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78 Views
必修 3 世界文化史考点解析与典型史实分析. ——2012 届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四. 世界文化史考点分布:.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单元). 二、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第四单元). 三、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单元). 考点概念辨析. 1 、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
E N D
必修3 世界文化史考点解析与典型史实分析 ——2012届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四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二单元) 二、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第四单元)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八单元)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二单元) • 考点概念辨析
1、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百度·百科》
1、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今)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百度·百科》 广义
1、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应当是一具有特定指向的术语。它特指西欧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早期资产阶级反神权、反封建的具有近代早期启蒙意义的思潮或文化运动。 ——孟广林《欧洲文艺复兴史》 狭义
1、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辞海》(2000年第1版) 与人道主义的主要区别: “……在英语中,在词形上,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没有区别,都是用罗素Humanism表示……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则用不同的词来区分: Humanism表示历史, Humanitarianism(人道主义)表示道德。……人道主义随着随着历史的前进将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而人文主义只是一个历史范畴。”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2、对人文主义的另一些表述: ◆以“人”为本 ◆“人”的发现 ◆“人的出类拔萃……可以超过神” ◆以“人学”对抗“神学” ◆赞美“人性”,贬抑“神性” ◆西方文艺的“世俗化”
4、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 “普罗泰格拉说,知识受到我们各种知觉的限制,这些知觉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两个人观察同一对象,他们的感觉会各不相同……与此相似,同一阵风吹向两个人,一个人会觉得凉,一个人则会觉得暖。因而,说一个人是所有事物的尺度就是说我们的只是被自己的知觉所限制……由于这一原因,我们不可能发现一个事物的‘真正’本质是什么;一个事物有多少感知它的人就有多少特性。基于这一知识理论,我们不可能获得任何绝对的科学知识…… ……既然所有知识都是相对的,那么道德标准也是相对的。”——(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译,第8版)
5、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 “对苏格拉底而言,知识和德性(美德)是同一个东西。如果德性与“使灵魂尽可能地善”有关,那么我们首先有必要知道什么使灵魂善。因此善和知识密切相关。但是苏格拉底对于道德所说的不止于此。他实际上将善和知识等同起来,他说,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德性,通过将知识和德性等同起来,苏格拉底也就认为恶性或恶乃是缺乏知识。正如知识就是德性,恶行也就是无知。这个推理的结论使苏格拉底确信没有人会…明知故犯地行恶。他说,做错事总是不自觉的,是无知的结果。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译,第8版)
5、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 把德性与知识、恶行与无知分别画上等号,这似乎有悖于我们关于人的最基本的经验。常识告诉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一个行为错了,我们还是会拼命去做,因此我们是故意而自愿地做错事的。 …… 把恶行和无知等同其实并不是那么违背常识的,因为苏格拉底所说的无知是对一个行动产生幸福的能力的无知,而不是对行动自身的无知。……即不知道怎么办才可以“使灵魂尽可能地善”……即在于看不到某些行为并不能产生幸福。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译,第8版)
5、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 要有对人类本性的真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才是幸福所必需的。还要有对事物和行为类型的真知识,才能知道它们是否能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能够区分:什么东西表面看上去能带来幸福,什么东西确实能带来幸福。 所以,说恶行是无知,是不自愿的,就是说没有人会故意选择损害、破坏或者毁灭自己的人性。甚至当我们选择痛苦时,我们也是希望这种痛苦能够带来德性,实现我们人的本性……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是正当的。但是我们的行为是否正当则依赖于它们是否与真的人性相和谐,而这是一个真知的问题。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译,第8版)
7、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评价: 积极作用: 1、崇尚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对打破神学、教权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具有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 2、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消极作用: 过分强调人性和个人,容易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成为了资产阶级后期谋取利益,剥削人民的思想依据。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材料3:“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4:“人是一切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5:“可以在生命的每一方面显示出他就是自己的当然主人,而且凭借着他自己独特的天聪本智和他自己独特的广识通知,去对一切事自作主宰。” ——伯利克里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6:“上天下地和大海中众多的生命之物……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的东西中最最奇妙的。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认识1:中国古代与西方都有肯定人的一面。(《论语·述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但是,中国古代对人的评判标准,更主要的是对自我的约束和要求;其次是对他人的关爱和义务;再次,甚至,也有从统治者的角度给予子民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爱。归结起来,即:道德和人伦。 西方强调的则一是对整个人类的颂扬,二是对个人自我生命的肯定,对自我个性的张扬。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贲卦》彖辞 材料8:物相杂,故曰文。 ——《易经·系辞》下 材料9:可见,“人文”指人与人的关系,或社会秩序,“天文”指自然运动。…我们的“人文” 着眼于群体,着眼于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怎样“观乎人文”?…所凭借的是“礼”。…孔颖达也说过:“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王夫之曾这样说:“是故礼者,文也;著礼之常,人治之大者也。”(《易经外传》) …原来“礼”与“文”通,“仁”又从“礼”来,说的都是“人治”最重要的事。这就是我们王权主义文化中“人文”的本义。 ——李之鼎 《逾淮之橘:“中国人文(道)主义”》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10:“人道曰礼” ——《逸周书》 材料11:“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礼记》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12:“实际上,儒家文化中讲的人既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家所说的具有天赋权利的个体,也不是彼此享有平等权利的群体,而是人格化了封建宗法体系的一分子。”“很清楚,儒家哲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而是与小农宗法社会相适应的人伦主义……” ——李之鼎 《逾淮之橘:“中国人文(道)主义”》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材料13:“源于希腊直至今天的西方对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规定,是‘自由’;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最要紧的核心东西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是人伦,道德。 ……(中国传统人伦是宗法性人伦,而)宗法人伦是一种异化的人伦……因为中国传统里的‘人道’(仁爱等等)和宗法‘专制’原是一个东西,即异化了的人伦关系、制度与文化。” ——杨适《伊壁鸠鲁》
