学制为4年,大学期间完成“工科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工程实际训练”与“工程经历”需要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完成。 • 这类国家具有非常完备的企业继续教育,能够保证毕业生的工程技术素质的提高 • “通才型”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2.3.1“通才型”培养模式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重视培养环境保护和管理人才,开发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 学科分为纯理工学科和文理交叉学科两种类型 • 纯理工学科比例稍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科和医科中的环境专业 • 文理交叉学科涉及人文和管理: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师资教育、环 境分析、 环境技术和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宣传交流 • 从培养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的人才转向培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人才 • 课程设置紧跟时代发展:用“污染预防”和“清洁产生”等课程替代原来的“污染控制”,市场需求较大. • 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 体现于课程设置:开设“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综合案例研究”、“环境政策规划、设计和设施的战略分析”、“资源和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以及“环境职业写作”等课程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模式和发展趋势 •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模式: • 独立的环境工程模式 • 土木工程专业中的环境工程方向 • 化学工程专业中的环境工程方向 •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模式 • 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环境工程发展模式 • 可持续发展模式 • 依靠技术进步的模式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模式(1) • 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模式 • 一些环境工程专业,特别是大学本科专业把目光集中到了环境科学领域 • 基于环境科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把焦点放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界定和评价上 • 而有关微生物、化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教育需求却越来越多 • 未来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将与环境科学及其相关的学科建立紧密联系
可持续发展模式 美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模式(2) • 通过接受工业循环利用和污染保护等学科领域的培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 • 很多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的从业人员认为,任何一个环境工程项目都应该是可持续的。 • 可持续发展思想应作为所有工程学科的基本思想被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应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工程学科教学中。 • 可持续性和技术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依靠技术进步的模式 美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模式(3) • 依靠技术进步模式要在学术研究机构的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 • 基于技术进步的环境工程专业把焦点放在依靠技术进步来减少环境问题或保护环境上。 • 为了应对全美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须培养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去打赢未来严峻环境问题战争
加拿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理工型综合人才为主 • 综合环境科学类 • 自然资源(含水资源)研究与管理类 • 环境工程类专业 学科类型 加拿大高校环境类专业分类频度比例图 理工为主,文科类作为专业的出现频度尚低 综合环境类:环境研究(ES)、环境化学(EC)、环境地理学(EG)、环境地球科学(EES)、环境生物学(EB)、环境地质学(EGL)、环境毒理学(ET)、环境规划(EP)等; 环境工程类:环境工程学(EEN)、环境系统工(ESN)、地质环境模型研究(GEM)、地面与地下水污染控制(WPC)、给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SE)、固体废弃物处置(SWM)及空气污染控制(APC) 自然资源类:自然资源管理、资源管理科学(RM)、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等(WR)等; 重视培养综合环境科学人才和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市场需求较大 环境学院往往下设地理系、地质系、化学系及生物系的全部或部分专业 促进与相近学科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2.3.2“专才型”培养模式 • 大多数欧洲国家和俄国等采取“专才型”模式。 • 培养目标是文凭工程师(Diploma of Engineer),培养专业性很强的科技人才。 • 在大学期间完成“工科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际的训练”两个阶段的培养过程,同时要求至少完成26周的生产实习。 • “专才型”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欧洲环境工程专业“专才型”培养模式 2.3.2“专才型”培养模式 • 欧洲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尚无统一的模式,独立设置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在欧洲并不普遍。 • 欧洲各国在环境工程教学计划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 欧洲各国已开始重视宽口径问题,逐渐将诸如环境系统设计等更宏观的工作内容纳入环境工程专业范畴,并更多地重视废物的减量化、循环利用,以减少所需处理的废物数量。 •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置是从全球环境问题的角度考虑还是仅从欧洲甚至地区环境问题的角度考虑, 不同的学校、企业和政府机构则有不同的看法。国家政府机关更注重社会的需求, 而企业则更注重经济利益。
8年 DOCTORATE Only some % 5年 M2 M1 E3 E2 E1 MASTER ENGINEER 3年 L3 L2 L1 LICENCE P2 P1 PREPA BACCALAUREAT 2.3.2“专才型”培养模式 • 法国普瓦捷大学学制
2.3.2“专才型”培养模式(欧洲) • 丹麦和荷兰 环境工程教育历史悠久,环境工程专业学位已深入人心, 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 法国 普瓦捷大学与法国十余所大学、高级工程师院校合作,形成了法国环境与水处理研究课题网络,共同致力于水环境的科研。 • 瑞士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ETHZ)是唯一的具有环境工程学位授予权的大学。 • 德国 仅有一所大学设置相对独立的环境工程专业, 许多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都以土木工程为其工程基础背景。 • 芬兰 芬兰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类型较多,有的独立设置, 有的以化工和土木工程为依托(如赫尔辛基大学) 。
2.3.2“专才型”培养模式 日本:重实践、关注人文 学科分布广、门类齐全 • 环境类专业分布在理、理工、工、农、 医、社会、文、艺术、水产等学科中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面向市场需求 • 系统的实验-演习-实习培养体系 关注环境人文素质培养 • 人文、社会类专业在环境学科专业中比例可观:占专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 设置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人类环境科学,文化地域环境学、社会环境设计学、 环境伦理学、国际经营环境学、资源环境政策学等
2.3 国外环保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市场需求决定了国外人才培养模式 • 按照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鉴 • 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得到充分的关注 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色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需求已从末端治理转向涵盖污染预防,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多个方面。 环境保护和管理人才 理工型综合人才 实践能力与人文素质
2.3 国外环保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国外环境工程专业特色 • 规范、严格:只在综合性大学设立该专业 • 不同国家有各自特色,侧重点不同,应用角度宽泛 • 重视教学环节(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 不分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通才式培养 • 环境工程专业更重视规划与管理
2.4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特色 • 环境工程专业侧重点不同,分工明确 •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设计和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规范化,鼓励国际化,明确规格,突出特色,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实践、重视创新
