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47 Views
巴基斯坦 印度河 印度河起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冰川融水,蜿蜒 3000 多公里,滋養著沿途 的森林、平原和村落,是巴基斯坦主要的灌溉水源。青藏高原冰川的 融化和降雨量的不規則變化可能加劇水資源缺乏問題。. 不丹 珠穆朗瑪峰(南坡) 數百年來,不丹人依靠珠穆朗瑪峰的冰川融水灌溉他們的農田。但是 隨著氣溫升高,融化速度加快,快速增加的水流將造成嚴重的威脅。. 俄羅斯 阿爾泰山脈 阿爾泰山脈的俄羅斯段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 世界遺產目錄 》 , 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地的植物物種豐富,其範圍包括了從幹草原到混交林
E N D
巴基斯坦 印度河 印度河起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冰川融水,蜿蜒3000多公里,滋養著沿途 的森林、平原和村落,是巴基斯坦主要的灌溉水源。青藏高原冰川的 融化和降雨量的不規則變化可能加劇水資源缺乏問題。
不丹 珠穆朗瑪峰(南坡) 數百年來,不丹人依靠珠穆朗瑪峰的冰川融水灌溉他們的農田。但是 隨著氣溫升高,融化速度加快,快速增加的水流將造成嚴重的威脅。
俄羅斯 阿爾泰山脈 阿爾泰山脈的俄羅斯段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目錄》, 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地的植物物種豐富,其範圍包括了從幹草原到混交林 到高山植被。從上世紀開始,該地區的氣溫持續升高,預計在接下來的 數十年內,永久凍土將大量減少,從而對這個獨特的自然棲息地帶來威脅。
俄羅斯 貝爾加湖 貝爾加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長(25,000,000年) 和最深的(1,637米)湖泊,其蓄水量超過了北美五大湖的總蓄水量。該地 區的冬季持續時間較長而且溫度較低,貝爾加湖的物種多樣性因而也與之 適應。但是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該湖的水溫開始逐漸上升。如果溫度繼續 如預測那樣上升的話,貝爾加湖的整個生態系統將大受影響。
哈薩克 天山(西端) 天山腳下的農牧業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興起,中亞的農牧民世代依賴 山上冰雪融水從事生產。但在過去的50年裡,天山上的冰川已經融化 了36%。如果氣溫繼續升高,當地將會出現水源匱乏,這種情況與人口 增長帶來的用水需求增長相結合,將引起嚴重的危機。
黎巴嫩 阿爾瑪卡麥爾山 黎巴嫩的平原和山丘曾經到處覆蓋著高大的黎巴嫩雪松林,這種高大 挺直的常綠喬木被視為黎巴嫩的國樹。如今只有在黎巴嫩北部的阿爾 瑪卡麥爾山上才能見到這種森林的遺跡,隨著氣溫的上升和降雨量的 下降,這些僅存的雪松也面臨威脅,貧瘠的山坡將失去吸引力。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由星羅棋佈的1200個小島組成。潔白的沙灘、搖擺的棕櫚樹、繽紛的珊瑚礁和無盡的陽光,旖旎美景令遊客目不暇接。馬爾地夫80%的國土海拔不足1米,如果聯合國對全球變暖下海平面上升速度計算準確的話,最快下個世紀這些島嶼將被海水逐一吞噬。
馬來西亞 蘇祿-蘇拉威西海 蘇祿-蘇拉威西海位於太平洋西部,是菲律賓和印尼之間的 島間海。歷史上,巴夭族人在這個熱帶季風氣候地區過著水上遊牧的 生活。但是傳統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複雜。過度捕魚和如炸魚、毒魚 等其他非法的捕魚方式,都對當地的珊瑚礁造成嚴重破壞。海面溫度 上升和酸性增加也進一步惡化了當地的環境問題。
蒙古 巴彥烏勒蓋省 今天,約300萬的蒙古民眾中有一半仍然是牧民,過著遊牧的生活。他們在全國範圍內遷移以尋找更好的牧草和駐紮地點。但是溫度上升和降雨規律變化將使戈壁沙漠擴張,從而威脅他們的遊牧生活。
孟加拉 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蔓延65000平方英里,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發源於中國 的雅魯藏布江)帶來的肥沃土壤千百年來滋養著恒河三角洲的人民,約3億人依賴這一地區出產的稻米生存。該地區歷來飽受季風和洪水的侵襲,氣候變化將增加當地的降雨量,帶來更為嚴重的災害。