8、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不同: 认识2: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着眼于群体、集体,是从属于统治阶级的纲常伦理体系,甚至是王权主义,从属于王权。孔子说“仁者爱人”最终还是为了恢复和重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西方人文主义则着眼于个体生命,当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有相当部分的个体生命的精神、智慧、理性足够强大时,就可以质疑、反抗以至于冲破、打倒权威(包括起初的神学,包括后来的教权、王权以及一切特权阶层)。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发展演变: 1、起源:伊壁鸠鲁(古希腊,前4-3世纪) 2、发展:霍布斯(专制契约论) 洛 克(自由契约论) (英国,17世纪中后期) 3、成熟(集大成者):卢 梭(民主契约论) (法国,18世纪中期) 4、再次兴起:罗尔斯(正义契约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伊壁鸠鲁借用“原子”理论的张力论述人的自由的本质和国家起源的契约性质。他认为: 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第一,原子不存在此主彼从的隶属关系, 每一个原子在虚空运动是自由自在的, 所以, 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也是平等的、自由的、自在的。第二,世界是原子组合, 原子在必然性和偏斜性的结合形式中实现物质的定在。所以,在伊壁鸠鲁看来,“部分先于整体”,因此就个人与国家而言, 个人权利先于国家权力, 个人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正当来源。第三, 原子是自由的、个体的,原子还是坚实独立和不可分割的。所以人的本性是独立的、自由的。社会契约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人的“碰撞”与“排斥”,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 国家的成立是必然的,国家由个体的契约产生。但这不以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为前提, 而是个体意志间的“协定”。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内涵: 材料1:契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在原则是基于商品交换关系的平等、自由精神。以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把契约理论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扛起“社会契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社会发起猛烈的攻击,“社会契约”成了震古铄今的政治词汇。 ——张异《评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材料2:“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体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的人身和财富, 并且出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 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个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3版) 解读1:因为 “人生而自由” 的理论会产生一个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其他一切人的主人, 这样,个人自由反而会失去保障。 解读2:一方面需要自由, 另一方面, 绝对的自由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于是卢梭找到了社会契约, 通过契约, 通过法律, 进而想到通过 “公意” 来建立一个权威——政府,人民自身保留一部分必需的基本的自由和权利,交出一部分权利和自由给政府,以便使其管理社会。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材料3:君主(指执政者,译者——何兆武注)表面上似乎只不过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非常容易把它们扩大,并以公共的安全为借口来禁止那些旨在重建良好秩序的集会;从而他便可以利用一种不容打破的沉默,或者是利用他所制造的不正常的状态,来假定那些因恐惧而缄默的人都是表态在拥护他,并且对那些敢于讲话的人进行惩罚。……世界上的一切政府,一旦假之以公共力量之后,迟早都是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来篡夺主权权威的。 ……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末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3版) 解读3:契约政府的执政者如果滥用权力时,人民有反抗压迫、革命的权利(合法)。
材料4:格劳秀斯、霍布斯认为主权者是君主,社会契约是人民同君主缔结契约,无权收回已交出的权利,因此……都在维护君主制,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卢梭则主张 ,人们通过社会契约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集体 ,并有权收回交出的权利。……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显然是为实行君主立宪制开辟道路的。卢梭的契约承受者是人民自己组成的政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表现了人民的最高的共同意志,只有永远不可转让的共同意志才能指导国家。因此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异《评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影响: 材料5:……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哲人们(特别是卢梭)显而易见的回应。革命前夜西耶艾斯神父在一个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里发表的著名声明也许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卢梭创造的。1789年的第一届国民大会致力于起草《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man and the Citizen.即《人权宣言》),这份宣言包含有对社会契约的证明,它几乎完全是从卢梭的著作中原文照抄下来的。第二年,在议会大厅,一座卢梭的半身雕像竖立起来了,旁边放着一本《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一名国民大会的成员……说:“不是《社会契约论》带来了大革命。倒不如说,是大革命向我们诠释了《社会契约论》!” ——(美)希梅尔法布《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材料6: 第1条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第2条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3条 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 第7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第11条 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 第16条 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 第17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全文除前言外共17条,1789年8月由国民议会通过。 )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材料7:“民约之议,……及卢梭,其说益精密,遂至牢笼一世,别开天地。” “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故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缔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梁启超 材料8:“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 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 “人人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有生之初,无人不自由,即无人不平等,初无所谓君也,所谓臣也……杀尽专制我之君主,以复我天赋之人权。” ——邹容《革命军》 材料9:“朝夕舆诵。久之,革命思想遂萌芽脑蒂中矣。” ——毛注青《黄兴年谱》
