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Alfred Adler: Individual Psychology

Alfred Adler: Individual Psychology. Alfred Adler (1870-1937)—Individual psychology (個人心理學 ). 一、行為的動機:自卑感( inferiority feelings ) 自卑感是決定人類行為的力量,個體藉由嘗試去補償( compensation )我們的自卑中發展。當一個人對於正常的自卑感不能加以補償時,就會發展出自卑情結( inferiority complex )。而當一個人對於其自卑感過度補償時,就產生優越情結( superiority complex )。. 二、優越感或完美的追求

her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Alfred Adler: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lfred Adler: Individual Psychology

  2. Alfred Adler (1870-1937)—Individual psychology(個人心理學) • 一、行為的動機: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s) • 自卑感是決定人類行為的力量,個體藉由嘗試去補償(compensation)我們的自卑中發展。當一個人對於正常的自卑感不能加以補償時,就會發展出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而當一個人對於其自卑感過度補償時,就產生優越情結(superiority complex)。

  3. 二、優越感或完美的追求 • 我們並不只是單純的希望去除自卑,我們更有使自己趨向完美或完整的動機。人類的本質是永遠為了一種虛構的、完美的目標而努力,這是Alder所提出的虛構的終極論(fictional finalism)。

  4. 三、生活型態 • 基於個人對完美的追求,我們會發展出一套行為和習慣的獨特組型,稱生活型態(life style)。生活型態在五歲前便形成,很難改變,它成為後來行為的引導架構。

  5. 生活型態是個人所創造出來的,Adler稱之為自我的創造力量(creative power of the self)。基本的生活型態包括統馭型(the dominate type)、獲得型(the getting type)、逃避型(the avoiding type)及對社會有益型(the socially useful type)。

  6. 四、社會興趣 • Adler認為我們對完美的追求不是只有個人,而且也由身為團體的成員而來,個人與社會是相關且互相依賴的。我們與他人合作,並達成個人與社會的目標,這樣的能力就是Adler所說的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

  7. 五、出生序 • 出生序是兒童時期一種主要的社會影響,各人可以由其中創造出自己的生活型態,因而決定自己的人格。 • Adler舉出四種不同的狀況。 • 1.老大:對保持次序與權威有興趣,是好的領導者,正直、對細節慎重及保守。 • 2.老二:對未來較樂觀、較具競爭與野心。 • 3.老么:無助與依賴或企圖心強。 4. 獨子:早熟、無法分享及與人競爭。

  8. 六、人性觀

  9. 七、理論的衡鑑 • 1.出生序 • 2.早期回憶:對早期經驗的回憶,無論是真實或虛構的 • 3.夢境分析:顯示位目前問題的感觸及想法 • 4.社會興趣的測量:SIS, SII等

  10. 八、理論的研究 • 1.出生序 • 2.社會興趣及個人適應

  11. Adler 的理論預設: 補償:某一器官功能很弱,另一器官的功能增強,以為替代。 過度補償:身體某一部份虛弱,經鍛鍊後變得特別強壯; ﹝口吃者變演說家﹞

  12. 然後延伸出三個假設: 1. 兒童因長期受照顧,一再經驗到自身的渺小及產生自卑感 2. 為補償這種自身不足的感覺,增加掌控環境的能力, 產生「追求權力」的觀念,取代以攻擊方式克服自卑的觀點。 後來進一步增加「追求卓越」的論點 3. 為平衡前二者,產生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這種 Gemeinschaftsgefühl,是指個人對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之關注。 它是一種socal instinct

  13. Life Style 克服自卑,追求優越,是每個人生長或發展的目標。但是 克服的方式和途徑則看各自的「生活型態」 生活型態在4-5歲左右已經成型 從三方面看出各自區別: 程度:自卑感愈高,補償的心態愈強 領域:各人體驗到自身不足的領域不同﹝體弱、口吃﹞ 手段:分成適應良好的手段﹝學業成績、體育成績﹞ 或適應不良的手段﹝在言語或肢體上攻擊他人﹞

  14. 人生目標﹝finalism﹞:追求充分完美的發展 人們對未來的看法和希望對其行為的決定作用 跟過去的經驗產生的影響一樣重要 這些設定的目標或信念並非不可變。 健康的人必要時會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想法,開闢新途徑以維持 自己的成長和發展。 精神官能症者卻緊握某些信念,不能配合實際情況而調整。

  15. 人格發展關鍵 Freud以幼兒生物性驅力的滿足及親子間「psycho-sexual」關係 為重點 Adler認為家庭中的整體環境和社會關係才具決定性 家中排行關係影響性格:老大、老二、老么、獨子 Creative self:人類行為不完全被決定,每個人都有決定其本身 生命的自由。 生物性遺傳、得自環境中的經驗,可由「創造性自我」 自由的運用這些變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