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755 Views
Chapter3 跨国公司.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演变 第三节 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内涵 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内涵. 1 跨国公司的概念界定 1 ) MNEs 与 TNCs MNEs :多国公司,更多的作为学术术语 TNCs :跨国公司,更多的作为官方术语,目前广泛运用 2 )地理范围上的界定:多个国家开展生产经营 开放观点:两个或两个以上 保守观点:六个以上. 3 )所有权标准上的界定
E N D
Chapter3 跨国公司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演变 第三节 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 一、跨国公司的内涵 • 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内涵 • 1 跨国公司的概念界定 • 1)MNEs与TNCs • MNEs:多国公司,更多的作为学术术语 • TNCs:跨国公司,更多的作为官方术语,目前广泛运用 2)地理范围上的界定:多个国家开展生产经营 • 开放观点:两个或两个以上 • 保守观点:六个以上
3)所有权标准上的界定 • 反映对国外分支机构控制权的股权比重:一般标准10% • 自身股权的多国性:无国籍性 4)经营管理特征上的界定 • 全球经营理念 • 一体化经营战略 5)综合界定: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度量 • 1)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ality Index,简称TNI),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雇员总数)/3
2)网络分布指数,这个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的数量。2)网络分布指数,这个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的数量。 • 网络分布指数=N/N*100% • N—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 • N*—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即世界上有FDI输入的国家数,实际运算中,从已接收FDI输入存量的国家数目中减去1(排除母国)即可得出N*;根据《世界投资报告,1997》提供的数据N*=178。
3)外向程度比率(Outward Significance Ratio,简称OSR) • 一个行业或厂商的海外产量(或资产、销售、雇员数) OSR= • 一个行业或厂商在其母国的产量(或资产、销售、雇员数)
4)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 • 一个行业或企业的海外R&D费用开支 • R&DR= • 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国内或国内外R&D费用开支总额
5)外销比例(Foreign Sales Ratios,简称FSR) • 行业或厂商产品出口额 • FSR= • 行业或厂商产品海内外销售总额
小结:跨国经营指数(TNI)和网络分布指数,最常使用。由跨国经营指数所反映的国外资产、销售额以及雇员人数的重要性可由反映地理分布多样化程度的网络分布指数予以补充。应该指出的是,TNI和网络分布指数都不能完整地和全面地说明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深度”。要了解国际化进程的“深度”,还需要其它指标的配合小结:跨国经营指数(TNI)和网络分布指数,最常使用。由跨国经营指数所反映的国外资产、销售额以及雇员人数的重要性可由反映地理分布多样化程度的网络分布指数予以补充。应该指出的是,TNI和网络分布指数都不能完整地和全面地说明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深度”。要了解国际化进程的“深度”,还需要其它指标的配合 • 一个有趣的现象:跨国公司规模与其经营的国际化程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小国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高
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 1 跨国公司的产生 • 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到19世纪后半期才形成的。 • 刺激早期跨国公司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技术垄断优势的保护 • 避开保护性贸易限制 • 各国对外国制造企业到本国设厂的刺激或鼓励
2 跨国公司的发展 • 二次大战之间跨国公司的发展特点: • 美国跨国公司发展较快; • 部门结构上,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 • 跨国公司之间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二战后跨国公司的推进: • 60年代以前,美国的一枝独秀; • 60年代后,日本、欧洲的起飞;“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三足鼎立”; • 从产业部门看,跨国公司向服务业的拓展速度最快;
3 二战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 1)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宏观条件 (1)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是其大发展的物质基础; (2)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其大发展的客观前提; (3)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为跨 国公司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了渠道; (4)发达国家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过剩、政府鼓励对外投资是其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5)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外资,促进其大发展;
2)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的微观动因 (1)开发和利用外国自然资源; (2)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降低成本; (3)分散和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 (4)维护和开拓市场 (5)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6)实现全球发展战略
4 跨国公司最新发展态势(90年代以后) • 1)跨国公司数量急遽增长 • 母公司数量:从90年代初的37000家左右增长至目前的60000多家,几乎增长1倍 • 海外分支机构数量:从90年代初的170000家左右增长至目前的700000家,增长3倍多 • 母公司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而海外分支机构则多数在发展中国家
2)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 总体上看,跨国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 • 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份额日益扩大 • 3)国际化经营程度更高 • 跨国公司TNI指数不断提高 • 100家最大跨国公司:1990年的51%提高到2000年的55.7% • 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1993年的19.8%提高到2000年34.2% • 从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看,国际化经营程度最高的行业是建筑行业、媒体行业、机械与工程行业、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石油开采、精炼与分销以及采矿行业,平均TNI在70%以上;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的是贸易行业、电信行业、公用事业,平均TNI在50%以下 • 国际化经营程度高的跨国公司多来自小国