緬甸 丹老群島 海上吉普賽人——莫肯族在海上堅守著遊牧式的自給自足生活,居住在 丹老群島的800多個海島上,擅長潛水,每天在海灘上搜尋安達曼海給 他們提供的生活必需品。不過隨著氣溫上升和海平面的變動,他們賴以 生存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可能遭到破壞。
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薩迦瑪塔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尼泊爾語名為薩迦瑪塔。這片雪域上生活著雪豹、麋鹿和小熊貓。喜馬拉雅山三分之二的冰川已經大面積的融化,並有可能使得冰川湖泊的快速擴張,從而導致洪水災害和山體滑坡。
日本 釧路濕地 在北海道的釧路濕地生活著1200只丹頂鶴,丹頂鶴是世界上第二珍惜的鶴類動物,它們在此繁衍、徜徉、舞蹈(求偶)。隨著大規模人類開發、森林採伐和海平面的上升,釧路濕地日漸萎縮,丹頂鶴的生存空間也隨之縮小。
日本 東京 東京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整個東京都會區總人口高達3375萬,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區。巨大的人口、繁忙的交通和發達的工業帶來了“熱島效應”,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的溫室氣體使當地氣溫高於周邊地區。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的話,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也會日益受到高溫侵擾。
沙烏地阿拉伯 魯蔔哈利沙漠 魯蔔哈利沙漠式世界上連續沙漠地區中最大者,占沙烏地阿拉伯領土的4分之一以上 面積約650000平方千米 多個世紀以來 貝多因人社區一直生存在這個廣袤的荒野中 其飼養的牲畜主要是依靠當地植被分佈的香草植物 灌木叢和野草餵養 但是當日敏感的生態系統卻因為氣溫逐漸升高而變得特別脆弱
斯里蘭卡 奴娃拉伊利雅 這裡的山坡天然適合種植紅茶,因為這兒一年四季降雨均勻、溫度適中 且日照充沛,錫蘭紅茶聞名世界。但隨著氣溫升高、且天氣變得越來越 乾燥,當地可能出現乾旱,茶葉將嚴重減產,農戶和茶莊都會遭到巨大 損失。不規則的暴雨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是山體滑坡。
泰國 曼谷 曼谷坐落于湄南河三角洲,人口約800萬,是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及最大的城市,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也為曼谷帶來了豐富的歷史積澱。曼谷地勢低窪,在季風季節經常面臨洪水的威脅。此外由於地質鬆軟、過度城市化及濫采地下水,曼谷地面沉降很快,到本世紀末曼谷的大部分都將位於海平面以下。
約旦 安曼 安曼是西亞國家約旦的首都,位於該國北部,為約旦全國最大的城市,人口達300萬。安曼座落在7個山頭之上,山下有富饒的山谷,附近是乾燥的沙漠,其主要的飲用和灌溉用水均來自於約旦河。但是最近幾十年來,約旦河的水流呈下降趨勢。溫度升高和降水減少預期將增加水資源的緊缺性,導致該區域內緊張局勢升級。
印度 古吉拉突邦 古吉拉特是印度最重要的棉花和食鹽產地,還是聖雄甘地的故鄉。 然而在2005年和2006年,季風帶來的連續降雨引起了嚴重的洪災, 造成超過千人死亡,對當地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都造成了破壞性的 影響。預期氣候變化將帶來越來越多無法預期的暴雨和洪災。
印度 乞拉朋齊 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終日雲霧繚繞,遍地瀑布流水。 但從3月至10月的八個月的降水量占了乞拉朋齊每年平均降水量的98%, 氣候變暖、污染、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因素,幹季時,當地居民連生活 用水都得不到保證。
