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534 Views
101 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講座」心得報告 科技 與 藝術 到底有 什麼 關係 演講者 : 孫士韋 老師. 授課教授:許素珠 老師 學 生:黃仲瑜、彭徵維. Background. 演講者:孫士韋 老師 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博士 經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助理教授 (12-) 中研院資訊所 博士後研究員 (07-12) ucVision Lab 超通訊視覺實驗室 主持人 研究專長:多媒體訊號處理、 多媒體安全 個人網站: http://www.iis.sinica.edu.tw/pages/swsun/interests_zh.html.
E N D
101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講座」心得報告科技與藝術到底有什麼關係演講者:孫士韋 老師 授課教授:許素珠 老師 學 生:黃仲瑜、彭徵維
Background 演講者:孫士韋 老師 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博士 經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助理教授(12-) 中研院資訊所 博士後研究員(07-12) ucVision Lab 超通訊視覺實驗室 主持人 研究專長:多媒體訊號處理、多媒體安全 個人網站:http://www.iis.sinica.edu.tw/pages/swsun/interests_zh.html
Summary • 藝術在媒體上面的演進 • 科技的進步如何改變藝術的創作。 • 目前熱門的幾個重要技術: MOCAP、Kinect、iOS、 Google API、photosynth computer graphics • 未來藝術的創意發展
MOCAP • 動作捕捉技術: 已有30年的研發過程,分7大類型,主流的有主動式光學、被動式光學、Kinect。 • 許多電影、動畫開始運用這技術。 Ex:電影「阿凡達、猩球崛起、熊麻吉、BBS鄉民的正義」等, 動畫「北極特快車、丁丁歷險記」等 • 奧斯卡也於2010年,為了公平原則,立下了最佳動畫獎項的明確標準:「動作捕捉技術並非動畫,參賽作品內容必須包含75%以上的動畫,其中動作和角色表現必須是逐格技術。」 • MOCAP技術開始普及化平價化。 參考資料:http://blog.uns.org.tw/node/769
連同攝影機也可以裝上動態追蹤 • 以及虛擬實境的運用。
Computer Graphics • 電腦繪圖已經開始和現實模糊了界線。並且讓藝術家有更多可能的創作空間。 • 電腦繪圖雖然有無限可能,但也面臨許多挑戰。 舉例:阿凡達 由4萬多個處理器、104TB RAM、透過光纖讀取約3PB的數據。成品約每分鐘17.3GB。 註:1PB=1024TB 註:「阿凡達」動用的4 台超級電腦, 總運算量可排名到全球第25名, 不難想見其運算強度。
Photosynth • 透過大量的照片重建3D現場。 • 延伸應用環景攝影、巨像攝影等。
電腦視覺 • 電腦視覺,包含辨識物體、深度、色彩等。有更多的創作空間與應用空間。
Kinect 技術:Kinect有三個鏡頭,中間的鏡頭是 RGB 彩色攝影機,左右兩邊鏡頭則分別為紅外線發射器和紅外線 CMOS 攝影機所構成的3D結構光深度感應器。Kinect還搭配了追焦技術,底座馬達會隨著對焦物體移動跟著轉動。Kinect也內建陣列式麥克風,由多組麥克風同時收音,比對後消除雜音。
計算具有3D深度的圖像 • 骨架追蹤系統 • Coding4Fun Kinect Toolkit
iOS • 使用者介面:多點觸控直接操作 • 感應器:三軸向陀螺儀、加速傳感器、接近感應器、環境光感測器 • 攝錄鏡頭、照片與影片 • 多媒體功能:電視與視訊/音訊 • 定位系統: GPS/map • 行動網路與無線網路
Google API •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應用程式介面 • 針對應用開發者,Google則為絕大多數產品提供了可在協力廠商應用中使用整合的API介面。 • Google目前開放的API已經超過60種,這些API的功能非常廣泛,幾乎每一個Google服務就有對應的API可以呼叫。而這些API常和AJAX、JavaScript、XML或JSON等技術結合。不僅如此,為了讓更多人使用Google的服務,Google公司也提供了一些不需撰寫程式,只要透過設定就能使用的API小工具。
聯想 • IBM在今年發表:「再過五年電腦可模擬人類器官」,包含味覺、聽覺、觸覺、視覺、嗅覺。 • 互動裝置會大幅度的進入新領域。 • 未來新媒體創作或許可以利用這些新的可能性做為創作上的媒材。
延伸 • 更多視覺化的科技應用 • 例如倫敦奧運的子彈時間: http://youtu.be/_PiZTpC8F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