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836 Views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vessel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 1. 弹性贮器血管 Windkessel vessel 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2. 分配血管 Distributive vessel 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 3. 阻力血管 Resistance vessel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 小动脉和微 动脉 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 微静脉
E N D
第三节 血管生理Physiology of vessel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根据生理功能分类:1.弹性贮器血管 Windkessel vessel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2.分配血管 Distributive vessel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
3.阻力血管Resistance vessel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 Post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4.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指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5.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即静脉血管 vein6. 短路血管Shunt vessel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 blood flow: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 量,又称容积速度。 以ml/min or L/min表示。 血流速度velocity ofblood flow:又称线速度,血液中一个质点移 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
容积速度 线速度 主A中流速最快18-22 cm/s;Cap总截面积最大,流速最慢0.03~0.07 cm/s
1.泊肃叶定律 Poiseuille’s low单位时间内,液体流量(Q)与管道两端压力差(P1-P2)和半径(r4)成正比,与管长(L)成反比。(该定律适用于层流情况) K为常数,与液体粘滞度有关; η为液体粘滞度; r 4(p1-p2) πr4(p1-p2)Q= K = L 8ηL
2.血流方式 ①层流 laminar flow:液体中各质点流动方向均与血管长轴平行一致。 层流 情况 下各 层血 液的 流速
②湍流 turbulent flow 血流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液体中各质点流动方向不一致。此时, Q与血管两端压力差平方根成正比。 产生涡流条件:Reynolds经验公式 VDρ (V血液平均流速,cm/s) Re= (D管腔直径,cm) η (ρ血液密度,g/cm3) (η血液粘滞度,dyn•s/cm2,泊) Re>2000 发生湍流
(二)血流阻力blood flow resistanceP1- P2 8ηL Q= R = R πr4 与ηL成正比 与r4成反比 η为血液粘滞度 blood viscosity 与血液粘滞度相关的因素: ①红细胞比容 ②血流切率 ③血管口径 ④温度 相邻两层血液流速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下图抛物线斜率b/a)
层流 情况 下各 层血 液的 流速 a b RBC 向中轴集中 轴流 Axial flow 1.匀质液体粘滞度不随切率变化而改变,称牛顿液 2.非匀质液体粘滞度随切率减小而增大,称非牛顿液 3.b/a高,轴流明显,粘滞度低 4.b/a低, RBC向中轴集中趋势被碰撞抵消,粘滞度高
(三)血压 blood pressure(BP) 1.定义: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压强) 单位:Pa(牛顿/米2,N/m2); mmHg1mmHg =133Pa =0.133kPa
2.BP的形成:(1)前提:血管内血液充盈—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血液停止流动时,测得的循环系统 内的平均压力。高低取决于血量与 循环系统容量间的相对关系。 正常约为7mmHg , 0.93kPa
(2)动力:心室射血—射血能量(3)外周阻力:阻力大(2)动力:心室射血—射血能量(3)外周阻力:阻力大 动能:推动血液流动势能:对管壁侧压力 (压强能) 阻力前BP↑阻力后BP↓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一)动脉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强。
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②血流的动力③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 和微动脉的口径 动脉壁顺应性(compliance)C=△V/△P 收缩期 -心室肌的收缩力 舒张期 -大动脉弹性回缩力 (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血压)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1)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100~120mmHg 13.3~16.0kPa2)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60~80mmHg 8~10.6kPa
3)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约100mmHg5)表示法:110/70mmHg6)体循环各部分血压:克服阻力,消 耗能量有落差: 如主动脉平均压100mmHg直径 3mm的动脉95mmHg微动脉 始端85mmHg 毛细血管始端 30mmHg 落差 最大
3.影响Arterial pressure的因素①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血流速快→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②心率 heart rate心率快,舒张期短→流出少,心舒末期 大A内存血↑→舒张压↑(收缩压虽也↑,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
③外周阻力 peripheral resistance外周阻力↑→向外周流速变慢→舒张末 期动脉内存血多→舒张压↑→脉压↓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弹性贮器 作用):A硬化,顺应性小→脉压↑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 维持一定的脉压⑤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二者相适应,产生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维持正常血压
(二)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 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 生的波动。在体表可扪及,如桡动 脉脉搏。脉搏图波形呈现有上升支和下降支。 切迹为降中峡(dicrotic notch),发 生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
降中波 心室快速射血 降中峡 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 管壁顺应性越大,脉搏传播速度越慢: 主A=3~5m/s;较大A=7~10m/s;小A=15~35m/s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Venous pressure and Venous return (一)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 cmH2O (0.4~1.2kPa)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 之间的关系。是观察心血管功能状态, 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外周静脉压Petripheral venous pressure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二)重力对静脉 血压的影响1.血液受重力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2.各部分血管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血管所处的位置与右心房水平之间的垂直距离;3.右房水平以下血管每下降1cm,静水压增高0.77mmHg;以上血管则重力作用使血压相应降低
(三)静脉血流 Venous blood flow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仅占体循 环总阻力15%,为毛细血管后阻力。 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 节来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 交换,间接影响循环血量。
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② 心肌收缩力③ 体位④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⑤ 呼吸运动
五、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 的血液循环。
1.微循环的组成: ①微动脉 arteriole ②后微动脉 metarteriole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precapillary sphincter ④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 ⑤通血毛细血管或直捷通路 thoroughfare channel ⑥动-静脉吻合支 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 ⑦微静脉 venule
. . . 捷 通血毛细血管
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功能:物质交换 特点:轮流开放 (2)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功能:部分血迅速回心,维持循 环血量 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快。
(3)动-静脉短路 功能: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 感染或中毒性休克(shock)时, 大量开放,可缩短循环途径, 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迅速回 心。但可加重组织乏氧。
(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 Hemodynamics 真毛细血管关闭→ 代谢产物堆积、Po2↓→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舒张 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收缩 ← 代谢产物被清除 ← 真毛细血管开放 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谢水平相适应。
(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扩散 diffusion 2.滤过和重吸收 filtration and reabsorption 3.吞饮pinocytosis
六、组织液的生成 forma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一)组织液生成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Kf[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 -[血浆胶体渗透压(πP)+组织液静水压(Pif)] 其中Kf为滤过系数,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壁对液体 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A端EFP=(30+15)-(25+10)=10mmHg(滤过) V端EFP=(12+15)-(25+10)=-8mmHg(重吸收)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Cap压↑(如静脉回流受阻)→组织液↑→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胶渗压↓(如肝功受损低蛋白)→组织液↑→水肿 3.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如淋巴管炎)→组织液积聚→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 毛细血管通透性↑(如过敏)→组织液↑→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