4)跨国购并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 跨国购并占全球GDP比重显著增长 • 单项跨国购并规模日益扩大,金额屡创新高 如著名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购并金额达到3500亿美元 • 大型购并多发生在能源、电信、医药、金融业
5)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发展很快 • 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相关海外经营指标均有较大提高 • 发展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一直由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占据,其中主要是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南非、墨西哥和巴西 • 发展很不稳定,受宏观经济影响(如金融危机)波动很大
6)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致胜之道 • 知识型投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 知识型投资的主要表现: • 知识型产业,如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通讯产品等)、生化、医药和服务业中的电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新热点 • 在区位选择上,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丰富人力资源和具备知识创新潜能的区位进行投资 • 在投融资机制上,风险投资机制和企业孵化机制的引入为知识型投资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至为重要的推动力 • 在投资环节上,跨国公司日益重视加大研究开发(R&D)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投资比重
第二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演变 • 一、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 1 价值链原理与跨国经营 • 1)价值链原理 • “价值链”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节总和,每一价值增值行为构成了价值链上的一个链节(见图3-3)。 • “价值链”由位于下部的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营环节和位于上部的辅助性增值活动构成 • 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价值链”的某几个环节上,这些环节称为企业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经营战略应该围绕这些战略环节来设计。因此,价值链是企业竞争战略设计的重要分析工具
2)价值链与国际分工 • “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而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成本有时就体现为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分工的现象 • 图3-4分析了各国造船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不同的战略环节,西欧和日本是管理效率高,管理费用低,日本的原材料成本也较低,韩国则突出体现在人力成本低
3)价值链与跨国经营战略 • 企业要保持自身的垄断优势,关键要保持“价值链”战略环节上的垄断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活动上都保持垄断优势。因此,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安排问题实质上就是战略环节的控制问题 •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安排分为职能一体化战略和区域一体化战略
2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 1)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战略 • 职能一体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1)独立子公司战略 • 海外设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 • 子公司有其完整的价值链,可以看作是母公司的复制 • 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只有股权上的联系,没有任何职能一体化的安排
(2)简单一体化战略 • 又称为寻求外源战略 • 跨国公司将部分职能,主要是生产经营环节的职能交给海外子公司完成,其他职能仍由母公司完成 • 简单一体化战略主要是成本驱动,利用不同区位在特定生产经营环节上的特定优势 • (3)复合一体化战略 • 最高层次的职能一体化 • 复合一体化要求将各种职能行为(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研究和开发、金融、会计等)安排到各自能更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 • 在复合一体化下,在任何地方营运的任一子公司都可以独自地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
2)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战略 • 地域一体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其所控制的各类实体在地域范围和地理联系上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1)多国战略 • 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 • 贸易壁垒的存在是促使跨国公司采取多国战略的主要原因,以进入特定东道国市场 • 许多服务业跨国公司采取多国国内战略,是因为它们所销售的一般都是非贸易性劳务
(2)区域战略 • 区域战略是适应区域化国际生产要求的,因为许多跨国公司拥有根据区域划分而形成的生产网络,如日本汽车厂商的生产网络主要在东南亚 • 区域性生产为区域性销售服务 • 区域战略的主要动因是国家政策上区域一体化安排,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 (3)全球战略 • 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的最终目标 • 全球战略目前主要依托区域战略实现,通过增强区域网络直接的联系来实现全球战略 • 目前真正实现了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还很少
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 1 早期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 1)出口部 • 适应早期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组织结构 • 作为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全部的国际事务 •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子公司的独立性很大 • 2)国际业务部 • 仍然是作为公司总部下面的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全部的国际事务 • 与出口部相比,增强了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表现在: • 为跨国公司筹划国外业务的政策和战略设计 • 为子公司从国际市场取得低息贷款 • 为子公司提供情报,提供更好的合作、配合和协调 • 可通过转移定价政策减轻或逃避纳税负担 • 为子公司之间划分国外市场,以免自相竞争。
