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78 Views
第 1 章 緒論. 本章摘要. 1.1 商業自動化的意義 1.2 商業自動化的範疇 1.3 為何需要商業自動化 1.4 商業自動化的目的 1.5 商業自動化的效益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 1.7 結語. 1.1 商業自動化的意義.
E N D
本章摘要 • 1.1 商業自動化的意義 • 1.2 商業自動化的範疇 • 1.3 為何需要商業自動化 • 1.4 商業自動化的目的 • 1.5 商業自動化的效益 •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 • 1.7 結語
1.1 商業自動化的意義 • 商業是指物品由製造商至消費者所經之整體過程,包括批發作業與零售作業。根據經濟部商業司之定義,狹義的商業包括批發、零售、綜合零售、貿易、餐飲業等行業,自動化則是應用新科技及設備以提高品質、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故所謂商業自動化,亦即採用高科技自動化技術及合理化、制度化之觀念,將商品或勞務精準而有效率地傳送至零售賣場,藉改善商品之流通通路效率,而降低中間成本,改善經營環境與體質,提高商品競爭力。
1.1 商業自動化的意義(續) • 傳統的商業方式如圖1-2所示。在製造商和零售商之間,有數次的批發作業,包括總批發、一次批發、二次批發等。每一個批發作業都必須有一次進貨、銷貨及存貨,浪費人力、物力與時間,非常沒有效率,且成本很高。透過商業自動化的高科技技術,可以改善傳統製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物品運送過程,亦即由物流中心取代多次的批發作業,提高物品運送的品質與效率,並且降低製造商與零售商的作業成本。
1.2 商業自動化的範疇 • 商業自動化活動的範疇,區分為 • 物流 • 資訊流 • 金流 • 商流
1.3 為何需要商業自動化 • 企業實施自動化的主要原因敘述如下: 一、產業環境的動盪改變 (一) 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 • 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市場激烈的競爭促使新的產品構想不斷產生,並導致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產品種類多樣化及新產品的淘汰率增加等現象。這種現象迫使企業必須提高對自動化的投資,以縮短開發新產品的時間。
一、產業環境的動盪改變 (二) 產業全球分工體系的成形 • 在過去,產品的設計、製造和裝配大多在同一區域內完成,但在今天,越來越多產品的設計、製造和組裝分別在不同的國家中進行,並且促使如拉式生產、接單後生產 (build to order, BTO)、接單後組裝 (configuration to order, CTO) 等生產方式的興起。
一、產業環境的動盪改變 (三) 顧客服務品質的重視 • 隨著所得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加上市場競爭激烈,顧客對商店和產品品牌的忠誠度日益下降,對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要求日益嚴苛。因此廠商在競爭的同時,亦必須不斷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積極爭取顧客的再次惠顧。
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一)新市場的出現與新競爭者的威脅 • 網際網路的出現為企業帶來新的市場,原本不容易做到國際行銷的一些國內企業,藉由網際網路將市場擴大到全世界。不過機會來臨的背後也帶來了威脅,潛在競爭者與替代性產品也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而出現。
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續) (二)溝通成本的降低與互動關係的加強 • 企業應用網際網路不但可使企業內部溝通迅速、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與上、下游廠商、客戶聯繫,甚至外包業務,都因網路化使成本降低,而關係卻更加強與密切。
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續) (三)直效行銷的出現與宅配服務的興起 • 電子商務使得許多企業更容易與客戶相互接觸,利用Internet及WWW,使企業得以對客戶進行直效行銷。而物流業者的配合,更可使產品得以宅配到家,提供消費者完整、快速、便利與立即的服務。
1.4 商業自動化的目的 • 為了提高商業經營的效率與降低成本,政府與企業期望透過引進及研發商業資訊流通技術,塑造商業自動化環境,以達到一次輸入的目的。 • 「一次輸入」係指從商品編碼開始,利用條碼掃描,將所銷售的商品資料輸入銷售時點系統 (POS),經過前後管理系統的處理,得出缺貨商品的種類與數量,利用電子訂貨系統 (EOS) 與加值網路 (VAN),以統一的電子資料交換 (EDI) 標準傳送到物流中心的管理系統。