印尼 科摩多島 科摩多島周邊的海域以斑斕的熱帶魚和珊瑚礁著稱,是潛水夫心中的 朝聖之地。科摩多島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摩多龍的家園,這 種巨蜥成年可達3米多長。海平面的升高威脅島上的紅樹林和沙灘, 而海水的酸化和溫度變化可能殺死周邊的珊瑚。
印尼 婆羅洲 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50%的土地上覆蓋著原始熱帶森林,茂密的雨林中 棲息著猩猩等各種珍稀動物。隨著原木採伐、棕櫚種植園的挺進及道路建設 的深入,雨林正日漸萎縮。氣溫的升高也減少了當地植物的種類,導致瘧疾 肆虐,還增加了森林火災發生的危險。
越南 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位於越南的最南端,是越南最富饒的地方。也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這裡河網密佈,是越南最大的稻米、蔬菜和水果生產區。湄公河三角洲現正受上游修建大壩和污染的影響。此外,預計海平面上漲將導致咸水倒灌進入該地區的淡水池塘和稻田,同時還會造成洪澇災害,導致耕地和林地面積減少。
中國 長江 從青藏高原到東海,長江全長6397千米,是亞洲第一長河。由於西藏 冰川的不斷融化,未來長江的水流在旱季的時候可能會逐漸減少, 降低中國大部分地區全年淡水的供應,並減少稻穀的收成。
中國 北京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和政治、經濟、交通、文化、教育中心,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但沙漠越來越逼近,北京深受來自內蒙古的沙塵暴的侵襲,2005年的一場沙塵暴向北京傾瀉了36.4萬噸泥沙。氣溫的上升和越來越難以預測的降雨可能為導致水源缺乏和沙漠化的加劇。
義大利, 盧塞迪奧領 1123年,天主教隱修會的修士們在皮德蒙特的上波河谷地一帶修建了盧塞迪奧 修道院,後來成為是義大利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這片地區現在被叫做盧塞迪 奧領(意為盧塞迪奧的王室莊園;盧塞迪奧則於1784年被世俗政權收回)。但 由於盧塞迪奧的水稻生產嚴重依賴于水源,因此可預見的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 消融和降水的減少將威脅到盧塞迪奧的水稻生產。
希臘, 愛琴海 在愛琴海底生存著地球上最珍惜生物中的一員——地中海僧海豹。地中海僧海豹的數量大約有400頭,瀕臨滅絕。為了躲避人類活動,僧海豹從海灘逃到海蝕洞中。海平面上升可能完全淹沒它們的洞穴,迫使它們失去容身之所。
希臘, 奧林匹亞 奧林匹亞山谷位於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薩斯半島,這裡是奧林匹克 運動會的發源地。近年來。極端幹熱的夏季導致山火頻發。2007 年這一帶因火災遭到嚴重破壞,好在目前考古遺跡都完好無損。
匈牙利, 巴拉頓湖 巴拉頓湖通常被成為“匈牙利海”,它是中歐最大的湖泊。巴拉頓湖 位於匈牙利西部的低矮火山岩中,綿延48英里,它已經成為一個大受 歡迎的旅遊度假勝地。然而近年來,氣溫的升高和降水的減少已經導 致湖泊面積萎縮。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很多湖區最終將會乾涸。
法國, 巴黎(Paris) 巴黎壯觀的林蔭大道和地標式名勝每年吸引4500萬遊客。其1200萬都逗留在巴黎市區,這使得巴黎成為歐洲最擁擠的城市之一。2003年的熱浪對法國衝擊尤其嚴重,而這種極端天氣在以後數十年裡將非常普遍。
瑞典. 達拉那 最近,在位於瑞典中南部的達拉那的山地凍原帶,人們發現了世界上 最長壽的樹木。瑞典大部分森林中的樹木都是雲杉,雲杉也因此成為 瑞典造紙和木材工業的基本原料。但是氣溫升高和夏季降水減少可能 導致瑞典南部的雲杉數量減少。
丹麥,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臨水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12世紀的商業中心。如今上升 的水平面卻威脅到了它的陸地。工程師和建築師試圖補救最近一些工 程——例如新的地鐵——帶來的洪水風險,,但是想挽救哥本哈根的 歷史風貌地區,進一步的海岸防護是必不可少的。
德國, 哈利根群島 在德國北部海域,北海的潮水沖刷塑造了這些低平的島嶼。偶發的海水 氾濫創造了這裡獨特的生態系統,海洋薰衣草一到夏天就開遍豐沃的低 窪地,動植物生存都依賴於偶爾倒灌入到的海水。但這一微妙的平衡可 能由於海平面上升而被打破。
