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99 Views
Glycobiology. 糖生物学 林跃鑫 xxl@fjnu.edu.cn 13809503060. 糖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 糖类的分布、分类和结构 1、分布与分类: 单糖 寡糖 淀粉
E N D
Glycobiology 糖生物学 林跃鑫 xxl@fjnu.edu.cn 13809503060
糖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糖类的分布、分类和结构 1、分布与分类: 单糖 寡糖 淀粉 糖类 同聚多糖 糖元 纤维素 多糖 糖蛋白 杂聚多糖 蛋白聚糖 脂多糖 糖酯
2、复合多糖的分类 2.1糖类和肽类的复合物 (1)糖蛋白:动物血清中的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细胞间质中的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促绒毛膜性腺激素,促甲状腺素等蛋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等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各种类型的粘蛋白。 (2)蛋白聚糖:饰胶蛋白聚糖。可聚蛋白聚糖,粘结蛋白聚糖,纤调蛋白聚糖,串珠蛋白聚糖等。 (3)肽聚糖
2.2 糖类和脂类的复合物 (1)糖脂 (2)脂多糖 2.3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三元复合物:GPI蛋白。
3、结构 3.1 糖蛋白的结构特征 (1)N-糖苷键连接(N-糖链) (糖链) 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Asn-x-Ser/Thr (肽链)
高甘露糖型: Manα1-2Manα1-6 Manα1-2Manα1-3Manα1-6 Manβ1-4GlcNAcβ1-4GlcNacβ1-Asn Manα1-2Manα1-2Manα1-3
杂合型: Manα1-2Manα1-6 Manα1-2Manα1-3Manα1-6 GlcNAcβ1-4Manβ1-4GlcNAcβ1-4GlcNAcβ1-Asn NeuAcα2-6Galβ1-4GlcNAcβ1-2Manα1-3
复杂型: Neuα2-6Galβ1-4GlcNAcβ1-4Manα1-6 Fucα1-6 GlcNAcβ1-4Manβ1-4GlcNAcβ1-4GlcNAcβ1-Asn Neuα2-6Galβ1-4GlcNAcβ1-2Manα1-3
3.2 糖蛋白的整体结构: 含糖量:5%-10%; 含糖链:一条到十几条。
3.3 蛋白聚糖(PG)的结构特征 丝甘蛋白聚糖(Ser-Gly) (mw 2万) 饰胶蛋白(修饰原胶原纤维) 核心蛋白 (mw3.6万) 粘连蛋白(跨膜蛋白) (mw3.2万) 可聚蛋白(软骨成分) 蛋白聚糖 (单体mw22.5-50万,整体mw250万) 透明质酸 (2.5万个重复,整体mw1千万) 硫酸软骨素 糖胺聚糖 (mw10万,250个重复,) (粘多糖) 硫酸角质素 (mw4万,80个重复) 硫酸乙酰肝素和肝素 (mw10万)
3.4 糖脂的结构特征 中性鞘糖脂 鞘糖脂 (哺乳动物器官) 神经节苷脂 酸性鞘糖脂 硫酸脑苷脂 糖脂 甘油糖脂 (植物、微生物) 磷酸多萜醇衍生糖脂 类固醇衍生糖脂
鞘氨醇 (1)中性鞘糖脂组成: 脂肪酸 糖 链 红细胞膜上的巨糖脂具有ABO型和Ii抗原活性。 (2)酸性鞘糖脂组成: ——含NeuAc,存在于各组织的细胞膜上,神经系统尤为丰富。 ——含NeuGc,存在于某种肿瘤组织。
