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Chapter 7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Chapter 7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 前言. 消費者總是希望能夠用低價格買到商品 , 生產者總是希望能夠用高價格把商品賣出去 , 就整體社會而言 , 是否有一價格是最適的 ? 前述幾章討論供需雙方在市場上互動如何決定均衡價格 , 是一種實事求的論 , 沒有討論這種結果是好是壞 , 也就是沒有做規範性的論述。. 前言. 本章討論有關「 福利經濟學 」的相關議題 , 也就是研究資源的配置如何影響經濟上的利益。

jers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7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7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

  2. 前言 • 消費者總是希望能夠用低價格買到商品,生產者總是希望能夠用高價格把商品賣出去,就整體社會而言,是否有一價格是最適的? • 前述幾章討論供需雙方在市場上互動如何決定均衡價格,是一種實事求的論,沒有討論這種結果是好是壞,也就是沒有做規範性的論述。

  3. 前言 • 本章討論有關「福利經濟學」的相關議題,也就是研究資源的配置如何影響經濟上的利益。 • 先分別討論買賣雙方在市場中交易的利益為何,再討論如何讓這些利益盡量的擴大。 • 我們得到一個深具意義的結論,那就是「市場上供需互動均衡結果,使得買賣雙方的利益達到最大」。均衡價格是使買賣雙方獲益最大的價格,均衡數量是使買賣雙方獲益最大的數量 。

  4. 前言 • 本章討論的主題 • 消費者剩餘 • 生產者剩餘 • 市場效率

  5. 消費者剩餘 • 消費者剩餘是衡量消費者參與市場交易所能獲得之利益, 且以貨幣為計算單位來衡量消費者的交易利得。 • 願付金額:消費者對某一單位商品的最高評價以貨幣來計算之數額,稱之為願付金額。

  6. 消費者剩餘 • 商品價格高於某一消費者願付金額,則該消費者不願意購買此商品。 • 商品價格低於某一消費者願付金額,消費者買此商品可以獲益,則願意購買此商品。 • 商品價格等於某一消費者願付金額,消費者買此商品與否沒有差別。

  7. 消費者剩餘 • 假設你有一枚珍貴的郵票要拍賣,有意願購買這枚郵票者有4位,她們願意為這枚郵票付出的最高代價(願付金額)如表1所示。

  8. 表1 四個消費者的願付金額

  9. 消費者剩餘 • 由低向上喊價的拍賣的方式出售郵票,表1 可以推知,最後是John以$80(或者稍稍高於$80)的價格得標。結果John獲得$20的交易利得,也就是獲得$20的消費者剩餘。 •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對一商品的「願付金額」減去購買時的「實際支付」金額。是衡量消費者參與市場交易所能獲得之利益。

  10. 消費者剩餘 • 假設有兩張郵票,且每個人最多買一枚郵票, 以上述的方式拍賣結果是 • John 與Paul以$70(或者稍稍高於$70)的價格得標。結果John獲得$30 的消費者剩餘,Paul獲得$10的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剩餘總共有$40。

  11. 用需求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 消費者剩餘與需求線有關,可以由需求曲線推得消費者剩餘。 • 願付價格與需求價量表及需求現有關,依據四個人的願付價格,可以推知需求線如圖1。

  12. 圖1 需求表與需求曲線 唱片價格 70 $100 80 50 需求 4 3 1 2 0 唱片數量

  13. 用需求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 給定任一需求量,需求線所對應的價格,即是消費者對該單位商品的願付價格。 • 市場價格高於某一消費者的願付價格時,該消費者就不會買,會退出市場。 • 消費者剩餘就是需求線以下價格以上所包圍之面積。

  14. 圖2 以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唱片價格 唱片價格 ) 消費者總剩餘($40) (a)價格=$80 (b)價格=$70 70 70 $100 $100 80 80 50 50 需求 需求 唱片數量 唱片數量 4 4 3 3 2 2 1 1 0 0

  15. 格改變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 價格降低消費者剩餘增加,增加了多少可以由消費者剩餘的變化來分析。 • 如圖3所示, • 價格為P1時消費者剩餘是三角形ABC的面積, • 價格價降到P2時,消費者剩餘為三角形AFD的面積, • 消費者剩餘增加了梯形面積BCFD。

