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97 View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后天性 /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IDD 的共同特征 : 1 、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2 、易发生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E N D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后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IDD的共同特征: 1、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2、易发生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联合性免疫缺陷病 四、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五、补体系统缺陷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 (一)营养不良 (二)感染 (三)药物 (四)肿瘤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目前全世界有37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 病毒。国内1985年首 例AIDS病人,全国报 告HIV感染2万,估计 实际达 60万。 在南非一教区医院中, 一艾滋病病人在家庭成员的陪伴下,死于肾功能衰竭.
(一)HIV/AIDS的流行情况 1.AIDS的传染源:1>无症状携带者 2> AIDS患者 2.AIDS传播方式: 1>性接触感染 2>血源传播 3>垂直传播
(二)临床特点 (三)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 1. CD4+T细胞 2. 巨噬细胞 3. 树突状细胞 4. B细胞
(四)AIDS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一、骨髓移植 二、基因治疗 三、输入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细胞 四、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