(3) 糖基磷脂酰肌醇化(GPI)蛋白 • 基本结构:糖链、肌醇磷酸、长脂肪链。 • 类别: a:细胞表面的水解酶:碱性磷酸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等。 b:原虫外表的抗原蛋白:锥虫表面糖蛋白等。 c:淋巴样抗原:胸腺细胞Thy-1等。 d:粘着分子:神经元上的N-CAM-120,红细胞上的LFA-3等。 e:其它: 人红细胞和其它组织的衰变加速因子(CD55)(补体调节因子) 肝癌细胞的糖蛋白; 人癌胚抗原; 小细胞肺癌细胞表面抗原等。
糖型(Glycoform) 1、 牛胰核糖核酸酶(BP-RNase) BP-RNaseA:简单蛋白 BP-RNaseB:高甘露糖型 Asn34 –N糖链 BP-RNaseC、D:复杂糖型 2、免疫球蛋白(IgG) 每分子平均含糖链2.8条,两条重链Fc保守区Asn297 上各一条,Fab高变异区可有可无。 糖链为复杂型,可含或不含NeuAc、Gal、GlcNAc等, 其N-糖链结构可达30多种。
糖链的生物合成 1、糖基供体: (1)核苷酸形式: UDP活化方式:Glc、GlcNAc、GlcUA、Gal、GalNAc、GalUA、Xyl、Ara、IduUA。 GDP活化方式:Man、ManUA、Fuc。 CMP活化方式:NeuAc。 (2)长萜醇形式: DolPP活化方式:Man、Glc、GlcNAc 2、糖基受体: 糖蛋白、蛋白聚糖:肽链中氨基酸残基; 糖脂、GPI复合物:鞘氨醇、脂酰甘油。
3、糖基转移酶: 对糖基和糖基受体有高度专一性,一种糖苷键对应一个糖基转移酶。 N-糖链合成时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GlcNAc T)有8种,其对应的受体亦不同:
GlcNAc T Ⅶ [GlcNAcβ1-3]Galβ1-4 GlcNAc T Ⅴ [GlcNAcβ1-6] GlcNAc T Ⅵ [GlcNAcβ1-4]Manα1-6 GlcNAc T Ⅱ [GlcNAcβ1-2] GlcNAc T Ⅲ [GlcNAcβ1-4]- Manβ1-4R GlcNAc T Ⅰ [GlcNAcβ1-2]-Manα1-3 GlcNAc T Ⅳ [GlcNAcβ1-4] R=GlcNAcβ1-4GlcNAcβ1-Asn Fucα1-6 7种糖苷转移酶和对应受体
ABO血型和相关血型的糖链抗原的生物合成途径:ABO血型和相关血型的糖链抗原的生物合成途径: Le基因 未知基因X Galβ1---3GalNAc Glcβ1---3GlcNAc Galβ1-3GalNAc Glcβ1---4GlcNAc Fucα1---4 GDP-Fuc GDP-Fuc GDP-Fuc GDP-Fuc Fucα1---3 Lea Lex H 基因 Fucα1---2Galβ1---3GlcNAc Sc基因Fucα1---2Galβ1---4GlcNAc H抗原 GDP-Fuc GDP-Fuc Le基因UDP-Gal UDP-Gal 未知基因X Fucα1---2Galβ1---3GlcNAc Fucα1---2Galβ1-4GlcNAc Fucα1--4 Fucα1—3 Leb B基因 Ley UDP-GalNAc Galα1—3Galβ1—3GlcNAc Galα1—3Galβ1—4GlcNAc UDP-GalNAc Fucα1—2 Fucα1—2 A基因 B1 B2 A基因 GalNAcα1—3Galβ1—3GlcNAc GalNAcα1—3Galβ1—4GlcNAc Fucα1—2 Fucα1--2 A1 A2 Ⅰ型 Ⅱ型
Ii系统:(红细胞表面抗原) i抗原:线状多聚LacNAc I抗原:分枝多聚LacNAc 在Ii的糖链末端接上其它糖基可演变成ABH或 Lewis抗原 P血型系统: 红细胞抗原中:P1抗原为五糖基的Ⅳ4Galα- nLc4Cer P抗原为四糖基的红细胞糖脂(Gb4Cer, Globoside) Pk抗原为红细胞三糖基神经酰氨(Gb3Cer)
MN抗原: • 血型糖蛋白肽链:131氨基酸,其中N-末端五肽与血型有关: • MM型血型对应的五肽系列:Ser-Ser-Thr-Thr-Gly- • NN型血型对应的五肽系列:Leu-Ser-Thr-Thr-Glu- • N-末端的15肽上接有9条O-糖链,也与抗原决定簇有关。
