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15 Views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 2004-2005 年度 地理科習作. 旱災. 目錄. P.1……… 定義 P.2-6…… 旱災的種類 P.7-10…… 旱災帶來的影響 P.11-13…… 世界例子 P.14-17…… 解決方法 P.18-22…… 尾聲. 定義. 乾旱 / 旱災因降雨有限 , 而且持續了一段較長的時間 , 地表變得乾涸 , 農業生產力大減 , 乾旱 / 旱災便出現了。. 旱災的種類. 旱災分為三種 : a) 大氣乾旱 b) 土壤乾旱 c) 生理乾旱.
E N D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2004-2005年度地理科習作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2004-2005年度地理科習作 旱災
目錄 • P.1………定義 • P.2-6……旱災的種類 • P.7-10……旱災帶來的影響 • P.11-13……世界例子 • P.14-17……解決方法 • P.18-22……尾聲
定義 乾旱/旱災因降雨有限,而且持續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地表變得乾涸,農業生產力大減,乾旱/旱災便出現了。
旱災分為三種: a)大氣乾旱 b)土壤乾旱 c)生理乾旱
主要特徵為氣溫高,相對濕度小。在此情形下,作物蒸散急速加強,吸水速度低於耗水速度,造成水分代謝之極不平衡而呈枯萎。此時通常土壤中尚有可利用之水分,只要溫度不超過作物所能忍受之限度,尚不會引起枯死,但將嚴重抑制莖葉之生長,降低產量。主要特徵為氣溫高,相對濕度小。在此情形下,作物蒸散急速加強,吸水速度低於耗水速度,造成水分代謝之極不平衡而呈枯萎。此時通常土壤中尚有可利用之水分,只要溫度不超過作物所能忍受之限度,尚不會引起枯死,但將嚴重抑制莖葉之生長,降低產量。 大氣乾旱
土壤乾旱 由於土壤中水分大量消耗,以致缺 乏可供作物吸收利用之有效水分,根 系吸水不能滿足作物正常蒸散而凋萎 甚至死亡。
生理乾旱 由於作物生理方面原因造成,作物不能吸收土壤中之水分而出現之乾旱現象。例如土壤水分濃度過高(如施化肥過量),土壤溫度過低及嚴重缺氧等,都可能使根系吸水之正常生理過程遭到破壞,以致不能滿足蒸散之需要,而造成作物凋萎而死亡。
環境 因為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使土地上的水分不斷流失,也無有水分補給。植物因水分不足而不能生存,土地也因這樣使植物的覆蓋減少,令土壤變得鬆散,容易造成沙塵暴,荒漠化現象加劇。
生態 由於植物不斷死亡,森林不斷減 少,使動物沒有生存的地方,大量動 物迫使要大遷徙。有些動物因爲不 習慣新生活而頻臨絶種,使生態大受 影響。
人類 因為乾旱令土地缺乏水分和養分, 使農作物沒法生長,迫使人們也要遷 徙。令附近的地方人口突然増長得很 快,使人口分佈不平均。
西班牙部分地區用水配給6月 7日 星期二 00:00 更新 西班牙遭遇六十年不遇的旱災,政府近日開始對部分地區用水採取限制和配給制度。 西班牙東部受災最嚴重,東北部的韋斯卡省已經決定夏天停止對公共泳池供水,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公園和高爾夫球場也被要求限制使用不可循環的水資源。 嚴重的旱情對旅遊業產生嚴重影響,數周之後是旅遊旺季,接待數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今次限制用水無疑將使很多遊客感到不便。
張家口康保縣遭遇45年不遇旱災 ,農民人均減收650元 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05-08-15 08:47:41 ) 稿件來源: 河北工人報 8月14日,記者從康保縣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康保縣遭遇45年不遇大旱災.日前,張家口市政府協調市直8部門在康保縣現場辦公,佈置生產自救工作和落實救災幫扶措施,保證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生活基本有保障。 據了解,今年1至7月,康保縣累計降雨115.1毫米,為1960年至今的最少值.全縣139萬畝農作物89.2%受災,種植業直接經濟損失1.7億元,農民人均減收650元;林草投入損失736萬元.32個村人畜靠拉水度日。面對嚴重災害,康保縣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救助,力爭把災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環境改善 要解決旱災,首先便要改善地方乾旱的問題: a) 興建植被,防止沙漠化,如甘草、羅 布麻、黃草、芨芨草、蘆葦……等等 b)改善水資源問題
旱災成因:地區水資源缺乏 a)集雨工程,即興建一些小水庫或水池,收集雨水.(河北省集雨工程) b)人工増雨,選擇合適的雲中部位和時機,及時適量地播撒催化劑(吉林省人工增雨工程) c)平均分佈水資源,將水由較多水的地方運 到水源缺乏的地方.(中國的南水北調)
解決措施的限制 一些國家受制於資源的限制,問題一直 都未能夠解決,如非洲的一些國家,旱災以 致土地沙漠化,變得瘦瘠不能夠在當地大群 建設,所以,地方乾旱也是導致貧窮的主要 原因.
總結 • 歸納以上的資料,我們認為旱災或或地方乾旱是眾多天災人禍中,遺害最深的一項.哪些海嘯或火山爆發,它們的傷害都是片刻的,重建都不會遇上很大困難,唯厹是旱災,地方乾旱的問題若然遲遲未解決(受制於資源),情況便會一步一步的深化下去,地方沙漠化,以致不能使用
感想 自然災害雖然可以用一些方法來減少事後的損失,但是不能完全預防災害,旱災和其他自然災害也不能例外,在這次習作中,我和其他組員都深深體會到一個道理,一個很大的道理,「天有不測之吹風雲,人有霎時之禍福,」科技即使多麼先進,也不能阻止災害的發生,所以我和其他組員送贈「九字眞言」給看此習作的老師和同學,也把這句作為習作的結尾。「生命無價,珍惜眼前人」
特別鳴謝(資料來源) http://hk.news.yahoo.com/050819/3/1fr8q.html http://hk.news.yahoo.com/050606/12/1d8h2.html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e.xinhuanet.com/news/2005-08/15/content_4879374.htm ~為我們提供了各項有關資料~
組員名單 陳鴻基 王柏恆 廖巧明 萬槁枬 李進偉 完 短片> 4A 17-09-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