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chapter3

chapter3. 從地球看星空. 3-1 認識星空. 恆星的亮度與顏色 視星等 — 相對星等 : 為了比較各種天體的亮度,我們把看到的亮度用 視星等 表示。 將織女星的亮度定為 0 等,星星愈亮,則星等愈小。北極星是 2 等星,而肉眼所能見到最暗的約是 6 等星 。 視星等的 數字愈小,表示亮度愈亮 。 視星等 並非表示星星本身的發光強度(光度) ,因為還與 觀察距離 有關係。 絕對星等 -- 要比較實際 光度 ,必須放在相同的距離比較,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3 從地球看星空

  2. 3-1認識星空 • 恆星的亮度與顏色 • 視星等—相對星等:為了比較各種天體的亮度,我們把看到的亮度用視星等表示。 • 將織女星的亮度定為0等,星星愈亮,則星等愈小。北極星是2等星,而肉眼所能見到最暗的約是6等星 。 • 視星等的數字愈小,表示亮度愈亮。 • 視星等並非表示星星本身的發光強度(光度),因為還與觀察距離有關係。 • 絕對星等--要比較實際光度,必須放在相同的距離比較, • 例如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視星等為 -1.5,太陽的視星等則為 -26.7等。從地球上看來,太陽比天狼星明亮許多,但是若將兩者放在相同距離,就會發現天狼星的實際光度約是太陽的25倍。 • 在地球上觀看天體的亮度,會與天體的光度成正比,與天體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 絕對星等是假定各天體距離地球32.6光年時所測得的視星等,因為距離相同,所以能比較恆星的實際光度大小。

  3. 圖3-1 視星等的數字愈小,表示亮度愈亮。

  4. 3-1認識星空 • 恆星的亮度與顏色 • 恆星之所以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與其表面溫度有關。 • 藍色恆星表面溫度較高,白色次之,然後依序是黃色及紅色的恆星。 • 例如看起來是藍白色的天狼星,表面溫度較高;而獵戶座中的參宿四 及天蝎座中的心宿二 皆偏紅色,表面溫度較低。 • 行星與衛星不會自行發光,而是反射恆星的光。 • 不同化學成分所反射及吸收的光不同,造成行星與衛星的特有顏色,例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主要是藍色和白色,是因為有海洋和雲,而火星之所以呈現火紅色,就是因為表面富含氧化鐵的關係。

  5. 圖3-2 天狼星是夜空中看起來最亮的恆星,它和南河三、參宿四組成明顯的冬季大三角。 圖3-3 天蝎座,白色箭頭所指為心宿二,顏色偏紅。

  6. 3-1認識星空 • 天球與星座 • 如何觀測星空? • 天球說--天空像個巨大的空心半圓球般籠罩著地面,而一閃一閃的星星就像鑲嵌在這個黑色的球狀布幕上,我們把這個假想的球面稱為天球 。 • 從前的人認為太陽、月球和星星都固定在天球上,規律的繞著地球轉動。雖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星星與地球的距離遠近不同,而且也不是繞著地球轉,但是仍沿用天球的概念,用來標示出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 • 地球赤道延伸與天球的交線稱為天球赤道。天球上的坐標以赤經及赤緯表示。 • 星空的劃分—星座 • 天球上的坐標有如地球儀上的經緯度,而用星座劃分天域就像是地表的國家劃分。 • 在古埃及和巴比倫時期,就已經有星座的概念,古人根據想像,把鄰近的亮星連成各種器具、人物或動物的形狀,對於當時的方位判斷、曆法與占星學都有不小的影響。 • 同星座的成員間其實可能相距甚遠,彼此也沒有關聯,它們只不過是投影在天球上的位置很接近而已,例如北斗七星的天璇和瑤光分別距離地球62光年和110光年。

  7. 圖3-4 (a)天空看來就像個圓形的半球狀天幕; 圖3-4 (b)天球是個假想的球面,以地球為圓心。

  8. 天球模型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假想球,由地球赤道延伸出去的平面在這天球上的交界線稱為天球赤道,而太陽在天球上運行的軌跡稱為黃道。