1.4 商業自動化的目的(續) • 當物流中心管理系統收到資料以後,與內部的商品資料庫比對,若物流中心尚有存貨,則通知自動揀貨系統進行訂貨商品之揀選與包裝,透過配送管理決定車輛配送趟次,將商品運送至訂貨的零售商處。若物流中心的商品資料庫發現內部存貨不足,即利用電子訂貨系統與加值網路,以電子資料交換標準向製造商訂貨。
1.5 商業自動化的效益 一、無形效益 (一)策略層次面益處 • 良好企業形象 • 正確決策擬訂 • 企業競爭優勢維持 (二)作業層次面益處 • 人事流動率降低 • 員工士氣提升 • 流程制度標準化 • 營運流程自動化
二、有形效益 • 搜尋時間降低 • 人員費用節省 • 真實營運狀況掌握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 • 觀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EC) 將蓬勃發展,這種藉由網路快速傳輸能力所建立起的網路交易制度,可縮短產品上市時程、降低生產成本、增進交易效率、改善服務品質及提升產業競爭力。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行政院鑑於推動企業對企業間 (business to business, B to B) 電子商務對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重要性,於民國88年6月將原於民國88年4月核定之「產業自動化計畫」擴大為「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計畫」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除繼續推動生產、倉儲、運送及銷管四方面之自動化工作外,並選擇重要行業積極推動供應鏈及需求鏈的電子商務,預期藉由本方案的推動將可大幅提升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並掌握國際供應鏈體系之無窮商機。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在「產業自動化計畫」的架構下,經濟部於90年度持續推動商業e化與全球商業鏈整合及物流運籌e化,目前政府推動的重要措施為「物流及流通應用整合發展計畫」,該計畫建置物流運籌知識社群平台、建立資訊共享及互動管理機制,並網路化物流廠商資料庫,促進產業資訊的流通與分享,以完成推動物流相關政策,提供物流專業服務,達到產業物暢其流等目標。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同時政府亦推動「商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其包含四種主要訴求:培育課程之推展、電子化學習教材之撰寫與製作、電子化學習網路環境之建置與維運、績效之評估與分析。 • 台灣經濟研究院同時執行「流通業產業分析規劃計畫」,以維持我國流通業廠商之競爭優勢,提升企業全球運籌管理能力,增加各界對流通產業的認知,以因應當前快速變遷的經濟環境。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在「電子商業國際合作推動計畫」方面,以推動我國電子商業之國際化為主軸,整體架構著重於電子商業與公開金鑰基礎建設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之國際組織交流管道建立跨國合作之商機開發、合作計畫推動執行與相關研究調查,及資訊引介/傳播和推廣等三大方向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亦推動「電子務環境整備及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推動計畫」,主要藉由電子商務觀念宣導、現況調查、法規研析、標準訂定、信賴推動等,以協助建立一個健全的電子商務環境
1.6 商業自動化的發展現況(續) • 政府為配合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五年推動方案,於商業自動化工作投入9.8億元,針對企業間供應鏈的電子化,推動100個體系、2萬家企業深入應用電子商務,其中多為中小企業。商業電子化工作則投入16億元,針對目標產業,積極發展儲、運、銷自動化,建立製造商、物流、流通業者、零售業者等15處儲運銷自動化的示範應用,並協助輔導1000家廠商建立整體自動化的能力。
1.7 結語 • 本章介紹了商業自動化的意義、範疇、為何需要商業自動化,以及商業自動化的目的、效益與發展現況。同時在本章最後,附上經濟部各項商業自動化方案的相關內容,包括:商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優良商店認證計畫、塑造形象商圈計畫、改善商業環境五年計畫、製商整合科技人才培育計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