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35 Views
培养良好习惯 实施全人教育 2012.11.16. 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 “ 十字路口 ” ,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初中阶段非常重要!. 教育就是塑造全人 教育就是习惯养成. 学习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 比读书更重要的是做人。 我们既要教会他们读书,更要教会他们做人,把他们培养成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 “ 全人 ” 。. 教育就是塑造全人 教育就是习惯养成. 学习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比读书更重要的是做人。
E N D
培养良好习惯 实施全人教育 2012.11.16
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 “十字路口” ,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初中阶段非常重要!
教育就是塑造全人教育就是习惯养成 学习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 比读书更重要的是做人。 我们既要教会他们读书,更要教会他们做人,把他们培养成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全人” 。
教育就是塑造全人教育就是习惯养成 学习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比读书更重要的是做人。 我们既要教会他们读书,更要教会他们做人,把他们培养成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全人” 。
素质教育-塑造“全人”的教育 人 信仰 力量 公德 品德 速度 体能 法纪 耐力 人格 兴趣 灵活 性格 性情 无病 情绪 体态 无残 学习能力 潜能 创新意识 身高 智能 体型 知识 实能 体重 技能 身体素质(“硬件”) 心理素质(“软件”) 人 的 素 质
生活习惯 行为习惯 习 惯 学习习惯 认识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养成
每一种习惯都有着极丰富的内容; 每一种习惯都深深地影响着人的一生;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一、生活习惯 作息、卫生、 饮食、睡眠、 锻炼、劳动。
二、行为习惯 1. 对学生的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校规校纪。
2. 提高文明、礼貌、礼仪水平 文明、礼貌、礼仪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风貌、文化修养;反映校风、班风、作风;反映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 最基本的标准和内容有:尊重别人,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守公德,谦虚谨慎,仪表风度,整洁卫生,兴趣爱好等。
学会尊重 1. 孝敬父母(“五个要”) 2. 尊敬老师(“三个要”) 3. 团结同学 4. 尊重他人
孝敬父母要做到“五个要”: 1. 要真诚地与父母交心,了解自己的父母; 2. 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听从父母的教诲; 3. 要体贴、关心自己的父母; 4. 要分担父母的辛苦和忧愁; 5. 要善于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点,正确对待他 们的弱点和过错。
尊敬老师要做到“三个要”: 1. 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2. 要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和社会工作; 3. 要有恰当的礼仪。
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保持自然、健康、和谐、融洽的友谊关系。其含义是在思想、工作、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四个做起” 1. 从仪表做起 2. 从语言做起 3. 从态度做起 4. 从礼仪做起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五个懂得”: 1. 懂得金钱不是白来的; 2. 懂得金钱不是万能的; 3. 懂得花钱是要有节制的; 4. 懂得不义之财不可取; 5. 懂得自己的钱可以支援别人。
“五个反对”: 1. 反对盲目消费; 2. 反对攀比消费; 3. 反对超前消费; 4. 反对负债消费; 5. 反对人情消费。
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贡献,教职员工道德水准高,表率作用好,教育效果肯定会好。
我们应从教师自身做起,突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把抽象的道德标准、行为习惯首先内化为教师的道德行为、习惯行为,进而使师生在和谐交融中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把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作为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得到发展与提高。
全员教育“五个提醒” 1.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有责任提醒、检查学生不文明的仪表、语言、行为; 2. 所有教职员工有责任在图书馆、实验室、各专业教室、食堂等场所提醒、检查学生不文明的仪表、语言、行为; 3. 所有教职员有责任提醒、检查学生不卫生的行为; 4. 所有教职员有责任在校外公共场所提醒、检查学生不文明的仪表、语言、行为; 5. 所有教职员有责任提醒、检查学生爱护公物、节水、节电、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三、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障。 抓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文化课学习仅仅是一个载体,习惯的养成才是教育的根本,因为伴随孩子终生的不是课本,而是习惯。
八个习惯 1.善于制订学习计划并按学习计划学习的习惯;2. 专心致志的习惯;3. 自学的习惯;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5. 学习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6. 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做剪报,积累资料的习惯;7. 乐于读书,勤于动笔,长于提问的习惯,;8. 善始善终,坚持到底,不依赖家长和老师的习惯。
六 个 做 起 1. 专心听讲,从每一节课做起; 2. 积极思维,从每一个问题做起; 3. 一丝不苟,从每一次作业做起; 4. 有错必纠,从纠正每一个错误做起; 5. 日清月结,从每一天做起; 6. 珍惜时间,从每一分钟做起。
注意能力 感知能力 智力 (认识能力) 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四、认 识 习 惯
时间关系,只谈谈思维习惯的培养 1. 思维的敏捷性 智力活动的速度,指标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有四种水平:正确—速度,正确—不速度,不正确—速度,不正确—不速度。 定时定量(在一定时间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是提高思维敏捷性的有效方法。
2. 思维的灵活性 ⑴ 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 方面,沿着不同方向,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 题。 ⑵ 思维过程灵活。 ⑶ 注意能力的迁移,能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即“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是提高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
3. 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过程中的抽象程度:善于概括归 纳,分析对比,抓住本质。平时注意发 展言语,丰富经验。 博览群书,关心时事,扩大交往是提高 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
4. 思维的独创性 指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比思维的其它品质成熟晚。 5. 思维的批判性 智力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要防止毫无根据的争论和过分偏激的认识,防止肯定一切或法定一切,防止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任何一个习惯形成之后都是难以改变的,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艰难的,这需要从五个方面去抓:抓早、抓狠、抓本、抓实、抓联系。
一抓“早”: 习惯养成贵在“早”,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都是习惯养成问题,因为“习惯成自然”。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升入初中后才开始抓,那至少已经晚了六年,这既难为了老师也难为了自己,如果升入初中后还不狠抓,那绝对是无法避免的灾难。
二抓“狠”: 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要发得了狠,下得去手,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
三抓“本”: “本”是根本,是基础。基础≠简单,基础知识≠简单知识。课本内容、演示及分组实验、课本例题和习题是最基础、最有代表性的,应该让学生在反复咀嚼和消化基础上灵活运用。
四抓“实”: “实”是实实在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 五抓联系: 抓联系,就是要辩证地认识教学问题,辩证地分析学生文化课成绩。
要十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对于新生教育,要做到“三个精心”: 精心开好新生及家长会; 精心设计新生暑假作业; 精心安排新生开学第一次测试和开学第一个月阶段测试。
让我们共同狠抓学生 的“习惯养成”教育,把孩 子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 和谐发展的“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