2、淋巴细胞亚型标识 Gg4Cer(神经节四糖基神经酰胺)已被鉴定为淋巴细胞系的表面标识。
3、分化抗原和肿瘤抗原 (1)发育阶段的性胚胎抗原 a、 鼠胚胎2-4期细胞主要表达Gb4Cer;而晚期桑椹胚和早期胚泡主要表达IV3GalNAcαGb4Cer。 b、胚胎抗原(SSEA) SSEA1 Galβ1-4GlcNAcβ1 Fucα1-3 SSEA2 -3GalNAcβ1-3Galα1- SSEA4 NeuAcα2-3Galβ1-3GalNAcβ1-
c、胎儿红细胞富含Gb4Cer,存在i抗原; 成人红细胞的Gb4Cer产生分支,i抗原过渡到I抗原。 d、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时的糖链变化和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细胞表面的糖链变化: (a)N-糖链分支增加 (b)N-糖链某些分支中出现重复的LacNA二糖单位 (c)N-糖链中Neu和L-Fuc含量提高 (d)已关闭的编码糖基转移酶的基因再次启动,分化发育阶段的抗原再次出现
e、自身免疫抗原 在IgG中,因机体Gal T的活性性下降使GlcNAc为末端的糖型升高,抗体变成抗原,诱导产生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如类风湿。 (二)糖链携带着分子和细胞识别和粘着信息 1、糖链在细胞识别中的介导作用 (1)作为受体的糖链
宿主表面的微生物受体 1、病毒 流感病毒——Neu5Nac(A、B型为5-乙酰 神经氨酸,C型为5,9乙酰 神经氨酸) 仙台病毒——Gg 日本脑炎病毒——D-Man
2、细菌 肺炎球菌——GlcNAc(肺、脑膜细胞) 嗜腐球菌——GlcNAc和GalNAc(呼吸、泌尿系 统,A、AB血型尿路感染该菌占 94.6%而B、O血型很少感染) 霍乱毒素——GM1 不同菌株E. Coli的纤毛和鞭毛的专一凝集素对 不同种属生物或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的表面糖型 的识别。
3、寄生虫 •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的跨膜的血型 糖蛋白A,尤其是末端带 Neu 型糖蛋白A。 • 克鲁斯锥虫——细胞表面的Neu
糖蛋白激素的受体 糖蛋白激素——糖脂
糖链的功能 1、糖链参与细胞粘着 • 细胞表面参与粘着相关的分子 : 整合蛋白 选凝素 免疫球蛋白
细胞间质中与粘着相关的蛋白 纤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玻璃连接蛋白 胶原蛋白 血纤维蛋白
糖链与糖链的相互作用 神经发生、胚胎发生、形态发生、受 精卵植床、个体发育、细胞癌变等过程中 皆有GSL-GSL间的相互作用。
2、糖类可作为调节信号 1、糖链与蛋白质定位 (1)溶酶体酶:在糖链还原端上接上Man-6-p 即被包装。 (2)脑垂体合成激素:促黄体激素(LH)、 促滤泡素(FSH)、促甲状腺素(TSH),三者在 同一部位合成,有相同的α亚基,β亚基也相似, 且LH、FSH还在同一种细胞中合成,但因外周糖 链不同,故被送到不同的部位。 FSH非还原端:NeuAcα2-3Galβ1- 4GlcNAcβ1-2Manα LH非还原端:SO4-GalNAcβ1-4GlcNAcβ1- 2Manα
2、糖链信息的时间性:细胞表面的糖链 变化与细胞分化。 3、动态调节信号:肽链中的Ser、Thr被O- 糖基化,与磷酸化一样,是一种动态调节信 号,直接影响细胞内的一些生理过程。
3、糖基转移酶 1、分布与定位: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结构特征:Ⅱ型膜结合蛋白,单链。 茎区 N-端 胞浆 穿 膜 穿膜与催化之间 催 化 C-端 4-25aa 约20aa 不限 300-400aa
