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单元 2 平面力系

单元 2 平面力系. 教学目标 : 了解力系的分类情况,了解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合成的计算 ; 2. 理解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 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理解主矢、主矩等重要概念 ; 3.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能迅速准确的计算出单个物体的约束反力。. 平面力系的合成计算. 2.1.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2.2. 本单元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 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 空间力偶系. 空间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空间任意力系.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kyle-fr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单元 2 平面力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单元2 平面力系 教学目标: 了解力系的分类情况,了解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合成的计算; 2. 理解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理解主矢、主矩等重要概念; 3.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能迅速准确的计算出单个物体的约束反力。

  2. 平面力系的合成计算 2.1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2.2 本单元内容

  3. 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 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 空间力偶系 空间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空间任意力系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 平面力系的合成计算   力学中对力系的研究是分类进行的,综合起来考虑,力系共分为八大类:   本书只研究平面力系中的四类,即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4.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内的若干个力偶,称为平面力偶系。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内的若干个力偶,称为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此合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2-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1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5. 图2.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2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各力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完全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如图2.2所示,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用公式(2-4)计算确定,即: (2-4)

  6.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此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的矩。这就是力的平移定理。如图2.3所示,其附加力偶矩等于力F对点O的矩MO(F),即 。 F F F' F' m 。 。 A 。 。 d A A O O 。 。 O F"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2.1.3.1力的平移定理 图2.3

  7.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2.1.3.1力的平移定理   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反之,也可以将同一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合成为一个合力,合成过程就是图 2.3 的逆过程。力的平移定理是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理论依据,也是分析力对刚体作用效应的一个重要方法。 力⇋力+力偶

  8.   (1)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过程   如图 2.5所示,作用在某刚体上的一个平面一般力系 …、Fn向作用面内任选一点简化。 图 2.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2.1.3.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9.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其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作用在简化中心,它的矢量称为原力系的主矢,且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其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作用在简化中心,它的矢量称为原力系的主矢,且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主矢用符号  表示;主矩用符号MO表示。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2.1.3.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0.   (2)主矢和主矩的计算 主矢的大小和方向与简化中心的位置选取无关。 (2-5) 的具体指向由∑X和∑Y的正负号来确定。   主矩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即 MO=MO(F1)+MO(F2)+ …+MO(Fn)=∑MO(Fi)(2-6) 主矩的大小和转向与简化中心的位置选取有关。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2.1.3.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1.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1.4 平面平行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在平面力系中,如果各力的作用线全部互相平行,这样的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平行力系是平面一般力系的特例,平面平行力系的简化及合成的过程与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及合成的过程相同。

  1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 平面力系的平衡计算

  13.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1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计算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其合力偶矩等于零,即平面力偶系中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2-7) 式(2-7)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可以利用它求解只包含一个未知量的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14. 图2.6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1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计算 【例2-1】简支梁上作用有一力偶,其转向如图2.6所示,力偶矩m=50 kN ·m,梁长=4m,梁的自重不计,求支座A、B处的支座反力。

  1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1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计算 解:(1)选取梁为研究对象,梁处于平衡状态,其上所受的主动力只有一个力偶,因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所以,处的支座反力必组成一个力偶与之平衡,据此画出梁的受力图如图2.6(b)所示。   (2)列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0,FB·l-m=0    (3)解平衡方程得: FB= 12.5 kN;   根据力偶的定义可知:  FA= 12.5kN

  16.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计算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解析条件是力系中各力在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都等于零。即 (2-8)   式(2-8)称为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利用它可以求解只包含两个未知量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17.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计算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2) 画受力图。 约束反力指向未定者应先假设。   (3) 建立直角坐标系。 最好使某一坐标轴与其中一个未知力垂直,以简化计算。   (4) 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列方程时注意各力投影的正负号。当求出的未知力为负数 时, 表示该力的实际指向与假设的指向相反。

  18. 图2.7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计算 【例2-2】求图2.7所示的三角支架中杆所受的力。已知重物重G=10kN。

  19. 解:(1)选取铰C为研究对象,假设二力杆AC、BC均为拉杆,画出铰C的受力图如图2.7(b)所示。解:(1)选取铰C为研究对象,假设二力杆AC、BC均为拉杆,画出铰C的受力图如图2.7(b)所示。   (2)建立直角坐标系   (3)列出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           (1)          ,          (2)   由(2)解得:NAC=20kN 将NAC=20kN代入(1)得:   计算结果说明:AC杆为拉杆,BC杆为压杆。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计算

  20. 图2.8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计算 【例2-3】图2.8(a)所示为起重机起吊构件的情形。构件重G=10kN, 钢丝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当构件匀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是多大?