  16. 格改變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 • 其中四方形面積是因為原先買Q1的價格由P1減少到P2,所以消費者剩餘增加了BCFD; • 由於價格降低使得消費量由Q1增加至Q2,而增加了三角形CEF面積。

  17. 圖3 價格如何影響消費者剩餘 價格 (a)價格為P1下的 消費者剩餘 (b)價格為 P2下的 消費者剩餘 價格 原先消費者增加的消費者剩餘 新消費者的消費者剩餘 F C A C A B D B E P1 P1 P2 原先的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 需求 需求 0 0 數量 數量 Q1 Q2 Q1

  18. 消費者剩餘在衡量什麼? • 藉由消費者剩餘概念,可以判定人們在市場交易中的受益程度。 • 消費者剩餘是: • 買者願付金額」減去「實際支付金額」, • 是衡量消費者本身從購買商品所感受到的利益, • 故消費者剩餘是代表買方經濟利益的適切指標。

  19. 消費者剩餘在衡量什麼? • 但在某些情況之下,費者剩餘不能代表買方的利益,例如分析毒品市場需求即是。 • 絕大多數的情況,消費者剩餘確實能夠代表買方的利益。

  20. 生產者剩餘 • 假設有一棟房子需要粉刷油漆,結果有4位可能的生產者願意提供這項勞務,而他們相互競標,最低價格者得標。 • 每一位勞務提供者要求的報酬,必須大於提供這項勞務的成本,也就粉刷油漆的機會成本,包括油漆材料與時間成本。四個人的機會成本如表2所示。

  21. 表2 四個可能生產者的成本

  22. 生產者剩餘 • 因為提供勞務的成本就是勞務提供者願提供勞務的最低價格: • 當價格高於成本時她們樂於為提供勞務, • 如果價格低於成本時她們不願提供項勞務, • 所以成本就是生產者的「願賣金額」。

  23. 生產者剩餘 • 藉由競標的結果是Grandma以$600得標,因為他願意提供勞務的最低要求是$500,而實際獲得$600,所以是獲得$100的生產者剩餘。 • 「生產者剩餘」是指賣方「實際收到的金額」減去「願賣金額」。

  24. 生產者剩餘 • 假設有2棟房子需要粉刷油漆, • 須兩個人來粉刷, • 競標的結果價格為$800,由Grandma 與Georgia 兩位得標, • 結果Grandma 獲得$300生產者剩餘,Georgia獲得$200生產者剩餘,總共生產剩餘是$500。

  25. 用供給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 生產者剩餘與供給曲線息息相關。 • 供給價量表可以由成本推知,表2可推得供給價量表如圖4的左表,更進一步劃出供給線如圖4。

  26. 供給表和供給曲線 供給量 價格 銷售者 $900元以上 瑪麗, 芙烈達, 喬治亞,阿嬤 芙烈達, 喬治亞,阿嬤 $800-$900 $600-$800 喬治亞,阿嬤 $500-$600 阿嬤 $500元以下 無

  27. 圖4 供給表和供給曲線

  28. 用供給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 供給線的高度反映出每一單位的願賣金額,則依據生產者剩餘的定義得知,供給線以上價格以下所包圍的面積就是生產者剩餘。 • 圖5以供給曲線來衡量生產者剩餘,(a)是價格為$600時的生產者剩餘,(b)是價格$800實的生產者剩餘。

  29. 圖5以供給曲線來衡量生產者剩餘

  30. 圖5以供給曲線來衡量生產者剩餘

  31. 價格改變對產者剩餘的影響 • 賣方總是希望所賣的商品價格越高越好,價格提高期利益增加多少,可以由生產者剩餘來衡量。 • 如圖6所示,價格為P1時生產者剩餘是三角形ABC的面積。

  32. 供給 B P1 C 生產者剩餘 A Q1 圖6價格如何影響生產者剩餘 (a)價格為P 的生產者剩餘 價格 0 數量

  33. 原生產者額外的生產剩餘 E D P2 F 新生產者的生產者剩餘 Q2 圖6價格如何影響生產者剩餘 (b)價格為P 的生產者剩餘 價格 供給 B P1 C 原生產者剩餘 A 數量 0 Q1

