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likes | 192 Views
消防員尿中 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 與血漿中 nitric oxide(NO) 關係之探討 學生:邱文德 指導老師:賴錦皇. 前言. 結果與討論. 表一 研究對象之基本人口學資料. 表三 暴露組與非暴露組 8-OHdG 之關係. 火災一直是社會新聞上層出不窮的問題。當火災發生時,火場中 的材料經過燃燒之後,會產生一些對消防員可能有害的物質。 受損害的 DNA 於體內經過外核苷酸酶修復而產生水溶性的 8-OHdG 排泄至尿液中,尿液中的 8-OHdG 含量可反映 DNA 受損程度以 及修復之情形。
E N D
消防員尿中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與血漿中nitric oxide(NO)關係之探討學生:邱文德 指導老師:賴錦皇 前言 結果與討論 表一 研究對象之基本人口學資料 表三 暴露組與非暴露組8-OHdG之關係 火災一直是社會新聞上層出不窮的問題。當火災發生時,火場中 的材料經過燃燒之後,會產生一些對消防員可能有害的物質。 受損害的DNA於體內經過外核苷酸酶修復而產生水溶性的 8-OHdG排泄至尿液中,尿液中的8-OHdG含量可反映DNA受損程度以 及修復之情形。 NO是一種活性氮化物種。在Goldstein等人的研究中發現,NO與 超氧陰離子(O2-)進行反應會形成過氧化硝酸鹽(ONOO-),會對DNA造 成氧化傷害,因此NO可作為氧化壓力的指標。 表四 暴露組與非暴露組NO之關係 目的 2. 由表三及表四結果可知,暴露組與非暴露組之 8-OHdG及NO,僅有8-OHdG之p-value<0.05, 亦即兩組之間,僅有8-OHdG有差異。 本研究乃欲了解消防員血漿NO與DNA氧化傷害指標尿中8-OHdG 之關係,同時比較暴露組與非暴露組之間8-OHdG及NO之濃度差異。 表五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urinary log (8-OHdG) by plasma log (NO) 材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與統計工具 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選擇來自某縣政府消防局消防員167員作 為暴露組,來自局本部辦公室行政人員36員作為對照組。利用上班時 間進行問卷調查及體檢。問卷內容為個人基本資料以及過去病史等。 另抽取靜脈血以了解體內NO濃度之情形,並提供尿液以測量尿中 8-OHdG的濃度,以SPSS 12.0進行統計分析。 表二 研究對象之生活習慣 尿液中8-OHdG的測定 以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分析之。步驟如下: 一、將尿液以及8-OHdG特定單株抗體於37°C下培養1小時。 二、以ph7.4之磷酸鹽緩衝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清洗三 次去除結合物。 三、加入以山葵根過氧化(horseradish peroxidase)標幟之抗體於37°C下 培養1小時。 四、以PBS清洗三次去除未結合物。 五、加入呈色劑(3,3’,5,5’-tetramethylbenzidine)於暗室下置15分鐘,產 生淡藍色。 六、加入中止劑(1M磷酸)顏色變為黃色,反應3分鐘,測450 nm的吸 光值,30分鐘內判讀完畢。 七、呈色吸光值以及8-OHdG標準溶液0.5、2、8、20、80和200 ng/mL 濃度之log值與吸光值作圖,再以樣本的吸光值換算出濃度,結果 以µg/g creatinine表示。 ※SE β=standard error of β coefficient. 3. 綜合表五及圖一 的結果,在控制 二組間有差異的 變項對尿液中 8-OHdG和血漿中 NO濃度的影響之 後,進行線性迴 歸分析,發現尿 液中8-OHdG及血 漿中NO沒有相關 性。 圖一 Log NO與Log 8-OHdG/Creatitine之線性關係 血漿中NO的測定 以一氧化氮分析儀來分析。步驟如下: 一、將血漿樣本以-4°C 99%的酒精去除其中的蛋白質成分。 二、離心去除沉澱物後,取上清液注入反應槽中。 三、以三氯化釩(VCl3)將nitrate以及nitrite還原成NO。 四、NO與分析儀裡的臭氧(O3)反應,並由分析儀測釋放出來的能量, 再換算成NO的濃度。 • 尿液中8-OHdG含量以及血漿中NO含量可以反映 • DNA受損的程度,但會受到年齡、BMI、性別、 • 抽煙、運動習慣、嚼食檳榔、飲食、氣喘等疾病 • 等的影響。表一及表二顯示,在本次研究中,僅 • 年齡與運動二個變項在兩組中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 意義,其餘皆未發現有差異。另外,在學歷及婚 • 姻狀況二個變項亦有差異。 結論 此次研究結果雖然顯示兩者之間無相關性,但是,本 次研究並未針對樣本的疾病史、工作暴露情況以及飲食習 慣等作進一步了解,是否因此影響本次研究之結果,值得 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