奧地利, 基茨比厄爾, 阿爾卑斯山 每年都有大量遊人來到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區滑雪,呼吸清新的山間空氣。但是阿爾卑斯的冰川上個世紀來不斷消融,從19世紀80年代至今冰川體積已經減少了20%。如今阿爾卑斯的降雪量正在減少,雪線高度
法國 卡奧爾,洛特河谷 法國南部小鎮卡奧爾的制酒業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如今卡奧爾的 葡萄園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0英畝。葡萄對氣候的變化極為敏感,哪怕 氣溫上升少許都會對卡奧爾和法國其他地區的傳統制酒業造成滅頂之災。
荷蘭 鹿特丹 鹿特丹有一半城區的海拔低於海平面,因此幾個世紀以來就一直 依靠堤岸和大壩阻擋海水。20世紀90年代末,鹿特丹建成了馬仕 朗防風暴大壩來保護城市。馬仕朗防風暴大壩可以防護海平面升 高16英尺,但在氣候頻變的今天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
愛爾蘭 米斯郡(County Meath) 米斯郡有著肥沃的土地和深厚的農業傳統,這使得它成為愛爾蘭主要的 馬鈴薯生產地。馬鈴薯和愛爾蘭有很深的歷史淵源,直到現在愛爾蘭人 還非常愛吃馬鈴薯: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90磅。不過未來數十年裡米 斯郡的夏季平均氣溫升高和乾旱頻發可能會導致馬鈴薯作為這一地區主 體糧食作物的地位被終結。
芬蘭 群島海 芬蘭領海的群島海中有大約40000座島嶼。這片海域正經受被稱為 “富營養化”的水體加富過程,意指污染刺激了海藻的過度生長。 由此導致的水中氧氣的缺乏會對野生水生生物造成傷害。氣候變化 可能加劇富營養化,從而破壞生物多樣性。
倫敦 泰晤士河 幾百年來,泰晤士河一直是倫敦的交通骨幹。但也是倫敦的致命傷。 從中世紀早期開始,倫敦城就不斷向河中擴張,使得河道變窄。直到 1983年修建了泰晤士河水閘,倫敦才得以防控洪水。但面對不斷上升 的海水,這依然是不夠的。
丹麥 瓦登海 瓦登海是上一次冰河時代形成的低窪淺海區。遊客們蜂擁而至,體驗“海上行走”的感覺。瓦登海地區的地表不斷由海水和風力塑造然後破壞,形成新的沉積物。但是如果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過預期,將缺乏足夠的沉積物來重塑陸地。
義大利 威尼斯 “水上城市”威尼斯是一座建立在深錘入淤泥地的木樁上的城市,非常 容易受到洪水的破壞。幾個世紀以來,威尼斯正在緩慢的下沉,——僅 上世紀就下沉了9英寸。目前建設中的一個防洪堤設計防洪標準為10英尺, 但是新的措施需要儘快實施。
西班牙 紮哈拉山脈 紮哈拉山脈廣布著豐茂的綠色草場和橄欖果園,是安達盧西亞著名的 印第安人村莊聚集區,這些村莊也被稱為“白色山村”。橄欖是當地 最重要的作物, 在山中占了4百萬英畝的面積。不斷上升的氣溫和持 續減少的降水可能導致該地區沙漠化。
阿拉斯加 北坡。 阿拉斯加北坡(North Slope)是阿拉斯加北部的一個擁有巨大凍土層的地區,那裡被巨大數量的森林、苔原和河流覆蓋。那裡也是北美馴鹿、北極熊和北極狐的樂園,同時還擁有巨大的石油儲量。但是,氣溫的升高會引起凍土層的變化,最終可能會破壞這裡的森林和建築。
北極 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將近900萬平方英里的淡水資源儲量的北冰洋,無疑是人類最重要的寶庫,它的周圍是廣袤的歐亞大陸,北美大陸、格陵蘭島以及其他一些小島。在過去的十年,北極夏季的融冰量不斷打破紀錄令人擔憂。科學家們擔心2013年的夏季,北極將會完全沒有浮冰。
俄羅斯,亞瑪律半島 在擁有常年凍土層的西伯利亞北部,大量的靠馴鹿為生的務農者正以傳統的方式勞作。在亞瑪律半島,野生馴鹿已經逐步適應了這裡的嚴酷寒冬。如果下個世紀的氣溫按照預測的那樣升高的話,這裡也許會變得綠樹成蔭,這不僅會破壞凍土層,嚴重的話,馴鹿可能將因為泥濘的地面而無法通行。
格陵蘭島, 薩肯柏格 麝牛以一種稀少的植物為食,這種植物只有在當地夏季達到華氏50度的時候才開始生長。冬季的時候,當地的氣溫驟降至華氏31度,麝牛靠自己堅硬的蹄子刨開凍土層獲取食物。日益增多的沉澱物和多變的溫度會嚴重破壞麝牛的食物,這也許會成為消滅麝牛種群的潛在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