  9. 北斗七星這七顆星星離地球遠近不一,只是由地球看去,天球上的投影恰巧形成一個勺子形狀。

  10. 3-1認識星空 • 星座概說 • 中國、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等古文明,對於星座各有不同的劃分與名稱: • 例如中國的北斗七星,就是西方大熊座的一部分。 • 為了統一星座的名稱,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在1930年時,把全天球劃分成88個星座,也定出各自的範圍。 • 各星座所涵蓋的天域大小不同,而且星星的個數、明亮程度也不同。有些星座明顯易認,適合做為認識星空的入門, • 例如春季夜空的獅子座、夏夜南方的天蝎座 及天頂的天鵝座 、秋天的仙后座 圖、冬季的獵戶座等 。另外有些星座則因為亮星較少,不易辨認,例如巨蟹座。 • 個別星星的命名,則是以星座名稱為主,大致依照亮度分別加上希臘字母,最亮的為α,次亮的為β,依此類推 。例如天琴座α就是我們所稱的織女星;天鷹座α俗稱牽牛星或牛郎星,在中國天文學中的正式名稱是河鼓二。而對於為數愈來愈多的暗星,則採取系統性命名,例如依照位置順序來編號等。

  11. 圖3-6 天鵝座。

  12. 圖3-8 同一星座的成員與地球的距離可能各不相同,但因為投影而使得位置看起來相近;以想像力將相鄰恆星連成獵人形狀,成為獵戶座。

  13. 3-2觀察星空 • 天體的運行—週日運動 • 在同一個夜晚觀察天空一段時間,會發現星星隨著時間慢慢向西移動 ,而且和太陽、月亮一樣有東升西落的現象。 • 由長時間曝光的星空照片 看來,所有恆星都繞著天球北極轉,一天繞一圈,這樣的現象稱為周日運動。 • 事實上真正在轉動的不是天上的星星,而是我們自己。地球以貫穿南北極的自轉軸為軸心,每天由西向東自轉一圈,但在地球上的人不會感覺自己在轉,而以為是整個天球由東向西轉 。 • 北極星位在極軸附近,因此看起來幾乎沒有移動。

  14. 圖3-9 6月中旬大約晚上9點鐘,觀測者面向東方,看到夏季大三角恰好從東方地平線升起;一個鐘頭以後,同樣三顆星升到仰角更高處。

  15. 圖3-10 星的周日運動:由長時間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出,天空中的星星都繞著天球北極轉。你能指出哪一顆是北極星嗎?這張照片大約拍攝了多久呢?

  16. B A’ B’ A 30∘ 30∘ 天北極 東 → ← 西 北 朝向北極星的周日運動

  17. 圖3-11 我們跟著地球繞自轉軸由西向東自轉,因此天上的天體看起來便像是繞著極軸由東向西轉,一天繞一圈。恆星在天空中的軌跡會隨著觀測地點的緯度而不同。你能看出如何判斷各地的恆星軌跡嗎?

  18. 不同緯度所見星空不同

  19. 3-2觀察星空 • 天體的運行—週年運動 • 除了一天中的變化之外,星空也因季節而改變,這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緣故 。 • 面對太陽時,因為陽光太強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所以地球上的人只在自轉到背對太陽時的夜晚才看到星星。 • 地球公轉到軌道上不同位置時,便看到不同方向的星空,稱為周年運動。 • 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都是逆時鐘方向,使得同一顆恆星每天會提早四分鐘出現在天空中相同的位置。 • 為了呈現星空因周日、周年運動而產生的變化,我們可以將該地緯度所能看到的天區製成星座盤。內盤隨著時間改變而轉動時,呈現在外盤圓圈內(表示地平面以上)的星空範圍也會隨之改變。此外,在不同緯度看到的星空範圍不同,所以使用的星座盤也不一樣。

  20. 圖3-13 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在不同月分看到的星空有所不同(非實際比例)。

