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469 Views
KMB 1. 本路線提供竹園邨、樂富、九龍城往來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的巴士服務,前身為戰前的 6 號路線,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辦,往來尖沙咀至 九龍城,而且還設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軍人及小童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E N D
本路線提供竹園邨、樂富、九龍城往來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的巴士服務,前身為戰前的6號路線,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辦,往來尖沙咀至 九龍城,而且還設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軍人及小童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1941年12月,日軍佔領香港,6號線曾經一度停駛,後於1942年1月10日恢復服務,當時收費兩錢(即約一毫),直至1942年 10月軍政府指示下,組成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重整陸上運輸業務,當時九巴的6號線在重整下,被編為1號線,往來尖沙咀至九龍城,亦即戰後1號線的前身。 由於日軍佔領時,能源短缺,1號線於1943年8月12日起縮短為尖沙咀至窩打老道,該線在日佔香港末期(1944年中),成為九龍市區唯一仍提供服務的巴士路線。
日軍在1945年8月投降後,由於被日軍徵用的車輛,不少已日久失修,加上新購車輛未能及時到港,要到1946年2月中,殖民地政府歸還八部巴士予九巴後,九巴隨即重開戰前的6號線,編號為1號線,往來尖沙咀至九龍城。由於二次大戰後,九龍市區人口因國共內戰大幅增加,本線於1949年 4月17日獲派香港首四部雙層巴士行走,成為香港首條提供雙層巴士行走的路線。五六十年代,油麻地、旺角及九龍城人口不斷增加,當時的1號線可謂供不應 求,更是少數在六七暴動期間仍然提供服務的市區路線。
隨著橫頭磡及樂富區發展,本線於1972年4月27日起延長至樂富,1976年7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即今富強苑所在),擴大服務範圍,客量進一步增加。但1976年起因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現為港鐵觀塘線及荃灣線部份路段)興建,沿線實施交通改道措施,令到本線客量下跌,加上八十年代初橫頭磡及樂富重建,人口下跌更令本線進入黑暗期。直至1984年6月5日配合黃大仙北面的竹園邨入伙,延長至竹園邨,成為竹園首條巴士路線,客量開始有起色,竹園北邨及鄰近屋苑全面入伙,更令本線客量再次上升,但當時由於往竹園邨方向需由界限街左轉聯合道,超過十米的巴士卻無法轉入,因此為方便改派當時為最新車型的利蘭奧林比安十一米巴士,於1987年5月25日往竹園邨方向改由界限街左轉嘉林邊道,東寶庭道返回聯合道,來回程改經整段鳳舞街,不再經樂富中心,為竹園邨一帶居民提供直接往來九龍心臟地帶的巴士服務。隨著橫頭磡及樂富區發展,本線於1972年4月27日起延長至樂富,1976年7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即今富強苑所在),擴大服務範圍,客量進一步增加。但1976年起因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現為港鐵觀塘線及荃灣線部份路段)興建,沿線實施交通改道措施,令到本線客量下跌,加上八十年代初橫頭磡及樂富重建,人口下跌更令本線進入黑暗期。直至1984年6月5日配合黃大仙北面的竹園邨入伙,延長至竹園邨,成為竹園首條巴士路線,客量開始有起色,竹園北邨及鄰近屋苑全面入伙,更令本線客量再次上升,但當時由於往竹園邨方向需由界限街左轉聯合道,超過十米的巴士卻無法轉入,因此為方便改派當時為最新車型的利蘭奧林比安十一米巴士,於1987年5月25日往竹園邨方向改由界限街左轉嘉林邊道,東寶庭道返回聯合道,來回程改經整段鳳舞街,不再經樂富中心,為竹園邨一帶居民提供直接往來九龍心臟地帶的巴士服務。
1992年8月3日增派空調巴士行走,以提升服務質素,現時更改派Dennis Enviro 500(ATE)低地台「超直」巴士行走,該批巴士採用直梯設計,方便乘客往來巴士上下層,進一步提升本線的服務。本線數十年來一直途經尖沙咀、九龍中部及西部的心臟地帶,而且沿線人口密集,是市區線王之一,不論向甚麼方向,都經常出現客滿的情況。
隨著巴士服務空調化大勢所趨,本線不斷增加空調巴士數量,令到在行走本線的十八部巴士當中,只剩下兩部普通巴士(S3N293 / FY714、S3N294 / FY1915)行走,2008年11月12日及2008年12月29日起,更先後將餘下的兩部普通巴士,都換成空調巴士行走,並於2008年12月29日起提升至全線空調服務。
收費表 八達通轉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