2 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 • 1)职能总部 • 在母国总部之外再建立职能总部,减少了母国总部的责任范围,使母国总部能够集中精力全面协调所有分散职能。反过来,每个特定职能总部承担着执行那种职能并且直接向母国总部报告的责任。
2)产品线总部 • 跨国公司按产品种类或产品线设立总部,只要同一类产品,都同归有关的产品线总部领导。这种组织形式适合于产品系列复杂、市场分布广泛、技术要求较高的跨国公司。产品线总部组织形式的优点是把国内和国外的业务活动统一起来,同时使销售和利润的增长与投资的增长更接近同步。不足之处是产品线总部之间缺乏联系,使产品知识分散化。
3)地区总部 • 跨国公司按地区设立总部,负责协调和支持一个地区所有分支机构的所有活动。在这种组织形式下,由母国总部及所属职能部门进行全球性经营决策,地区总部只负责该地区的经营责任,控制和协调该地区内的所有职能。 • 这种组织形式较适用于产品种类少,技术不太复杂,市场销售条件、技术基础、制造方法较为接近的跨国公司,如石油、饮料等行业的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为熟悉和掌握每一地区的知识提供了方便,不足之处是地区之间缺乏横向联系,使子公司之间跨地区传授知识和技术受到一定的影响。
4)矩阵结构 • 职能总部、产品线总部、地区总部三种组织形式虽然加强了总部的集中控制,把国内和国外业务统一起来,但是这些形式是一个部门(总部)负责一方面业务的专门负责制,不能解决和协调各职能、各地区和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单渠道信息传递,不利于竞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巨型跨国公司采取将职能、产品线、地区三者结合起来设立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3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最新进展 • 1)变扁和变瘦 • 所谓变“扁”,就是指形形色色的纵向结构正在拆除,中间管理阶层被迅速削减。 • 所谓变“瘦”,是指组织部门横向压缩,将原来企业单元中的服务辅助部门抽出来,组成单独的服务公司,使各企业能够从法律事务、文书等各种后期服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2)网络结构 • 网络结构包括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组织结构。联系网络中各成员之间的纽带一般是非股权安排形式,如战略联盟、合伙、分包等形式。信息技术在管理这些跨地区、跨国家联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 以该跨国公司母国总部为核心建立的网络结构。子公司或非关联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必须符合核心公司制定的标准,核心企业协调所有活动,以保证高度的一致性。这就是丰田和日本其他汽车生产商在亚洲组织其生产网络的方法。 • 分散的网络结构。在这种形式下每个合作公司享有某种程度的自治和独立,信息在这些合作公司之间互相流动。
第三节 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 • 一、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 • 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以产品多样化为特征的企业间分工和零部件及生产工艺专业化为特色的企业内部分工。 •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增长与发展。实证研究表明,世界GDP的增长与FDI存量的增长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
二 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 • 跨国公司往往把占销售额相当大比例的资金投入研究与开发,使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客观上推动了技术进步 • 跨国公司已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独依靠自己的研究开发网络的做法,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非股权安排下的战略技术合伙(战略联盟的一种)来建立公司间共同的研究开发网络,以实现技术知识共享 •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与转移主要集中在体系内部,但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溢出效应仍使跨国公司担当了主要的技术传播者的职责。 • 跨国公司并非总是科技的热心传播者,它们往往对新技术采取种种利己措施,尽可能延长技术领先时间,维持技术的垄断。
三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在具有贸易替代效应的同时还具有贸易创造效应。随着跨国公司日益推行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在某一东道国的的生产往往并不是仅仅服务于东道国市场本身的,东道国政府也往往鼓励跨国公司的“出口导向型”安排,这从另一方面扩大了贸易创造效应。 • 随着跨国公司体系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公司内贸易的重要性和比重都显著提高。内部贸易的发展,对跨国公司来说,当然是趋利避害、提高利润的手段,但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东道国)和母国、国际贸易协调的组织来说,要了解它、管理它却是更复杂更困难了。
四、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 • 由于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处于资金成本的考虑,日益选择多样化和灵活的融资方式。跨国银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在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进行全球性资金融通与安排的同时,也促进了自我经营网络的全球性拓展。 •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还加强了各国证券市场的联系,促进了国际证券市场的一体化。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其广泛分布的外国子公司在世界各国证券市场进行筹资活动,再利用其内部网络,实现资本的国际流动;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旨在保护、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全球竞争地位,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并购的形式实现国际投资。由于跨国并购多以换股的形式实现,这将大大推动各国股票市场的关联。
五、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建立不同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依据一体化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形式:浅度一体化和深度一体化。浅度一体化主要通过商品和劳务贸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出来;而深度一体化则延伸到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并使有形和无形贸易增长。 • 跨国公司以股权和非股权安排方式所进行的跨国生产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从而推动了浅度一体化向深度一体化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