  21. 3-2觀察星空 • 太陽在天球上的軌跡 •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非正圓,而是略呈橢圓形,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並非保持一定。 • 每年約在1月2日時,地球距離太陽最近,該位置稱為近日點,此時是北半球的冬季;約7月4日時,地球距離太陽最遠,稱為遠日點,此時反而是北半球的夏季。由此可見,距離太陽的遠近並不是造成季節的主要因素。 • 事實上,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在遠日點時只比近日點多了約3%,但陽光的直射與斜射使日照的分配遠超過距離所造成的差別 。 • 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傾斜23.5°,公轉時,自轉軸的指向維持不變 ,因此地球公轉一圈的過程中,陽光會直射地表不同緯度。 • 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會不斷改變 。太陽在天球上的運行軌跡稱為黃道,與天球赤道交角23.5°。 • 每年春分時節(約3月21日),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通過天球赤道,位於春分點,此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接著,陽光直射區域逐漸北移,直到夏至(約6月21日)時直射北回歸線,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抵達天球赤道北方23.5°的夏至點。然後太陽直射區域南移,秋分時(約9月23日)再次直射赤道,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為秋分點。秋分之後,陽光直射區域繼續南移,冬至(約12月23日)時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則在天球赤道南方23.5°的冬至點。

  22. 圖3-16 a和其他恆星不同,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會改變;夏至時在天球赤道以北,春、秋分時在天球赤道上,冬至時位在天球赤道以南,b因此太陽在天空中的軌跡會隨日期而改變,圖為嘉義地區太陽軌跡的變化情形。

  23.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 • 對於站在北回歸線上的人來說,方位如下圖虛線所示。 • 以夏至時為例,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圖中紅線)。對A點的人來說,日出時太陽在1為東偏北;正午時,太陽在2為頭頂;日落時,太陽在3為西偏北。

  24. 東方 圖3-18 此照片是由不同時間拍攝的三張照片拼成,合成後照片的中央為東方。春、秋分時太陽由正東方(圖片中央)升起,夏至時太陽由東偏北(圖左)升起,冬至時則是由東偏南(圖右)升起。

  25. 3-2觀察星空 • 太陽在天球上的軌跡 • 太陽和銀河系中其他恆星都繞著銀河中心公轉,但兩億多年才轉一圈,因此短時間內,天空中恆星彼此間相對位置的改變並不明顯,所以星座大致維持一定的形狀。 • 但過了數萬年以上,因為相對位置改變明顯,星座的形狀也可能會改變 。 • 行星則因為距離我們較近,有各自不同的公轉速度,造成行星在天空中相對於恆星的位置會不斷改變。

  26. 圖3-19 a恆星各自的運動快慢、方向不同,恆星間的相對位置,經過很長的時間後,會有顯著的改變。b北斗七星10萬年後構成的圖樣。

  27. 3-2觀察星空 • 天文觀測 • 星星發出的光經過遙遠距離到達地球,因此光線微弱,所以我們藉助望遠鏡來研究它們。 • 望遠鏡可以聚集光線,來觀察昏暗的天體。例如肉眼可見最暗天體為6等星,而大口徑的望遠鏡搭配靈敏的儀器,可以看到最暗天體的星等為二十幾等,太空望遠鏡甚至可以達到將近30等 。 • 天體發出的電磁波經過地球大氣層時遭到氣體吸收,只有極少部分的波段能夠到達地面 ,因此要觀測某些波段就必須在高海拔地點或太空中觀測。 • 大氣對天文觀測的影響,除了波段限制以外,還包括空氣流動所造成的影像模糊。。

  28. 圖3-30 電磁波在進入大氣時,大多會被大氣吸收或反射,只有可見光、 無線電波以及部分紅外線得以抵達地表。

  29. 3-2觀察星空 • 天文觀測 • 觀測星星宜在光害小、海拔高、晴天率高且氣流穩定的地點,因此在玉山國家公園旁便建有「鹿林天文臺」,進行觀測研究工作 。 • 此外,我們也利用人造衛星,因為其具備跨國界、無地理障礙,以及長時間觀測的優點,也適用於天文研究。將望遠鏡置於太空,是減少大氣干擾最好的辦法,但是花費昂貴,且技術上也較困難。 • 除了軌道上的望遠鏡 ,科學家也發射太空船前往太陽系其他天體,就近觀察、研究。例如1977年發射升空的航海家一號,傳回許多關於類木行星的資料,目前仍持續向外飛行,距離太陽已經超過100 AU,是目前飛行最遠的人造物體。 • 阿波羅任務在1969年成功登陸月球,揭開月球長久以來的神祕面紗,也帶回月球的岩石標本。 • 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太空船,預計2014年降落在彗星上,飛行的過程中,也對小行星進行觀測。