  21. 解:(1)选取研究对象:吊钩C   (2)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如图2.8(b)所示,显然有     kN。   (3)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8(c)所示,列平衡方程: (1) , , (2)   解(1)(2)联立方程得:      kN   由此可知,构件匀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均为7.07kN。   讨论:当钢丝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时,如图2.8,钢丝绳的拉力是多少?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计算

  2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为: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都等于零,同时力系中所有各力对力系作用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即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为: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都等于零,同时力系中所有各力对力系作用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即 (2-9)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式(2-9)称为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其中前两个称为投影形式的平衡方程,后一个称为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应用这三个平衡方程求解出力系中的三个未知量。

  23.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2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它形式 (1) 二力矩形式 (A、B 两矩心的连线不能与投影轴垂直) (2-10) (2) 三力矩形式 (A、B、C三个矩心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11)

  24.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2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它形式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虽有三种形式,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只能写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因为,当力系满足这三种形式的任意形式的三个平衡方程时,力系必定平衡,任何第四个平衡方程都是力系平衡的必然结果,不再是独立的。因此,应用三个平衡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注意:在实际解题时,所选的平衡方程形式应尽可能使计算简便,最好使平衡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量,这样就避免求解联立方程。

  25. 图2.9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2-4】 在悬臂梁(一端是固定端支座,另一端自由,这样的梁称为悬臂梁)AB上作用有均布荷载q,在自由端B作用有一集中力F,如图2.9(a)所示,设梁长     ,q=3    ,F=10  ,试求固定端支座处的支座反力。

  26. ( )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解:(1)选取研究对象:AB梁。   (2)画梁的受力图如图2.9(b)所示。   (3)建立如图2.9所示的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 , , ,

  27. 图2.10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2-5】 有一简支梁(A端为固定铰支座,B端为可动铰支座,这样的梁称为简支梁)AB,如图2.10所示。受到集中力F和集中力偶(力偶矩为m)的作用,梁自重不计,已知F=15kN,m=18kN·m,求梁两端的约束反力。

  28.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解:   (1)选取梁AB为研究对象。   (2)画出梁的受力图、建立坐标系如图2.10(b)所示。   (3)列平衡方程计算梁的支座反力: ∑MA=0, 6FB-2F-m=0 , FB=8kN; ∑MB=0, 6FAy+4F-m=0,FAy=7kN; ∑X=0, FAx=0

  29. 图2.11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2-6】 外伸梁受荷载如图2.11(a)所示。已知均布线荷载集度q=20kN/m,力偶矩m=25kN·m,集中力F=15kN,试求支座A、B处的支座反力。

  30.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解: (1)选取梁BC为研究对象。   (2)画出梁的受力图、建立坐标系如图2.11(b)所示。   (3)列平衡方程计算梁的支座反力: ∑X=0, FAx=0 ; ∑MB=0, 6F+3q×4.5+m-4FAy=0 , FAy=96.25kN; ∑MA=0, 4FB +2F+m+3q×0.5=0 ,FB=-21.25kN

  31. 图2.1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2-7】一钢筋混凝土刚架的计算简图如图2.12(a)所示,其左侧面受到水平推力F=15kN的作用,刚架顶上有均布荷载,荷载集度为q=5kN/m,各杆自重不计,试求A、B处的支座反力。

  3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解:   (1)选取刚架为研究对象。   (2)画出刚架的受力图、建立坐标系如图2.12(b)所示。   (3)列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支座反力: ∑X=0, F- FBx=0 , FBx=5kN ∑MB=0, -F×3-FA×3+q×3×1.5=0 , FA=2.5kN; ∑Y=0, FA + FBy -q×3=0 ,FB y=12. 5kN

  33. 图2.13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2-8】三角形支架的受力情况如图2.13(a)所示。已知F=20kN,q=4kN/m,求铰A、B处的约束反力。

  34.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解: (1)选取三角形支架整体为研究对象。 (2)杆 BC为二力杆,画出整体的受力图如图2.13(b)所示。 (3)采用三矩式列平衡方程计算未知量: ∑MA=0, -1.2F-1.2×0.6q+0.6FBCSinα=0 , FBC=56kN ; ∑MB=0, -1.2F-1.2×0.6q-0.6FAx=0 , FAx=-44.8kN ; ∑MC=0, -F×0.4+q×1.2×0.2-FAy×0.8=0 , FAy=8.8kN

  3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计算 2.2.3.3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1)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量,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   (2)正确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3) 建立直角坐标系 ;   (4)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根据具体问题,选取合适的平衡方程的形式、投影轴和矩心,列出相应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应用投影方程时,最好是一个方程只包含一个未知量,这样可避免解联立方程,从而简化计算。应用力矩方程时,矩心应该选在两个未知力的交点上,这样使得所列平衡方程中未知量的个数减少,便于求解。   (5)校核:在求出所有未知量后,可利用没有用过的平衡方程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

