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1.07k Views
霍 乱 ( cholera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 丽水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吕娇健. 概述. 概念 :由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污染 水与食物 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起病急骤,剧烈泻吐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肉痉挛、尿闭 发病猛,传播快 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 国际检疫传染病. 病 原 学.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 革兰染色阴性 菌体末端有鞭毛 碱性环境中增殖快 (培养基: PH8.4-8.6% 碱性蛋白胨水). 其中 O139 血清型有荚膜
E N D
霍 乱 (cholera)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 丽水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吕娇健
概述 • 概念: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污染水与食物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剧烈泻吐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肉痉挛、尿闭 • 发病猛,传播快 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 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 • 国际检疫传染病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革兰染色阴性 • 菌体末端有鞭毛 • 碱性环境中增殖快 (培养基:PH8.4-8.6%碱性蛋白胨水) • 其中O139血清型有荚膜 • 悬滴镜检呈穿梭状运动 • 粪便涂片呈鱼群排列
霍乱弧菌的三型毒素 • Ⅰ型毒素——内毒素,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免疫的主要成分 • Ⅱ型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 • 是霍乱弧菌繁殖时产生的代谢产物 • 是形成霍乱腹泻症状的关键物质 • Ⅲ型毒素在发病作用上意义不大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对热、干燥、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 干燥2小时或加热55℃10分钟,弧菌死亡 • 煮沸,立即死亡 • 在正常胃酸中,存活4分钟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 • 河水、井水中,埃尔托生物型存活1~3周 • 当粘附于藻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存活期延长 • 当外环境合适,甚至可存活1年以上
WHO关于霍乱弧菌的分类 • O1群霍乱弧菌 (古典+/埃尔托-生物型) 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弧菌为准 •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不产肠毒素,不致病 • 非O1群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
非O1群霍乱弧菌 • 不与O1群的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 包括O2、O3、、、O138等200以上个血清型,一般无致病性 • 其中的O139血清型具有特殊性: • 1992年在孟加拉发现的新血清型 • 有与O1群相同的毒素基因,能引起流行性腹泻
霍乱流行史 • 第一~六次大流行(1817~1923):古典生物型 • 第七次大流行(1961~至今):埃尔托生物型 • 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由O139血清型引起霍乱流行,并波及周围国家
传染源 • 病人: • 排菌时间:5日,最长2周 • 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每毫升粪便含有107~109弧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 带菌者:包括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带菌及健康带菌者 轻型患者、隐性感染者(可多达59%-75%)和恢复期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 •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物 • 日常的生活接触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隐性感染者多,显性感染者少 • 病后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感染(再感染率0.22%)
流行特征 • 热带地区:全年发病 • 我国:夏秋季流行,高峰期7~9月 • 地理特点:分布在沿江沿海
发病机制 发病与否取决于: • 机体胃酸分泌程度 • 霍乱弧菌的数量和致病力
霍乱弧菌突破胃酸屏障,进入小肠 发病机制 穿过肠粘膜的粘液层 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 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氢盐。 促使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增多
病理生理 • 霍乱病人的粪便为等渗性,其中钾和碳酸氢盐浓度为血中浓度的2~5倍。见下表: • 剧烈吐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3d(数小时-7d) • 突然起病 • 临床表现与感染菌型相关 ——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症状较重 ——埃尔托生物型所致者常为隐性感染者
典型霍乱的分期 • 泻吐期 • 脱水虚脱期 • 恢复期(反应期)
一、泻吐期 • 持续数小时或1~2日 • 先泻后吐 • 一般无发热
一、泻吐期 腹泻的特点: • 量多次频 • 无粪臭 ——黄色清水样便 ——米泔水样便 ——血水样便 • 少有腹痛(无痛性、无里急后重)
一、泻吐期 呕吐的特点: • 不伴恶心,次数不多 • 喷射性呕吐 • 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为米泔水样
二、脱水虚脱期 1、脱水 ——皮肤弹性差 ——眼窝凹陷 ——声音嘶哑 ——尿量减少
二、脱水虚脱期 烦躁,声嘶,口渴 “霍乱面容” 眼窝深陷,两颊深凹
二、脱水虚脱期 舟状腹 皮肤干皱、湿冷无弹性 “洗衣工手”
二、脱水虚脱期 2、循环衰竭 ——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
二、脱水虚脱期 3、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根丧失) • 呼吸深长,可有意识障碍。 4、肌肉痛性痉挛(钠盐丢失) • 腹直肌及腓肠肌多见 • 痉挛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强直状态。 5、低血钾 •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 鼓肠,肠鸣减弱 •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三、恢复及反应期 ——少数病人有反应性低热(持续1-3天,体温38-39℃) 循环改善致残余毒素吸收
O139型霍乱的临床特征 • 症状较重 • 腹痛比较常见 • 可并发菌血症等肠道外感染
“干性霍乱”(cholera siccus) 起病急骤,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循环衰竭,中毒性休克,死亡率很高。
血常规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 白细胞10×109/L以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 • 血清钠、钾、氯降低 • HCO3‑下降
粪便检查 • 大便常规:可见粘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 细菌学检查: 涂片染色:革兰染色阴性弧菌,呈鱼群样排列(诊断参考—不能确诊)
粪便细菌学检查 • 动力试验:悬滴镜检见弧菌穿梭活动 (初筛—不能确诊) • 制动试验:与O1群或O139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初筛—不能确诊) • 增菌培养:确定致病菌型别(确诊依据)
血清学检查 • 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主要用于: • 流行病学的追溯诊断 • 粪便培养阴性可疑病人的诊断 • 分子生物学:PCR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序列(快速诊断)
并发症 •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少尿 肾性少尿 • 急性肺水肿 •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疑似诊断 符合以下其中一项: ①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明确 ②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出现泻吐 症状,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疑似病例应另外隔离、填写疑似霍乱报告,每日粪便培养,如三次阴性,且血清学检查两次阴性,可否定诊断并做疫情订正报告。
确诊标准 符合以下其中一项: ①有泻吐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0139群阳性 ②流行区人群,有典型症状,粪便培养阴性,无其他原因可查者,血清凝集抗体4倍以上增长 ③无泻吐症状,粪便培养阳性+粪检前后5日内曾有腹泻+密切接触史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