  30. 圖3-21 鹿林天文臺海拔2862公尺,當地天氣晴朗,氣流穩定,適合進行天文觀測。照片中遮罩內為口徑一公尺之光學望遠鏡。

  31. 圖3-22 將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中,避免大氣阻隔與影響,可以清晰觀測到更遙遠的天體。圖中為哈伯太空望遠鏡。

  32. 補充—天文望遠鏡原理 • 天文望遠鏡種類 : • 1.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最早期的天文望遠鏡是折射式, 它由簡單的透鏡所組成。 • 2. 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它的構造簡單,主要是由底部的一面反射鏡和另一組次鏡所組成. 由於反射鏡片研磨容易, 光線又不通過鏡片內部, 價錢比同口徑的折射鏡片便宜好多, 所以成為天文望遠鏡的主流. • 3. 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是在鏡筒前端裝上一片修正鏡, 再加上反射鏡和次鏡所組成. 它具有口徑大, 焦距長, 筒身短的優點.

  33. 折射式

  34. 反射式

  35. 補充—天文望遠鏡原理 • 選擇天文望遠鏡的考量 : • 聚光能力(light gathering power)與望遠鏡的口徑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望遠鏡的口徑愈大, 望遠鏡的聚光能力愈強。集光力 = 口徑2(以 mm 計)/49 。 • 解析能力 (resolving power)可解析角度 與望遠鏡的口徑的成反比,也就是望遠鏡的口徑愈大, 可解析角度愈小,解析能力愈強。可解析角度(秒角):α= 1.22 λ/D。λ是光的波長,D式望遠鏡的口徑 • 放大能力(magnification):MM = 物鏡焦距/目鏡焦距:放大率為物鏡焦長與目鏡焦長比。

  36. 3-3浩瀚的宇宙 • 宇宙的結構 • 透過望遠鏡觀察,我們發現夜空中除了恆星之外,還有許多星團、星雲和星系。 • 千億顆恆星因萬有引力聚集在一起構成星系,有著明顯外形,我們的太陽以及夜空中看到的恆星都是位在稱為銀河系的星系內 。 • 銀河系的外形呈現螺旋狀,大多數恆星聚集在盤面上,整個盤面直徑約10萬光年。 • 太陽距離中心約3萬光年,由太陽系往銀河系盤面看去,會看到恆星與雲氣密集分布的帶狀,有如銀白色的河流,稱為銀河 。

  37. 圖3-23 銀河系示意圖。圖是斜向俯視圖,可以看到銀河盤面上的螺旋臂結構。圖是側視圖,星球與星際塵氣分布在扁平的盤狀結構中。銀河盤的上下四周則散布一些大型球狀星團,各自包含數十萬到數百萬顆恆星。

  38. 3-3浩瀚的宇宙 • 宇宙的結構 • 星系中除了恆星,還有星團、星雲。 • 星團是指一群恆星因引力聚集在一起,可分為球狀星團與疏散星團: 球狀星團由成千上萬的恆星密集形成,外觀呈現球狀對稱的形狀 ;疏散星團則由約數百到上千顆恆星聚集,結構較為鬆散 。 • 星雲為散布在恆星之間的塵埃和氣體。根據是否發光,分為亮星雲與黑暗星雲 。 • 恆星是由星雲收縮而形成,藉由核融合反應產生能量,當中心的燃料用完,無法再進行核反應來對抗向內收縮的萬有引力時,恆星就會快速向內收縮,終致爆發,將核反應所製造出的複雜元素散布到太空中,成為製造下一代恆星的材料。。

  39. b a • 圖3-25 (a) 球狀星團M15,包含了約百萬顆恆星;(b)昴宿星團,俗稱「七姊妹」星團屬於疏散星團,約有100多顆恆星。

  40. 圖3-26 星際雲氣由氣體及塵埃組成。(a)有些雲氣當中的濃厚塵埃遮蔽後方的恆星或亮星雲,成為黑暗星雲。圖中的黑暗星雲,位於獵戶座方向,恰巧形成像馬頭的形狀,故稱為「馬頭星雲」;(b)有些雲氣反射鄰近亮星的光線,或受星光激發而發光。