  36. (2-1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计算 1.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力系中所有各力的代数和等于零,力系中各力对任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2.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若取x轴与各力垂直,y轴与各力平行,则平衡方程∑X=0都自然得到满足,不再具有判断平衡与否的功能。于是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有两种形式: (1) (2) 平面平行力系只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因而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 (两矩心的连线不能与力作用线平行) (2-13)

  37. 图2.15 , , , , ,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计算 【例2-9】如图2.15所示简支梁AB,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q和两个集中力F,其中q=10kN/m,F=80kN,试求支座的支座反力。   解:(1)选取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如图2.15所示。     (2)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38. 图2.16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计算 【例2-10】塔式起重机如图2.16所示。已知机身重G=220kN,作用线通过塔架的中心,最大起重量P=50kN,平衡锤重Q=30kN。试求满载和空载时轨道的约束反力,并问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翻倒。

  39. 解:(1)取起重机为研究对象,画出起重机的受力图如图2.16(b)所示。解:(1)取起重机为研究对象,画出起重机的受力图如图2.16(b)所示。   (2)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 , , 当满载时,将P=50kN代入得: 当空载时,将FP=0代入得: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计算 上述两式联立解得:

  40.   讨论:满载时,为了保证起重机不致绕B点翻倒,必须使FA>0;空载时,为了保证起重机不致绕A点翻倒,必须使FB>0。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满载时,  讨论:满载时,为了保证起重机不致绕B点翻倒,必须使FA>0;空载时,为了保证起重机不致绕A点翻倒,必须使FB>0。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满载时, >0;空载时, >0。因此,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翻倒。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2.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计算

  41.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由几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联系在一起的系统称为物体系统。   所谓物体系统的平衡就是指组成系统的每一物体及系统整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研究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不仅要求解支座反力,而且还需要计算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研究方便,我们把物体系统以外的物体作用在此物体系统上的力叫做外力,把物体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力。

  42.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解决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系统由个物体组成,而每个物体又都是受平面一般力系作用,则共可列出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从而可以求解3个未知量。如果系统中的物体受的是平面汇交力系或平面平行力系作用,则独立的平衡方程的个数将相应减少,而所能求得未知量的个数也相应减少。

  43. 返回 上一页 图2.17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例2-11】已知多跨静定梁所受荷载如图2.17(a)所示。已知 F1=20kN,F2=15kN,试求支座A、B、D及铰C处的约束反力。

  44.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解:(1)取梁CD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如图2.17(b)所示,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MC=0, -2F2sin60°+4FD=0 ,FD=6.5kN ; ∑X=0, FCx-F2cos60°=0 , FCx=7.5kN; ∑Y=0, FCy+FD-F2Sin60°=0 , FCy=6.5kN 。 (2)取AC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如图2.17(c)所示,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MA=0, -2F1-6FCy+4FB=0 ,FB=19.75kN ; ∑X=0, FAx-FCx=0 , FAx=7.5kN; ∑Y=0, FAy-F1-FCy+FB=0 , FAy=6.75kN 。

  4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校核: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如图2.17(d)所示。 ∑X=FAx -F2cos60°=7.5-15cos60 °=0; ∑Y=FAy+FB+FD- F1-F2Sin60° =6.75+19.75+6.5-20-15Sin60°=0 校核结果说明计算无误。

  46. 图2.18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例2-12】图2.18(a)为一钢筋混凝土三铰刚架,已知F=24kN,q=16kN/m,试求支座A、B及顶铰C处的约束反力。

  47.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如图2.18(b)所示。 ∑MA=0, -q×6×3-F×8+FBy×12=0 , FBy=40kN ; ∑MB=0, q×6×9+F×4-FAy ×12=0 , FAy=80kN; ∑X=0, FAx- FBx=0 , FAx=FBx (2)取右折杆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如图2.18(d)所示。 ∑MC=0, - F×2 +FBy×6-FBx×8=0 , FBx=24kN; FAx = FBx =24kN ∑Y=0, FBy +FCy -F=0 ,FCy=-16kN ∑X=0, FCx-FBx=0 , FCx= 24kN

  48.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拓展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求解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分析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 选取的原则是尽量做到一个平衡方程只含一个未知量,尽可能避免解联立方程。 (2)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在受力分析中注意区分内约束力与外力,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约束力,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要符合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3)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列出平衡方程并求解。 (4)校核:用没有使用过的平衡方程校核计算结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