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likes | 996 Views
2013 å¹´ä¸è€ƒæ•°å¦åŸºç¡€è§£æž. å—京市金陵汇文å¦æ ¡ å¼ çˆ±å¹³. å—京市ä¸è€ƒæ•°å¦å‘½é¢˜ä»¥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å¦è¯¾ç¨‹æ ‡å‡† 》 为ä¾æ®ï¼Œå…¨å·ä»¥åˆä¸å¦æ®µçš„çŸ¥è¯†ä¸ŽæŠ€èƒ½ä¸ºåŸºå‡†ï¼Œç‰¹åˆ«å…³æ³¨è€ƒæŸ¥æœ€åŸºç¡€å’Œæœ€æ ¸å¿ƒçš„å†…å®¹ï¼Ž. 试å·ä¸çš„è¯•é¢˜æ ¹æ®éš¾åº¦çš„ä¸åŒåˆ†ä¸ºå®¹æ˜“题ã€ä¸ç‰éš¾åº¦é¢˜å’Œè¾ƒéš¾é¢˜ï¼Œæ¯”例控制在 7:2:1 å·¦å³ï¼Ž. 一ã€â€œæ•°ä¸Žä»£æ•°â€ä¸çš„基础. 二ã€â€œå‡ 何与图形â€ä¸çš„基础. 一ã€â€œæ•°ä¸Žä»£æ•°â€ä¸çš„基础. “ 数与代数â€éƒ¨åˆ†å…³æ³¨æ•°ä¸Žå¼ã€æ–¹ç¨‹ã€ä¸ç‰å¼ã€å‡½æ•°ç‰åŸºæœ¬çŸ¥è¯†çš„考查,注é‡è®¡ç®—èƒ½åŠ›çš„è€ƒæŸ¥ï¼Œå°¤å…¶æ˜¯å¯¹æ ¸å¿ƒæ•°å¦æ¦‚念和法则的ç†è§£ä¸Žåº”用考查.. (一)基本概念.
E N D
2013年中考数学基础解析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张爱平
南京市中考数学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卷以初中学段的知识与技能为基准,特别关注考查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南京市中考数学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卷以初中学段的知识与技能为基准,特别关注考查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 试卷中的试题根据难度的不同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一、“数与代数”中的基础 二、“几何与图形”中的基础
一、“数与代数”中的基础 “数与代数”部分关注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知识的考查,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核心数学概念和法则的理解与应用考查.
(一)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包括有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概念,要注重概念内涵的理解,理解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1:《幂的运算》 (2011南京)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5 B.a2·a3=a6 C.a3÷a2=a D.(a2)3=a8 (2012南京)计算(a2)3÷(a2)2的结果是 A.a B. a2 C.a3 D.a4 同底数幂乘法(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三种运算是整式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基础,也是中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
变式1:学习了 “幂的运算”后,课本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你能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am·an=am+n,其中m、n是整数)推导出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am÷an=am-n,其中m、n是整数)吗?”.请你写出简单的推导过程 .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利用乘方的意义来解决,这样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如am÷an 而am÷an 此题利用同底数幂的运算的逆运算,即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证明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突出考查学生应用已有法则证明新的法则的能力,渗透了代数推理的考查.
变式2:若a2+a-3=0,则a2(a+4)的值. 本题解决思路可以是将字母a的值求出,再代入要求的代数式计算,但这样做比较繁琐.也可以从下面几种方法入手: (1)由题意得a2=3-a,代入得(3-a)(a+4)=12-a2-a=12-3=9 (降次) ; (2)a2(a+4)=a3+4a2= a3+a2+3 a2=a(a2+a)+3a2=3a+3a2=9(整体代入) .
变式2:若a2+a-3=0,则a2(a+4)的值. (1)由题意得a2=3-a,代入得(3-a)(a+4)=12-a2-a=12-3=9 (降次) ; (2)a2(a+4)=a3+4a2= a3+a2+3 a2 =a(a2+a)+3a2=3a+3a2=9(整体代入) . 上面两种解法中利用整式的乘法乘法和因式分解 的变形,均渗透了整体思想.
例2:《二次根式》 x≤1 典型错误:x<1,x≠1,x≥1,x≥-1, x>1且x≠1
例3:《函数》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根据一次函数关系式画出其图象,再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象限和k的值.
y y=x+2 x O 根据y=x+2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可以确定k<0,排除C、D;再画出k=-1和k=-2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确定k=-2时两个函数图象没有交点.
或将问题转化为两个方程解的问题,即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是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的方程组的解.或将问题转化为两个方程解的问题,即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是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的方程组的解. 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比较繁!故数形结合比较简单!
本题可以将A(2,1),B(-1,-2)的坐标代入y=kx+b,求出k,b的值.再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到解集.本题可以将A(2,1),B(-1,-2)的坐标代入y=kx+b,求出k,b的值.再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到解集. 但计算量大,若从函数y=kx+b的图象入手,再构造两个函数y=1/2x和y=-2,画出其图象,观察它们图象的关系,则比较简洁.
y A x O B 构造三个函数,观察它们图象的关系解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比较简洁. -1 2
(二)基本计算 基本计算包括数与式的运算、解方程(组)和解不等式等运算,要明确算理,优化算法,规范表达,减少错误.理解计算中的推理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分式运算和解不等式是本题的考查重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进行分式的化简,合理解不等式组,并判断符号.分式运算和解不等式是本题的考查重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进行分式的化简,合理解不等式组,并判断符号.