  41. 圖3-27 蟹狀星雲是恆星爆發所產生的雲氣。

  42. 3-3浩瀚的宇宙 • 宇宙的結構 • 星系的形狀有許多種,有些看起來像橢圓球體 ,有些呈螺旋狀 ,有的形狀不規則 ,有些星系除了螺旋結構,在核心還有棒狀結構 。 • 我們位在銀河系內,無法得知銀河系的外觀,但根據研究得知,銀河系的外觀應和仙女座星系 一樣屬於螺旋狀星系。大麥哲倫雲與小麥哲倫雲 為銀河系周圍的衛星星系,屬於不規則星系,距離銀河系只有十幾萬光年。 • 銀河系有兩個小型星系相伴,稱為大麥哲倫雲及小麥哲倫雲,見於南半球夜空,因當年跟隨麥哲倫環球探險的船員,返鄉後向友人敘述這兩團「雲」而得名。 • 星系並非均勻分布在太空中,而常集結成群,依星系數量多寡稱為星系群或星系團 。 • 銀河系所屬的本星系群,有數十個成員,包括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和仙女座星系在內。有些星系團包含多達上千個星系。星系團又會群聚,構成超星系團或更大尺度的結構。目前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偵測到上億個星系,但也只是宇宙的一個小角落

  43. 圖3-28 星系有不同的外形:橢圓星系;螺旋星系;不規則星系;棒旋星系。

  44. 圖3-29 仙女座星系位於仙女座方向,是大型星系。外觀、大小、質量皆和銀河系相當,也有螺旋結構。周圍兩個橢圓光團則為兩個小型星系,是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

  45. 從我們的銀河系看出去,最明亮的星系是大麥哲倫星雲 (LMC)。 通常只有住在地球南半球居民才看得到的大麥哲倫星雲 ,是離我們第二近的星系,它也是小麥哲倫星雲 (SMC)的近鄰。在繞著銀河系公轉的11個矮星系中,大麥哲倫星雲也是其中之一。 大麥哲倫星雲是個不規則星系,它有個由年老紅色恆星所組成的棒狀核心,外面環繞著年輕的的藍色恆星,以及靠近上面這張影像頂端的明亮紅色恆星形成區 - 蜘蛛星雲。 近代最明亮的超新星SN1987A,就是發生在大麥哲倫星雲裡。

  46. 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麥哲倫以及他的船員,在他們第一次的地球環繞航行中,擁有不少的時間研究 南半球的天空。 因此,在南半球星空仰望中、特別容易找到的兩大星空奇景就稱為麥哲倫星雲。 現在已經瞭解到這些宇宙雲是不正常矮星系,也就是我們較大螺旋銀河星系的衛星。 上圖所示的小麥哲倫星雲事實上延展了起碼15,000光年長,並且包含了幾億顆的星星。 與杜鵑星座距離約210,000光年之遠,他是第四座靠近銀河的已知衛星星系,繼小犬星座、人馬矮星系以及大麥哲倫星雲之後。 此壯觀的圖片還包還了兩個球狀前景,星群NGC362(上左)以及杜鵑47。 壯麗的杜鵑47僅僅13,000光年遠,並且從此圖看來位在小麥哲倫星雲的右邊。

  47. 3-3浩瀚的宇宙 • 宇宙的結構 • 至今觀測到最遙遠的星系,距離地球超過100億光年,因此推估宇宙的大小至少有100億光年。 • 也因為這些光需旅行100億年,才能抵達地球而被觀測到,可見宇宙的年齡至少有100億年。 • 目前人類登陸最遠至月球;飛行最遠的太空船「航海家一號」旅行了26年,距離地球「僅」約0.0015光年,浩瀚的宇宙還有許多神祕的未知等著我們去發掘。

  48. 圖3-31 深邃的太空中有數以千億計的星系,有些群聚在一起構成星系團,此處所示為室女座星系團,包含了數千個星系,距離我們約6000萬光年。 • 圖3-32 將視野由地球不斷向外延伸,由地球到太陽系,再到鄰近恆星,擴展到銀河系以及本星系群,即使再向外放大300倍,仍僅是浩瀚宇宙的一個小角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