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761 Views
第四节 组胺 H 1 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 1 Receptor Antagonists. 组织胺 Histamine. 简称组胺 存在多种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体内 在动物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化学递质. Histamine 的生物合成. 组胺受体. H 1 、 H 2 和 H 3 受体. 组胺 H 1 受体 兴奋时的效应. 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 平滑肌 收缩 引起 毛细血管 舒张 参与 变态反应. 组胺 H 2 和 H 3 受体兴奋时 的效应. H 2 受体 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H 3 受体. 间接作用.
E N D
第四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组织胺 Histamine • 简称组胺 • 存在多种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体内 • 在动物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化学递质
组胺受体 • H1、H2和H3受体
组胺H1受体兴奋时的效应 • 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 • 引起毛细血管舒张 • 参与变态反应
组胺H2和H3受体兴奋时的效应 • H2受体 • 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 H3受体
间接作用 抗组胺药按作用环节物分类 • 组胺酸脱羧酶抑制剂 • 阻断组胺释放的抗组胺药 • 受体拮抗剂 •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 组胺H2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药的历史 • 1933年在研究抗疟作用时,发现哌罗克生 • 对支气管痉挛 有保护作用 • 开始了H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主要学习药物 • 马来酸氯苯那敏 • 盐酸西替利嗪
马来酸氯苯那敏(代表药物) • Chlorphenamine Maleate • 扑尔敏
结构特点 • 丙胺类抗组胺药
化学名 • N,N-二甲基-γ-(4-氯苯基)-2-吡啶丙胺顺丁烯二酸盐 • γ-(4-Chlorophenyl)-(N,N-dimethyl-2-pyridinepropanamine)(Z)-2-batenedioate(1:1))
光学活性 • S-构型(右旋)的活性比消旋体约强二倍 • 急性毒性也较小 • R-构型(左旋)为消旋体的1/90 • 扑尔敏为消旋的Chlorphenamine Maleate
理化性质 • 叔胺类反应 • 与枸橼酸醋酐作用即显红紫色 • 在稀硫酸中,马来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红色消失,生成二羟基丁二酸
代谢 极性代谢物 • N-去一甲基 • N-去二甲基 • N-氧化物 • 及未知的
作用 • 作用较强,用量少,副作用小 • 适用于小儿 • 用于过敏性疾病
盐酸赛庚啶 • Cyproheptadine Hydrochloride
盐酸赛庚定化学名 • 1-甲基-4-(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亚基)哌啶盐酸盐倍半水合物
作用 • 具较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 • 并具有轻、中度的抗5-羟色胺及抗胆碱作用
盐酸西替利嗪 •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 哌嗪类
结构特点 • 哌嗪类抗组胺药 • 一氮原子上带二苯甲基 • 有时苯环对位有氯取代 • 另一 氮原子上取代基的变换较多
化学名 • 2-[4-[(4-氯苯基)苯基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盐
来源 • 安定药羟嗪的主要代谢产物 • 1987年比利时UCB公司开发
作用特点 • 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 • 作用强而持久 •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
咪唑斯汀 Mizolastine 哌啶类
发现 • 由法国Syntelabo公司开发 • 1998年首次在欧洲上市
作用特点 •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 对H1受体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 • 起效快、强效和长效
盐酸曲吡那敏 • 乙二胺类 • Tripelennamine Hydrochloride • 用电子等排体吡啶代替安体根的苯环而得 • 1946年合成,第一个用于临床抗组胺药
克立咪唑 • Clemizole • 乙二胺类 • 乙二胺两个N分别构成杂环
盐酸苯海拉明 • 氨基醚类 •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 用于皮肤粘膜过敏 • 与氨茶碱合用,对中枢有较强抑制作用 • 与8-氯氨茶碱成盐 • 即为茶苯海明(乘晕宁) • 用于晕动病
H1受体拮抗剂的发展方向 •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80年代以前上市) •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1981年后上市) • 又称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主要学习内容 • 重点药物 • 马来酸氯苯那敏 • 盐酸西替利嗪 • 抗组胺药分类 •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特点