9、关于 “社会契约论”: 影响: 1、直接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为创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促使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 3、影响并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主权利、民族独立的斗争。 4、成为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独立的思想武器。
二、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第四单元) • 考点概念辨析
1、一些误区提醒: (1)伽利略和牛顿都注重了实验的重要性,但牛顿力学体系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2) 相对论既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又继承和发展了经典力学。 (3)因为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所以达尔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 (4)划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两位关键人物是瓦特和 爱迪生。 (5)19 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不是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而是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论。
1、一些误区提醒: (6)进化论的提出不能说封建神学退出舞台,只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有力挑战. (7)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三大成就是牛顿经典力学、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和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 论学说。而瓦特改良蒸汽机属于科技发明 (8)近代物理学的主要内容: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的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1、一些误区提醒: (9)印象画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印象画派与中国的写意画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印象画派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10)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八大艺术依次是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戏剧、电影、电视。
2、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2)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根本动力 (3)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4)三者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的发展。
3、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关系的变革: 在人类历史早期,人们只拥有一些粗浅的制造工具的技术。在这一时期还没有产生……科学工作者,认识的主体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总结并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科学与技术之间还是严重脱节的,技术大大领先于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在19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 生产→技术→科学。
3、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关系的变革: 在19世纪,……科学研究的场所已由工厂搬入实验室,,有一批学者专门以科学研究为生,不必像从前……从技术中提升出科学知识。科学的发展开始走到技术前面去了。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领先于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在核工业、有机合成工业……中科学推动技术,直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一趋势表现得相当明显。……三者关系已变为: 科学→技术→生产。
3、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关系的变革: 在二战以后,科学与工业的发展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科学必须依靠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强大的工业技术的支持。工业竞争使工业生产部门纷纷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可以说科学、技术、实践之间已很难分清何者在先何者在后了,它们三者形成了不断转化的良性循环。例如……核科学与核技术核工业之间;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航天工业之间……三者的关系可归纳为:科学←→技术←→ 生产。 ——李建珊、刘洪涛《世界科技文化史》
4、对科学作用的认识: (1)科学的进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 (2)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瓜分世界;福利国家) (3)带来生活、交往方式的变革 (4)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包括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本身) (5)科学的误用滥用也会给人类、环境造成危害。
5、一首关于近代物理学的诗歌: …… 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 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 …… 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 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 …… 所有这些,让古代的贤人苦恼, 学派之间徒然争吵, 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 …… ——埃德蒙·哈雷《致人杰》
6、2道关于现代物理学的题目: 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绝对时间及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 )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观念 B、推动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铺平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的道路 D、启发了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6、2道关于现代物理学的题目: 爱因斯坦说:“过去人们认为当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消失后,至少还有时间和空间,而现在当物质消失后,则连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表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挑战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③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④揭示了事物运动的辩证性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关于进化论: ◇主要观点: (1)生物不是神创,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物种同源。 (3)自然选择(基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影响: (1)对欧洲思想界: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但不是摧毁) (2)对生物学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上。 (3)对中国思想界:曾被19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