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75 Views
心 肺复苏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 )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心内科 曹冠毓. 一 . 概念 ㈠ . 心博骤停的定义 1. 世界卫生组织早年作如下定义:发病或受伤内 24 小时 , 心脏停博 2. 美国心脏病学会为冠心病患者定作:发病 1 小时 心脏停博 3. 临床实践中认为: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博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博骤停 4. 心博骤停:病人处于“临床死亡”即患者心博和呼吸已停止. 2. (二)心博骤停的原因 1. 心脏本身原因 2. 非心脏的原因. 3.
E N D
心肺复苏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心内科 曹冠毓
一.概念 ㈠.心博骤停的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早年作如下定义:发病或受伤内24小时,心脏停博 2.美国心脏病学会为冠心病患者定作:发病1小时心脏停博 3.临床实践中认为: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博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博骤停 4.心博骤停:病人处于“临床死亡”即患者心博和呼吸已停止 2
(二)心博骤停的原因 1.心脏本身原因 2.非心脏的原因 3
1.心脏本身原因 • 冠心病最易引起心博骤停,据统计约70%死于医院外 • 其他心脏疾病:瓣膜病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4
2. 非心脏原因 • 突然的意外事件 如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等 • 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 手术、麻醉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 • P-R间期:窦性冲动通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抵达心 室的时间 正常 P-R 间期 0.12-0.20s 5
(三)心博骤停的诊断 1.临床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博动消失的“三联征”。 ⑴.突然意识丧失(多在心博骤停后10~20s内出现) ⑵.大(颈)动脉博动消失 ⑶.呼吸骤停或呼吸开始抽泣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30s内出现) ⑷.双侧瞳孔散大(30~40s内出现) ⑸.四肢抽搐(40s后出现或始终不出现) ⑹.大小便失禁(60s后出现)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6
(三)心博骤停的诊断 2.心电图表现:有三种类型 ⑴.心室颤动或扑动。最多见,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猝死中占占90% • ⑵.心室停顿:即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心电图上出现直线或有心房波 ⑶.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博心律(心电机械分离)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7
二.心肺复苏术 ㈠.时间就是生命 1.心博骤停时间 产生症状 3秒 头昏 10~20秒 昏迷 30秒 呼吸停止 40秒左右 瞳孔散大或抽搐 60秒后 大小便失禁 4~6分后 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 10
㈠.时间就是生命 2.复苏时间与存活率关系 复苏时间 存活率 4分内复苏 40~ 50% 4~6分开始复苏 10% >6分开始复苏 4% >10分开始复苏 几无存活可能 若能在4分钟内复苏,8分钟内除颤,复苏成功率越高 11
㈡. 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方法 目前心肺复苏主要分为 1.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2.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3.后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support,PLS)等范畴,但是各个范畴不能截然分开 。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12
1. 基础生命支持(BLS) 最初处置阶段即CPR徒手操作 ⑴.C(Circulation support)-循环支持 持续不间断的胸外按压(按压和通气比值30:2) ⑵.A(Airway control)-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⑶.B(Breathing support)-呼吸支持 即口对口或口对鼻腔人工呼吸 ⑷.D(defibrillation)-AED除颤 (对心室颤动和无脉搏的室速)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13
徒手操作主要步骤如下: • ¤⑴.判断意识和呼吸(<10秒) ①.轻拍患者双肩部 ②.俯身双耳侧高声呼叫患者 ③.用眼睛扫视胸部是否起伏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14
⑴.判断意识和呼吸(<10秒) 注意点: ①.如无反应者,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钟。时间不可过长,应在10秒以内 ②. 摇动肩部不可用力过重,以防加重骨折等损伤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16
¤⑵.紧急呼救 ①.口述“快来人呀,某人晕倒了,病人无呼吸” ②.口述“请护士帮忙拨打120,打完告诉我,如有AED,请一起拿来” ③.口述“打完电话后赶快来帮忙”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17
⑵.紧急呼救 注意点: 一旦判定患者意识丧失,无论能否肯定有无循环,都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呼救。若没有旁人,应先CPR2分钟(五个循环后)再打求救电话 S-T段徧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 19
¤⑶.摆正体位 复苏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观察地点: ¤①.如在病房,折被、去枕、 病人仰卧位、 折除床头板 ¤②.选择平坦、坚硬、安全的地方 20