3、家族 (1)α1-3Gal家族:3个成员, (2)NeuAc(SA)家族:5个成员 (3)α-Fuc家族:合成Le系列抗原 (4)β1-6GlcNAc家族:4种,包括i抗原转化成I抗原
4、糖基转移酶缺陷症 (1)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 该病为获得性疾病,缺失了将GlcNAc转移到磷酸肌醇上的糖基转移酶,缺乏调节补体活性的衰变加速因子和补体积的结合蛋白,红细胞对补体敏感而溶血。 (2)先天性异常红细胞贫血Ⅱ型,即酸化血清溶解试验阳性的遗传性红细胞母细胞多核性(HEMPAS): GlcNAc转移酶Ⅱ水平低,使杂合型N-糖链不能转化成复杂型N-糖链,其基因水平为2个氨基三残基发生点突变,即His Arg, Ser Phe。
1、糖基转移酶活性过高症 幽门螺杆菌通过Leb的糖链结构与胃结合,Leb血型的个体发生胃潰疡的可能性更高。Leb合成的酶为α1-3Fuc转移酶。该酶的抑制剂可能对防治胃潰疡有效
糖结合蛋白——凝集素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非免疫来源 的无糖酶活性的多价糖类结合蛋白。 1、分类: 按其对单糖的专一性分为四类,即 Glc/Man类、Gal/N-GalNAc类、Fuc类和 壳二糖类。
1、动物凝集素 C类凝素:活性与Ca2+有关,参与体内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分子之间的粘着。 选凝素 (1)L选凝素:淋巴细胞表面,与淋巴结中高度内皮化的微静脉产生器官专一性的粘着,使淋巴细胞“归巢” (2)E选凝素:内皮细胞表面使白细胞“滚动”有助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表面有关受体的结合。 (3)P选凝素:血小板表面有助于血小板表面的有关受体结合成簇。三种血凝素都与炎症、肿瘤转移、血管生长、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炎症疾病时E选凝素表达增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炎症疾病时E选凝素表达增强。 • 结肠癌细胞表面sLex 的抗原决定簇易与带E选凝素的内皮细胞结合,导致肿瘤转移。 • 肿瘤和炎症部位的血管生长与E选凝素表达有关。 • 血小板聚集、凝集、血栓形成与P选凝素有关。 •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迁移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髓鞘化疾病与L选凝素有关。
S类凝集素:即半选凝素,有Ⅰ、Ⅱ、Ⅲ型。 与肌肉发育、细增殖调节、免疫 抑制、肿瘤转移有关。 P类凝集素: 使溶酶体酶合成后能被定向的“分 拣”和“投送”到溶酶体中。 正五角蛋白:参与和免疫系统有关的机体防卫, 是一类“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和 感染时成千倍的升高。
2、微生物凝集素: (1)细菌凝集素: 在致病前的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即选 择性粘着、造成器官专一性。 (2)病毒凝集素: 流感病毒:血凝素HA:糖结合专一性为唾 液酸。 人类免疫缺陷症:gp160。 gp120 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结合 gp160 gp41 引发病毒与寄主细胞膜结合
(3)原虫凝集素 疟疾:分子量为17。5万的表面抗原蛋 白入侵体,受体是血型糖蛋白A。 溶组织阿米巴:分子量为17万的膜结 合蛋白,专一性的结合N-乙酰乳糖。
一、糖链、糖复合物与疾病 恶性肿瘤 1、恶性肿瘤中糖蛋白糖链结构的改变 (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