第(1)问中的算理是将除法转化成乘法,再利用乘法对加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第(2)问的算理是利用通分将括号里分式相加,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和化简.第(1)问中的算理是将除法转化成乘法,再利用乘法对加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第(2)问的算理是利用通分将括号里分式相加,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和化简.
① ② 从上面的题中可以发现,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考查已经成为基本要求,关键是理解计算过程的转化思想:二元到一元的“消元”、二次到一次的“降次”、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
由①,得x=-3y-1.③ 将③代入②,得3(-3y-1)-2y=8. 解这个方程,得y=-1. 将y=-1代入③,得x=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①代人消元法; ②加减消元法. ①×3,得3x+9y=-3.③ ③-②,得11y=-11. 解这个方程,得y=-1. 将y=-1代入①,得x=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 消元 一元 二元
变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x2-5x+2=0.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 降次 一次 二次 开平方、因式分解等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计算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2.注意分式运算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在选择恰当的x的值时,要注意原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即使原分式有意义.
3.注意“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关系式变形中的区别.3.注意“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关系式变形中的区别. 解方程:2x2-5x+2=0. 求函数y=2x2-5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 两者在变形中有所不同,要注意不要混淆!
4.概念运用中的漏解 例1:(2011南京)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若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错解:若函数y=mx2-6x+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则方程mx2-6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6)2-4m=0,m=9. 综上,若函数y=mx2-6x+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则m的值为9. 错因:没有讨论!
漏解 当m=0时,函数y=-6x+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对y=ax2+bx+c中a的要求理解不透,疏忽对a=0和a≠0的讨论.
变式:关于x的方程(a -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讨论a-5是否为0! 当a-5=0时,一元一次方程,有解; 当a-5≠0时,△≥0,a≥1且a ≠5,有解. 综上,a ≥1. 要能根据方程的概念,对a-5进行分类.
5.运动状态中的漏解 例(2013中考指导用书)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 容易得到的解是2,而漏掉2.5.原因是两车相距50千米的状态有相遇前相距50千米和相遇后相遇50千米两种.
名师推荐: 推荐理由:本题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学生可以联立方程组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整体思想,根据交点坐标的含义,得到ab=2,b-a=-1,从而解决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中的基础 “图形与几何”部分关注基本直线形(线段、角、多边形等)和简单的曲线形(圆)的概念和性质,能利用变换研究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全等和相似的角度研究两个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关注几何直觉和几何推理的考查.
(一)图形中的“角度”和“边长”的计算问题(一)图形中的“角度”和“边长”的计算问题 几何图形的“角度”和“边长”计算是中考试题命制的两个重要内容,需要充分理解图形的性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判定方法,正确计算,此类题目一般是中等难度题.
D 3 2 E C 4 1 A B 例1(1)(2012南京)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4个外角.若∠A=120°,则∠1+∠2+∠3+∠4=. 本题是关于五边形的外角和的问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理解多边形外角和360°.与∠A相邻的外角的度数为60 °,所以答案为300°.
D A E B C 例1(2)(2012南京)如图,在□ABCD中,AD=10 cm,CD=6 cm.E为AD上一点,且BE=BC,CE=CD.则DE=cm. 所以DE=3.6cm. 本题是直接相似三角形性质计算得到.
例1(3)(2011南京)等腰梯形的腰长为5 cm,它的周长是22 cm,则它的中位线长为 cm. 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变式1:(2012北京)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D,若∠BOD=76°,则∠BOM等于 . 由∠BOD=76 °,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AOC=76 °,根据补角的定义,得∠BOC=104 °,由射线OM平分∠AOD,根据角平分线定义,∠COM=38 °, ∴∠BOM=∠COM+∠BOC=142 °.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性质、角平分线等重要内容,考查简单的几何推理能力.
变式2(2012贵州)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变式2(2012贵州)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 D是BC的中点,DE⊥BC CE=BE=4 AC∥DE,CE ∥AD ∠ACD=90° CE=AD=4,CD=BD
变式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6,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EG2+FH2=. 四边形的中点 O 中点四边形 菱形EFGH EG⊥FH,EG=2OE,FH=2OH EH2=OH2+OE2 EG2+FH2=4(OH2+OE)2=36.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内容,要在解题中领悟思考的方法.
(二)几何图形中的变换问题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三种全等变换,通过三种变换可以改变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形状和大小;而位似变换则不改变形状,可能改变大小.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作为考查内容.
D F A C E A' B D' 本题是以菱形折叠为背景的试题,得到几个特殊的三角形,从而解决问题.
O D F A C E A' B D' △OFC中,∠D=30°, ∠OFC=90°, △OBD’中, ∠D’=120 °, ∠BOD’=30 °, 设CF=1,OD’=x. 设BC与D’F交于点O. 由折叠知:D’F=DF,∠D’= ∠D=120°.
O D F A C E A' B D' 设CF=1,OD’=x. 在菱形ABCD中,CD=CB. x=1.
或延长DC、A’D’交于点M,则△FD’M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 △CBM是顶角为120 °的等腰三角形.
两种方法均是利用特殊的三角形,设未知数构造方程解决问题.两种方法均是利用特殊的三角形,设未知数构造方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