  34. 價格改變對產者剩餘的影響 • 如果價格上升至P2時生產剩餘是三角形AFD的面積, • 生產者剩餘增加了梯形面積BDFC。 • 其中四方形BDEC是導因於原先Q1賣的價格增加, • 三角形CEF是因為價格提高而產量增加的結果。

  35. 市場效率 • 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是經濟學家分析一個市場中買賣雙方獲得多少利益的基礎工具。 • 藉由此工具可以推論:自由市場所決定的資源配置是否有效率。

  36. 市場效率 • 假設有一個仁慈的社會規劃者,其心中所圖的是追求社會整體利益極大化,而其心中所界定的社會利益是指「總剩餘」的大小,也就是消費者剩餘加生產者剩餘。

  37. 市場效率 • 為了說明何以總剩餘可以衡量社會利益,把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重新詮釋界定為: • 總剩餘 =消費者的評價 - 消費者支付的總金額+ 生產者收益的總數 - 生產者的生產成本 • 消費者支付的總金額 = 生產者收益的總數, • 總剩餘 =消費者的評價 - 生產者的生產成本

  38. 市場效率 • 總剩餘是一商品市場帶給社會的價值減去社會為了獲得商品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是商品市場帶給社會的淨利益。 • 如果一個資源配置可以使總剩餘達到最大,我們說這個配置具有效率。 • 一個配置如果沒有效率,則意謂著有一些可以實現的交易利得並沒有實現。

  39. 市場效率 • 例如由高成本廠商生產則轉為低成本廠商生產,則利得更多; 或者由低評價的消費者來消費轉為高評價的消費者來消費,則利得更多。 • 當然社會規劃者也關心分配的公平性,但在此只討論效率而不討論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

  40. 圖7市場均衡下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

  41. 市場均衡的評價 • 依據消費者剩餘與需求線、生產者與供給線的關係,以圖7為例得知市場均衡時,所能實現的總剩餘就是需求線以下供給線以上所包圍的面積。

  42. 市場均衡的評價 • 市場均衡的資源配置是否有效率呢?總剩餘是否達到最大?均衡時哪些消費者與生產者在市場中交易呢? • 願付金額大過於市場價格的消費者會買,願付金額小於市場價格的消費者不會買; • 生產成本小於價格的產量才會生產,而生產成本大於市場價格的產量不會生產。

  43. 市場均衡的評價 • 由上述的觀察可以得知 • 自由市場把商品賣給評價最高的消費者, • 自由市場把商品分配給生產成本最低之生產者生產。 • 由此觀之,市場均衡時,改變資源配置無法增加社會利益,自由市場所生產的數量會使得總剩餘極大。

  44. 圖8 均衡數量的效率

  45. 市場均衡的評價 • 需求線代表消費者的評價,供給線代表生產成本。 • 產量比均衡數量少,商品的價值(邊際消費者的願付價格)高於成本,產量增加可以增加總剩餘,且在產量小於均衡產量時,這種現象一直持續,直到產量增加到等於均衡產量為止。(產量小於均衡產量,則有潛在可能的交易利得未實現)

  46. 市場均衡的評價 • 產量比均衡數量多,商品的價值低於成本,產量減少可以增加總剩餘,且在產量大於均衡產量時,這種現象一直持續,直到產量減少到等於均衡產量為止。(產量大於均衡產量時,超過的部分價值低於成本,不值得交易)。

  47. 市場均衡的評價 • 所以在自由市場的運作下,資源配置有效率,無須社會規劃者的介入。 • 這也是Smith 所稱的:透過市場價格機能這支看不見的手,可以使得資源配置有效率。 • 透過市場的運作結果來分配資源,結果是社會利益最大的結果,不須知道消費者與生產者詳細的資訊,也能達到慈善的社會規劃者的目的。

  48. 人體器官是否應該開放買賣 • 器官只能捐贈不能買賣,需要接受捐贈者必須排隊等候,但大多數的病人在沒等到適合器官之前就病故了。 • 如果開放器官買賣或許可以使得器官移植成功案例更多。

  49. 人體器官是否應該開放買賣 • 舉一個2004年實際發生的例子: • 用圖形說明只能捐贈與可以買賣的結果有何不同。 • 買賣可以增加社會利益,但有人認為可能會產生不公平的問題,因為窮人買不起。 • 實際上不能買賣造成許多人生存機會被奪,也是一種不公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