⑶.摆正体位 注意点: ①.病人头、颈、躯干应平卧无弯曲,头部位置不能高于胸部,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 ②.如果患者俯卧,应将患者整体翻转 方法: ①.保护颈部,可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员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 ②.抢救人员应跪于病人肩颈侧旁,将病人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最好能解开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 21
¤⑷.检查颈动脉博动 时间 <10秒 ¤手法、位置正确: ①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 ②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到患者喉部的甲状软骨,男性可触及喉结,然后下滑到颈侧面气管和颈外斜肌之间的沟中,即可触到颈总动脉博动 ¤③用四位数字确定时间,从1001,1002……1007大声报数并口述“病人无心跳” 23
⑷.检查颈动脉博动 注意点: ①.触摸不易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触及 ②.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血中断 ③.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 ④.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 25
¤⑸.确定胸外按压部位、手法 ¤解开伤病员衣服、放置按压板,位置正确 ①.按压部位: 胸骨下1/3处,即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②.按压手法: a).患者平躺在坚实平面上,急救人员跪在患者身旁,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 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即: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 b).抢救者身体姿势:肩、肘、腕关节上下垂直,上半身前倾; 以髋关节为轴,向下垂直按压 26
¤⑹.胸外按压频率 ¤按压频率 : 大约15~18秒。至少100次/分的频率按压30次 注意点: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应“用力、快速”按压,不得冲击式按压 29
¤⑺.胸外按压深度 按压深度至少5cm 30
¤⑻.打开(畅通)气道 ¤ ①.观察病人口中是否有异物,侧头将异物取出 ②.昏迷病人舌肌松弛,舌根下坠可阻塞呼吸道 开放呼吸道使舌根抬起方法: ¤仰头举颏法 一只手手掌下压病人额头,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托住病人下颏,轻轻举起下颏。(气道打开90度) 31
⑻.打开(畅通)气道 附:开放呼吸道使舌根抬起方法: a).仰头抬颈法 使头后仰25°~45° b).抬举下颌法 • 此法适用于颈部外伤的病人。急救者位于患者头侧,两手指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其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 32
¤⑼.面罩呼吸 • 临床上常用的替代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的方法 • ①.带氧面罩吹气: • 一般为透明的,可密封于口腔周围, 带有一氧气入口和呼吸进出口。 • ¤注意事项: • a).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钟 • b).吹气量约为500~600ml • c).应见胸郭有起伏 • d).吹气时暫停按压胸部 • e).每分钟吹气10~12次(如有脉博而无呼吸者) 36
临床上常用的替代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的方法 ②.经口咽管吹气: a).将该管一端插入病人的口腔,并将其舌头压在管下(较粗的一端适用于成人,较细的一端适用于儿童) • b).连接部的椭园形突出,正好压紧病员的嘴唇,密封住病员的口部,然后术者可捏住病员的鼻孔,经吹气管的一端将气吹入 C).对成人需用力吹气,对儿童宜缓缓吹入 38
¤⑽.按压/通气比 目前推荐使用: ①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 ②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时间大约2min 40
⑽.按压/通气比 注意点: • ①.2人以上CPR时,每隔2min,应交替做CPR轮换位置,轮换时间最好<5s。减少中断按压 ②.尽量减少因分析心律、检查脉博和其他冶疗措施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10s , 41
¤⑾.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电极的位置:一般均用前-侧位。即前电极放在胸骨上部、右侧锁骨下方,而侧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下左侧,电极的中心相当于第五肋间腋前线水平 42
¤⑾.AED使用 ¤要求点: ①.先打开AED,电极板放置正确位置 。 ②.戴手套或口述已做好自我保护。 ③.遣散周围人员,口述“离开患者”, • 使用AED分析心率,口述“病人需要除颤”, 再次口述“离开患者”AED电击。首次除颤电击能量为150~200J。 ④.施以电击后,口述“立即胸外按压、面罩呼吸”。 44
⑾.AED除颤 注意点:施以电击后,立即胸外按压、面罩呼吸。 在5个轮回(或约2min)心肺复苏后再检查脉博,如无脉博继续CPR2min,再次除颤 45
¤⑿.观察循环、呼吸时间 (1).判断意识呼吸时间 (2).检查颈动脉博动时间的项目 时间<10秒 如复苏成功,需报告复苏成功 46
¤⒀.复苏后护理 整理伤病人衣服、盖被、去除按压板,报告操作完毕 47
¤⒁. 所用时间(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以5个循环为一个周期,需在4.0~4.30分钟内之内完成 48
¤⒂.观察环境(观察并报告险情) 心肺复苏后需观察并报告险情已排除 49
上述心肺复苏“生存链”体会 目前基础生命支持强调 ①.早期识别、求救。立即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要求取带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②.早期CPR—强调早期自主循环的恢复。首先做30次单纯CPR,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复苏无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