2.4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加大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投入力度,仅在“十一五”期间用于水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投入高达400亿元人民币,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境污染防控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使得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出现曙光。 • 我国近年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执业工程师制度。 • 为了推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 环境行业和产业亟待发展,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对接于环境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是对环境工程教育的挑战。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市场前景分析 •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防治领域的扩大,必然增强环境保护工程,势必增加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环保投资占同期GDP比例 七五期间 0.72% 八五期间 0.73% 九五期间 0.93% 十五期间 1.3% 十一五期间1.35%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市场前景分析 • 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指标,未来环保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 环保产业从业人员:2000年180万,2002年200多万,2004年159.5万,2006年300多万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人才需求状况 • 不同地区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差异较大 • 较发达地区,政府对环境保护较为重视,许多企事业单位对具有几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相当青睐,刚走出校门的很难找到相关工作 • 西部将成为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渠道 GDP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人才需求状况 • 整体需求分析: 1998年,原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表1)。 表1 2000-2010年中国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单位:万人/年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人才需求状况 若上述预测结果可作为现在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那么目前的人才培养是否与其匹配呢?表2列举近年来环境类专业毕业生人数。 表2 2001-2008中国环境类专业毕业生数 单位:万人/年 可见在2001~2005年,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尚不足以满足需求,但在2008年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大于设定的实际需求数目的1.77倍。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 就业形势相当紧张 • 一次就业率逐渐下降 •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逐渐下降 • 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 • 国家研究生扩招有较大关系 • 由于目前就业压力大,许多毕业生希望通过考研究生来回避暂时就业 • 社会对高学历文凭人才的需求和重视 • 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认可 • 环境类专业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 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的设计院等单位, 一般都要求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 人才培养过饱和,规格不严、质量不均衡
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以及研究单位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以及研究单位 继续深造,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博士学位 1/3的毕业生 有可能到厂矿企业、公司等生产经营部门,从事与环境科学有关或无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1/3的毕业生 其余毕业生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以及设计部门人员的饱和,出现了就业多元化的现象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类型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对一些旧的污染项目实施末端治理,包括各种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等 适应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乃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控制的转变,主要包括ISO14000认证、清洁生产工艺设计及新兴污水处理运营等 工程技术人才 需求类型 社会服务人才 环境管理人才 咨询与评价人才 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须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咨询、环境监测 随着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的加大,环境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吸纳,以提高环境管理、区域环境宏观控制能力
未来环境工程专业的功能与定位 • 工程技术(科技创新) • 咨询与评价 四大功能 • 社会服务 • 环境管理 • 适应市场需求 • 适应地域需求 目标定位 • 适应社会需求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建立结构合理、特点鲜明、充满活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
三 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 • 我国环境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高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环境学科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本措施 •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模式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科学水平与工程能力的兼顾 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取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协调 教师能力与时间精力的局限
明确规格 突出特色 加强实践 重视创新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十六字方针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明确规格 • 面向市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 需求,增强针对性 • 确定发展目标,注重环境工程人才的 质量培养 • 细化专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
研究型 给排水 石油化工类 教学型 源解析 生物学类 教学研究型 农林学 ? 职业技能型 地学类 生存问题 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水平 地方要素 环境要素 地方需求 社会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保护型城市)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突出特色 如何根据源解析和地方要素分析,建设特色专业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加强实践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前沿知识,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加强对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觉汲取,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 为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增强环境工程专业的现代化气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促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完善和提高。 关注多层次知识储备 培养独立的创造能力 提供多元的实践机会
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创新 与 企 业 联 合 培 养 创 新 精 英 教 育 创 新 国 际 化 创 新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重视创新
加强专业体系建设 • 突出办学特色 • 提高能力 • 加强创新性 •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鼓励国际化 发展和改革思路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发展和改革思路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加强专业体系建设 注重基础理论,突出科研训练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加强跨学科教育 体现时代要求,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文理渗透,提高综合素养 构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
四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 突出办学特色 • 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母体”背景,包括土木背景、化工背景、农业背景、地质背景和理科背景。 • 全国开办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已超过300所,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不应千人一面。 • 注重明确自己的层次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各种类型、各种特长的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包括学术研究型、工程应用型和组织管理型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